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寻香踪
“你别说这个,我就想知道,你那个新品什么时候给我啊?”薛贤说。
远夏说:“过段时间吧,我这边忙着交货呢,没多余的机器给你。”
薛贤说:“你卖了那么多机器,厂子里忙得过来吗?需要我们帮你加工吗?”
远夏非常意外,薛贤居然主动提出帮自己加工,不过他很快就明白了他打的算盘,便说:“还真有点忙不过来。要不你派几个人过来帮忙吧。”
薛贤咳嗽一声:“不能把零件发过来给我们组装?”
“没空过去。你们不会组装,我还得抽人过去培训,哪有那个闲工夫。你们要是闲,可以派人来学习,以后自己组装不就方便了。我不发工资啊,顶多提供食宿,发点奖金。”远夏说。
薛贤咬咬牙:“行,我派人过来。”
薛贤派人过来学技术,顺便也是给远夏提供劳力,要知道,立人缝纫机厂的工人也都算得上是熟练工了,而且技能不会比自己厂里的工人差,等于白捡了几个熟练工,远夏岂会不要。
这天远夏正在车间里忙,听见有人叫他:“远工,有人找。”
远夏扭头一看,发现远秋站在门口,给他惊讶坏了,今天不是周末,远秋怎么来了,他快步走出去:“小秋,你怎么来了?”
远秋不是一个人来的,还有一个摄影记者在一旁,远秋看着远夏,欢快地说:“哥。你现在有空吗?”
远夏说:“我在忙呢。这是你同事?你们在附近采访?”
远秋抿嘴乐,脖子上挂着照相机的男人朝远夏伸出手:“远厂长你好,我是远秋的同事魏华,是一名摄影记者,今天我们是来采访你的。”
远夏诧异地看着远秋,难以置信地说:“采访我?为什么采访我?”
远秋说:“哥,你们不是推出了一款全新的国产电动缝纫机嘛,你都没告诉我,我看了《广州日报》上的相关报道才知道的。我们领导听说你是我哥,特意让我来采访你。”
原来是远秋翻看近期的《广州日报》时,看到一则广交会的相关报道,想起哥哥也去参加广交会了,便仔细看了一遍,没想到上头居然还有篇幅介绍行远机械的电动缝纫机,说是目前国内唯一的自主研发品牌,远秋一下子便猜到到是他哥的厂子。
凭着新闻人的敏感,她觉得这是一个帮哥哥宣传的机会,便跟领导提交了这个策划方案,没想到竟被同意了。这就有了今天的来访。
远夏喜出望外:“真的吗?那太好了。就采访我吗,不采访你行一哥?他才是这款电动缝纫机的研发专家。”
远秋说:“先采访你,回头再去采访他。哥你什么时候有空?”
远夏说:“就现在吧。”
远夏可不愿意放过这个宣传行远机械的好机会,这可比打广告的宣传效果还好。
既然报社都这么重视这件事,那他得去政府相关部门跑一趟,看能不能申请被纳入863项目中,要是被纳入了,就能享受一定的税费优惠。
倒不是他想少纳税,而是他要争取更多的研发资金。目前投入多,赚钱少,他常常都感到捉襟见肘。
郁行一得知远夏被远秋采访,非常高兴:“小秋也出息了,还知道帮我们宣传。”
远夏也很高兴:“是啊,小丫头还挺有想法的。”
几天后,立人缝纫机厂从上海派了五个人来越城支援远夏,来了三男两女。
上海来的青年工人心气颇高,在他们看来,就是纡尊降贵到乡下来。一抵达偏僻狭小的行远厂,心顿时拔凉拔凉的,他们安慰自己,好在只有一个月的时间。
不过他们很快就没了怨言,别的不说,就行远厂这个厕所,就比他们大上海的工厂要好。
厕所是远夏设计的,定时冲水,虽然比不上抽水马桶,但比当下最常见的旱厕要干净多了。
城里人下乡,最难接受的就是厕所,要是厕所问题能妥善解决,他们也不是待不下去的。
这几名上海工人的技能还是可以的,原本就是组装电动缝纫机的,现在多了组装发动机的工序,但也很容易上手。
多了几个帮手,产品加工的进度自然更快了。
六月初的一天,远夏接到一个电话,他对着话筒:“喂,哪位?”
那头出现了短暂的沉默,他又“喂”了一声:“掉线了吗?”
那头的人说话了:“是远夏吗?”
远夏听到声音,微微一愣,然后笑了:“梁厂长?”
第82章 来了
梁洪昌主动打电话给远夏,这是远夏梦寐以求的事,同时又有点难以置信。
梁洪昌终于答应来越城看看,远夏按捺住激动之情,说:“梁厂长什么时候到?我去接您。”
梁洪昌说了一个时间,后天中午抵达越城。
远夏说:“好,到时候我在火车站出站口等您。”
得知梁洪昌要来,远夏第一个当然要跟郁行一分享好消息。
郁行一早就巴望着有个能管事的来帮远夏一把,听说这个消息,欢喜之余还有点儿难以置信:“他真的要来?还是只是来看看?”
远夏说:“他说是来看看,不过我觉得肯定还是想来的吧。不然的话怎么会说要来看看。”
郁行一说:“那你一定要把人留住啊,工资多开点。”
远夏说:“只要他愿意来,随他开多少工资我都能接受。”他甚至还想过给股份的,就是这个比例还没想好。
两天后,远夏和乔明生在火车站接到了梁洪昌,不出远夏所料,梁洪昌没有带行李,他真只是先来看看。
远夏也不失望,这很正常,什么都没谈好,梁洪昌肯定不会那么急切地表露自己内心的想法。建宁和越城离得不远,往来很方便。
远夏先请梁洪昌去越城最好的饭店吃了午饭,这才领着他去看工厂。
远夏倒是没特意给梁洪昌说自己的工厂有多偏僻,想必这些话乔明生早就跟他说过了。
他只是说了最近工厂的现状,订单多,有点忙不过来。
乔明生在一旁猛夸远夏:“现在行远可出息了,前段时间咱们省日报社的记者都来采访报道了我们厂,我们是全国第一家自主研发电动缝纫机的工厂,厉害吧?”
一直很少说话的梁洪昌说:“我看了那篇报道,是不错。”
远夏心里一动,难道是因为看了那篇报道才愿意来的吗?这倒是要好好表扬一下小秋才行,可真是帮了大忙。
到了工厂,远夏带着他去参观了车间,大家刚好结束午休,开始了紧张忙碌的装配工作,工人们忙而不乱,有条不紊地工作着。
车间里东西有点多,零部件都码放得整整齐齐的,可见远夏平时的管理很到位。
厂区不大,但是收拾得干干净净,种了不少花草树木,看起来非常整齐温馨,远夏是有心在经营这家工厂。
参观完毕,远夏领着他回自己办公室休息,开始聊正事。
乔明生就不再奉陪,去车间帮忙干活去了。
他的工作职责不包括流水线作业,但他不愿意闲着,有空就去帮忙组装机器。
远夏也不亏待他,每个月的奖金都发得不少。
小厂子不大,但是大家都拧成一股绳,同心协力,朝着一个方向使劲。
究其原因,当然是远夏会做人,出手也大方。他很少跟工人摆老板架子,但是又没人不尊敬他,因为他的能力大家有目共睹。
大家也都很为厂子自豪,把行远厂当成了自家工厂,荣辱与共。
远夏给梁洪昌泡茶,说:“梁厂长有什么指教的地方,我洗耳恭听。”
梁洪昌摇头:“我没什么可指教的,你的厂子管理得井井有条,为什么还要请人?”
远夏笑着说:“这厂子从研发、生产、销售、配送以及管理等都需要我亲自过问,我也是仗着年轻,还能这么连轴转,再忙两年,怕是身体得先垮了。所以我特别希望有人能帮我,梁厂长,过来帮我吧。行远的发展您绝对不会失望的。”
梁洪昌垂下眼帘,沉默了很久,才说:“我家里有个老父亲,身体不好,实在有点放心不下。”
远夏说:“这好解决啊。你们全家都可以搬到越城来,嫂子也可以来厂里上班,正好后勤还缺个主管。孩子也可以来越城上学,这边的教学质量不会比建宁差。老人家来越城生活,省城的医疗总比建宁好得多吧。你们想住在厂里,或者在城里租房子都可以,厂里负担房租。”
梁洪昌的老婆也是红星厂的,在工会上班,红星厂快不行了,他们两口子自然都受到了影响。
梁洪昌看着远夏,表情明显有些松动。
远夏笑着说:“梁厂长您可以仔细考虑一下,还可以回去和家人商量一下。我当然希望您能来,而且是越快越好。”
最好是这个月内就能来,他熟悉工作需要一段时间,等到下个月,他就能够安心地甩手去新疆找人了。
梁洪昌没有马上给予答复,而是跟远夏聊起了工厂的情况,远夏自然是巴不得他问,反正迟早是要了解的。
梁洪昌当天没有回去,晚上,远夏请了他回家吃饭,跟郁行一见了面。
郁行一也表达了对梁洪昌来的欢迎。他们两个聊起了自己的理想,别看电动缝纫机现在挺火的,但他俩的志向还远不止于此,他们想在机械制造的道路上走得更远一些。
梁洪昌听得也跟着心潮澎湃起来,这些远大的志向,就算是他事业最巅峰时,也未曾想过的,眼前这两个年轻人,跟自己已经不是一个思想境界了。他不由得想起了伟人那句话,“世界归根结底是你们的”。
当晚,梁洪昌就住在他们家里,远夏收拾了一间客房给他。
第二天早上,梁洪昌对远夏说:“我可能会先过来,我老父亲会和我一起来,我爱人和孩子就先不过来了。我家大儿子今年上高二,还有一年就毕业了,转学怕影响他成绩,女儿上初一,等她哥毕业了,到时候再转过来吧。”
远夏没想到对方这么快就答应了下来,激动极了:“好的,好的,太好了。那你们是在城区租房,还是就住厂里宿舍?厂里离城区有点远,不过老人家要是住厂里的话,我们也比较方便照顾。厂里有电话,要是有个什么毛病也不用担心,可以打120急救。”
梁洪昌说:“那就先住厂里吧。”
远夏又认真严肃地跟梁洪昌谈起了待遇问题,比梁洪昌之前自己要的还多,月薪800,年终还有分红奖金。
郁行一和远夏做了顿丰盛的早餐,吃完早饭,远夏送梁洪昌去火车站,然后回厂里去准备宿舍。
乔明生知道梁洪昌要来,也高兴极了,帮着一起打扫收拾,还告诉了远夏梁洪昌的一些性格特点和习惯。
远夏一一记在心里,以后好怎么跟他打交道。
三天后,梁洪昌就领着老父亲坐火车来到了越城,这次是远夏和郁行一一起去接的。
将这对父子安顿好后,远夏没有急着让梁洪昌先上班,而是让他陪着老父亲去越城先逛逛,来了越城这么大的城市,不能一直待在郊区,肯定要进城看看的。
梁洪昌陪着父亲玩了两天,终于开始正式上班。
远夏待他熟悉工厂的业务之后,将产品一切事宜交给了他,包括订购原材料、产品加工、组装和仓储等。
他自己则负责产品研发、市场、人事以及跟友商的合作等。
梁洪昌一来,远夏肩上的担子就轻多了,再也不用在车间里从早盯到晚,能够按时下班,回去给郁行一做晚饭,当然,通常都是他们一起做。
两人也有时间一起琢磨新产品。他们打算将电动缝纫机的功能尽量开发完整,车衣、鞋、皮革等都需要不同型号的产品,既然基础款已经出来了,其他款式当然也得尽快跟上。
从六月份开始,他们就陆续给客户发货,刚开始远夏还跟着去送了几次货,后来就渐渐放手交给秦林和乔明生了。
秦林现在收款也收出经验来了,能言善辩,一般情况下都不会有什么问题。
乔明生则负责安装机器,通常王时元也会去帮忙。
订单太大的时候,两个技术员加销售员安装都有点忙不过来,梁洪昌又从红星厂找了两个设备科的技术员来。
这么一来,红星厂的设备科几乎都被搬到行远来了,只有老黄和宋小亮没来,老黄要熬到退休,哪怕不给发工资,他也不停薪留职,跟红星厂的倒闭速度竞赛。
宋小亮则被家里人安排去了电力局,又重新学起了电工,等于之前学的都用不上。
上一篇:恶毒炮灰他不想万人迷
下一篇:民国公子穿成咸鱼假少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