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河不夜天 第139章

作者:莫晨欢 标签: 天之骄子 种田 爽文 穿越重生

  唐慎扔了棋子:“不下了!”

  王溱顿时失笑:“输了就不下了?”

  唐慎理直气壮道:“难道输了还想继续下?”

  王溱深深看了他一眼,正要开口,唐慎直接抢了他的话:“别说了,我恃宠而骄。”

  王溱一愣,接着哈哈大笑起来,他起身抱着唐慎亲了一口,唐慎先是没反应过来,等回过神,耳朵微微泛红。他恼羞成怒正要说话,王溱道:“正月寒夜,可是一夜未眠?”

  唐慎怔住,他定了定神,抬头道:“叔祖说不懂,我也不懂。那师兄……可懂?”

第140章

  二人走出书房, 只见屋外细细密密, 下起了一场无声的大雪。

  漆黑的夜空中, 厚重洁白的雪花轻轻地落在地上,早已积上一层薄薄的色泽。季肇思给王溱准备的这个宅子极其用心,在幽州是很难有这种富有江南水乡特色的宅院的, 这座大宅的花园中竟还有一座池塘,假山层叠,层林掩映。

  唐慎与王溱并肩走在走廊中, 唐慎伸出手, 攫住了一片雪花。

  “说来也奇怪,正月初七的前一日盛京下了一场极大的雪, 后一日又下了一场大雪,就如同今日一样。偏偏就是那一夜, 月色清澄,不见丝雪。”唐慎想了想, 道:“善听被斩首之后的那夜,倒是也下了场雪。”

  王溱声音清冽:“你信鬼神之说?”

  唐慎倏地抬首,看向自家师兄。两人对视片刻, 唐慎道:“不信。”

  他当然不信, 而且他还知道,王溱也是不信的。

  若是信,当年唐慎乡试时,王溱就不会为他“放生”乌龟、兔子,以此劝诫唐慎不要寻求上天庇佑, 要依靠自己。

  王溱:“那小师弟觉着,圣上信么。”

  唐慎一时无言。

  赵辅信不信鬼神?

  这话随便问一个大宋子民,恐怕都会回答:信,而且是深信不疑!

  赵辅信道信了二十多年,每一任钦天监监正都是牛鼻子道士。登仙台、虚极楼,哪一座不是赵辅为了寻道修仙而建?赵辅不止信道,甚至还信佛。哪怕斩了那妖僧善听,赵辅如今上朝时也时常拿着一串佛珠,轻轻拨弄。

  但唐慎沉思许久,他道:“或许不信吧。”语气怀疑而不坚定,带着一丝揣测的意味。

  王溱轻轻笑了声,他一把抓住唐慎的手,十分顺畅地牵住:“或许?”

  唐慎看着他的眼神,受到了鼓舞,道:“不信!”

  王溱:“李大人是位有趣的人。”

  唐慎想了会儿才明白王溱口中的李大人是钦天监监正,李肖仁。

  “十多年前我与其初次见面时,李大人刚刚成为钦天监监正,正是惴惴不安之际。不过那时,我也才是个五品小官。”

  唐慎:“五品起居郎?”

  王溱含笑点头。

  唐慎:“……”

  好一个五品小官!

  王溱:“瞧你看我这眼神,可是想我亲你了?”

  唐慎立刻收了视线。

  王溱却依旧俯身上前,轻轻地吻了唐慎微细的睫毛一下,接着才继续道:“去岁起,李大人时常来找我,诉说被那善听压迫之苦。他的意思我何尝不懂,只是我王子丰人微言轻,在皇帝面前没有半分脸面,我哪怕说到口干舌燥,皇帝恐怕都不会看我一眼。”

  唐慎:“……”

  “景则,你这眼神……哈哈,回来。”王溱说前半句话时还准备顺势再亲一下,见唐慎差点头也不回地要走,才拉住他的手,笑着将他拉回来。

  唐慎无语至极:你王子丰人微言轻?您还能不能要点脸!

  王溱:“你以为我在骗你?唉,你又误会我了。我说得诚心实意,善听一事,我当真是爱莫能助!否则我与李大人相识多年,以我那乐于助人的热心肠,能不帮帮他?”没给唐慎再翻自己一个白眼的机会,王溱快速地继续说道:“叔祖说瞧不懂到底发生了何事,瞧不懂如今的圣上,其实,我又何尝瞧得懂。从始至终,我只与叔祖、与小师弟说过一句话,莫要怀疑当今圣上。瞧不懂他,却不要怀疑他,这世上能算计他的人,少之又少!”

  能算计赵辅的人,少之又少,那就是还有咯?

  唐慎本来想问问王溱,你觉得有谁能算计赵辅。但这怎么看怎么是一道送命题,唐慎自己心里琢磨,觉得王溱肯定觉得他自己可以,那……再加上纪相?

  干脆没问,唐慎看向王溱:“师兄都不懂?”

  王溱:“不懂。”

  “真的?”

  “千真万确。”

  唐慎这才相信了他。

  其实想来也是,如果说以前赵辅行事,还有一些规律可循。这次的正月宫变,真的令人始料未及。天下人都以为是妖僧祸国,左相被欺,险些酿成大错。可他们这些高官、皇帝心腹知道,事情真相与之千差万别,简直没有一丝相似之处!

  是善听之错?

  那皇帝是如何在昏迷了数日之际,突然在关键时就恰恰好醒来的?

  可是赵辅一共就三个儿子啊。他身为大宋皇帝,他到底为了什么才能算计自己的三个儿子,把他们坑成这样。宫变过后,三位皇子马不停蹄地离开盛京,几乎是落荒而逃。三人皆被吓得成了踩到尾巴的老鼠,他们恍惚中有些察觉到真相,一个个被自己这位强势的父皇压得喘不过气来。

  一个父亲,如此算计自己的儿子,他能为了什么?

  美色金钱,权势滔天?

  这些赵辅一个都不缺。

  那他能做什么?

  千古丹青,身后盛名?

  难道他把自己的儿子都害死了,就能青史留名了?

  唐慎感慨道:“其实很久前我曾与先生说过,宁要世代为秀才,不要子孙成翰林。”

  伴君如伴虎,权臣高官岂有那么好当!

  王溱露出惊讶的神色:“小师弟竟然曾经想过不做官?咦,你何时对先生说的这话,我怎的从未听先生说过。”

  “……你知道我说的是哪个先生。”

  “难道不是傅渭傅希如,咱们的先生吗?还有其他的?”

  “……”

  “王子丰,你明知故问!”

  王溱哈哈一笑,将人抱入怀里:“雪夜天寒,回屋可好?”

  这时唐慎才发现,不知不觉中他已经被王子丰带着溜达到寝屋旁。王溱推开房门,发出吱呀一声。唐慎愣了片刻,等想起来对方到底是什么意思时,已经被人抱着坐到床边。

  王溱的手轻轻解开他的腰带,唐慎望着他清俊舒展的眉眼,一时间色迷心窍,下意识地就抬头吻了上去。王溱身体顿住,唐慎的吻不算蜻蜓点水,但也没吻多久。但在他吻了后,王溱却嘴角勾起,覆身吻住这张自己想念数月的嘴唇。

  床柱微微摇晃,发出微弱声响。

  等到雪停时,床的颤动都也停下来了。王溱披上外衣,去给火盆里加了一点炭。唐慎就趴在床边,伸长脖子好奇地看他给炭盆里加火。王溱回过头时,就看见俊秀的少年郎半个身子露在床外,被子只盖到腰部往下,露出大片雪白的后背的模样。

  偏偏这人还用一双水润的黑眼珠,眨也不眨地盯着自己。

  王子丰双眼一热,喉头一紧,快速地说了句“纵情酒色非君子所为也”,说完就快步走过去,拉着唐慎的手把人又翻了过去。

  等到第二日,两人各自起身。唐慎一边系腰带,一边想到:“我来之前曾去先生府上,拜访先生,他与我说,若是等书修好,他便再无遗憾了。”

  王溱穿衣的动作一顿。

  长长地叹了口气,王溱道:“先生的故乡并不在盛京,也不知道还来不来得及回去再拜访一面。”

  这一次王溱猜对了,开平三十二年,二月十九,翰林院修完了一本书《文循敬集》。这书耗费了傅渭三年多的心血,傅渭年轻时就喜欢参加文人诗会,看这些文人诗集。如今有幸修完《文循敬集》,他心情大好,连着两夜兴奋得没能睡觉。

  但是等兴奋劲过完后,傅渭便感到了一阵力不从心。

  一本《文循敬集》几乎耗尽了他所有的精力,傅渭终于察觉他再也不是三四十年的年轻人,他没有用不完的力气。他老了,他真的没法再在朝堂上待下去。这时傅渭想起去岁自己最喜欢的学生王溱离京时,曾经特意来拜访过他,给他送了一幅画。

  傅渭走到书房,打开这幅画,只见画上是一片风雅至极的山水。墨色浓蕴,画法奇妙,王溱作画向来随性飘逸,如他的书法一样,俊秀极了。然而傅渭看着这幅画,看到的却是画中山间那个骑着毛驴的白发老翁。

  良久,傅渭哈哈大笑起来:“你倒是什么都知道!”

  次日,傅渭递了折子进宫,向皇帝辞官,告老还乡。

  数年前傅渭就辞过一次官,那时赵辅极力挽留,所以傅渭就从一朝左相变成了翰林院承旨。这一次傅渭再辞官,赵辅依旧挽留,但傅渭道:“臣老了,臣前几日修完《文循敬集》,出门看天时,忽然觉着天地之大,皓月星空,而臣竟未曾一一看过。陛下,臣真的老了。”

  赵辅长叹一声,终究没再挽留:“希如,朕是如此想念你啊!”

  傅渭:“臣亦想念陛下!”说这话时,傅渭眼眶湿润,竟然真的落下了一泪。

  等出了垂拱殿,傅渭擦了擦眼睛,他望着皇宫上方那被禁锢住的天空。往事历历浮现于眼前,只见年轻时天下四儒盛名传世,他喜好作画玩乐,自称雕虫斋主,那时天下间有个人名叫钟巍,哪怕是傅渭这般不着调的性子都对钟泰生心悦诚服。

  待到先帝驾崩,赵辅继位,又是日月变换。

  那宦海之上,浮浮沉沉的,是三十多年不知前途、忐忑伶仃的岁月!

  如今,他是真的老了。走得不再那么轻快,身体也不再那么强壮。可傅渭走出皇宫时,每一步都觉得轻松极了。越走到后头,他甚至走得越快,迈出皇宫的那一步,傅渭仰天长笑,他对书童说:“回府!”

  温书童子不明所以,傅渭又说道:“走吧,回昌州,回早就该去的地方!”

  昌州,正是傅希如的故乡。

  作者有话要说:  自家老王:纵情酒色非君子所为也,然我不是君子!

  小唐郎:……………………你走!

第141章

  吏部的批文很快下来, 傅希如辞官回乡。

  在盛京又待了一个月, 傅渭与几位老友聚了聚, 自觉没了遗憾,才收拾东西,离开盛京。

  “只可惜我那两个学生如今还在幽州, 未曾回来。”

  王诠笑道:“待你回了昌州,子丰回来还能不去探望你?可便放心地去吧,你可是好了, 无官一身轻, 真正可以游山玩水,做个雕虫斋主了。”

  这话说得也没错, 昌州就在北直隶,与盛京很近, 王溱、唐慎要想去看傅渭并不是难事。

  然而傅渭嘴上说要回昌州,却没有真的立刻回去。

  离开盛京后, 他顺着大运河一路向南,遍访名山,游览群河, 与几位隐居山林的文坛大家把酒言欢。待到四月, 他来到了姑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