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科技兴国 第100章

作者:寻香踪 标签: 打脸 年代文 爽文 穿越重生

  远夏也挺同情他的,为什么不一开始就给弄到电力局去,不过他安慰他,这也没什么,年轻人多学点技能总是好的,技多不压身。

  梁洪昌来了,订单也在陆续交货,厂子运营一切正常。

  远夏就开始计划暑假跟郁行一一起去新疆的事。

  这事他是真的欠了郁行一的,都说了好几年,今年哪怕天上下刀子,他也要义无反顾地出发了。

  放暑假前,远夏接到了远春的信,信上说:爷爷从厂里的邻居那儿听说了他在越城开厂的事,说是看报纸看到的,老人家知道了很心急,她劝了很久,说可能是同名同姓,爷爷便让她写信来问个究竟。远春问他应该怎么办?

  远夏哭笑不得,这篇报道还真是叫人又喜又忧,喜的是帮他招来了梁洪昌,忧的是竟然被爷爷知道了。

  老爷子知道他砸了铁饭碗,这会儿肯定着急上火呢,他赶紧跟厂里请假,和郁行一说了一声,跑回去安抚老人去了。

  其实远夏早就想过,要是爷爷知道自己已经下海另开工厂,干脆就将他接到越城来生活好了。他那么大的年纪,还要顾着一个店,又要照顾两个孙子,实在是太难为他了。

  不过他一直没敢开口,加上弟弟妹妹还要上学,就一直没说,没想到,到底还是瞒不住了。

第83章 寻亲

  远夏坐火车回到肃阳,像往常那样坐公车到向阳路,在肃阳中学站下了车。

  站台离店子也就是二百米的距离,远夏有些近乡情怯,步子也慢了下来。

  八年前,远夏将远方书屋开在了向阳路上,这个小店给了全家人希望,也养活了他们一家。

  要说没有感情,那是不可能的,尤其是爷爷,对这个书店的感情应该是最深的,他恐怕已经把小店当成了自己的寄托。

  远夏有点不敢想,他若是说不让他开个店了,爷爷会是什么反应。

  如今八年过去了,向阳路也有了不小的变化,有些赚了钱的人家,将原来的老房子扒了,换成了新房,楼层更高,房子更漂亮,店面更宽敞。

  但由于整条街没有统一翻新,新房子看起来就像是旧衣服上的新补丁,看起来其实有点突兀。

  地方政府部门目前尚未有余力来管这些,所以也就只能任由新补丁不断打上去,也许等到有一天,新房子多得老房子反而像久补丁了,到时便会要求老房子扒了盖新房吧。

  远夏慢慢朝店里走去,一路上打量着街道两边的店子,大部分还是原来的老店家,但也有一些换成了新店铺。

  熟悉的街坊跟他打招呼:“这不是老远家的老大吗?今天放假回来了?好像不是周末啊。”

  远夏笑笑:“休假了,回来看看。”

  他走到远方书屋外,门口摆着一个架子,架子上放着一个框子,里面放着爷爷烙的饼,价格从三分涨到了五分,不赚什么钱。

  远夏觉得太辛苦,不让爷爷弄了,但是不卖之后,经常有孩子来问:“今天饼卖完了吗?”

  爷爷怕孩子们失望,又烙上了,只是为了给饿肚子的孩子一个念想。

  书屋匾额上的字原本早就褪色得看不清了,去年被自认为字已经练得不错的重阳重新描了一下。

  结果那个“方”字有一处败笔,写得不好看,但就这样挂上去了,成为了重阳的黑历史和警示,时刻提醒着他:还得好好努力练字才行。

  从外面进来,店里光线有点暗,得适应一阵才行。

  此刻正是上课时间,里面没有顾客,左边墙上和里墙的架子上摆放着用来出租的书,右边的架子上则是出售的文具用品,最前端的是一些录音磁带。

  远夏那年带回的磁带早就卖完了,但经常有学生来问,爷爷便让远夏再买一些,他只好麻烦司海波帮忙寄一些。

  司海波那么大个老板,也屡屡不厌其烦地帮爷爷寄磁带,只因当年在这个小店里住了一两个月,吃了两个月爷爷做的饭。

  此刻爷爷不在店里,收银台上一台录音机里正在咿咿呀呀地唱着爷爷爱听的豫剧,

  远夏听见里间传来炒菜入锅的刺啦声,知道爷爷正在里面做午饭。他犹豫了一下,还是抬脚往里走,大声叫:“爷爷!”他不敢悄悄地过去给爷爷惊喜,老人年纪大了,受不得惊吓。

  纵使这样,里面的远德厚还是吓了一跳,他举着铲子,快步转出来,看见远夏,愣了片刻,说:“夏夏回来了。”他脸上表情有些复杂,但欢喜还是抑制不住的。

  远夏快步进去:“爷爷,做菜呢,我来吧。”他从爷爷手里拿过铲子,翻炒锅里的菜,锅里炒的是土豆丝,除此之外,没有别的菜。

  远德厚看着大孙子,犹豫了一下,还是说了:“夏夏,我听人说,你在开厂?”

  远夏装作跟自然地说:“对啊。我原来那个厂不行了,发不出工资,我就出来了,和行一合伙,在越城开了个小厂子。”

  远德厚本来满肚子疑问和不安,听见远夏这么说,倒是愣住了:“发不出工资?那不是国家的单位吗?”

  远夏说:“是国家单位啊。现在不是改革开放么,国家单位也要自负盈亏,政府不给兜底了。我们那个厂子效益不好,快倒闭了,很多人都出来了。”

  远德厚闻言沉默了下来,倒闭这个词他不是头一次听说,农机厂的邻居们也常在念叨场子要倒闭了。

  他就是有点不愿意相信,全都是好好的国家单位,农村人梦寐以求的铁饭碗,保障的代名词,工厂竟有一天会倒闭,发不出工资。

  远夏将土豆丝翻炒一下,滴了些醋,撒了些盐,炒了个酸辣口味的,将土豆盛了出来。

  远德厚看着孙子手里的碗,说:“你回来了,再炒个鸡蛋吧,我给阳阳蒸了个鸡蛋,怕是不够吃。”

  远夏说:“爷爷,你们中午就吃这个呀?怎么不买肉?”

  远德厚说:“没有每天买。那他们说的你上报纸的事是真的?”

  远夏笑着说:“对啊。还是小秋采访的我,她写的报道。”

  远德厚十分惊讶:“小秋给你写了还能上报?他们知道你们是兄妹吗?”

  “怎么不知道?小秋给我写报道是经过他们领导同意的,他们知道我们是兄妹,特意让她来采访我的。”远夏说着,从碗柜里拿出几个鸡蛋,开始煎鸡蛋,老人家不舍得吃,买了肉类蛋类都是给孙子孙女吃的。

  远德厚闻言笑了起来,他觉得非常自豪,大孙子上报纸,还是大孙女给写的,多好!

  他又说:“阳阳说,上报纸都是很厉害的人,夏夏你现在也很厉害吧?”

  远夏笑了起来:“还行吧,算有一点点厉害吧。”

  远德厚满意地点头:“那就好,那就好!”

  远夏舒了口气,爷爷的接受程度要比自己预想的好很多,也是,在经历过那么多重大的打击之后,自己这点事根本算不上什么。

  当然,也得感谢小秋那篇报道,虽然是它透露了自己的情况,但同时也做了很好的铺垫和缓冲。

  远夏煎好鸡蛋,加了点水煮成了汤,老人喝点汤也易消化一些。

  饭菜做好了,他们在店里摆上饭桌,将菜端上去,用罩子罩上,等重阳下课回来吃饭。

  远春上高中,一天三餐都是在学校食堂吃的,只晚上回来睡觉,学校可以寄宿,但洗澡不方便,她不乐意住校。

  远夏开始琢磨着,要怎样安排家里的事。远春还有一年毕业,转学是不可能了,让她独自在学校寄宿,他领着爷爷和重阳到越城去?最后一年,这样好像不太好,怕改变影响到她的心境,耽误学习可不得了。

  爷爷的身体看着还算硬朗,再在这里留一年,远春考完高考再搬过去?

  重阳怎么办,明年他就升高中了,直接去越城读高中怕是行不通,毕竟没有经过本地的中考。

  是不是要提前一年带他去越城上学,可是初三也是关键年,换了环境他能适应吗?到时候考不上高中怎么办?

  他突然又想到了郁行一,他是越大的老师,安排个人去越大附中读书应该没问题吧。

  远德厚不知道说了句什么,远夏沉浸在自己的思路中没听到,远德厚只好叫了一声他的名字:“夏夏!”

  远夏回过神来:“爷爷,怎么了?”

  远德厚说:“我想问一下,你开的那个厂,有多少人?”

  远夏说:“现在有四十来个人吧。东方姐就在我厂里上班。”

  远德厚十分惊讶:“是吗?我听说东方在越城上班,原来在你厂里呢。难怪安民两口子对我们特别好,经常送吃的,买煤球什么的也总是会帮我们一起买,还有建军也是,经常来店里看需不需要帮忙,我还以为是你让他们照顾的。”

  远夏笑起来:“也算吧,是我让建军有空多来瞧瞧的。马叔和李姨都是很好的人。”

  远德厚连连点头:“是、是,这两口子都是大好人,咱们能帮就帮帮。”

  远夏说:“也不算我帮东方姐,东方姐很能干的,她来我厂里干活,帮了我很多。”

  远德厚看着大孙子,觉得十分欣慰,他一直都知道大孙子能干,所以当听到人说他自己开了厂子的时候,初时他是不信的,后来慢慢琢磨,越想越觉得有可能,大孙子就有这么能干呀。

  远夏说:“爷爷,我有个想法,您年纪大了,身体也不如从前硬朗了,弟弟妹妹都小,要上学,有个头疼脑热的,他们也不一定顾得上,我想带您到越城去。”

  远德厚愣住了:“去越城?那春儿和阳阳怎么办呢?这店呢?不开了?”

  远夏舔了舔唇:“我刚刚就在想这个事。所以想征求一下你们的意见。我有几个方案,先给您说说,等春儿和阳阳回来了再问问他们的意见。”

  远德厚没说话,只是抬头四顾着这家小店,他在这里守了八年,每天伴着这些书,看着那些活泼可爱的孩子们一个个慢慢长大,一批批来,一批批走。

  孙子孙女们也靠着这个小店一个个健康长大、顺利升学,这个店,给了他们太多太多了,离开是无论如何也舍不得的。

  远夏看出了爷爷眼中的留恋,只能暗暗叹了口气。恰好这时,学校放学了,有学生陆续从门口经过,还有孩子过来租书、买东西,爷爷立即精神抖擞起来,招呼小客人去了。

  远夏看那些孩子也很礼貌,亲切地叫爷爷“远爹”,跟爷爷租书,连押金都不用,甚至都不登记,直接拿书走人,有的孩子还跑进里屋去喝水,有胆大的孩子甚至还揭开桌上的罩子看中午吃什么菜。

  这些孩子完全不见外,把这里当成自己家一样,有的就直接买个饼,坐在小马扎上一边啃一边看书。

  爷爷都不说什么,笑呵呵地收钱收书。

  远夏突然想到,这间书店带给爷爷的,岂止是养家糊口的收入,更多的是陪伴和慰藉,他们都忙碌的日子里,还有这些陌生的孩子陪伴着爷爷,让他永远都不觉得寂寞。

  远夏又有点动摇了,爷爷跟着自己去了越城,那就是去养老了,肯定不会再让他做事,他以后怎么打发日子呢?

  让他在行一那儿住着,每天出去溜达,和街坊邻居的老人们聊天下棋?可能连语言都不通。还是让他在厂里待着,每天在厂里厂外转悠着?跟老梁头一块儿聊天?

  不管哪种,都绝对不会像现在这样开心,每天看着那些春笋一样生机勃勃的孩子,他的心都会跟着年轻起来吧。

  重阳回来了,见到远夏,兴奋地跳上他的背:“大哥,你回来了!”

  远夏背着他转了一圈,将他放下,说:“去洗手吃饭吧。”

  重阳看爷爷一眼,拉着他,小声地说:“大哥你来一下。”

  远夏好笑地跟着他往里走:“干吗?”

  重阳压低了声音问:“报纸上报道的那个行远机械厂是不是就是你开的?”

  远夏点头:“是。”

  重阳往回看了一下:“你什么时候开的?你跟爷爷说了吗?”

  远夏说:“说了。他没生气,我们厂里效益不行了,不出来也不行了,发不出工资。”

  重阳松了一口气:“那就好!”

  祖孙三人围着小桌吃饭,不时有孩子来租书、买东西,爷爷会说:“自己拿,钱放桌上。”或者“自己去抽屉里找零钱。”

  很显然,他跟孩子们建立起了一个彼此信任的世界。

  远德厚吃了几口,说:“夏夏,你在越城有没有看到中小学生作文书,买些回来,有些孩子想看。”

  远夏说:“好,我回去看看。”

  远德厚又说:“金庸有没有出新书?有也买几本回来。那套《天龙八部》,上次有个孩子借去,弄丢了一本,赔了几块钱,但书缺了一本,看不完整,你再买两套回来。”

  “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