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四眼娃娃
诗玥看了看钮祜禄氏,眼眸微暗,钮祜禄氏往前凑了凑道,“姐姐,你怎么了?我总觉得,你最近越来越没精神了,是不是病了?”
“没有,”诗玥勉强地扯扯嘴角,“只是夜里睡得不好,休息几天就没事儿了。”
“两位小主,用膳了,”絮儿掀开帘子,躬了躬身道。
“好,”诗玥拍拍钮祜禄氏的手,“咱们去吃饭。”
桌上四荤四素,并上一碗乌鸡菌菇汤、两盘窝窝、一盔儿小米粥,倒也丰盛。
“来,你尝尝这鸡汤,干蘑是我爹托人送来的,”诗玥盛了一碗给钮祜禄氏。
钮祜禄氏笑了笑,拿着小匙喝了半碗,面色却渐渐发白。
“容月,你——”诗玥话还未说完,钮祜禄氏突然放下碗,干呕起来。
“容月,”诗玥慌忙放下碗筷,扶着钮祜禄氏,轻拍着她的背,“这是怎么了,刚才还好好的呢。絮儿,去前院叫丁大夫来。”
“是,”絮儿匆匆出了屋子。
钮祜禄氏摆摆手,喝了慕兰递上的清水,漱了漱口,“姐姐,我没事,就是突然有些恶心。”
“都呕成这样了,怎么还说没事呢,”诗玥懊恼地把鸡汤推远些,扶着钮祜禄氏站起身,“咱们先到屋里坐一坐,等丁大夫来看看再说。”
年氏屋里,午膳刚刚撤下,有小丫头慌慌张张地跑进了院里。
“怎么了?”年氏扬了扬眉梢,看着听了小丫头的话匆匆迈进屋门的采兮道。
采兮急急一俯身,沉了嗓音道,“小主,钮祜禄格格有喜了。”
年氏略一蹙眉,凌兮上前一步道,“小主——”
“没事,”年氏一摆手,“派人去通知福晋,再去前院问问张公公,看贝勒爷去了哪儿,若是方便就尽早禀报一声。”
“是,”采兮俯身领命。
年氏扶着凌兮的手,缓了口气道,“咱们去看看钮祜禄氏,这个孩子,对贝勒府可是意义非凡啊。”
第199章 汉人天下
康熙四十四年
西配院
四阿哥坐在床边,福晋、年氏、李氏等围在一侧,诗玥端着安胎药一匙一匙地喂给钮祜禄氏。
“你好生养胎,想吃什么用什么,尽管吩咐下人,后院缺的就到前院去拿。”
钮祜禄氏微红着脸,点了点头,“多谢贝勒爷关心。”
“爷请放心吧,”年氏福了福身,“妾身离得近,一定看顾好容月的胎。”
“恩,”四阿哥应了一声,偏头看了看福晋。
福晋却是面色苍白,不着一语,直到被诗瑶拽了拽衣襟才反应过来,俯下身道,“妾身身子不好,只能烦劳两位妹妹多加照拂了,还请贝勒爷见谅。”
四阿哥回过头不再看她,嗓音微沉,“既是如此,福晋就好好将养吧。”
回院子的路上,诗瑶几次欲言又止,福晋瞥了她两眼,声音清冷道,“我知道你想说什么,这偌大的后院里迟早得有新的阿哥,钮祜禄氏能最先有孕是她的福气,我没什么好怨的,也没什么好气的……”
“福晋,”诗瑶抿了抿唇,压低声音道,“逝者已矣,弘晖阿哥若是在天有灵,想必也不会愿意看到您这样伤心难过的。”
福晋苦涩一笑,“弘晖是个好孩子,平日里虽然淘气,但很是孝顺。对我,对他阿玛,都很关心。府里的人,知道他将来必是世子,都爱巴着他,宠着他,又让他养了个骄纵的性子。我就常常在想,如若他真的在天有灵,看到弟弟降生,府里的人都喜气洋洋的,不再念着他、想着他,他会不会耍脾气,会不会伤心?”
“主子,”诗瑶眼角微湿,福晋搭在她腕上的手轻轻握了握,“我是弘晖的额娘,我就想让他知道,哪怕府里的人都不再惦记着他,做额娘的也是时时想着他的。”
东小院
从西配院出来,四阿哥破天荒地没有回正院。
东小院的屋子,张保、张起麟时时打扫着,似乎一切如旧,却难掩物是人非。
听着内厅里已经不再刺耳的摩擦声,张保、张起麟“五魁首、六六六”地猜了一通拳。然后,张起麟一甩袖子,皱起一张老脸,满心愤懑地躬身进了屋门。
“主子,晚膳在这边用吗?”张大公公尽力收敛着嗓音,以图不打扰自家主子的思路。
四阿哥转了转手上的魔方,已经有几面的颜色基本相对,但往往只差一块儿,就得一切推倒重来,“这东西看起来千变万化,实际上却是有规可循。爷以为自己已经摸得门径,却往往因为心不定而功亏一篑。”
“苏公公最是了解主子爷了,”张起麟低了低身,“这些死物自是难不住爷的,难得就是在当前的情势中静下心来啊。”
四阿哥长舒了口气,将魔方揣进怀里,勾了勾嘴角道,“行啦,他人是走了,眼睛、嘴巴可是留了不少。摆膳吧,爷饿了。”
“嗻,”张起麟扬起笑脸,轻快地打了个千儿。
八爷府
胤禩跟何焯在廊下饮茶,六月的天已经带了些暑意,飘渺的茶香后,胤禩放下茶碗道,“此次皇阿玛南巡归来,朝中倒是安静了不少。此前,替直郡王参奏太子的,一大半都偃旗息鼓了。”
何焯轻叹了口气,摇了摇头道,“不过是表面的风平浪静罢了。毕竟皇上对外的态度依然是支持东宫,而且此次南巡,太子在江南文人心中的声望更盛从前。”
“我知道二哥每次随驾南巡,必在苏杭一代召见文人学士,开堂讲学,”胤禩将洗茶的水倒在阶下,“只是我不明白,江南文人何以影响如此之大?似乎连京中的权臣贵戚,都忌惮一二。”
何焯微微一笑,拈了拈半须道,“贝勒爷有所不知,朝中忌惮的哪是江南文人,他们忌惮的是天下汉人的心中归属。所谓满汉一家,自大清入关以来,便是当朝者执掌天下的重中之重。咱们康熙爷对汉家文化,汉人士绅更是尤为重视。江南古来多才俊,文人学子的章籍典册往往反应民情,呼应民意。对他们的尊重,也彰显咱们大清对汉人容纳的态度。”
“原是如此,”胤禩恍然地拱了拱手道,“胤禩受教了。”
“贝勒爷客气,”何焯低了低头,“其实,这太子在民间的声望也是当今圣上一手促就的。当初,皇上初登大宝,内有权臣霸政,外有三藩作乱,这九五之位岌岌可危。康熙爷册立年幼太子,也是防着大清的江山落到旁人手里。这么多年来,东宫之位越稳,大清龙脉也就越有保障。只不过,谁也不曾想,二十几年后会变成当下的境况。”
胤禩闻言,敛眉思索了片刻,抬起头道,“我记得,先生祖籍便是苏州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