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木兰竹
真是心寒。
谢荣也越来越绝望。
他本以为这样拖下去,皇帝陛下的态度越发明显,大皇子能醒悟过来的。
但这么简单的一件事,他们都看不明白,还以为自己成功扳倒了凌蔚,真是蠢透了。
要是凌蔚真被扳倒了,怎么可能还能继续教导太子、教导其他皇子公主?怎么可能频繁的出入宫内还和皇帝陛下密谈(其实是相互哭诉傻爸爸心态)?
没看到礼部尚书那老头子在看见他们喜气洋洋的样子的时候都在不屑冷笑吗?
“老夫总算知道当初瑾堂从户部离职之后,谢大人为什么会说怒其不争了。”顾属叹气,“也终于明白为什么于大人在还是礼部尚书的时候,就对瑾堂赞不绝口之时也经常露出无奈的神色了。”
于铮原本是礼部尚书,后出任一省大员。本来着礼部尚书外放看上去是贬谪,但他还有着东宫辅臣的头衔,可不像是失宠。
想着辅政大臣之一的王棋王大人已经递过几次告老还乡的折子,都被皇帝陛下扣下来了。但估计再过一两年,王大人还是会告老。
辅政大臣在入阁之前都会外放,并在地方做出一定政绩,这算是最后的考验。
若是于铮不出意外,入阁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
本来这入阁的名额,很多人都以为是谢荣的。
户部尚书这个职务非常重要,当年王棋就是户部尚书。
不过谢荣应该是被拖累了吧。
“是啊,当时皇帝陛下免去凌瑾堂户部职位的时候老夫也觉得莫名其妙。这轮功劳,就算不高升,好歹也该平级调动吧?”谢荣无奈,“结果顾大人知道陛下怎么说的?陛下很无奈的说,瑾堂立功之后要求的赏赐就是不上班不上朝……你说这……”
顾属冷哼:“此子高才,就是太过惫懒!不是国之栋梁应有之举!”
“谢某也是这么认为的,并对陛下说,此子应该磨砺磨砺,磨掉一身惫懒之气才成。”谢荣叹气,“陛下倒是听进去了,让瑾堂忙了一阵子。但是前段时间被刺杀让陛下吓到了,说什么也不肯让瑾堂再累着。反正有什么事需要瑾堂做的瑾堂还是能做得很好,事情结束之后,瑾堂要懒着,就让他懒着吧。谁让他是陛下外甥?陛下对晚辈总是很宠的。”
顾属很不高兴的摇了摇头:“赵昭也不知道怎么教的学生!这到底像谁!”
“赵大人也很宠瑾堂啊。”谢荣顿了顿,表情有些羡慕嫉妒恨,“不过,若是谢某有此学生,估计也和赵大人差不离吧。”
顾属想一想,还真是这么回事。
有这么个好学生,他肯定也千宠万宠,比儿子还宠。反正凌瑾堂已经超出旁的同龄人太多,又深受皇帝陛下信任,他想闲着就闲着,谁要是说凌瑾堂不好,他肯定会上前讽刺到别人找地缝钻下去。
罢了,大概凌瑾堂这一身懒惰,就是被宠出来的吧。
按照太子殿下对凌瑾堂的信赖,估计这毛病到了太子殿下继位,也不会有好转。
显然,后面的发展被顾属说中了,让当时已经告老的顾属好一阵唏嘘。
有如此良玉美材不多用,两届皇帝陛下都很任性啊。
……朝堂中就平静了一小会儿,待出访倭国的使团回来之时,朝堂中又跟烧开了的水一样,沸腾了。
使团带回来了太多好处,两位皇子也终于在朝臣中露了脸,在韬光养晦之后一鸣惊人,让朝臣们看到起能力手腕。
这引起了许多的忧愁,很多人都想起了先帝时皇位争夺那惨烈状况,差点动摇刚建立不久的晏朝根基。
黎淳和黎瑚回京之后,就去拜访了东宫,对没能参加太子的婚礼表示歉意。
三人相谈甚欢的话很快就传了出去,不管别人信不信,但两位皇子做出的姿态都是尊重太子的。
而后三人一同拜访凌蔚府上,还赖着不走,小住了一日,才让其他人相信,他们三人确实是很亲近的。
当然,他们并不知道黎淳和黎瑚是在太子那里听太子说漏了嘴,知道了凌蔚府上藏着好酒。两人好奇,就撺掇着太子带头去讨酒喝,结果三人纷纷醉倒,干脆就在凌蔚府上住下了而已。
一些想着,三皇子和四皇子之前韬光养晦,是不是因为他们一直都是太子一派,只是因为太子地位未稳,所以他们也不好太显眼。现在太子大婚,标志着太子已经成人,并且太子也做出了很大成就,两人才开始崛起,来帮助太子?
后来这言论逐渐传开了,朝臣们都开始相信,三皇子和四皇子的蛰伏,都是因为太子还未发力呢。他们一直都是坚定的拥护太子。
之后二皇子也和太子结伴去了凌蔚府上,也第二日才离开,让他们觉得,是不是二皇子也早就投靠太子了。
不过二皇子向来似乎都和大皇子走得远,虽然是同胞兄弟……在皇家,同胞兄弟什么的,政见不合甚至互为仇敌,太常见了。
当然,其实是黎瑚拜访他三弟四弟的时候,听两人赞叹凌蔚那里的酒实在是美,喝醉了第二天还没有任何头疼之类的后遗症,也好奇了,又觉得自己一个人去,顶不住他皇叔强大的压力,于是拉着太子分摊压力。
在史书上,这两个事件被称为其他三位皇子和太子结盟的象征,而凌蔚,就成了此次结盟的缔造者。
史书对凌蔚在这件事中的作用评价很高,认为当时朝中暗潮汹涌,大皇子野心勃勃、二皇子暗中观望、三皇子四皇子异军突起,太子又已经奠定了不菲声望,一场皇位争夺的惨烈斗争即将到来,晏朝又将面临动荡之时,凌蔚力挽狂澜,经过两次和皇子的密探,将四位皇子成功团了起来,之后,只剩下大皇子独木难支,危机化解。
一个王朝从强转弱,很多时候都是从内部斗争开始的。但是在凌蔚活着的时候,不,应该说只要是他活着的时候教过的皇子们,哪怕是刚启蒙的皇子,都相互友爱的不像是皇室中人,一直未发生过皇位争夺。
没有内部争斗,这是晏朝达到封建王朝兴盛的顶点,并且成功成为延续最长的王朝的原因之一。
而后晏朝虽然遭受内忧外患,但据说当时末代皇帝拿出了皇家的传家宝——凌蔚留下的“预言书”,最后咬牙按照凌蔚所写的行事,成功将国家从危难中解救出来。虽然晏朝被取代,封建帝制瓦解,但黎家一直作为国家上层家族延续下来。
这也成为凌蔚被神化的证据之一,各种版本的凌蔚“预言书”“预言诗”也开始流行,凌蔚后被尊为“圣人”之一,到处都有庙宇香火。
若是凌蔚在天有灵,估计得笑哭过去。
而这一切的开端,就是从史官们那堪比小说家的记载开始。
其实大家想一想也知道,史官们怎么可能把细节知道得那么详细?很多记载都只有当事人在场的“密探”,有些还是深宫内院发生的事,甚至一些达官贵人的睡前小故事,史官们还能写出具体的神态、动作、谈话,感觉好像是史官们藏在房梁上、桌子下、床板底,时时偷窥似的。
显然史官们并没有那样的“异能”,所以他们所记载的历史虽然大体方向是对的,但是许多细节都是脑补的,咳咳,好吧,是合理衍生的。
这种合理衍生,再经过历代史书编纂者的“继续合理衍生”,就变得比小说还精彩了。
如果再加上野史,那就是神话小说了。
皇子两次和太子去凌蔚府上,第二日才归,其实只是讨酒喝而已。他们什么都没谈,就顾着拼酒,然后喝嗨了,继续喝,最后醉倒,第二天神清气爽尽兴而归。
结果到了史书上,就变成异常精彩的心理博弈,唇枪舌战,最后凌蔚顺利说服四位皇子,团结一致,共同为大晏朝发光发热。
……史官们的记载,其实也是当时大部分人的想法——史官们也不是无的放矢,无中生有。他们的细节,都是当时人们认可的“细节”。
因此这一段精彩“博弈”,在正史野史中都有记载,也证明了这段历史的真实性。
虽然其实正史野史都是乱说的。
大皇子一党也是这么认为的,然后慌神了。觉得还不容易把凌蔚扳倒了,怎么凌蔚又出来捣乱。
虽然大皇子看不起连他兄弟在内的其他皇子,但还是狠心塞。
谢贵妃也很心塞。
这人的心,总是偏的。即使都是自己肚子里爬出来的,也不一定个个都喜欢。
就像是华国历史上,春秋时期某国主他妈,和清朝时某皇帝他妈一样。
其区别只是在于这两位妈偏疼小儿子,这位谢贵妃偏疼大儿子而已。
二儿子出生时她也难产,后来二儿子又是皇后带大(她推说身体不好)后才回到她身边,又不好好帮同胞兄弟而是“跪舔”太子皇后,谢贵妃对黎瑚若之前是漠视之余叮嘱黎瑚一定要以他哥为尊,现在就是厌恶敌视了。
黎瑚越来越心寒之余,也彻底死了让他娘和他哥清醒过来的心。
不管这朝中如何波涛汹涌,又因为倭国之行造成多大的震撼,又掀起了多大的风波,已经不上朝的凌蔚自以为已经游离于风波之外,他现在唯一头疼的就是熊太子带着兄弟讨酒喝。
熊太子倒还是很克制,只有开始喝醉之后再喝酒就比较悠着,但是他非常喜欢把别人灌醉。特别是他三个哥哥,还有现在围在他身边的青年才俊们。
似乎灌倒他人让他很有成就感,算是减压的一种方式——最近太子遇到的事情很多很烦,让他积攒了许多压力。
凌蔚可不管太子的新爱好,他只是心疼自己的酒。
他的酒刚酿好不久,太子就带着人上门了。
凌蔚终于怒了,也不管太子已经成亲,还是像他小时候那样把人狠狠训了一顿,还动手捏了脸。
太子可怜兮兮的说再也不会了,然后领着一堆作业回去了。
“启辰是故意刺激你。”黎膺冷眼旁观了这么久,才道,“在他成亲之后,你对他客气恭敬许多,启辰很不安。”
“所以训他一顿他就安心了?”凌蔚又好气又好笑。
“训他才代表你还是把他当原来的启辰,而不是高高在上的太子。”黎膺道,“他还是当你是老师和兄长,并不希望改变这种相处模式。”
凌蔚沉默。
他之前没看出来,现在是看出来了。但是太子毕竟长大了,要再让他肆无忌惮的对待太子,他真的不敢。
他胆子小,他担心人心会变。
虽然这样其实他内心也是愧疚的。
“没关系,我会看着的。”黎膺安抚道,“对于黎家人的心理,我看得透。你现在尽管放心,若真到了需要改变的时候,我会提醒你。而且你的分寸一直把握的很好,你可以对皇兄肆无忌惮,对太子自然更能。”
凌蔚点点头。他最近似乎是太过小心翼翼了,这点不好。
他不就是靠着在皇帝一家面前当一个普通的家人才刷起他们的好感吗?
可能是因为对太子感情太深,所以一想着太子会改变,自己先抗拒起来,才会行事上这么奇怪了吧?
不过现在还可以弥补。
于是凌蔚找到皇帝陛下诉苦,说太子成亲之后,他本来想像对待大人一样对待太子,结果太子越来越孩子气了,是不是皇帝陛下对太子太苛刻了。
凌蔚还拉他家小天使躺枪,说黎膺也越来越孩子气了,肯定是皇帝陛下压榨的太狠。
皇帝陛下说,怪我啰?
太子说,怪父皇,最近事情好多好烦,儿子不开心。
黎膺说,怪皇兄,最近京城好多暗潮,弟弟不开心。
皇帝陛下说,朕也不开心,朕也要任性,朕也要当一个熊孩子(大雾),于是皇帝陛下下旨,今年朕大寿,近几年又这么多喜事,朕要大办,要儿子们彩衣娱亲,其总策划交给凌蔚。让凌蔚编个节目出来让他乐乐。嗯,这幺弟是跟儿子般养大的,也归在儿子那一类,也得参加。
凌蔚&黎膺&众位皇子:……
第九十五章 祝寿
虽然朝臣天天都让皇帝陛下节俭节俭,但这次皇帝陛下说要大办寿辰,他们倒没有反对意见。
这寿辰本来就是大事,你朝中大臣都能办,皇帝怎么不能办?皇帝兢兢业业这么多年,如今四海升平,也该乐乐了。
至于彩衣娱亲什么的……那是在皇家内部的私人小聚会上,他们自家人关起们来搞什么,你们外人管得着吗?
凌蔚这时候就十分希望有人出来直谏,让皇帝陛下老实一点了。
但是这时候没有一个人站出来,大家都表示皇帝陛下需要过一个热闹的生日。
凌蔚表示非常失望。
现在,他们正围成一圈,坐在院子里齐齐叹气。
“那么,有谁有主意了吗?”大皇子黎适的脸色特别不好看。
他跟在场所有人交情都不好,现在还要和他们一起演个什么节目,彩衣娱亲,简直再尴尬不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