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老草吃嫩牛
这三人回到车队,那厢也是人头济济,到处都是乡人指指点点。一辈子,这般大的新鲜热闹,村里人只觉少见,有胆子小的不敢去乡绅家里看热闹,怕人家恼了明年加租子,便只能来此处免费参观外乡人。
顾岩郁闷,站在那里一声喝骂:“都呆这作甚,赶紧走了,此地肮脏,再不得落脚!”
他这一声喝骂,乡人顿时不愿意,便齐齐在那里七嘴八舌的回嘴,有人气愤,便捡起一边的石块往这边丢。顾槐子那边自然不肯叫老公爷吃亏,因此纷纷从身下一揪,亮出官刀,银光闪闪的便出了鞘。
这一下,一众乡人顿时像被强盗掐了脖子一般的定住了。
顾昭无奈,只能匆忙的上了车,催着顾槐子他们离开。他们一行人急慌慌的出了村,走了十几里方上了官道,在官道边上等许品廉与定九先生。
约莫半响午的时分,那边岔道上总算来了人,许品廉与定九依旧乘了旧车马,车马后面跟着一辆新套的玄花儿驴子车,车上乃是平顶,一看就是此地乡人常用的出行工具,那驴车边上挂着一个木雕的桃红牌子,顾昭一看便知,这人许品廉是收了的,人家带着丫鬟妹纸,带着嫁妆一起跟来了。
眼见着车队越来越近,驴车后跟着十来个人,无分老幼,都急步紧赶慢赶的追着车子。待他们来到近前,一直在那边听信儿的细仔过来禀告说,许大人收了那姑娘,倒也没亏着,一下收了俩!
他怜悯那女子年纪小,因此给了百贯聘礼,算是全了礼数,至于回家放在那里,那是许品廉老妻的事情。还有就是,许品廉是个老穷酸,出门不带钱,这钱是咱家出的,回去记得讨债。
顾昭一下子哭笑不得。
倒是跑过来的那位老族长,来至近前后,却将一张新写的羊皮契纸双手捧给了顾岩。这张家女,张家却不要了,族里做了主送与老大人做奴婢了。
这里面没顾着许品廉大人的面子,毕竟一品跟五品那是有登天距离的。他们只想着,万万不要被这位老大人迁怒的好。
顾岩顿时觉着长出了一口闷气,他站在车前,扬扬契纸,没给许品廉,一转身他装自己身上了。
许大人无奈,只能跺跺脚,回头安慰他家小娘子去了。
顾昭觉着有些不合适,好好的出来了,回去可怎么跟嫂夫人交代,虽然他也不认识那位嫂夫人。
倒是顾岩无所谓的摆手道:“这算什么啊,不过是个玩意儿,叫人赶紧送回去吧,也省的碍眼!”
过来回话的定九先生连忙阻止:“大人不可。”
顾岩不解:“有何不可?”
定九先生看看那边,见没外人这才低低回道:“大人此次出行,京中定婴一派就略有微词,若出京不到半月,抬回民间女子入京,这事情闹起来,虽是品廉先生倒霉,怕是也要殃及大人,到时候,怕是我们有嘴都解释不清了。”
顾岩与顾昭对视片刻,顿时倒是想了个通透,可不就是这个道理。
“如此,便罢了,你过去告诉品廉,那贱人平日无事,却莫要出来碍眼!”顾岩只能这般吩咐,吩咐完,他转身进了自己的车子,虽此地小吏已然闻讯而至,奈何几次求见不得,只能一路相送,送至本地结界处才惶然回归。
至于那张乡绅家如何,今后的日子怕是不好过了,他家丢了这地方的人几辈子的脸面,今后无论老小,真真寸步难行。可怜他家孩儿,苦读了一辈子诗书,却被小妹子连累到死。此乃后话,暂且不提。
这日夜里,许品廉总算转过了心思,一个人带着满腹辛酸到了顾岩车里抱怨,一会子说自己冤枉,一会子又说那女子可怜,再一会子又唠叨他回去如何与老妻儿女交代,无论如何,这个证人需老大人美言,他是被强迫的。
话是这般说的,可是连续三日,他都不在顾岩车里徘徊,只与车后的小娘子腻腻歪歪。那小娘子虽土,可是架不住年轻娇憨,虽这次没找到年轻的小公子结对儿,可是,她家老先生那也是满腹的诗文,因此,这小娘子便也能收住委屈,一路上只扮巧卖乖,把个许品廉哄得云山雾罩的。
顾岩气的牙根痒痒不提,只这一日起,他们便只在路边扎营,再不敢去村中投宿了。
转眼,又是五日过去,这一日来至淮南郡境内,因在两郡交界,这一行人便投了交界处的一个老庙。这庙乃是一处新庙宇,是上京惠易大师着人修建,因此它的名字便叫了“惠恩寺”。
这庙不大,庙舍都是新修的,庙里的大主持是在上京深造过的,算是惠易大师的徒孙,因得知顾岩等人来至上京,他便抄起一口半京音半本地土话的怪调调与顾岩周旋。
顾昭不耐在庙里呆着,便在寺院门口溜达,此处看上去倒也安静自在,虽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却也是处处透着禅机野趣。顾昭几日在车中颠簸,正不耐,有地方睡,就是庙宇他都忍了。
才将溜达没片刻,却不想大道那头,一串马铃儿清脆入耳,叮叮当当的甚是好听。
顾昭仔细看去,来人骑着一头通体漆黑,颈上脚环都覆着长长鬃毛的骏马,他们来得快,风声过处,那马上的毛发飞一般的飘起来,一眼看去,威风俊朗已极,顾昭仔细一看,那马上坐着的却不是旁人,正是他家小饼子,顾茂丙来了。
咿?他不在边关养马,怎么来这里了?
顾茂丙来至顾昭面前,将马匹拽住,身姿漂亮非常的自马上跃下,人一下来,便卖的一手好萌,只见他抱住顾昭便嘤嘤的哭了起来:“小叔叔,我归得家,却不见你,心都碎了!”
第一百二十八回...
却说,顾茂丙在边关养了多年的战马,如今总算有了成绩,因此打今年春分那时候起,他便带着下面的小奴,家将赶着足有千匹的上等杂交骏马,自西疆央勃关送至上京。
那一路的辛苦自然不用多说,偏偏顾茂丙是个跑偏的性子,旁人问他,他只是笑笑,从不说他所经历的那些辛苦,一切理所当然。当初小叔叔叫他养马,他就去了。他无牵无挂,不过是戏文里的闲暇散人一个,他从不觉着自己是有大出息的人。
阿润倒是很欣赏顾昭这个侄儿,他觉着想必阿昭叫这个小家伙去死,他也二话不说的就去死。有时候姓顾的血统那是正常人所无法理解的。
成群的战马运回上京,一路颠簸死于各种原因的足有两百多匹,这些死亡也给今后的战马运送留下了一笔珍贵的经验资料。如今这些珍贵的马匹就被一起养在上京郊外的大仓牧场。
当初这片足有万亩的空地被划归迁丁司的时候,不知道有多少大臣出来反对,现在,战马一出,朝上鸦雀无声。
顾昭修建大仓就考虑过很多今后的问题,那时候大家都觉着奇怪,因为最初的时候顾昭养了成群的耕牛与驴子在郊外,每年光这个钱就是近几十万贯,几十万贯的专项投入,这对现世来说,除了战争拨款,这还是头一次。最初的时候,顾昭写了奏折申请款项,但是,以定婴为首的大臣们立刻加以反对。
羊牛马发展畜牧是好事,他们支持,可是这笔支出,国家承担不起,谁来出?后来顾昭摆摆手,他自己出,他的俸禄,他的封邑,他家的私产收入都拿来养牲口。
因此,顾昭的大仓也有个诨号,叫牲口仓。这里的褒义贬义自然就看人领会了。
除了养牛驴,顾昭还找了农部的人研究畜牧,开发上等的牧草饲料,还买了官奴,成批的培养这个时代的第一代兽医。
这些行为在当时都被人嘲笑跟奚落。道,顾大傻子在朝上睡觉,顾二傻子在郊外养驴,顾三傻子在边关养马,一家牲口棚出息。这家人,每年花几十万贯玩牲口,倒也真真玩的与众不同。
对于外面的嘲笑,顾昭只当不知,该做什么,就做什么,至于他家的族长顾岩,那也常常是一言不发。顾老大对于他阿弟,有一种常人无法理解的崇拜与迷信,自然,老哥哥的架子他也是有的,通常他还端得很高。
顾昭发展的脚步从未停止过,可是他的这种发展跟随意抛出后世的一片绝妙诗文来还是有些不同,与牛马打交道毕竟换不来实权阶级与文化阶级的认同。也许,顾昭无法在朝堂上针对某一本学术书,或者某一种艺术说出个精彩纷呈来,他这个人没有半点的文化素养,也不懂得什么纵横说,阴谋说,律说等等,他只觉着,既然来了,就做一些有用的事情。
养牛可以开发全体的农业国力,养驴子可以令贫寒的人家,也有个价格低廉的出行的工具。他的想法就是这么可笑而简单,说出去都没人相信。
如今顾昭的牲口场,牛跟驴子的问题还无法解决,主要是找不到上好的种牛跟种驴。倒是兽医,已经出了好几批了。现在好了,七八百匹战马在大仓,如今正好用得上。
战马对于如今的国家来说,相当于战争的天平,无论现在还是今后,战争的反应与速度都是左右战争的重要工具。可惜的是,过去,一员最好的马上战将,未必就有一匹上等的骏马。就连家里顾槐子那般的家将,如今还骑着驴骡呢。
顾昭是个天生的理论家,肚子里塞了成堆的现代结果理论,可是这些理论需要无数人花上无数的时间,去实验,去落实,去踏踏实实的做事情。他的这些理论还偏偏与如今的思想背道而驰,不是为畜牧业服务,就是为农业服务,这些都是下等的理论,上等人不屑为之。权谋之术什么的,顾昭更是一概不精通。
如何饲养适合内陆水土马种,如何将杂交,如何训练?如何防病防疫?如何将杂交马变成国家的重要工具?这都是当初顾昭给出来的无法解决的难题。
顾昭提了问题,可惜,那时候并不被人看好,毕竟,先期的投入除了人力,还有大量的物力!当初也不是没有人试验过,却没有人想过去草原找到最好的牧马人花上近十年,甚至要付出几十年的努力,一起做这件事。内陆人总有一种大大的世界中心的骄傲感。人们注重现世的权利虚荣,至于几十年以后,那是几十年以后的人需要关注的,谁也不愿意去!只有顾茂丙这个傻子,二话不说的他就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