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遥的海王琴
越是这种狗血恶俗的情感故事,越能见到李璃及他那些无孔无入,无处不在,虽名为记者,实则走犬的身影,保管第一时间全方位无死角详细记录全过程。
转头过上几天,新鲜出炉的八卦小报就能刊登出一篇篇依托于现实,然而情节更加生动有趣,跌宕起伏,称之为报道的文章。
而且标题足够震撼,足够吸睛。
《惨,男人辛苦赚钱是为哪般,回家开门的一瞬间却发现……》
《两恩客大打出手,原来竟是为了……她?》
《妻子终于怒了:曾经不嫌你一贫如洗,如今你却嫌我人老珠黄?》
……
完全白话,通俗易懂,而且用词大胆,无限引人遐想。
只看了标题,就已经脑补出了一出爱恨情仇,再看到正文,便彻底一发不可收拾。
要是由说书先生在酒楼茶馆里再抑扬顿挫,真情实感地说出来,那就更加精彩了。
如今百姓的娱乐活动实在太少,除了赚钱生娃没别的乐趣,这一份八卦小报简直比蹲在河边听洗衣服的妇人说家长里短还要劲爆。
李璃的八卦小报一登场,给京城的确带去了不少乐趣和茶余饭后的谈资。
非常受欢迎。
当然除了老百姓,京城里还有一个阶级叫士族,包括通过读书科考做官或身有功名之人。
对于这份八卦小报,他们面上都是一致的嫌弃,无他,实在是太不讲究了!
文词低俗不堪,毫无文采可言,标题噱头十足,内容更是难登大雅之堂,都是些闲来无事之人才看的。
严苛点的人家根本不允许有这种东西带坏家中风气,看见就要烧毁的那种。
要不是李璃乃怡亲王,圣上胞弟,不然他那刊印的小作坊早就被人给一锅端了!
甚至有诸多端方大臣上了一本又一本的弹劾奏折。
特别是好不容易被河东狮放进门,第二日因为这份小报闹得众所周知,被人嘲笑了三天三夜的官员,更是言辞激扬地要求朝廷肃清这种污人眼睛的东西。
然而可惜的事,李璃不上朝,不管朝堂上怎么批判他,他也听不见,就算传到他耳朵里,也是掏一掏不当回事。
他乃是彻彻底底的纨绔,脸面这东西,早在亲手撰写第一版狗血和鸡血齐飞的小报时,就彻底丢弃了。
真骂到他面前,李璃还能闲闲地摇起扇子反问一句:“大人,话别说的那么满,回头查查令爱令郎还有夫人们的屋子,再来义正言辞地告诉本王,你们家是坚决不看这种低俗之物的。否则,啧啧,这叫什么呀?口是心非,嘴上不要,身体要?”
这话简直让人气得七窍生烟。
来人立刻回家轰轰烈烈地一查,瞬间鸡飞狗跳,啪啪打脸到肿起。
小报内容如此新鲜有趣,面上不看,私底下却偷偷藏着看的比比皆是。特别是后宅之中,女眷们出门不易,能得到的消息实在有限。
这份八卦小报虽然尽是些家里长短,爱恨情仇等零零碎碎的事情,可足够她们打发日常无聊的时间并与姐姐妹妹们引起共鸣展开话题。
就是各个书院的书生们都是暗中传阅,而且期期不落。
可甭管有多少人不待见他,恨得牙痒痒,李璃除了喜欢打听街头巷坊,花楼琴馆,乃至宫中官邸的小道消息外,没干什么犯法违规的事情。
就是问罪都问不到他头上。
左相听着下面的弹劾,根本连眼皮都没掀一下,只是淡笑道:“怡亲王就是个爱玩爱闹的孩子,稍微出格了些,诸位又何必多计较呢?”
相比起李璃争权夺势,玩玩小报根本不算什么,再说也不是欺男霸女的混账事,堂堂亲王,想怎么玩就怎么玩,左相觉得这位王爷已经很规矩了。
左相没说话,武宁候自然也不会表态。
其实八卦小报正式出现在人前,是在三年前的宫宴上。
怡亲王突然对樊大将军一见钟情,居然纠结都没纠结一下,立刻洋洋洒洒挥毫一篇剖心表白的专题报道《甭管将军男或女,我的余生就是你》。
直接热情大胆地追求,轰轰烈烈地往好南风的方向一去不复返。
这人的脸皮有多厚,压根不管别人怎么说。
而那份报道一出,才开始发行不久,卖得不温不火的八卦小报,就瞬间被抢售一空。
在大燕被大夏按在地上摩擦那么多年,还凄凄惨惨地赔了燕荆九州,连国都都被迫迁往下京城,樊大将军的出现,犹如大燕土地上冉冉升起的救星。
要知道如今樊之远带着他的樊家军已经将燕荆九州夺回了一半,有望今年年底之前再得两州,霸气威武不用说了,人送战神这一称号,名至实归,简直是大燕所有子民的偶像!
而李璃虽然是个纨绔,但是他身份尊贵,又有一张至今无人超越的脸蛋,堪比英雄跟美人的搭配,再加上乃是背德的同性之间,实在是再劲爆也没有了。
要知道樊之远到目前为止都是光棍啊,二十好几的男人,啧啧,其实也不由得令人多想。
不管是朝内外还是市井之中,八卦小报借这一股东风,凭它实时新鲜的追踪报道,简洁扼要又夺睛大胆的标题,起承转合扣人心弦的内容故事,和来自各行各业,无处不在的消息来源……瞬间成为大燕人精神及娱乐的食粮!
*
这天,小报的主编朱润带着稿件来见李璃。
“王爷,这是这期要刊印的小报文章,请您过目。”
八卦小报经过四年,已经步入正轨,李璃基本就无需亲自盯梢了,他手下已经培养出一批深得他真传的八卦人士,拥有狗鼻一般对小道消息的灵敏嗅觉。
至于如何挑选素材,如何用白话的笔墨写出跌宕起伏的情节,吸引读者一追再追的能力也在日复一日的磨炼之中掌握的精髓。
李璃只需要在刊印之前再做最后的把关即可。
初春寒峭,他手里捧着一个暖炉,身上盖着一条锦缎毛毯,闻言他朝边上的椅子点了点头,小报的主编朱润堪堪坐下来,耐心等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