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靠学习成为人生赢家 第63章

作者:飞叠 标签: 爽文 系统 打脸 玄幻灵异

论坛里一时全都是羡慕之声,已经没有人理会简西的阴阳怪气了。

……

《数学新进展》编辑部。

作为数学顶刊的学术编辑之一,艾德蒙每天的工作就是审看来自世界各地的各种数学论文,判断这些论文是否有学术价值,是应该直接拒稿还是进一步送给外审专家进行Peer review(同行评审)。

他在《数学新进展》担任学术编辑已经15年了,对这份工作的热情全靠优渥的薪水与体面的社会地位勉强维持。

“哈!连非奇异射影代数镞都解释不清楚,竟敢大言不惭地说论文证明了霍奇猜想!”

在单独的办公室里,艾德蒙毫不客气地吐槽着。他看了看投稿人的资料,不出意外,本职工作与数学完全无关,就是个民科。

上帝啊!这些所谓的民间科学爱好者什么时候能放过七大千禧年难题,顺便放过他!天知道,他每个月得浪费多少时间在这些狗屁不通的论文上面。

真正的数学家们反而不敢对七大千禧年难题高谈阔论,而这些民科们却总爱轻率地发表一些令人啼笑皆非的「高见」。

艾德蒙从工作文档里复制了一段话用以回复。

“感谢您的来稿,很遗憾,您的论文统计分析方法有误,缺少科学价值。”

若非工作规则限制,他真想简单地回以两个字:狗屎。或者稍微文明一些:狗屁不通。

无奈地叹了口气,艾德蒙给自己灌了半杯咖啡,然后又叹了口气才移动鼠标,点开编辑邮箱里的下一篇论文。

“让我看看……哦豁,黎曼猜想!又一个千禧年难题!”

艾德蒙一摔鼠标,抱怨道:“克雷数学研究所就不该为这七道千禧年难题设置一百万美元的奖金,我敢说,起码有九成的人都是冲着奖金才盯着这七道题不放的!”

他按捺着暴躁的情绪开始看论文:“好吧,「假设量子混沌系统,把素数作为它的组成部分」。这个思路不算太离谱,不过希望这个投稿人能多关注一点学术动态新闻€€€€这个思路早在几年前就被证明是错误的了!”

毫无疑问的Reject(拒稿)!

艾德蒙看了看表,行吧,再坚持十五分钟他就能解脱了。

在摸鱼与继续审稿之间犹豫了三分钟,他决定还是给明天的自己减少一点负担,再看一篇吧。

点开下一篇论文,看到标题里的「NS方程」时,艾德蒙痛苦地□□出声。

“上帝啊!如果我有罪,也请不要以这样的方式来惩罚我……”

连着几篇都是千禧年难题,他今天为什么要受这种折磨!

他翻了个白眼先点开投稿人的资料。

“哈!华夏人。”

这些年来,来自华夏的学术论文呈几何倍数增长,直接导致他的工作量剧增。在十几年前,他在下班前一两个小时就能看完分配到他邮箱的稿件。可近年来,每一天!每一天!都有看不完的论文!真是谢天谢地!

再看看职业栏。

“哈!大三的学生。”艾德蒙扶额,论文已经没必要看了,他由衷地祝愿道,“祝你早日顺利毕业,年轻人。再见吧!我要下班了!”

Reject!

艾德蒙狠狠地敲下键盘,迅速关机,然后迫不及待地离开办公室。

作者有话说:

第55章

食悦居, 零重力社的所有成员正在这里开庆功宴。休息了一段时间,大家的气色都好多了,许东阳就组织大家在期末考前团建一次。

虽然吃了好几个月的外卖, 但到食悦居来还是第一次。

石经理给他们安排了一个很大的包厢,大家在包厢里左摸摸右看看。反正没有外人在,大家都尽显贫民本色,对各种陈设啧啧称奇, 评估造价。

林朗已经拍了几百张照片上传到家族群了, 正在和他爸妈打视频电话。其他人见状也纷纷掏出手机拍照留念。

季知行也随大流掏出手机,看到邮箱有新消息提醒, 他顺手点开。看到拒稿信息的时候, 心狠狠地一沉。

他虽然期待他的论文直接Accept,然后刊载在下个月的《数学新进展》上。但心里也清楚,以NS方程这个千禧年难题为主题的论文肯定要受到来自编辑的严格审查。

他想过, 他的论文可能会经历一系列的Minor revision(小修)或Major revision(大修),才能过稿。但是,怎么也没想到会直接收到没有任何余地的Reject!

拒稿意见里写着「论文缺乏新颖性」,这更让季知行百思不得其解。他敢说所有公开发表过的NS方程的相关论文与著作他都看过了, 绝对没发现与他论文相同的推导思路。

如果是因为「分析方法有误」「计算逻辑不够严谨」之类的原因被拒稿也就罢了, 「缺乏新颖性」这个评价他完全无法接受!

食悦居的传菜员已经陆续把菜送进包厢了, 季知行收拾好心情, 打算先吃饭再说,吃饱了才有力气解决问题!

庆功宴结束的时候已经挺晚的了, 季知行第二天才找到阎教授,告诉他论文被拒稿的事。

阎安瑾也没想到会是这个结果, 把论文拿回去又仔细看了几天, 最后斩钉截铁地说道:“拒稿绝对不是因为论文本身!”

季知行这几天也在思考被拒稿的原因, 他觉得最大的可能是他在论文里所描述的推导过程过于简略,跳跃性太大,以至于学术编辑认为他的逻辑不够严谨。

阎教授看过他的草稿,看论文也花了好几天时间。而顶级期刊的学术编辑工作繁忙,未必会在一篇论文上花太多时间去思考,以至于造成误判。

阎安瑾也想到了这点,又皱着眉补充道:“除此之外,还有一种可能就是,遭遇了学术歧视。”

学术歧视一般源自傲慢,源自偏见,源自刻板印象。歧视因素可能涉及性别、年纪、学历、职业,甚至国籍。

比如,世界知名的顶级学术期刊《德国应用化学》就曾经刊载了一篇歧视女性与少数族裔,并诋毁华夏学术界的观点文章。

当然,这种明目张胆的歧视也引起了全球学术界的猛烈抨击。甚至于该刊的44名编委中,有16人为此而愤怒辞职,其中包括三名诺贝尔奖获得者。

引发众怒后,《德国应用化学》的主编立刻撤掉了这篇论文,并发表了一份紧急声明,表示这篇论文绝不代表该刊的价值观。

但是,这样一篇毫不掩饰地表达歧视观点的文章,能一路通过顶级学术期刊的编辑评审与同行评审,并被刊登出来,也证明学术界毫无疑问地存在隐形歧视。

季知行打开邮箱看了看投稿与拒稿的时间,中间只间隔了5天。扣掉排队时间、技术编辑质控论文格式的时间,审看他论文的学术编辑在给出拒稿意见时,或许……相当地轻率。

一想到有这个可能,季知行觉得自己心被狠狠地刺了一下,而后油然升起一股不甘,不甘又升腾为战意!我就不信了,这篇论文还能发不出去!

就如很多人在网购时,一开始可能对某样东西抱着可有可无的心态,一旦发现这样东西下架了,反而会百爪挠心地想要购买。

季知行此时的心态约等于此,原先他还抱着末学后进的谦虚之心等着学术编辑及外审专家斧正,如今被极其干脆地拒稿后,反而激起一股傲气€€€€我还没大学毕业怎么了?我出身华夏又怎么了?我非得叫所有人对这篇论文心服口服不可!

阎安瑾看出季知行的窝火,知道这时候不能再火上浇油,安抚道:“规避学术歧视的事我来帮你想办法,你自己再看看如何将论文修改得更严谨。”

他当然知道季知行论文可能存在的「不严谨」完全是因为受版面所限,但这是客观存在的制约因素,几乎是无法规避的。所以,季知行只能继续斟酌提炼推导过程,以便让学术编辑在相对短的时间内理解这篇论文的价值。

不过,季知行已经有了新的想法:“老师,您觉得如果我把论文的内容拆开来分别投稿,这样可行吗?”

379页的推导过程压缩到短短5页,再怎么提炼,丢失大部分细节也是不可避免的,甚至很多细节还很关键,但他只能选择保留更关键的细节。

可是,就如黎曼在《论小于给定数值的素数个数》这篇论文里留下一句「证明从略」,是因为他认为这段性质证明属于可以删去的部分。但事实上,自他英年早逝至今,仍然没有数学家能完全推导出这一句「证明从略」所包含的全部内容。

所以,即使他再一次斟酌提炼推导过程,也仍然可能面对学术编辑对论文某部分细节空缺的逻辑质疑。

为了规避这种制约因素,季知行觉得可以把过于丰富的内容拆解开来,分成几篇论文来发。

阎安瑾肯定地点头:“这样也好,也便于学术编辑与外审专家理解。”

季知行反复推敲了几天后,决定把论文拆成七个选题:

“NS方程解的存在性与物理现实的联系”

“证明NS方程解的光滑性”

“应用NS方程对物理漩涡湍流普遍性质的计算方法与验证”

“NS方程的二维情形即时模拟”

“NS方程的三维整体光滑解构建”

“微观下NS方程的精确解与应用研究”

“NS方程的通解算法研究”

这七个选题有的侧重物理实际,有的侧重数学思维,可以分别选择物理与数学方向的期刊来投稿。

确定好选题后,季知行一天写一篇,只用了7天就都写好了€€€€这可比压缩推导过程要容易多了!

把论文交给阎教授指点过后,师生俩一起筛选合适的投稿期刊,最后选定了物理方向的《现代物理评论》(Reviews of Modern Physics)和《物理报道》(Physics Reports),这两家都是物理方向的顶刊,影响因子20多。

另外,数学方向自然是选择数学四大顶刊中除《数学新进展》以外的三家。再加上综合性非人文类科学期刊《Science》和《Nature》,总共七家期刊。

就影响力而言,《Science》和《Nature》其实是最大的,季知行人生中的第一篇论文就发表在《Science》上。这回第一次投稿之所以没有选择《Science》或《Nature》,是因为他觉得NS方程的相关论文更适合发在数学专门类的期刊上。

不过,现实证明,数学专门类的期刊编辑未必更慧眼识珠。

阎安瑾将期刊目录又斟酌了一遍才说道:“就这七家吧,等到哪一家期刊先登出你的稿件,你再把那份初稿投递到那家去。”这样是最稳妥的方法。

期刊筛选好了,季知行先是松了口气,可看着这一溜的英文又觉得心里沉甸甸的。

国内不乏科学期刊,但目前,无论是科研人员、高校还是科研机构,写出有价值的论文后都会优先向国外期刊投稿。就如同在燕大与哈佛之间,九成九的人都会选择哈佛。

这是受到现实因素影响的。

根据现行的条条框框与评价指标,在国外期刊发论文确实在应聘、评级、评奖、晋升、立项、经费申报等各方面都更有好处,因为论文质量是通过影响因子来计算的。

比如,《Nature》的影响因子如今是69.504,其51本子刊中,影响因子最低的也有8.089;数学四大顶刊中,影响因子最低的《美国数学会杂志》也有4.405。

而在国内,数学领域最好的期刊《华夏科学:数学》影响因子只有0.956。客观存在的现实差距让国内的科研人员不得不舍近求远,而季知行现在也在做这样无可奈何的事。

师生俩都沉默了很久,最后,阎安瑾拍了拍季知行的肩膀,鼓励道:“努力吧!”

虽然没有说努力什么,但季知行明白阎教授的意思。仅仅伤感于客观存在的差距是无济于事的,要改变这种苦涩的现实,必须要一代代人付诸努力与实践。

季知行慢慢收拾好论文,目光落在叠在最上面的论文初稿上。这份论文集中证明了NS方程的解的存在性与光滑性并求出其通解,如果之前能顺利在《数学新进展》发表,必然能引起整个学术界的轰动,而《数学新进展》的影响力也会进一步提高。

他突然冒出来一个想法:“老师,您觉得我把这篇论文投稿到《华夏科学》怎么样?”

阎安瑾一愣,然后脸上绽放出他这辈子最灿烂的笑容:“很好!非常好!”

他没有说什么影响因子、什么学术声誉,现在跟季知行提这些是侮辱了他那颗炽热的心。

本来按原先的计划,那份初稿要慢一步投递的,现在也不必等了。季知行打开各大期刊的网站,把七篇分论文与一篇集大成论文一口气都投递出去。

干完一件大事,季知行心里的石头暂时落地,他跟阎教授道别,打算回宿舍休息休息,这些天连着写7篇论文确实耗费了不少精神。

阎安瑾看着季知行离开后,拿起手机翻开通讯录,在几个姓名之间犹豫了半晌,最后选定了一个号码拨出去。

高霄看到手机上的来电显示时,眼睛差点脱眶而出。他迅速揪过来一个学生,指着手机问道:“这两字怎么念?”

学生不明所以地看了一下,念道:“阎王?”

高霄大叫:“妈呀!我真的没看错!”

把用完的学生丢到一边,他赶紧接起电话:“我的天啊!天上下红雨啊!太阳打西边出来啦!你竟然也有主动给我打电话的一天啊!”

自老阎离京至今这么多年,从来都是他单方面主动联系,就是大过年的也不见这厮主动发个拜年短信什么的。

阎安瑾将手机拿得离耳朵远远的,若是往常高霄在电话里这么聒噪,他早就挂断了。不过如今有求于人,也只好忍耐片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