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意风流 第14章

作者:月神的野鬼 标签: 古代架空

李稚:“还是选他!重来一万遍也选他!死也选他!”

谢珩:“好的。”

第17章

赵慎骑马入了宫,过武安门却不下马,这是一品镇国大将军才有的殊荣,放眼梁朝能有此待遇的武将不超过三个,别人靠的都是铁血战功,而他得到这特权则是因为梁朝皇室的宠信,以及他天潢贵胄的身份。

按照祖制,藩王以及藩王世子入京头一件事是入宫觐见皇帝。总侍中汪之令早已经领着几个小黄门等候在武安门外,一见到赵慎立刻上前拱手,“恭迎世子殿下!”

赵慎骑在马上,“汪侍中?”

“世子殿下一路上可还顺利?陛下教奴才们在此等候世子多时了。”汪之令讨巧地笑着,忙示意小黄门上前去牵马,那小太监刚一伸手,一声龙吟似的嘶吼给把他给震得跌退在地。

赵慎随手扯了下缰绳,身下的烈马立刻没了声音,顺从地用红鬃摩挲着他的手心。

汪之令见状心中不由得惊叹,赵慎这匹黑骊驹有个名字,叫“叶塔什”,这是塞外高原天地生养出来的野马,羌人牧民看见它如一道闪电在雷雨中的草原上奔袭,嘶吼声所到之处,所有牧马全都腿软地伏地,一时以为看见了神迹。羌人耗费了极大的力气才捕捉到这匹凶悍的野马,在七年前将其进献给梁朝,“叶塔什”在草原上是天神长子的名字,翻译过来叫做“天空中的勇士”。

这匹凶悍的野马自入京后,一直没有人能驯服,它的性情格外古怪彪悍,会咬死所有跟它同栏的马,哪怕是用缰绳束缚住,它也能仅靠嘶吼把周围的马活活吓死,御马监只能单独划出一片草地来饲养它,梁朝人和游牧民族的品味大不相同,大家喜好平静和顺,认为这种会发狂咬死同类的的野马是未经驯化的凶兽,完全违背了大家尊崇的“道”,这匹马多年来一直孤零零地在御马监养老,直到赵慎牵着它走出了马厩。

一个残暴不仁的疯子,一匹残害同类的野马,盛京的官员们心中想,瞧瞧,天生绝配。

赵慎翻身下马,示意小黄门过来牵马,小黄门的模样畏畏缩缩,有点不敢伸手。那匹黑骊驹洞火似的眼睛地盯着它,下一刻脑袋就被不轻不重地拍了下,它瞧了眼打他的赵慎,就跟人似的,撇了下嘴垂下头去,赵慎随手把缰绳丢给黄门,转身对着汪之令道:“走吧。”

梁朝的皇宫看起来一点也不像皇宫,反倒像是天下最庄严神圣的道场,宫殿中供奉着道像与丹鼎,到处焚着紫叶挂着道幡,三宫六院中没有美人,只有几百个披着黄色或是黑色道服的道士来来去去,金碧辉煌的崇极殿被改造成天下最大的道观,红墙碧瓦浮水而出,像是蓬莱仙岛,元帝这十几年来就隐居在其中炼丹修道。

赵慎穿过长廊,踏过曲水上的白玉桥,一直来到大殿中,纱笼中出现了一个身影,来人披着黑褐色的道袍,戴着一顶芬芳的青叶冠,赤着脚一步步地往外走。

赵慎抬手行礼,“臣侄参见陛下。”

黄纱帐后出现了一张白净匀称的脸,一眼看去二十出头的样子,完全不像五十多岁的人,因为常年累月不见光,皮肤光洁如玉,一丝皱纹也不见。京中传说,元帝赵徽少年时是个翩翩浊世佳公子,姿仪瑰丽俊修,曾经有年他踏春出游,京中待字闺中的女子纷纷登上高楼卷上珠帘看他的样貌,见者无不惊怔,从此得了个珠帘公子的雅称。

“是令谨回京来了?”

“是。”

“一路上还顺利吗?”

“顺利。”

元帝从纱笼黄影中走出来,慈爱地打量着赵慎,“这一路上风尘仆仆,可是累了?”

“这不算什么,多谢陛下关心。”

太监出来布茶,元帝抬手让赵慎在案前坐下。

“你的父亲呢?怎么只有你一个人?”

“父亲旧疾犯了,他命我先行入京向陛下问安,他傍晚会抵达盛京。”

“你的父亲也太过恭谨了些,旧疾犯了就停下歇息会儿,传个信来盛京便是了,怎么还抱病赶路?”

“是父亲思念陛下,不肯在路上停歇。”

元帝想起自己那个固执的弟弟,不由得摇头,“他那是胆子小,怕我多心。这都是自家手足,有什么话不好说,偏要显得如此生分,待他入宫我定要说上他两句。”

赵慎似乎对这场景喜闻乐见,也不为自己的父亲辩解。

元帝叹了口气,幽怨起来,“你说他怎么偏就不懂我的心思呢,他是我的肱骨,若是连骨肉血亲都离了心,这时局又怎能好得起来?倒不如干脆把江山拱手送人,我去那山上当道士,他去乡下种地,各自都清静了。”

“陛下此话从何说起?骨肉血亲重要,江山社稷亦是重要。”

元帝沉默着。

赵慎问道:“看上去陛下心中是另有忧虑?”

元帝抬手抚过案上的三清铃,握住金制的手柄慢慢地摇了下,叮当两声清响,“一想到虎狼环伺,昼不能安,夜不能寐啊。”

“陛下说的是……”赵慎思索着,缓缓地说出那四个字,“建章谢氏。”

建章谢氏这个词,一般用来指代清凉台那座泼天富贵的煊赫门庭,但在某些场合,它也可以用来指代一股势力,这股势力有个从古沿袭至今的专属名称:京梁门阀。在如今的梁朝,这两者已经完全画上了等号,所以也不用担心对方会错意。

元帝脸上浮现出淡淡的哀伤,“前一阵子忽闻谢晁过世,我心中剧痛,哭了两日眼泪止不住。老太傅是位忠厚长者啊,我想起他从前他入宫觐见先帝,我那时仅仅五岁,拿着本《春秋集检》去向他问字,‘采薇采薇,薇亦作止’,谢太傅耐心地同我讲了字,我问书中这个人他为何见到地上刚长出来的薇草会哭,太傅说:因为他看见薇草想到了自己的家乡,而他却不能回去。我听完之后便哭了,老太傅说这孩子是天生的圣人,牵着我去见了先帝。”

元帝说着话又红了眼眶,赵慎却是一脸无动于衷,这人天生心肠冷硬不像正常人,自己的祖母昭懿太后去世都能照旧飞鹰走狗,何况死的不过是个谢家人。他安慰了一句,“人死不能复生,陛下不必太伤心,”

元帝长叹一声,“谢老太傅怕是最后一个为汉室尽忠死节的良臣了,如今竟连他也走了,我又失去了一位良师。”

赵慎表面上听得认真,袖中的手却把玩着靠近拇指根处的绷带,拨来又拨去,“谢太傅是个好人,不过其他谢家人可就不一定了。我听闻谢晁死后,各姓士族纷纷入京吊唁,名单列出来洋洋洒洒占了大半江山,雪花似的哨鸽飞进了盛京城,十三州郡的长官放眼望去竟全是谢氏的门生。有客有客,亦白其马,东南的孩子们唱着这歌长大,他们以后能不能分清这天下到底是姓赵,亦或是姓谢?”

这话说的实在大胆放肆,连正沉痛着的元帝的脸色都是微微一变,“你这说的是什么话?”

“别人不敢说,臣眼中却揉不下沙子,君为臣纲,他们忘记了为人臣子的本分,就要有人来提醒他们。”赵慎说着推了杯子直接起身,他抬手对着元帝行礼,“今日进京,臣见金吾卫身披白素戴礼花,自古只听闻过臣子为君守节,没听过君主为臣子守节的道理,金吾卫失了皇室禁卫的尊严,臣实觉得陛下不该对谢家人宽纵至此。”

元帝盯着他瞧,他注重养生,平时喜怒不形于色,但这一刻却抽了下眼角。

赵慎迎着他的视线,一脸平静无波。

过了不知多久,殿中才终于响起一道低沉叹息的声音,“这番话,还真的只有你敢说。”

元帝并没有发怒的意思,他好像又从君王的身份中抽离出去,变成了那个清心寡欲、躲在皇宫中逃避世事的道士,他脸上的表情慢慢又变得平和,抬手让赵慎重新坐下。

赵慎坐了回去。

“你能说这样的话,我听了心中其实很高兴,至少还有你愿意对我说实话。只是不要去外面说,传到外人的耳中,又不知要生出什么样的风波来。”元帝沉默了会儿,“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他们怕谢家,但我不怕。山中两虎相斗,谁先恐惧谁就输了。”赵慎直视着元帝,“我不会怕,陛下也无须忧虑。”

元帝深深地看着他,眼中有着些不易察觉的欣赏,终于他轻叹道:“终究还是令谨最深得我心,你的父亲、叔叔、还有你那些扶不上墙的堂弟们,他们全加起来,也比不上你一个。”元帝说着又笑起来,“这世上的事情可真麻烦啊,要我说,索性不如他日咱们二人结伴上山修道去,不再理会他们了。”

“我不去当道士,也不去种地,我要养上一千匹马,践踏死这世上所有狼子野心。”赵慎的声音轻飘飘的,他仿佛沉浸到了自己的世界中去,慢慢地转着手里的琉璃杯子,冰冷明艳的光彩照在他的脸上,他看向元帝。

殿中静了一瞬,元帝看着眼前这个慢条斯理说着话的年轻子侄,那一瞬间,影子投在纱笼上,他仿佛看见一匹嗜血的猛兽在仰头嗅着无形的血腥,它有着毒蛇的瞳仁,鹰隼的利爪,狮子的獠牙,它在黑暗中耐心地寻找,在角落里安静地窥伺,等待着□□的那一刻。这是国之重器,也是国之煞器,元帝莫名想起赵氏供奉在上元神宫中的那柄不祥之剑,开刃必见血,不是劈向敌人,就是砍向自己。

元帝心中陡然生出了一股寒意,他们真的能够握住这把刀吗?

身后的纱笼中忽然传来一阵东西倒地的声响,元帝回头看去,“吵吵嚷嚷的成何体统?”打扮成道童模样的小太监立刻伏跪在地,脸色惨白。

“回陛下,是道祖像坠地了。”

今年九月份时,江州府尹杨庐送了一副道家先祖李耳的画像入宫,从落款以及脚注来看,这画乃是五百年前晋中名画师吴道冠的真迹,吴道冠夜游洞庭湖,忽见一艘小船停在江心,船上有个衣袖当风的老人,两人谈笑一夜,天将亮时吴道冠从睡梦中醒来,看见一只白鹤徐徐飞过江心,他这才意识到昨晚遇到的那人原来是道祖李耳,他回家后作了这副著名的道祖画像,被认为是道教圣物。

那副画像一直挂在崇极宫,刚刚却忽然震落下来,元帝一听脸色骤变,匆忙起身朝着后殿走去,“怎么做事的?”他喝退那群抖若筛糠的黄门太监,弯下腰从地上毕恭毕敬地拾起那副珍贵的画像,轻拾去上面的尘埃,“真是亵渎神灵!罪过,罪过!”

待画像重新悬挂好,一直默诵着《太上无极心经》的元帝这才稍微缓和了神色,他扭头吩咐黄门:“这三日我不服食水,留在这殿中打坐告罪,你们这帮蠢物不必进来伺候了。”

“是。”

赵慎刚刚跟着元帝进来,他抬头看向那副尊贵的道祖画像,又看了眼元帝,元帝头戴着香叶冠举着三炷香正朝着道像举拜,洞彻的烛光中,那张乍一眼看去年轻白净的脸上,原来也爬满了无数皱纹。

元帝想起赵慎还在,缓和了声音,“你先回去吧。”

“是。”赵慎隐去眼中的光。

赵慎离开皇宫,他没有骑马,改坐了马车,那匹凶神恶煞的黑骊驹气宇轩昂地跟在后面。赵慎支着下巴,像是在思索着什么,一路上没说一句话,忽然无声笑了下,带着些嘲讽。

前面是朱雀街,大雪落满了朱雀台,赵慎抬起两指揭开帘子望了一眼,眼神平静。

元和二十三年春,愍怀太子娶了卫家独女卫文君,第二年两人诞下长子赵乾,皇长孙三岁识千字,七岁辩文理,见者无不称奇,从长相到性格,他与父亲简直是一个模子刻出来的,像,实在是太像了,温文尔雅,知书达理,还有那双漆黑的眼睛,清澈仁和,说话时生出光来,让人想起落着桃花的镜湖。

愍怀太子非常喜爱这个儿子,给他取名乾,寓意是太阳,泽被万物、光芒万丈。他上哪儿都带着这个儿子,骑马、打猎、访客,父子俩形影不离,他为他请来全天下最好的老师,教他识文断字,又教他治国安邦之术。太子妃说小孩子听不懂,太子每每就笑着说:“我解释给他听,他都听懂了。”

那时朝堂庙堂风云诡谲,但太子府中始终风平浪静,赵乾是含着金汤匙出生的皇长孙,母亲总是担心他会被溺爱惯坏了,但他却完全没有沾染纨绔的习性,十岁时他和太傅在望江楼中坐而论道,一向不苟言笑的太傅季少龄感慨道他与他的父亲小时候一样,是个仁慈优雅的孩子。

愍怀太子自焚而死,太子妃将两个孩子托付给故人,送走孩子前,她微微颤抖着手,摸着长子的脸对他说,“保护好你自己,还有你弟弟。”

赵乾含着眼泪点了下头。

赵乾让黄门太监季元庭带着两岁的弟弟离开,他独自一人跟着接应的斥候来到黄州,在那里他见到了母亲所说的那个可以信任的人,出乎他的意料,等在那儿的不是他外祖父家的人,而是他的四叔,广阳王赵启。

下着滂沱暴雨的夜林中,浑身是血的赵乾坐在马车上,手中抓着黑色的缰绳,与前来救他的人对峙。

“你的母亲她……”

“死了。和父亲一起在朱雀台自焚而死。”

“你的弟弟呢?”

“也死了。”

对面的人深深地叹气,“跟我走吧。”

“窝藏罪太子遗孤,这可是送命的事情,四叔为何要帮我?”

“我与你的母亲……”对方像是仔细地斟酌了,“是故交。”

赵乾盯着对方看,他并不信任对方。

“我会为你安排好一个新的身份、一张新的面孔,从今天起,你是我的孩子,广阳王府的世子。”

十五年过去,言犹在耳。

马车迟迟地行驶过长街,绑着绷带的手随意地搭在膝盖上,赵慎垂着眼沉思,一整块漆黑的瞳仁泛着点幽光,像淬火的金。

过了会儿,他又想起另一件事,眼神柔和起来。话说那孩子怎么会出现在盛京?不得不说,确实吓了他一大跳。

元帝赵徽此人,虚伪、愚蠢、堕落、毫无用处,但他曾经有句话说的很对,在这世上最重要的是骨肉血亲。

赵慎记得他当初无奈之下将弟弟交给黄门侍郎纪元庭,后来这两人就丢了音讯,直到三年后,一封来自京州的密信忽然通过旧的暗哨寄到他手中,他收到信后立刻暗中带着四个大夫去了一趟京州,当时他十五岁,身边危机四伏,做这事冒的风险极大,甚至很可能会丧命,他本不该留下任何痕迹,可当他听说那孩子的病情后,他实在不放心,没忍住站在门口张望了两眼,谁料那孩子竟然看见了他。

好在纪元庭很快随机应变,说他是神仙,那孩子病得迷迷糊糊,也真的相信了。

他仔细地打量着那孩子,他长大了一点,五官长得像母亲,其中眼睛又像父亲,那是他的手足,是他的血亲,他们身体中流淌着同样的血,身上背负着同样的宿命,他们同血同源,一脉共生。

他那一刻忽然意识到,这是他父母留给他在这世上仅剩的、也是最重要的东西了,别的他一样都没保住。

他转身离开时,那孩子忽然出声喊他,那一瞬间,他心头涌上无限酸楚,却不能说一句话,他抽出身上携带的笛子,抬手吹了支曲子,一直到那孩子睡了,他才低声问季元庭,“他如今叫什么名字?”

“李稚。”

“好名字。”

第18章

谢珩从尚书台出来后,他没有回谢府,对裴鹤道:“去一趟国子学。”

李稚上午得罪了广阳王府,回到国子学后一直心绪不宁。他在盛京待了快小一年,有关赵慎的传闻也听了不少,盛京官员一听见这名字脸色就变,用来形容他最多的几个词是:滥杀无辜、喜怒无常、残暴嗜血。

正常人做事没这样的,赵慎是真的随心所欲,对他而言杀人如吃饭一样随便,物以类聚,围绕在他身边的鹰犬也都是些恶棍、疯子之流,这帮人早就声名在外。

这种人一般不会对小人物的得罪耿耿于怀,因为大多当场教训完了,不太会专程寻仇,除非是得罪狠了,为了一件黑色的衣裳应该不至于。对这种疯子毫无办法,李稚只能告诫自己留个心眼避开他,真有第二次他怕是没今日的好运气了。

这次真是多亏谢珩出手相救,李稚心中正想着,忽然听见外面有人登门拜访。恰好贺陵此时不在,李稚作为学生起身出门帮老师接待客人,一走进庭院他看见对方愣了下,“谢大人?”

刚刚他还想着的人,这会儿就出现在他的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