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草门庭 第3章

作者:青山见晓 标签: 豪门世家 天之骄子 历史衍生 正剧 无C P向

不知道现在准备船,全家乘桴浮于海,还来不来得及?他家几个老祖宗才华盖世,要匡扶天下,他就不了,没那本事。

小儿声音软糯,一本正经的安慰,显得尤为可爱,荀爽纵使满心愁绪,此时也不由一笑,“你小小年纪,知道什么与时俯仰罢了,你既对春秋有兴趣,今日就来学两段。”

什么?我什么时候对《春秋》感兴趣?

说是学两段,结果两段之后又两段,直把荀柔学得欲生欲死。

他不敢给阿善小朋友拖后腿,只能打点精神,全神贯注努力上进,把忧国忧民抛在脑后。

课程足足上了一个时辰,荀爽终于放过他,换讲《诗》作为消遣。

没错,大佬的意思,不解字句,随便背诵两段《诗经》,那是消遣。

从“文王在上”到“棠棣之华”,又到“公侯干城”,接受了一通汉代思想文化教育,吃哺食的时候,荀柔满眼金星,甚至没心思吐槽晚饭。

夕阳西下,众鸟归林,天色暗淡下来。

按照往日惯例,这个时候,该找农家投宿,若是寻不着,就只能在牛车上休息一晚。

不过今日显然不同以往。牛车趁夜色前行,月光不够明亮,荀爽下车,手举火把领路。

荀柔探在门边,突然看到远处一点火光,火光渐渐从一点变成一片,又从一片分离成一只只火把。

“前面可是慈明公车驾?”说话的人在火把群中,声音清朗干脆,年纪似乎不大。

“正是。”赶车的田仲扬声应答。

火把摇了摇,隐隐喧嚣,迎了过来。靠近了,荀柔才发现,领头的是个十五六岁的玄衣少年,身后跟着几个举火的仆从。

少年骑马未擎火把,近前后,从马上一跃而下,将缰绳往后一甩,快步来到荀爽面前,深深一揖,“侄儿荀衍见过慈明叔父,叔父一路辛苦。”

荀衍?这位祖宗好像出演过三国志?

荀爽含笑将他扶起,“许久不见,衍儿竟长大了,明朗轩昂,果然吾家子弟。”

荀衍唇角飞快的翘了一翘,又正经的板直,下意识挺胸抬头,扶了扶腰上佩剑,朗声道,“家父知叔父今日当归,特命衍在此等候,请叔父随我一起。”

他的面容被火把照亮,荀柔油然叹息,又一个帅哥,剑眉星目,双眸炯明,颜值诚然足以出道。

他们荀家,能成为天下名族,真不是没有原因的。

荀爽温和点头,将荀柔推上前,“阿善,这是你十一兄,快来见礼。”

“十一兄。”荀柔抬头仰望,咧开嘴笑。

“二十二弟?阿善?”荀衍低头,只觉眼前一亮。

好一只雪白可爱的糯米团,眼睛乌亮溜圆像会说话,一点也不怕生,笑起来露出碎米粒的小牙,让人想捧在手心上。

他弯腰伸手,一把将荀柔捞起来。

荀柔正沉浸在自己神奇的排行里,猝不及防,连忙搂住堂兄的脖子。

抱着软乎乎的小堂弟,荀衍忍不住逗弄,“阿善的善,是善哉的善,还是大善的善?”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是‘余心之所善,九死不悔’。”荀柔下意识脱口而出,说完才全身一僵,心都停跳一拍,这是上辈子的事!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是屈原大夫的《离骚》啊,”荀衍没注意他的表情,看向荀爽,“阉寺造祸,叔父受委冤屈了。”

咦?荀柔愣了一愣。

荀爽摇摇头,摸摸荀柔的脸,“当初顺口一言,不想被他记住了,常言道,小儿善学人语,今日方知。”

“先前就听闻小弟聪慧,”荀衍颠了颠怀里的小孩,“未想竟能过耳不忘。”

“十一兄过誉。”荀柔被当小孩对待,一边就觉得脸红,一边又有种时空错乱的奇异兴奋。

这可是他家上史书的祖宗,还这么友善又帅。

虽然亲爹也青史留名,也很帅,但因为是亲爹,反而没这种感觉。

一个举火的青年走到荀衍身边低声道,“三郎,时候不早了……”

“……啊,对,”荀衍将荀柔放下,又向荀爽一拱手,“叔父请入车内,其余让我来应付。”

应付?荀柔眉头一动。

牛车再次上路,不一会儿就见到高耸围墙。

墙上两座像方形灯塔的建筑,是为汉阙,两阙中间横梁连接,其下是门,其上横额隐约有字,荀柔眯起眼睛,于暗淡的火光中,辨出是三个汉隶大字“高阳里”。

荀爽抱住他,退入车内,荀衍使从人前去应门。

高阳里的门监,也就是守门人,是个发髻扎得稀疏的老头,他打开门,眯着眼睛望向端坐牛车上的荀衍,“荀小郎君今日行猎归来得也太晚了,这时候,那些獐子野鸡,恐怕也都睡了吧。”

坐在车前的荀衍的背影笔直,声音镇定,“我今日走得远些,贪看春日晚景,才回来迟了,劳烦久候。”

“不劳烦,不劳烦,”罗老摆摆手,连连点头,“今年风调雨顺,花啊树啊,长得都好,荀小郎君好生看了,定能作得好辞章。”

车厢内,荀柔睁大眼睛,心跳砰砰,不明缘由回趟家,怎么像谍战剧似得?

荀爽以为他害怕,拍拍他的后背,低声安抚,“阿善勿惧。”

门监没听见车中声音,也没有起疑,寒暄两句放行,牛车驶进里巷,身后响起落栓的声音。

里中道路似乎并不宽敞,窗口与高低起伏的围墙和户门相近,牛车越了两重门,这才在一扇木门前才停下来。

【……建宁初年,爽遭党锢,隐于海上,积十余年,世人不知其所之。《东汉书。荀钟陈郭列传。卷六十》】

作者有话要说:

[1]参考荀爽给李膺的书信。

话说《左传》其实不适合给小盆友启蒙,很容易影响三观(比如说王莽童鞋)。

第3章 荀家三若

树叶上的晨露渐晞,太阳升过屋檐鱼鳞排列的青瓦,又升过庭中槐树的枝梢,树上鸟雀清鸣,与里中阵阵诵书声应和。

荀柔抱着树干,探头望向开敞的中堂。

堂中三足的铜盆贮满了炭烧得正旺,平整光滑的青砖铺地,放着木质三寸高的坐榻,榻上铺了绣花的方垫,半人高的铜鹤灯台安放在屋内四角。

端庄又古雅的宅院,不是他家,是二伯父荀绲家。

祖父荀淑八个儿子中,荀绲伯父行二,字仲慈,为荀家二龙,大伯父早逝,荀绲伯父就是他们一支的长者。

伯父官做得最大,举孝廉,先后历任尚书郎和济南相,半年前,才以老病辞官归家。

尚书郎就是内阁秘书,而济南相则是二千石高官,大概等于副省级,这职位将来曹老板正好也干,可以说颇有缘分。

荀爽今天穿着靛青深衣,月白衣缘在席边舒展,端坐如松,全不似往日闲散。

与他对坐的儒服老者,须发斑白,儒雅温文,姿仪翩翩,连皱纹都带着文气,正是二伯父荀绲。

伯父下首侍坐的两个清秀少年,容貌略有相似,是两位堂兄,昨日见过的十一兄荀衍,以及十六兄荀谌。

伯父本人很厉害,但他有三个更厉害的儿子。

荀衍在官渡之战后,替曹操镇守邺城,发觉高干叛乱;荀谌凭三寸不烂之舌,为袁绍说下整个冀州;至于荀彧德行兼备,名重天下,冰清玉洁,瑰姿奇表,总之,吸引迷弟无数的男神,大汉尚书令荀令君。

宋朝迷弟裴松之,因为三国志没夸荀彧颜值,耿耿于怀,特地不惜篇幅,记载祢衡事迹和当时人夸赞的话,为后世留下宝贵历史资料。(臣松之以本传不称彧容貌,故载典略与衡传以见之)

此时的男神,年方九岁,尚未束巾,长发垂髫,一身雪青色深衣,腰系玉佩,眉色疏淡,目若星子,肤色洁白剔透,宛然如玉,已经是个十分好看的小哥哥。

“二十二弟想进去听大人们谈话?”荀彧温声问。

“可以吗?”荀柔回过头。

不会被赶出来吧?

“自无不可。”荀彧浅浅一笑,轻轻招手,“随我来。”

荀柔连忙跑到他身侧,扯住他的袖子,“阿兄,以后叫我阿善吧。”二十二弟太多二了。

童子睁着圆圆的眼睛仰头望来,眼瞳清澈明亮,荀彧不由莞尔,手腕一转,牵住他,“好。”

绕过一段围墙,来到一间瓦屋,一靠近荀柔就闻到屋内飘出的香气,头上不由升起大大的问号厨房?

只见堂兄取了一只陶罐,在水缸中汲了水,带他到屋檐下,低声嘱咐,“伸出手来。”

荀柔乖乖伸手。

水瓢倾斜,水淅淅沥沥浇下,从手腕到手背在到手指,细致的冲淋过一遍,水落在顺着檐口一排的青石板上,流入石板下的排水沟渠。

荀彧又自袖中掏出一块白色绢帕,拉过荀柔的小手,替他擦干。

丝帛触感柔软,带着一丝好闻的香气,荀柔忍不住笑。

他做梦也想不到,自己有朝一日,还能有这样的待遇。

“怎么?”荀彧垂头望来,容颜在阳光下越显白皙,眼瞳清湛有神。

“没什么,”荀柔仰头,“阿兄真好。”(看)

荀彧微微抿唇,颔首露出一丝赧然,低头舀水净手,“你我兄弟,不必如此…随我来吧。”

厨房之内,木柴整齐的堆在墙角,靠窗有土灶三口,多层的架子上摆着陶器、漆器的盘盏,有些承装了洗净的食材,房梁上挂着肉干和鱼干,正是东汉时候的厨房。

这厨房的高度,对他的身高还挺友好。

一个头巾裹髻的女子跪坐砧板前,正捉刀切菜,回头来看见他们,眼神一转,冲他们一笑,梨涡微现,也不等荀彧开口,指了指放在矮几上的案盘,“婢子正担心不能及时送去堂上,彧郎君恰好就来了。”

“请让我为大人送去。”荀彧道。

女子点头,“多谢彧郎君。”

荀柔凑过去。

黑漆红纹云脚漆案里,放着一碟切成条的米糕、一碟圆圆的芝麻饼,两盏琥珀色清澄的液体,不像茶水,闻着有些香甜。

荀彧拿起一块糕递给他,“尚未到朝食,阿善若是饿了,先吃糕吧。”

…他不是因为饿…不,其实还是有点饿……算了,放弃解释,荀柔拿起糕咬了一口。

米粉磨得很细,米香浓郁回甘,大概加了糯米,黏韧清香的口感有点像粽子。

等等,他真不是来开饭的,“阿兄?”

荀彧微微一笑,端起漆案,“如此即可,我们走吧。”

荀柔跟着他回到前院,走上堂,这才恍然大悟原来如此,熟练且自然,荀令君,原来是这样的荀令君。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