作者:狐千月
很快,一大锅香味扑鼻的蘑菇酱就做好了。
做蘑菇酱的并不难,难的是火候的把握,里面不能加一点水,因为这些食品都是需要放置一段时间,只能用油来保,这个时空毕竟没有防腐剂,不可能达到保质期半年还不坏,但是做好密封封存,30来天还是可以放的,毕竟里面全是油保着。不过等吃的时候要 注意用干筷子,不能让里面进了生水,否则很容易变质。
至于密封,那就是放在罐子里,大魏朝还没有发明玻璃瓶,但土烧的罐子倒是有的,一般酒就装罐子,陆祈浩之前采买了很多样的小土罐,嫌弃这些罐子看起来丑,外面做了个商标帖。
所谓商标贴,设计也极为简单,先让苏吟画上一副雨后蘑菇林景,画画的时候杨小木在旁边,他灵机一动比照杨小木的模样添加一个Q版的小小木在森林里采蘑菇。
最后打上陆记名号,签上自己的名字,这也算是这个时代独有的防伪标记,因为签名不可复制。
因为,陆祈浩画实景图却是不如苏吟,他也就只能取巧画Q版人物了。
而杨小木就是“蘑菇酱”的代言人了。这贪吃的小子可吃了不少,也要让他做点贡献才行。
陆祈浩想了想,又在上面注明了食用的注意事项,比如不能进生水什么的。当然老百姓会认字的很少,但不妨碍他写上去,总之是有人认的字的。
陆祁浩没有想到的是,自己随意弄的一个商标,火了。
首先是上面有画有字,很多老百姓更加愿意买,因为吃这个显得“有文化”,你没见到人家这商标上有字吗?
当然,这是后话了。
设计完商标后,他就叫苏吟拿去印上个许多,放在家里备用。
至于鸡蛋,也没什么新鲜的,他要做的就是现代最最简单的,没什么技术含量的茶叶蛋。
当然,他给换了个名字,不叫茶叶蛋,而是叫做“富贵吉祥蛋。”
确实没什么技术含量,只要把鸡蛋煮熟,敲碎,放上茶叶,香叶,酱油,盐在稍事浸泡一晚上即刻,现在是春天,不用担心坏掉,至于等以后到夏天天热,也直接把这些调料放进去一起煮,不用浸泡一个晚上,随时煮随时卖,也不怕坏掉。
非常简单。
但是对于大魏朝的百姓来说,就没见过这种做法,而且,他们并没有炒茶的工艺,说白了,就是连茶叶都没搞出来,怎么搞得出茶叶蛋?更别说调料里面的香叶了,这不是柳州产的,而是陆祈浩瞬移去其它城市采买回来的。
富贵吉祥蛋定价4文一个,倒是比一组煎饺便宜上一文,毕竟只有一个。
陆祈浩纠结好久才定下这个价格,没其他特别的原因,就是舍不得自己的好茶,为了做茶叶蛋,他炒出来的茶叶好些都用在了这上面,后来他后来悄悄去了几次安里屯后山,又采摘了好几次茶叶回来。
他肉疼啊,现在采摘的茶叶都是“明前”新茶,搁在后世妥妥要破千人民币一两。古茶树啊,不是人工种植的茶园好吗?就这么给做了茶叶蛋,实在是暴殄天珍。
唯一值的欣慰的是,富贵吉祥蛋超级好卖,而且做法简单,反正一锅煮,不用费力,不像煎饺什么的还要揉面擀面包饺子什么的。
“陆记又出新品啦!”
“你今天吃陆记了吗?”
“什么,没吃上,排到你這就没有了。哈哈哈哈,我可是买到了五个富贵吉祥蛋。”
“滚,谁说我吃不下……喂喂喂,你干嘛……君子动口不动手,你简直有辱斯文。”
“啊,我的蛋……”
一时间,整个柳州大街小巷都流传着“蛋”的传说,大家以吃“陆记”为时尚,若是你家没吃过“陆记”,那你就是和别人连话都接不上,为什么,因为你没吃过陆记啊,人家聊天你都跟不上。
当然,除了蛋的传说外,还有“酱”的传说,读书人说这酱是给他们准备的,没见到上面都是字画吗?话说这字写的可真好,自成一风,一时间到处打听这到底是谁写出来的,还有人想要来拜师。
杨大福特别得瑟骄傲,这是我们东家亲自写的。
哇靠,这可不得了,捅了马蜂窝。自然有人是质疑的,但有人还是相信的,质疑者还有来陆记点名要陆祈浩出来当场题字做证明,当然,相信的人也凑热闹,人家是想来看看这到底怎么写出来的。
陆祈浩的字就是后世某帝创的瘦金体。这种字体最大的特点就是瘦直挺拔,撇如匕首,捺如切刀,竖钩细长,如游丝行空,结构笔峰大气磅礴,舒展劲挺,这在这些读书人中简直奉为神之作。
要知道在古代开创一个书法流派,那是多么了不起。
而陆祁浩的这种字体就完全就是别具一格,开山创派了。只不过现在没传出去,且知道的人毕竟是小部分,要是在京都,估计都要惊动大儒了。
于是每天的陆记都是热热闹闹的,以前排队的多是百姓,读书人嘛也是打发书童来排队,现在不一样,很多文人都亲自上门来拜访了,还有人要给陆祈浩递帖子,不过杨大福说东家不在家,那些人也只得作罢。
----------
陆祈浩人呢,他不是清高故意不接别人帖子,而是确实不在家。
因为安排好家里的事情之后,他就带着杨小木出门了。
学习上,杨小木他很刻苦很聪明,只是因为以前没有机会学习,所以白白浪费了这么好的苗子,然而,陆祈浩对他的学习完全不满意,因为他去听过先生给他上课,除了认字之外,都是一些“之乎者也”的道理,认字也极为死板,完全死记硬背,大魏朝根本就没有“汉语拼音”的说法,都是先生给你几个字,你就认几个字。
这要记到什么时候!太坑了。
若不是从小就学,这要冷不丁让你死记硬背,最起码要死记几百个常用字的读音,然后在以后的日子里通过这些常用字慢慢的看书学习认识其它的字,因为没有任何先生能保证他自己就懂所有的字,除非是大儒,这个过程无比漫长,缺乏效率。
摇头晃脑的读书,总感觉是个书呆子模样,这个时代很多文人就是这样,总要拽一两句酸词并且还要摇晃着脑袋拽才行。似乎这样才能体现自己与众不同的风格,陆祈浩不喜欢杨小木也变成那样,干脆就辞了先生,准备自己教,反正就这么一个阿弟。
在杨小木眼里,他的陆大哥简直无所不能,听陆祈浩说要亲自教他,他当然开心。
本来,最近陆祈浩天天让他去学习,他就没有什么时间和陆祈浩在一起,而他阿爹阿娘还有苏吟和陆祈浩每天呆一起的时间都比他多,本来心里就不开心,这下子陆大哥亲自教他,自然乐意。
陆祈浩的教学方法可谓“惊世骇俗。”他先让杨小木学是拼音,从“aoebpmf”学起,幸好杨小木不懂,这种东西要是传出去,必然会改变这个时代读书人的格局,因为一旦你掌握这些拼读,有一本标注了这些拼音的书,完全不用先生就能自学了。
他把《三字经》给默下来,当然,是做了修改的三字经,比如 “炎宋兴,受周禅,十八传,南北混”这种莫名其妙不适合这个时代的全部删除了,只保留了“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等这样的话语。
陆祁浩把拼音标注在上面,让杨小木反复的读,幸运的是,这大魏朝虽然不再华夏历史上存在,然而文字的发展却是一致,和华夏的繁体字差不多。
之所以选《三字经》,是因为这篇巨作读起来朗朗上口,便于记忆,三字概括了人文,包括传统的文学,哲学,人伦,忠孝礼义全,甚至涉及到天文地理。
陆祈浩删掉了里面涉及历史部分,这样杨小木在背读的时候,既可以了解常识,又能树立正确的世界观,若有遇到不懂的意思,陆祈浩就会给他解释,有涉及散的故事典故,陆祈浩也一并给他讲了。这样极大的提高了杨小木学习的兴趣,因为有故事可以听啊。
此外,陆祈浩还准备教杨小木一些实用的东西,比如数学,计算,统筹……
当然,他不是窝在家里教杨小木,学习又不是每天都必须要看,陆记生意几乎上了正轨,以他的“懒惰”,当然是没有必要守着,杨家二老和苏吟已经足以应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