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莫晨欢
师生二人谈天说事,傅渭说起了近日文坛上出现的一篇好词。
“这词是一位参将写出来的,可那参将向来大字不识两个。”傅渭卖了个关子,他意味深长地笑道:“景则可知道是怎么回事?”还没等唐慎说话,他就迫不及待揭开谜底:“那参将是个不懂墨水的武夫,可传闻他新娶的娘子,是当地赫赫有名的才女。”
唐慎配合傅渭,特意捧哏:“还有此事?”
傅渭:“那‘参将’写出了不少好诗好词,正巧他最新出来的作品,为师府上都有。不过放在哪儿来着……”转过头,傅渭问道:“小小童子,你放哪儿去了?”
温书童子无辜道:“先生,藏书的事都是抚琴童子去做的,我哪里晓得!”
傅渭:“一介童子,理由颇多,要你去寻书就去寻书。如此,景则你随他一去,帮着这不懂事的童子寻一寻那本诗集?”
唐慎一愣,他看了傅渭一眼,起身道:“好。”
接着,唐慎和温书童子就往傅渭的雕虫书斋去了。
一时间,花厅中只剩下傅渭和王溱二人。
刚才唐慎和傅渭聊天时,王溱一直在旁饮酒,听着他们说话。他轻轻地笑着,也不用跟着说两句,仿若就这样听着便好。如今唐慎去寻书了,傅渭在自己这个得意门生的眼前晃了晃筷子,王溱抬起眼睛,看向自家先生。
“先生特意支开景则,是为何事?”
傅渭粗着嗓子道:“我何时支开他了,你莫要胡说。”
王溱笑了:“你真当景则不知晓?”
傅渭:“罢了罢了,你们都长大了,翅膀硬了,也由不得先生了。”玩笑话说完,傅渭的脸色陡然一沉,他搁了筷子,看向自己这位学生。
二十四年前,傅渭去江南游玩,偶经金陵。
那时傅渭就已经是富有盛名的天下四儒之一,于是到金陵府时,琅琊王氏向傅渭投去请帖,邀这位大儒入府,摆宴接待。
傅渭也出生世家大族,但自他的祖辈起,他们一族便人丁稀少,家道中落,不胜往日,只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在北直隶还是颇有名气的,与琅琊王氏当然不能比。傅渭是家中的顶梁柱,被琅琊王氏邀请,他当然也十分惊喜,准备了一番就赴宴了。
江南世家,小桥流水,园林精巧。
宴后傅渭被人接待着在园中闲逛赏景,两人正说笑着,便见一个模样精致、披金穿玉的锦绣男童在花园中,静静地凝视着一朵花。傅渭在旁边瞧了许久,这男童便望了这花多久。
傅渭好奇道:“你在瞧什么?”
男童抬头瞧了他一眼,又看向他身边的叔父,于是乖巧礼貌地行了一礼,道:“我在瞧一朵花。”
傅渭:“你为何要瞧一朵花,瞧这么久?”
男童:“原先只是瞧上了一会儿,但随即发现客人正在瞧我。我瞧花,客人瞧我,或许便如瞧一幅画。我怎能破坏您的雅兴。所以客人,您在瞧什么?”说完,他抬起乌黑清澈的双眼,好奇地看向傅渭。
傅渭顿时惊为天人,听说了这男童是琅琊王氏的嫡子王溱后,他死活都要将其收为学生。起初王氏也有些难做,傅渭便长住在了金陵,最后还是王溱自己同意,他才拜入傅希如的门下。
王溱:“我瞧花如画,先生瞧我如画。这大概就是二叔祖总说的缘分。”
于是,王溱拜入傅渭门下。
“没想到,这一晃眼就过去了二十四年。”傅渭感慨道,“嗨,我还提这些陈年往事做什么。”
王溱抬眸看向自家先生。
五岁的事他当然还记得,毕竟他过目不忘的本事十分出名。但那时的他虽说是赫赫有名的神童,但不得不说,行事作风在如今看来,还有些出格。王溱向来不喜欢提自己过去的事,比如他拜入傅渭门下后,曾经在学写字时一日写了一千个大字,累得昏睡过去。醒来后,便发现自己脸上沾满了墨水,真是完全失了风度。
王溱好心提醒:“小师弟就快回来了。”
傅渭顿住,过了片刻,他看向王溱,语气郑重,忧心忡忡:“前几日,景则送给我一幅画。那幅画画得十分生动,却让为师心中担忧。子丰……你师弟究竟想做什么?”
王溱骤然怔住,他仿佛猜到了什么,问道:“什么画?”
傅渭默了默,道:“只是一副花鸟画,画的是百鸟争鸣,群花潋滟。百鸟中有一只凤凰盘旋于空,群花中有一朵牡丹傲然众物。画是好画,是蜀地画痴林久德的手笔,我已经十多年没与他见过,他的画技更出众了。”
王溱眉头一蹙。
傅渭知道他已经明白了自己的意思:“百鸟群芳图,这画很寻常,但先帝时期也出过一幅这样的画……那时,是先太子画的罢。”傅渭叹了口气,道:“当年我还做过先太子的书画先生,指点过他几句,有一些师生之谊。”
傅渭这些年养精蓄锐,不争不抢,锋芒不露。
但十多年前,他也是执掌朝堂的右相权臣。
唐慎的那番心思,换做他人,可能看不出来,可傅渭却知晓。他长叹一声:“原以为他不会为梁博文做些什么,又或者这许多年过去了,无谓再做些什么。但谁曾想,他竟一直记得。怎的这般无知痴傻!”嘴上这么骂,傅渭表情却十分赞扬,他摸了摸胡子,“不过你小师弟这番举止,可是危险至极啊。你可知,他到底要做什么?难道还想给钟泰生那老家伙翻案不成?”
“不知。”
傅渭一呆,过了许久才惊道:“你不知?!”
王溱看他,反问道:“先生为何觉得我一定知晓小师弟想做什么,在做什么?”
傅渭站起来走了几步,回过头,还是不信:“你怎么会不知?”
你王子丰能不知?
就你那芝麻大点的心眼,能容许你小师弟做你不知道的事?
王溱举起酒盏,一饮而尽。许是喝多了,他少了分内敛,多了分锐气,与酒气掺杂在一起,耀眼如清然皓月。他毫不做作地开怀一笑:“我要知晓它作甚?”
傅渭:“诶?”
“我只要知晓,他想做何事,我都会顾着他,为他扫平前路波折,为他荡清身后烦忧。如此,不就好了?”
傅渭怔然于原地,他一屁股坐在凳子上:“你对你师弟,果真是那般心思!”
王溱轻轻笑了。
傅渭今日拿那幅画的事问他,不仅仅是在询问他唐慎想做什么,也是在试探他对唐慎的心思。他何尝不知?不若顺水推舟,而且……
说了又何妨!
良久,王溱真心感慨道:“今日我真喝多了!”
第124章
唐慎寻书回来, 傅渭没见到书, 也没见到温书童子, 问他:“那小童子可是又去哪儿玩浪去了?”
唐慎笑着为温书童子辩解:“先生猜错了,我们找了许久,始终没找到。温书便把抚琴童子喊来了, 这才知道那本书早就不放在先生书房了。前几日先生赏花时,将它放在花园了。所以温书与抚琴先去寻书,我就先回来了。”
没过多久, 温书童子和抚琴童子果然拿着书回来。
傅渭翻开这本诗集, 与自己两位学生品鉴一番后,他指着王溱, 对唐慎道:“你师兄方才说他醉了。”
王溱举着酒盏,仍旧一杯杯地饮酒, 仿若没听见傅渭的话。
唐慎:“师兄醉了?”
王溱看向他,轻轻一笑。
傅渭拂袖道:“罢了罢了, 今日就到此吧。你扶着你师兄回去,送他回家,可别第二日户部尚书醉倒在大街上的事传遍整个盛京城, 老夫都丢不起这个人!”
唐慎立刻走上前, 他扶着王溱的胳膊,将他带出了傅府。
王溱似乎真的醉了,一上马车他便闭上了眼睛,头微微歪下,很快就枕在唐慎的肩膀上。唐慎的身体有一瞬间的僵硬, 随即他掀开车帘,对马夫说:“先去尚书府。”
一路上,王溱始终闭目睡着,唐慎动也不敢动,生怕吵醒他。等快到尚书府时,管家早已在门外候着。
唐慎:“师兄似乎醉了,所以我送他回来。”
管家大惊,错愕地看了眼枕在唐慎肩上的王溱,又看了眼唐慎。他徐徐行礼,道:“劳烦唐公子了。”管家很快命人把王溱扶了进去,唐慎这才上车回家。
然而他并没有想到,尚书府的大门才刚刚从背后关上,“醉得不省人事”的王子丰倏然睁开眼,站直了身体。
管家见状,心中道了声果然。
管家照顾王溱十余年,自王溱来盛京,他便跟着过来了。他从未见王溱醉过,一来王溱的酒量十分不错,很难喝醉;二来以王溱的谨慎和品性,他最不喜将掌控权交由他人手上。醉鬼这种事,王溱决然不会去做。
王溱伸出手,从怀里掏出一本薄薄的琴谱。这是在马车上时,唐慎趁着他睡着,迅速塞到他怀中的。想来就是他二十九岁生辰的礼物了。
琴谱是前朝遗本,价值连城,王溱定定地看着这本琴谱,却怅然地叹了口气。他道:“准备醒酒汤吧。”
管家惊讶道:“公子醉了?”看着不像啊,双目清明,走路稳健。
王溱摇摇头,轻轻地笑了起来。
“酒不醉人人自醉!”
另一厢,唐慎回到府上后,书童奉笔一直为他等着灯。因为第二日还要上早朝,所以唐慎戌时前一定会入睡。奉笔闻到唐慎身上的酒味,贴心地问道:“公子可要喝醒酒汤?”
“……嗯。”
很快,奉笔将姚大娘早早备好的醒酒汤端了过来,搁在书房的桌上。唐慎右手拿着一本书,定定地看着。可是过了许久,他也没翻动一页。许久,奉笔提醒道:“公子,汤该冷了。”
唐慎精神一个恍惚,轻轻地“嗯”了一声,接着伸手拿起醒酒汤。
奉笔惊呼:“公子,那是笔筒,您拿错了。”
仿若当头棒喝,唐慎猛然回神,他手上一个不稳,青瓷笔筒砸在地上,落了满地碎片。奉笔急忙收拾起来,唐慎张了张嘴。片刻后,他道:“你先出去吧。”
奉笔一头雾水地将碎瓷片收好,带出书房。
唐慎放下了那本他看了小半个时辰,却一个字都没看进去的书。他的手指用力地缩紧,又用力地张开。他深深吸了一口气。
他从未想过……
师兄对他竟然是那样的心思!
不,或者说,在一个月前,那一晚在尚书府中,王子丰隔着手背亲吻他的眼睛。在那一晚之前,他从来没想过这个念头,也从来不敢去想。那一晚之后,他已然恍然猜到了,所以他逃避对方,他躲着王溱走。他自欺欺人,他告诉自己或许是他想多了,怎会有这样的事。
可今日他在傅府听到的那一切,注定他无法再欺骗自己下去。
什么王子丰年近而立,至今未娶,不是因为他不举,不是因为他找不着心仪的女子,而是因为他喜欢男人,因为他未曾找到那个令他心动的男人!
唐慎的心剧烈地颤动着,他唇舌干燥,他为自己这个突然的认知而身心震然。
半年前,在幽州府,他说动了苏温允,让苏温允以为王溱不是断袖。可苏温允并不知道,那时的他同样也被对方说动了。
唐慎闭上眼,不再去想这些事。可他一合目,眼前全然都是王子丰。
唐慎拿起那碗醒酒汤,一饮而尽。然而他竟然觉得更加醉了,醉得神思昏沉,却难以入眠。
又是一宿睁眼到天明。
第二日,下了早朝后,唐慎只当了半天差,就告假回家休息。
早朝时他曾经远远地看了眼王溱,两人如今不在一个衙门当差,见面的机会本就少。只要早朝时注意了不碰面,就不会有什么奇怪。王溱神色自若,没什么异常,想来是并不知道他昨晚将那些话都听了进去。
就这样躲了两天,十月中旬,唐慎接到一封从姑苏府来的家书。
写家书的人是唐慎的大伯父唐举人。他在信中首先恭贺唐慎升官,接着又说了些唐家的事。比如唐夫人上月生了一场大病,所幸有名医妙手回春,让唐慎不必担心。
直到信的最末,唐举人写道:“九月初,二皇子殿下至姑苏府,任姑苏防御使。府尹大人设宴款待,为其接风,鄙人不胜荣幸,也在其列。数日前,姑苏府建了一个稀奇玩意,名为兵部银契庄。原以为与唐家无关,谁料初六,二殿下决议扩办兵部银契庄,请姑苏所有乡绅富豪一同督办。”
看到这,唐慎颇为惊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