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日落长空
赵恒看了看他摆的样品,玉米晶莹剔透颜色金黄,大米和小米都很新鲜,没有蛀虫,因此对这摊子更加满意。
“这些都是多少钱一斤的?”
老板笑眯眯的介绍了:“玉米粒一斤十文,大米十五文,小米二十文,还有面粉是二十五文,客官想要哪种的?”
此时距离秋收不过一两个月的时间,他家里上一年存的粮食没吃完,粮店不收这么少的份量,只能在北市摆摊,因此价格也比之前便宜了不少。
“买五斤大米,五斤小米,十斤的面粉,老板再送一个玉米棒子行吗?”
中年哥儿一边麻利的用布袋装着粮食,一边回答他:“客官您买这么多,我送您一个大点的。”
一个玉米没多少玉米粒,倒是可以做个爆米花吃着玩。
赵恒点点头伸手接过干粮袋子,放在旁边伸手去袖子里掏银子:“一共多少钱?”
中年哥儿迅速算好银钱:“一共405文,给您抹个零头,一共收您400文钱。”
赵恒点点头,从怀里掏出银子递给老板。
还好他昨天想过今天要来镇上,带了一两银子,不然此时给不上钱就尴尬了。
张桥正在不远处的粮油摊子上讲价,他出门时阿母说让他带回去一些油盐。
赵恒提着东西走到张桥身边的时候,他已经把价讲下来了,老板连连叹气,说今天怎么遇见了这样一个说价的高手。
张桥笑笑,两人买完各自的东西,张桥又问:“要不要去买些盐?我家剩下的不多了。”
这时老板说:“哎呀,客官,我这就有盐和八角桂皮辣椒之类的东西,您都在这买了油了,都在这买还省了两位再跑一趟了,如何?我这东西是绝对好的!”
赵恒想了想,今天的确已经很累了,就少跑两步再去找个店铺了。
他买了一小罐子油和一些盐和辣椒之类的调味品,各种乱七八糟的每种都包在油纸里买了一些。
张桥也在这买了些盐,被赵恒窜动买了一点辣椒。
张桥买完立马后悔了,这东西根本就不好吃!
他甚至试图询问店家能不能退货,店家原本笑眯眯的数着铜板,听见这话眉眼一耷拉:“本店没有质量原因概不退货!”
赵恒拍拍他的肩膀,无情嘲笑:“放心,这个做好了绝对好吃!回头我去你家教你。”
张桥瞥了他一眼,眼神中明晃晃透漏出:我信你个鬼!
赵恒叹了一口气,你什么时候才能爱上辣子鸡丁火锅麻辣烫冒菜……啊。
第5章
赵恒今天来镇上不止是因为要买粮食,还是要实地的看一下这里摆摊的话哪里更合适。
在问了张桥以后,他知道北市的摊位不是固定的,如果有人想去摆摊,只需提前向官府说明并交齐费用,官府会随机抽取一个空着的摊位,发给牌子后过三天就可以去摆摊了。
牌子上都写着从某年某月某日到费用交到的时间,截止时间一到,这个摊位就重新归于官府管辖。
若是有人赖着不走,官府就会让打手们请走,请走的人摊位上的东西就不能是自己的了。
从这个规则开始实行起,几个不老实的都被收拾服帖了。
不得不说,这个朝代的官府管理方式十分超前。
赵恒和张桥闲逛着去了南街,这里四处林立的都是铺子,各种脂粉店,布店,
两人买好所需物品后,赵恒又在一个摊子上买了一个竹筐,不贵,只要两文钱一个。
他把买的东西放在竹筐里背着,跟着张桥出了北市。
在芝兰镇通往周围各个村子的方向,都有车马行的产业。
他们每天走几趟牛车,拉人回去村里,再拉一些人来到镇上,从来往的人身上收取路费。
赵恒背着竹篓,同张桥一起来到这里,每人交了三文钱,坐上了牛车。
牛车上已经坐了好几个汉子和妇人,叽叽喳喳的说着闲话。
见两人坐上了车,有好事的妇人还主动打了招呼。
虽说坐了牛车,可路上十分颠簸,不时就会硌到哪里。
到了村子,赵恒和张桥一路往家里走,路上还碰见要回家的婶子们。
他们是刚刚在地里忙活完,笑嘻嘻的跟两人打招呼:“张桥,你去镇上了?旁边是谁啊?”
“是刚分来咱们村的赵恒,今天和我一起去做工了。”
赵恒和各位长辈都打了招呼,婶子们也都没有为难他,打趣两声便放过他们,回家去了。
和张桥分别后,赵恒回到家里,拿出竹筐里的粮食,小心置放好。
他准备做点好吃的安慰一下自己的胃。
穿过来的这两天太难了,简直就是开头地狱模式。
之前捉的鱼还没来得及吃,又在北市买了辣椒,刚好可以做香辣鱼,手腕翻转,把姜改刀切片备用。
把挂着的鱼摘下来洗了洗,去除内脏,切成小块,装在碗中。
倒入一点料酒和一点盐,回过头把姜片拿来也放进去,伸出双手抓匀鱼肉,让料酒和姜片的味道可以更好的渗入鱼肉中。
赵恒停下想了想,觉得脆皮的更好吃一点。
上一篇:干掉那个偏执帝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