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明初搞慈善 第173章

作者:蜀七 标签: 励志人生 种田 穿越重生

  宋石昭:“臣遵旨。”

  吴长青也连忙说:“臣遵旨。”

  林渊说道:“先生,你来主编,吴卿做你的副手,你二人当齐心协力,若有拿不准主意的,便来问朕,可好?”

  宋石昭露出一个笑容,脸上褶子都挤在了一起。

  ——

  很快,吴长青便来请教林渊了。

  “宋相说要废除姬妾。”吴长青不明白,“废除了,他们就能不养小的?”

  林渊:“不能。”

  吴长青松了口气:“那废了也没意义。”

  林渊笑道:“律法上不能有妾,他们愿意养女人那是他们的事,官员抓住一个私下养女人的就革职,百姓不管。”

  吴长青懂了,这又是管官的。

  当官可真是倒霉。

  林渊:“他们要是能瞒住所有人,那也算是本事。”

  这条律法的用处是不再保障姬妾的权益,也就是说,她们除了钱以外得不到任何地位,不被社会承认,虽然孩子依旧留有继承权,但她们自己无法靠这个改变自己的自身阶级。

  随着社会平定,经济复苏,这一律法可以让很多女性不再选择去做妾。

  而官员不能纳妾,私下纳妾被抓住了就要革职。

  商人更没有纳妾的资格。

  但根除是不可能的,现代没有妾这个说法,但二奶小三也层出不穷。

  只要男人有钱,女人想要钱,就禁不住。

  可律法不会保护她们。

  吴长青又问:“宋先生说,不能有出妻,只能有和离。”

  林渊拍了把大腿,笑道:“知朕者,宋石昭是也!”

  吴长青:“……”

  林渊转头看他:“可有何不明之处?”

  吴长青小声说:“但若女子无德,又死不和离如何?”

  林渊想了想:“可告官,查明无德属实,有证据,便可判离,同理,女子亦可告官。”

  吴长青瞪大眼睛:“这、这……还有,宋相还说,男女婚嫁后,若和离,夫妻关系存续期间所挣财产对半而分……”

  林渊哈哈大笑:“宋先生,他简直就是朕肚子里的蛔虫。”

  吴长青直接傻了,他没想到林渊竟然是支持宋石昭的。

  “这、这怎可?”吴长青急道,“自古以来都是男子在外奔波忙碌,女子只侍弄家里,和离后送回嫁妆已是仁至义尽,竟还有对半而分?”

  林渊想了想:“那就把嫁妆加上,一起对半分。”

  吴长青木了。

  林渊举例道:“想想你女儿若出嫁,被夫家厌弃休妻,名声坏了,再嫁不出去,你把她接回家住也可,但你死后如何?”

  吴长青:“我儿必奉养他姊。”

  林渊:“儿媳妇呢?儿女奉养父母是天理,哪里有哥哥奉养妹妹,弟弟奉养姐姐的说法?”

  吴长青想起自己的女儿,承认林渊说的有道理。

  林渊又说:“如今招赘的也多了,上门女婿若与妻子和离,也可分到夫妻财产的一半。”

  吴长青:“可天下上门女婿不足一成啊……”

  林渊叹气道:“那你就鼓励他们多去当上门女婿嘛。”

  吴长青:“陛下,此事还需三思啊!”

  林渊点头:“所以我才叫你们慢慢来嘛,那就先不提财产的事,先把出妻给朕废了。”

  “只许和离,不许出妻。”

  吴长青松了口气,拱手道:“陛下圣明。”

  他这话刚落音,就听见林渊说:“财产嘛,五年后再提吧。”

第154章 154

  北京城春亨区, 这里是以前大都春亨坊,紧挨着城墙, 算是整个北京城的偏远角落, 原先住在这儿的都是贫困人家, 请不起家仆的那种。

  如今大都变成了北京城, 他们的日子似乎变了, 又似乎没变。

  “赵根家的, 快去收衣裳,我看这天不好了, 指不定过会儿就要下雨。”大娘站在院子里, 朝隔壁愿意喊。

  隔壁屋子里走出一个新媳妇, 脸蛋圆圆的,眼睛不大, 但生得健康, 健康在这时候就是美了,她回道:“大娘, 您家的咸鸭蛋腌好了吗?我家的想吃, 我用粟米跟您换。”

  大娘笑道:“那好说。”

  小儿从屋里跑出来,腰上挎着一个布包,嘴里咬着馍:“娘, 我上学去了。”

  大娘拍了拍他的头,她在这小儿之前有四个儿子,战乱的时候都被强拉去当了兵,老头子断了条腿, 逃过一劫,就有了这个小崽子。

  原本以为这孩子活不下来,战乱的时候没什么吃的,他们家又没地,但小崽子命硬竟然靠着糠和树皮草根活了下来,活到了现在,运气又好,还没长大天下就太平了。

  如今区里开了学府,不受束脩就能去,只需要交书本费。

  不过也只有年纪小的有这等优待。

  待读完了小学,再想去读中学就要教束脩了。

  但若是成绩好,就有奖学金,说不定不必花钱读书,还挣钱呢。

  读书是好事,以前不愿意送孩子拜先生,是因为没钱,不仅要花钱,家里还少一个劳动力。

  普通人家的孩子能走路就开始干活,到了七八岁,也算是劳动力了。

  现在钱比以前好挣了,孩子读书花不了几个钱,再说了,能认点字,书读完了能找好活干,只要会打算盘,怎么也能去当个账房,要是字再多认些个,去店里学上一段时间,就能当掌柜。

  现在看着小崽子一蹦一跳地朝学府走,大娘满是风霜的脸上刮起了笑容。

  连褶子都洋溢着快活的味道。

  新媳妇摸了摸自己的肚子,里头也有个小崽子,不知道是男是女,是男是女都好,如今世道变了,女孩也好活命,也能挣钱。

  “前头老李家的媳妇要跟她男人和离。”大娘一边收衣裳一边说,“说是她男人把家里的钱都拿去嫖了,她跟她儿子整日里饿着肚子,还要被老李打骂。”

  新媳妇吓了一跳:“她男人同意吗?”

  大娘:“定然不同意啊,她就把他男人告了,官府的人一查一问,就判了他们和离,孩子归老李媳妇。”

  “他家穷呢。”大娘叹气道,“能分的就只有房子。”

  新媳妇心有余悸:“赵大娘以后怎么过呀。”

  大娘笑道:“她好过呢,带着儿子在外头租了屋子,让儿子去念书,自己去大户人家上工,比跟着她那男人过得好,好歹吃得饱肚子,也不怕债主上门。”

  “那房子呢?”新媳妇又问。

  大娘:“因房子是祖宅,官府也没让他们卖了再分,只叫老李每月给他媳妇拿钱,还有孩子的抚养费。”

  新媳妇:“老李还拿得出这个钱?”

  大娘笑道:“拿不出有啥法子?要是拖上半年,那房子可就归官府了,官府出钱买,再把卖房的房资分给他们夫妻。”

  新媳妇摸了摸肚子:“还是日子好过了,上头的大老爷念着咱们呢。”

  大娘也说:“那是,如今的陛下可就是以前的南王,南王可是活菩萨下凡,想着咱们这些小民呢,现在男人也好找活干,不想干活还能去当兵,伤残的也有活,只要愿意做事,就能过好日子。”

  “听说外头有城在闹事呢。”大娘竖着眉头,“好日子过了没两天,就不想过了。”

  新媳妇小声说:“那哪个晓得?”

  大娘冲她笑:“你如今肚子还不显,可要小心些。”

  新媳妇低下头,眉眼温柔的看着自己的肚子,里头正孕育着一个小生命。

  “你生得好,孩子定然也生得好。”大娘说,“这孩子来得也是时候呢,现在生下来,那是来享福的。”

  新媳妇腼腆道:“谁说不是呢,我家那口子说了,要去给我买鱼煮汤补身子,等生了孩子,每天都给我喝鱼汤,虽吃不起鸡汤,可以前我看邻家的媳妇,别说鱼汤了,就是鸡蛋也吃不上一个,大着肚子也得干活。”

  “花娘!我回来了!给你抓的鱼!”男人穿着短打,一脑门的汗,脸上却带着笑,手里还拿着一串鱼,被柳条串起来,有三条,另一只手提着竹篮,里头放着几个芋头和黄面馍馍。

  新媳妇嗔道:“急什么?莫绊了脚,仔细些。”

  男人傻笑着抹汗:“怕你惦记我。”

  新媳妇脸红了,小声说:“偏你油嘴滑舌。”

  大娘在一边笑:“那是你男人疼你,小两口快进去吧。”

  男人进了屋才跟自己媳妇说:“我买鱼的时候听说捕鱼队要招人,一个月有五十文底薪,当月卖得鱼多挣得就多,听里头的老大哥说,他一个月能有五百文。”

  媳妇张大嘴巴:“这么多?”

  男人:“还缺洗衣裳的呢?鱼腥味太重,城里的洗衣房不愿意接,他们就自己请人,说是洗衣裳一个月也能有八十文,不过没提成,洗再多都是八十文,要不是你怀着,这倒是个好活计。”

  媳妇也觉得是个好活计,她摸着肚子,有些难过。

  提成如今是个新词,但许多行业都这样,人们从一开始的新奇变成了现在的习以为常。

  商人们雇人,发现有了提成这个说法以后干活的更卖力气,也乐得一直如此。

  男人看媳妇情绪低落,连忙安慰道:“莫要伤心,等你把孩子生了,做完了月子,一样能找到活干,咱们北京城里头,女子能干得活多了去了,就说那制衣坊,听闻一直在招人呢。”

  制衣坊一般都是给士兵做衣服。

  士兵的衣裳一年两套,每年都有新的。

  这活是计件结钱,若是做完了,制衣坊就关了。

  但这是朝廷的,商人们自己在城外还建了制衣坊,做的都是廉价衣裳,贫苦人穿,样式简单,不过也效仿朝廷,计件算钱,有些制衣坊不计件,每月有固定酬劳。

  这种固定酬劳的钱少些,但是安稳,都要结契书,不能说不要人就不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