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端瑜
郑山辞回到家中,把岳父要去边疆的事告知给虞澜意。
“那父亲岂不是不能在京城过年了,而且他年纪也大了,这般奔波去边疆,我还怕他身子出了问题。”虞澜意心中担忧。
“岳父身子硬朗,去边疆送药材还有就是押送粮草,应该不会出什么大事。”郑山辞安慰他。
虽说虞澜意心里也明白,但他还是担心。
翌日郑山辞去上值,虞澜意就回侯府去。瞧见虞夫郎便问父亲去边疆是不是真的。
“陛下已经下旨了,你父亲今早就出发去了,皇命不可违。边疆的事更要紧,你晓得在边疆还有你叔父在,军中也有诸多旧人,你父亲放不下。若是这次派旁人去边疆,你父亲心里也是悬着的,这次派了你父亲去,他心中还安生一些。”
虞澜意听了虞夫郎的话,只好放宽心了。
“你父亲昨日回来还夸山辞办事办得漂亮,让他面上有光,在好友面前炫耀了一下。你父亲就是这么一个人,没什么正经的时候,他的身子还是硬朗的,府邸里里的亲信都让他带走了,放心吧。”
虞澜意听虞夫郎说长阳侯还夸郑山辞,唇角上扬,“又是郑山辞在户部做出什么事,让他又能长脸了。”
被阿爹宽慰后,虞澜意的心放下来。可惜他这个心放得太早了。
今天早朝还要议定去青州和扬州赈灾的人。朝臣们都在推荐人选,有人还是推荐了叶云初,因为他每次去赈灾很快就能把灾情结束。
武明帝点了叶云初的名,“叶爱卿已经去过一趟青州了,这次叶爱卿去扬州。”
叶云初上前一步应一声是。
年底大理寺的事不多,他去赈灾正好,也不耽误事。
武明帝想到还差一个人。他心里还是有分寸,知晓不能派太老的人去赈灾,不然一不小心撅过去,他这罪过就大了。
他的目光在朝臣面前一一扫过。这个太老了,另一个手底下不干净,这个勋贵不成。要去青州赈灾一时半会儿回不来,武明帝尽量找清闲一些的官。
他想到什么,眼睛眯了眯。
“户部郎中何在?”
朝臣们还在议人选,武明帝突然出声喊户部郎中,朝臣们噤声,心思百转,陛下喊户部郎中做甚。
谢承在前面闻言心口一紧。
郑山辞走到文武百官的中间拱手道,“陛下。”
武明帝哼笑一声,意味不明,“郑爱卿就去青州走一趟吧。”
汤首辅听见这句话心中没有波澜,他马上就要退下来了,根本不关心朝中的局势。六部尚书跟内阁大臣们只是觉得郑山辞在陛下面前留下了印象,这次有机会就让他去赈灾,要是这次赈灾赈得好,这回回来又来升官了。
这就是给他一个理由升官。魏次辅心中这么一想就想通了,不然他无法理解武明帝为何要派郑山辞去青州。
还有一层缘故就是郑山辞曾经是在青州任的官,这般去青州也熟悉一些。
郑山辞:“臣谢主隆恩。”
郑山辞领恩后回到自己的位置上,浑身刺挠。他自己也没料到武明帝要他去青州赈灾,按理来说他是没有这个资格的。估计武明帝是看在他以前赈灾还不错的情况下才把他提溜出来。
武明帝把两地雪灾的事派了人选,这事暂时可以放下来。
接下来武明帝还要宣布一件在年底最重要的一件事。他看向底下的汤首辅,汤首辅会意,上前一步,“陛下,老臣年事已高,现对朝中的事力不从心,现乞骸骨,容陛下让老臣归乡养老。”
武明帝劝了三次,这才痛惜的准了汤首辅的折子。
文武百官都知道这是必要的流程,他们都配合着演。也是另一层意义上的殊途同归。
汤首辅把这件事办完后,心情轻松了。他轻松了依附他的人可不轻松。一朝天子一朝臣,汤首辅在位多年,依附他的官员不计其数,牵一发而动全身。汤首辅在之前跟武明帝达成共识时就跟手底下的人说了,自己要退了。
他们还是来不及变动,这厢成了没山头的人。汤首辅退下去后,其余紧要的位置就不容他们在位把持了,要换新的人。首辅更替,对朝廷来说是大事。
郑山辞似有所感。武官因为军费改革和无仗可打,对文官的牵制削弱。但这次换了首辅之后,文官会有一个更替的轮次,这样的话,文武之间还是平衡的。
郑山辞心中感叹,这绝不是武明帝一时兴起。汤首辅年事已高,众所周知,为何偏偏在这个节骨眼让汤首辅乞骸骨。这是君臣早就说好的事,今天这一出只是在朝臣面前走个流程。
汤首辅归乡养老,首辅的位置就空出来了。没有朝臣去问武明帝下一任首辅是谁,他们心里都有小心思,武明帝看了一眼文武百官,再看了一眼谢承,退朝离开了金銮殿。
他自然不会在这个时候把首辅的人选定下来,让他们自己慢慢去猜。等年后再做打算,有些人的脑子也该缓一缓,多思考一阵,不要盲目去站队,结党营私。
年假这几日就是武明帝留给朝臣的缓冲时间。
武明帝愉悦的笑起来。
退朝后,叶云初回到大理寺,同僚们都称赞他。
“世子殿下,陛下太看重你了。”
“世子前途无量。”
叶云初唇角含笑,对同僚的话一一谢过。他把在大理寺案子的档案整理好后才下值回去。
大理寺的官员都很敬佩叶云初。身为王府世子还这般守时,也并不会压榨下官。反而是下属有什么好点子,叶云初都会很赏识,而后有机会就把人推荐上去。
有一个小官本来才八品,结果在一件案子中说出了自己的想法,被叶云初采纳后,在最终结案时,叶云初竟然把这个小官的名字也写上去了。这样这小官就升了官阶,变成了从七品的大理寺主簿。
这样深受皇帝器重,又是宗室子弟的叶云初在大理寺深受官员的爱戴。虽说在私事上有一些小瑕疵,这无伤大雅,不是什么大事。
叶云初回到家后就把自己要去扬州赈灾的事告诉给王妃。
“我要去扬州赈灾,时言会带着小叶子去庄子上住。”叶云初把这件事告知给王妃。
镇南王妃被叶云初伤到了,“你父王不待见我,现在连我生下的儿子也要这般跟我疏远了,孙子也不让我瞧。你这样太伤母妃的心了。事情尘埃落定了,难道我还会对虞时言做出什么事么。”
叶云初拱手,“母妃的行为,作为人子我不该去评判,陛下信任我,交给我差事去做,我是心中感激的。但夫郎跟孩子我也要护着,不敢劳烦母妃替我照顾,他们两个人在庄子上过着也挺好的。”
王妃心痛难忍,“王府才是他们的家,你让他们过年也在外边么?太不成体统了。”
叶云初说过年会回来过年,过年后就回庄子上。叶云初自打儿子的事情出来后,他对王妃已经极度不信任了。
说完叶云初对王妃礼数周到,他回到自己的院子,把自己要去扬州赈灾的告知给虞时言。
叶煜城瞧见叶云初喊了一声父亲,抱着他的大腿。
“小叶子跟你都去庄子上去住,等我回来后,我再把你们接回来。”叶云初摸了摸儿子的头,把人抱起来放在腿上。
虞时言轻轻的点头,“我去给你收拾包袱,冬日寒冷,你到了那边要保重身体,不要生病了。雪灾难免会死许多人,你性子温和,不要太把这些事压在心里了。”
叶云初闻言认真的点点头,他看见虞时言去衣柜里给他收拾衣物,心里静悄悄的,只有虞时言会跟他说让他别把这些事压在心里,他懂他。
正如他们在宴会上第一次说话那样。
虞时言给叶云初带了几件厚衣裳,把手笼这些也带上了,他最近绣了几个安眠的荷包给叶云初的包袱里塞了两个。把两个披风塞进里面,折叠得整整齐齐的,很快就收拾好了。
他把包袱搁在桌子上,正要去喊叶云初。他看见叶云初坐在地上陪着小叶子拼七巧板。这七巧板还是大理寺的官员送给小叶子的。
还有一个鲁班锁,九连环,都是有些难度的玩具。当时叶云初知道他们送了这些玩具过来给小叶子,用手抵着唇笑,语气很无奈,“小叶子还这么小,玩这些玩具怎么玩得好。”
这般说着叶云初还是把同僚的好意收下来,小叶子虽说还不解,但很喜欢。叶云初给他买了其他的玩具,布老虎,拨浪鼓,还有一个小木马。这小木马是小叶子的心头好,他可以坐上去摇动。
小叶子有一块拼错了,叶云初装作无意的用手指点了点一个地方,小叶子立马把一块板子放上去。
地上为了方便小叶子,都是铺上了厚厚的毛毯,这个天气在地上睡觉都不会生病。小叶子喜欢光着脚丫在地上跑,到了这里更是肆无忌惮了。
扬州的雪灾更急,虽说武明帝没说他几时启程,叶云初还是决定明早就启程去扬州。他亲了亲儿子,把七巧板递给儿子。
“时言,你有什么缺的就去买,我名下的庄子跟铺子你都可以随便用。若是出什么事了,你就告诉父王,父王知道分寸。”
虞时言应了一声。
……
郑山辞下值回到家里把自己要去青州赈灾的事告诉给虞澜意。
虞澜意震惊,“父亲才走,你也要走了,留我跟阿爹一块过年么?”
郑山辞安抚炸毛的虞澜意,“都是陛下的旨意,灾情不容耽误,我明早就走。”
郑山辞知晓,他们要是早到片刻可能就能多救一些百姓,所以事关人命的事,他是不会推辞的。今年的冬天确实很冷,雪灾大了,还有可能会冻死人。
郑山辞还把叶云初也被武明帝派到扬州去赈灾的事说了。
“怎么尽让我们家的人去。”虞澜意不满道。
郑山辞转念一想还真是。
虞澜意舍不得郑山辞,还是要给外出的相公的收拾包袱。
他的内心好痛苦啊,然后给郑山辞收拾出了四个大大的包袱,桌子上都放不下的那种。
郑山辞:“……”
“澜意,我不用带这么多东西。”
虞澜意拒绝听郑山辞的话,“反正是放在马车上的,你扔在马车上就完事了。”
郑山辞应下来。他是一个极简主义,带这么多东西去青州,心里怪不适应的,但心里暖洋洋的。
虞澜意让金云去给厨房说今晚要做一大桌的好菜给郑山辞送行。
“是,少爷。”
郑山辞叹气。
夜里去瞧了小平安,小平安已经睡了,等他回来后估计也是半年后的事了。
“快睡吧,你明天还要早起。”虞澜意乖乖上床,拍了拍床的另一半。
郑山辞躺上去,虞澜意幽幽的说,“你到那边万事小心,注意安全,保重身体。别赈灾还自己生了病。过年是回不来了,过年时喊侍从给你置一桌好饭菜,你做事不爱铺张,又不在意这些琐事,有些事还是要上心。反正我就一句话,吃好喝好住好睡好。”
郑山辞抱着虞澜意轻应一声,“我知道了,我听你的话。”
虞澜意亲了一下郑山辞,“以后都亲不着了。”
郑山辞闻言抱着虞澜意的手一紧,深吻过去。
翌日天还没亮,郑山辞就带着人出了城门,他还遇见了同样带着人出城门的叶云初。两个人也没想到会在城门外遇见,两个人收敛眉眼相互见礼。
去扬州的路跟去青州的路不同,他们在城门口分道扬镳。叶云初去南边,郑山辞上北边去。
郑山辞心想北边更冷。他拢了拢自己的披风坐在马车上闭目养神。在青州时,他只在新奉县,这次却是要有以钦差大臣的身份去青州了。
马车在雪地上行驶,郑山辞掀开车帘,雪茫茫的一片地,路上根本就没什么人。
两个月后他到了青州。
第130章 灾情
青州的州府牌匾上堆了雪,郑山辞掀开车帘瞧见士兵放行,在街道上他没瞧见多少人,越往前走才发现一条小巷口传来声响,郑山辞注意到那条小巷子,马车一路到了府衙。
青州太守是三品官,在面对朝廷的钦差大臣时,他同样是带着人到府衙面前接待。郑山辞下马车,跟青州太守相互见礼,青州太守听过郑山辞的名字,这还是他头一回见到郑山辞的真容。以前还是他辖下的一个小县令,这才短短三年的时间就从在京城又升官了,成了户部郎中。青州太守不禁感叹,这年轻人有本事,在京城中做事也更容易得到晋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