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明初搞慈善 第108章

作者:蜀七 标签: 励志人生 种田 穿越重生

  平江曾经的大官们就不贪吗?

  自然也贪。

  但不管他们怎么贪,平江的粮仓永远是满的,里面的粮食虽说也有陈粮,但新粮也不少。

  大概是因为气候好,平江种出的水稻脱壳后大米颗粒饱满,蒸煮之后清香扑鼻。

  小麦磨粉以后,做出的面点也更有嚼劲。

  林渊现在手里就捧着一碗饭,白米饭配着一条水煮鱼,吃得心满意足。

  他穿越过来这么久,在吃上一直不怎么讲究,每天事情太多,就跟读高三一样,忙得脚不沾地,就连吃饭,都是随便糊弄两口,饿不死就去继续忙,但高三只有一年,他却经过了几年的高压生活,人心里有事,吃什么都不香,龙肝凤髓都吃不出滋味。

  陈柏松正好回来交兵,两人坐在桌边吃饭,林渊喝下一口鸡汤,饱足的靠在椅子上,他难得吃的这么饱,肚子都有点凸出来了,却看陈柏松面色不改的吃下八碗白米饭,竟然还准备再填。

  就是林渊这个经历过长身体阶段的男人都觉得这饭量实在是太大了。

  毕竟碗可不小。

  他奇道:“你吃这么多,都吃哪儿去了?”

  也没见陈柏松发胖啊,肌肉倒是越发结实了。

  陈柏松放下碗筷,他刚刚把最后一筷子鱼也吃了。

  陈柏松不会吐刺,不知道怎么学会了一个吃鱼的新方法,把鱼和米饭一起嚼,有刺就一起咽下去,再来一口米饭,也不嚼,直接硬吞,鱼刺就不会卡住喉咙。

  林渊看得胆战心惊,害怕陈柏松下一秒就会被噎死。

  陈柏松坐姿比林渊更好,他比林渊体格结实,背打直了,整个人看起来很有气势,毕竟是从千军万马中历练出来的将军,不再是以前那个放牛赶车的奶哥了。

  人都是会变的。

  林渊忘记了自己在哪儿听过的话,现在想起来,觉得很有道理。

  “这世上没什么事一成不变的,唯一不变的,就是变。”

  陈柏松说:“总觉得吃不饱。”

  林渊:“行军的时候吃的怎么样?”

  陈柏松想了想:“干粮是够的。”

  陈柏松说的干粮,其实就是杂面饼,因为怕坏,所以做的非常耐放,硬得要命,林渊尝试过一回,只能小口小口的咬,大口根本咬不动,如果能烧点热水,把干饼放进去煮一会儿倒还好一些,只是没什么滋味,只能填饱肚子而已。

  士兵们行军,打了胜仗可以吃肉,肉就是腊肉和香肠,这两样不容易坏,加上林渊自己手里有盐,所以倒不用为盐的原因头疼,鲜肉不行,放不了两天就要开始发臭,行军又不可能带着冰。

  “我叫人想想法子。”林渊站起来,陈柏松也跟在林渊身后。

  两人在廊间消食,平江的花草都长得比高邮好些,院子里的花朵朵精神奕奕,不需要太费心思去打理,它们自己就能生得很好,等到要枯萎的时候才会露出疲态来,林渊心里有事,陈柏松也不是个话多的,就这么安静的走着。

  “平江留五万兵就够了。”林渊对陈柏松说,“剩下的你带出去,还是做老行当。”

  陈柏松也不问——他这点最得林渊心意,林渊下达了命令,陈柏松就会去执行,他不会问什么原因,也不会去做自己的解读。

  林渊建立的是一个新的政权,每一个政权都应该像机器一样运转,才不会有地方卡住。

  议政的议政,管民生的管民生,当兵的当兵,打仗的打仗,每一个环节紧密相连,严丝合缝,才能拥有更强执行能力。

  如果下面的下达了命令,下面的人有自己的想法,哪怕只有一点,执行起来就会大打折扣。

  其实现代和古代,有一点是相近的,那就是集权。

  现代看似权力分放,但不管哪个国家,做决策的还是一小撮人,如果人人都能做决策,都能左右政令了,那国家也就乱了。

  自己跑来给林渊献州献城的人不就是吗?

  他们推翻了上面的统治,按照自己的承诺,把权力分发给追随自己的人。

  结果呢?

  他们根本过不下去,一千张嘴有一千种说法,每个人都有每个人说话的角度。

  人都有私心,只不过有些人即便有私心,也会注重大义。

  但有些人只有私心,没有家国,他们就会成为蛀虫,如果当权者没发现,那蛀虫就会生的越来越大,拉帮结派,占据更大的话语权,到最后连当权者都无法撼动。

  君臣之间,本身就是相互制衡,君强臣弱,君主若是暴君,臣子什么都做不了,只能一哭二闹三上吊。

  若是君弱臣强,君王就只是一块挡箭牌,如同现在的安丰,刘福通不就把持着朝政吗?小明王只是他手里的招牌。

  小明王若是现在敢收回刘福通手里的权力,敢正面跟刘福通硬刚,刘福通就能让朝政瘫痪。

  没有臣子,王还是王吗?

  人都是逐利生物,跟随刘福通,就能手握实权,升官发财。

  跟随小明王,小明王就算给他升了官,他能掌握实权,说话能有用吗?

  人们嘴里说着正统,心里也清楚谁握有权力,谁才是正统。

  陈柏松说道:“有人给我送礼。”

  林渊:“谁?”

  陈柏松说:“赵成广。”

  林渊一脸问号,这人谁?没听说过啊。

  陈柏松:“以前是个村长,带着村民反了朝廷,攻下了江林。”

  ……林渊记得元末著名的起义领袖里没有这个人。

  估摸着因为没什么本事所以就没记进史书?毕竟元末反声四起,到处都有人造反,挨个记下来估计也不太可能。

  陈柏松又说:“他还叫人给我送了一封信,让我拿给您。”

  林渊拿到了那封信,表情很神奇,这赵成广是个狂人,狂的叫人哭笑不得。

  信的意思是:“我反了,把那些贪官都杀了,我听说你混的不错,我俩都是一样的,我最近要登基了,你要是没事就过来参加我的登基大礼,到时候给你封个官,肯定不给你封小了,我当皇帝,你就当王,封号我们到时候再商量商量,你可一定要来,你要是不来,就是看不起我,我可就对你发兵了。”

  林渊把信递给陈柏松看。

  陈柏松磕磕巴巴的看完,表情忽然变得凶狠起来,整个人像是一把开了锋的刀,嗡鸣着要喝血:“我去取了此人项上人头!”

  林渊摆手笑:“不用,何必浪费兵力。”

  林渊继续朝前走:“这样的人太多了,要是个个都去打,那岂不是要累死?”

  有些人造反只是看着有利可图,他们手底下几千人就敢自称皇帝,封一堆官,再来个三宫六院,在没人注意的地方当个土皇帝,等天下大定了,如果遇上个要表现仁慈的当政者,说不定还能捞个官当,继续当土皇帝,如果遇到不愿意表现仁慈的,也就完了。

  就像朝廷,真的不想直接派兵打反军吗?

  当然想,但之所以每次都招安,虽然也有自身兵力的原因,但也有做样子的原因。

  你看,他反了,但我没揍他,他只要臣服了,我还给他官做。

  你也反累了?那你接受招安,我也给你一个官做。

  如果之后元朝没被推翻,那这些被招安的,一个个都要倒霉。

  但多数被招安的都意识不到这点,他们的目光只能看到眼前,只能看到马上就能拿到手里的利益。

  陈柏松看着那封信,表情冷峻。

  林渊:“别这么严肃,笑一笑。”

  陈柏松:“……”

  不过平江有一点比不上高邮,高邮当时是一片混乱,旧的规矩被打破了,林渊才能顺利建立新的秩序,但平江并没有经历高邮一样的战乱,平江的规矩是稳固的,人们习惯了,官员们也只知道这一种办法。

  想要改变,难度很大。

  林渊叹了口气,冲陈柏松说:“你先回去休息。”

  陈柏松点头:“少爷保重身体。”

  林渊:“我知道。”

  他得想想,怎么在破坏最小的情况下,把平江改成他想要的样子。

  现在平江易主,改的阻力小一些,等一切尘埃落定了,再想改,难度可就从三星变成了十星。

第87章 087

  至正十七年春。

  林渊坐在窗台边, 今年已是徐寿辉的太平二年,韩林儿的龙凤三年。

  原本今年也该是张士诚的天祐四年。

  如今的张士诚还叫张九四, 在陈柏松的帐下当小将, 军功赫赫, 连升三阶, 前途无量。

  陈柏松一直防着他。

  林渊有时候也奇怪, 陈柏松看着不算是对人心有算计的人, 但他似乎天生就能体察到利弊,他知道一旦张九四比他更有力, 更有威望, 他的位子就会变成岌岌可危, 为了这个,他都得把张九四比下去。

  将军, 本来指的就是杀人最多, 最会杀人的人,他不能去打压张九四, 打压了, 就显得他心虚,显得他不如张九四才要走这样的旁门左道,所以他得更强。

  强到张九四拍马也追不上的程度。

  林渊看出来了, 也乐意捧着陈柏松。

  陈柏松是他的奶哥,他和他娘都受过林家大恩,而且陈柏松没有妻室子女,他最深的牵绊就是自己的母亲, 所以林渊不担心他背叛,就算背叛了,林渊手里也还有李从戎,杨子安和朱元璋,更别提下面的一众小将。

  林渊喝了口冷茶,觉得自己似乎越来越理智,也越来越人情淡薄了。

  这世上的事,不能全指望“感情”,亲兄弟都有阋墙的,现代多少亲人为了财产反目,都流着一样的血还能干出那样的事,他不能去赌这个。

  所以林渊没有给将军们更多的权力,他们只需要打仗,不能参政,也不能去管民生。

  武将这边好处理,只要不是一边独大,几个将军总能互相制衡。

  文官那边就不行了,林渊现在最“宠爱”的是宋石昭,宋石昭能把别的文官压得抬不起来,他天生就会这个,他要做林渊身边第一得力的人,叫林渊事事都想着他,离不开他。

  之前林渊也愿意捧他,但现在就不同了,再捧,宋石昭就真的要飞天了。

  虽然大事上不显什么,但最近宋石昭明显有点找不到自己的定位,林渊想把平江改成第二个高邮,宋石昭竟然对他说:“大人大才,但平江与高邮不同,平江这规矩乃是……”

  他说了一串,大意就是他觉得林渊的想法是好的,必须好,林渊的想法就没有不好的。

  但平江这个规矩,那也是不错的,毕竟延续这么多年了,而且百姓也都过得不错,何苦再去把它变一变呢?再变,也不会比现在更好,反而增添一堆麻烦。

  于情,林渊能够理解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