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青竹叶
这边,得到确切答案的江济堂已经重新戴上墨镜,驾驭收割机收割眼前大片麦田。
麦芒被防护服隔离,劳累也因兴奋被忽视。
风吹着金色麦浪,六七月的阳光照耀着他和这片土地,远处有知了鸣叫声。他就像是短暂进入了课文中丰收的章节,忘却疲惫。
这种新奇的体验中,时间匆匆流逝,一回头已经把所有的小麦割完了。江济堂才发现自己收割的麦穗堆成几座‘山’,几乎将那栋小房子淹没。
而受伤的农民已经剥了一个多小时的麦粒。剥好的麦粒放在一个筐里,剩下的麦秆放在另一边。筐眼看着是不够用了。
“低污染麦粒的收购价……还是制作成面粉的性价比高,但没有工具。”天晚了,农民一边用挡雨布将没处理好的麦穗遮好,一边琢磨着最佳方案。
低污染就意味着可食用,麦粒供人类,麦秆供牲畜,这都是收入。
作为第一批出来种植的废土人,她可还欠了不少信用点,生活可不就得精打细算?不过想到今年可以吃上自己种植的麦子,又觉得一切困难都不算什么。
江济堂不了解许愿者在想什么,虽然手指已经麻得快要失去感觉,但他还没有开过瘾,而且燃油也还没用完。
他还想玩。
“那些玉米也是你的?我帮你割了吧?”江济堂指着碎片化的玉米地,那些玉米都有三四米高,杆子和小树一样粗,但它到底是草本,杆子并不坚硬,割起来也不难。
“可以吗?如果不麻烦的话,谢谢。”
农民厚着脸皮,还好她皮肤黑,脸红也看不出来。
今天遇上傻白甜了,这么好的机器,这么贵的能源。废土世界居然还有这样舍己为人的?
她超喜欢,请多来一点。
江济堂用光燃油才像是玩够了,但时间还没到,他应农民的邀请坐下来,吃几粒剥好的麦粒。
其实不太好吃,带着股怪味,但农民却像是吃着什么美味佳肴。
“最近有什么消息吗?外面还在开荒?”
江济堂想问少年军团长的事,但他不知道这个时候她还在不在。
他刚问出口,农民就像是被问及本命的迷妹:“将军正带人清理沿海的几座岛屿,相信我们很快就能吃上海鲜了。”
“因为将军,我现在才能过上这样的日子,否则还像我的父母一样颠沛流离,在各个基地之间流浪,不知道会死在哪只异兽的嘴里。”
接着她就滔滔不绝地说着天赐战星的种种事迹,看得出来,她很崇拜那位从未见过的共和国战神。
‘她还活着呀,真好。’江济堂想着,脸上带着笑。虽然隔着山和海,但想到他们正看着同一片天空,就觉得有点不可思议。
那个淘气顽皮,喜欢冒险的小孩儿长成了不起的英雄了。
做梦一样。
九十分钟结束,拒绝了农民热情的招待,他离开这片同样新生的田野。
叶落知秋,从这小小一隅就能看出,这个世界正在复苏,人类文明正重新走上正轨。
还有一单,就该和这个世界告别了吧?
带着这种奇妙的,即将和同行者告别的心情,他点开最后一单的详情。
为清理河道的民工准备接力餐——这一单是民工们自己凑的款。
寒冬腊月,站在淤泥里,用粗简工具挖掘河泥,还有可能遭遇河泥中异兽的攻击。无论从哪个方面看,这都不是好工作。
但为了生存,也为了新的国家,他们还是来了。
他们有男有女,都以自己的方式铸造这个新的国家。
他们已经挖了半个月的淤泥,靠着并不厚实的御寒衣物,和政府提供的热水能量餐,大家都熬了过来。
但今天实在太冷,已经有三个人昏死过去,于是挖泥工咬咬牙凑了这点钱,想要喝点稠的,补充体力。
挖泥工下午有十五分钟休息,要在这十五分钟里完成喝热水补充体力的工作。他们没有桌子,只有一个盛热水的保温杯子,条件比较恶劣。
“350块,二十七个人,平均每个人的配额是12.9块,约等于十三块。咦,还可以啊,可以选足够淀粉和肉类了。”
江济堂拨动心里的算盘珠子。
从任务详情看,他们有足够食物,第一个要解决的绝对不是饥饿。
高强度劳动,零下四十五度,他们需要的是高油高盐高热量,最好带一点辣味的食物,便携型,不需要餐具。
另外这些人都有保温杯,可以考虑熬制驱寒汤水。
香辣鸡排汉堡,和红糖姜茶?
炸锅里烧开的是优质植物油,料理台上是已经用香料腌制过的国产白羽鸡鸡胸肉,打好的蛋液,干燥的面包屑,一屉养殖鸡蛋,还有洗干净的生菜叶,打包买来的汉堡面包。
看着厨房里已经准备好的这些东西,江济堂挽起袖子,穿上围裙。他的手绕过腰,系上小小蝴蝶结。
片开的鸡胸肉要过蛋液,再蘸取面包屑入油锅炸。只炸一遍不够,酥脆的肉排需要复炸,有过多次炸鸡排经验的他能处理好。
其他就更简单了,鸡蛋倒入模具煎成圆饼,再和其他材料组合好,撒上酱汁,用面包合上,最后拿油纸包裹。
江济堂自己吃了第一块。
咬下第一口的时候,面包的酸香,油炸肉排的焦香,还有生菜叶的爽脆,都一股脑涌出来,软软的面包胚顶在鼻尖上,上面白芝麻的香气也钻进来,他的眼睛都忍不住弯成月牙。
不管是什么时候,进食都是这样让人愉悦。
“他们会喜欢吗?”
松软的汉堡面包,夹着一个鸡蛋、两片生菜叶和一块刚出锅的酥脆的鸡腿排,中间还撒了一层黄色的香辣口感的沙拉酱,咬下去咔嚓一声。
淀粉、脂肪、蛋白质,都是人体需要的,这些东西随便组合,都没法难吃。
汉堡做好之后放入保温箱,剩下的就是红糖姜茶。
驱寒最好用的还是姜茶,而姜茶分咸甜两种,前者加胡椒粉和盐,后者加红糖。考虑到这些人属于高强度劳动,补充一点糖分也有好处,他选择了红糖姜茶。
姜茶熬制同样非常简单,滚水中放入切开的生姜片,最后加入红糖,辣度甜度自己调。
要的商品都已经准备齐全,现在他还有三十五块的礼物额度。
最便宜的退烧药,一板24粒,价格两块五,他要了三板。菜市场旁边的移动草药摊上,干姜片半斤八块六,他买了一斤,剩下的钱就买胡椒粉和盐。
干姜片用家用磨粉机打成粉,再和胡椒粉、盐混合,分装到二十七个密封袋里。
从详情中可知,他们有保温杯,并且每天能倒两壶热水,那么只要撒一点混合姜粉,就可能帮助他们熬过一天的严寒。
实在熬不住生病了,后面还有退烧药可以支撑一下。
至于更多的,他做不了。
这一切都做好,江济堂特意换上厚实的冬衣,穿上雪地靴,才选择交单。然而世界变幻,寒风刺骨,还是让他生生打了个哆嗦。
这样的天气里,却有一群人在冬日干涸的河道里挖泥。
河泥已在岸边堆积成堤,它蜿蜒如长城,细看可窥见人类改天换地的伟力。
第51章
江济堂也看到了这道河泥长城的铸造者。
他们虽然也穿着厚实的衣服,腿上还套了一层塑胶裤子,但依旧冻得脸发紫,露出的皮肤还有开裂的痕迹。
这些人现在正看着他。
白色天空,黑色土地,白和黑之间出现了不一样的色彩。
他穿着长到小腿肚的黑色羽绒服,套着皮毛一体的雪地靴,还戴着暗紫色的带毛球帽子。
这人来的突然,河道中的挖泥工吓了一跳。
被众人注视的江济堂咳一声,捂了下毛茸茸的耳帽球球,调整黑色的口罩。他的穿戴在这个世界太过显眼,但更显眼的是他脚边的两个泡沫箱子。
“你好,”想了想,他摘下口罩,露出白净的脸,和最温和的笑,“现在方便吗?我来送食物。”
“你接了任务?”离得最近的两个挖泥工面面相觑,他们努力拔出脚,往岸上走。
见状,其他人也开始往岸上走,因为天气冷,腿上脚上沾了厚厚泥壳,大家都走得很慢。
“在地里的时候还不觉得,出来了这么冷。”这些人哆嗦着。
“不然那些异兽躲在淤泥里保温?走快点,咱们就半小时休息,能喝点热水。”
就算不为这个接单的人,他们也到中途休息的时间了,正好上岸接些热水暖暖身体。
这时走最快的人已经到了江济堂面前,也将他看了个仔细。
江济堂真不像跑任务的。
挖泥工的眼里浮现了怀疑。
此处偏僻,和居住区之间还隔着一片危险的无人区,愿意接单的人很少,都要加价。正准备撤单呢,有人接了。
当时他们都猜测有开荒队伍路过,顺手给他们送点东西,没想到会出现这么个人,太过体面,太过漂亮,实在不敢靠近。
已经上来的几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不肯第一个上去和人交谈。
“接单的就是这位?”
“瞧着不像,但他应该没理由骗我们吧?”
他们小声嘀咕着。
“我带了食物来。你们就这么吃吗?”江济堂打开其中一个泡沫箱。
油炸食物的霸道香气即刻冲出来,带着热气扑在他们脸上。
真有吃的?上岸的挖泥工有些傻眼,其他人也被吸引过来。
“我带了食物,还带了红糖姜茶。”江济堂开了另一个泡沫箱,里面放着个带盖子的砂锅,边上还有大勺子。姜茶的刺激性味道飘出来。
“要喝吗?可以预防感冒。”
又是吃的又是喝的,挖泥工半天才反应过来,他们摘了湿漉漉的手套。裹着泥壳的胶皮工作手套小心收好,里面还有一层有些破旧的棉手套。
江济堂递出第一份汉堡。
汉子瞪着手里热乎乎的炸鸡排汉堡,这么热,都有些烫手。江济堂又问:“还有姜茶,杯子有没有?”
“有有。”来人将口袋里战损风的保温杯掏出来,小心翼翼拧开。
一勺热乎乎的红糖姜茶倒进去,一滴也没有撒到外面。姜茶的辣味伴着咕噜咕噜的流水声飘出来,汉子吸了吸鼻子,觉得烫。
这个天气,烫才是幸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