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书成长公主的驸马赘A 第71章

作者:福佑幸川 标签: 强强 宫廷侯爵 甜文 爽文 ABO GL百合

高正跪在地上,心里在滴血,但他跪在地上,表面看不出来他的心里在想什么。

圣元帝还是打开了折子,他可以不信高正,可是他相信自己培养出来的女儿,绝对不会跟高正站在一起的。

能让她主动地帮忙递折子,那这折子上的内容,说不定有什么惊喜。

看完了折子,圣元帝也没有记住什么,他只记住了一些数字。

清远县实施新法的情况下,会给他带来多少收益,整个燕北施行新法的情况下,又会给他带来多少收益。

一年能多数百万两白银,这还只是燕北一地,要是全大周呢?那就是数千万两银子的收益。

这都是真金白银啊。

圣元帝看到的都是银子,他也只看到了银子。

虞九舟他们却不止看到了银子,不仅是税收增长,简化收税程序,还有增加库银储备,充实粮食储备,一旦灾害或者是战争,这样的储备银子跟粮食,谁来犯都要被打死的。

并且新法可以减少民田兼并,促进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还能提高农业的生产效率。

这么多词汇都是迟晚说的,她还专门解释过了,所以虞九舟明白其中的意思。

可惜的是,这都算不上变法,因为只在清远县开始,燕北试点,不是全大周施行。

虞九舟及时开口道:“陛下,臣考虑过,清远县是京县,可以试一下,也更方便陛下以及满朝文武看到成果,还有就是燕北。”

“燕北的那些官绅,当初做了那样的事情,陛下未与他们计较,那他们总得付出些什么。”

“新法不会在全大周施行,就把燕北变成悬挂在官绅头上的一把剑,让他们老实些,不要动不动就与陛下作对。”

最后这句话算是说到了圣元帝的心里,那些官绅天天妄图拿捏他这个皇帝。

他这个皇帝颁布了什么政策,那些官绅要么阳奉阴违,要么夸大事实。

比如他说一件事,他们就十倍百倍的放大,让他自然而然的放弃实施政策,不然就等着成为百姓口中的昏君吧。

而且新法还不是在全大周实施,只是在燕北,外加一个清远县。

圣元帝讨厌燕北这个地方,对这个地方,他是有恨意的。

要真的能给国库带来数百万的收益,倒是未必不能同意。

况且迟晚已经在清远县实施了,还是他亲口说的,让迟晚把清远县当成自己的封地处理。

君无戏言。

他要是表现出来反对,迟晚肯定会被很多人攻击,到时候还会攀扯到舟儿,最后就变成了他这个皇帝的错。

毕竟她们的权力都是他这个皇帝给的,归根结底就是他做的。

这个高正,用银子引诱他,还把握住了他讨厌燕北的心理。

最重要的一点,圣元帝找不到拒绝的理由。

高正一力承担了燕北变法的压力,这个事情怎么都骂不到他这个皇帝身上,最多是每天要看的奏折多了些,多听听那些大臣的念叨。

这些都算不得什么,要是他这个帝王连这点儿压力都承受不了,那还要什么银子。

正好,他要扩建皇陵,想要在皇陵里面再建几座宫殿,把宫中的妃子都放过去陪葬。

圣元帝终于道:“你们看着做吧,朕不管了。”

这句话的意思是,他放权给他们进行燕北变法,只是他不承担任何责任,任何骂名都是高正的。

高正再次确定,这就是皇帝给自己挖的坑,可他没有拒绝的余地,为了高家,他不得不做。

他有儿子,有孙辈,他是就一个儿子,可他的孙辈多,有些孙辈已经考上了进士开始做官了,还有一个已经谋取了荫官,他们的仕途才刚开始。

要是他还能在首辅的位置上待上几年,就算不能像是培养儿子一样,把人给拉到吏部侍郎的位置,至少外放一个高官没问题,等调任回京,也能奔着九卿去。

想明白了之后,高正心理平衡了许多,“臣叩谢圣恩,陛下圣明之君,千秋万代。”

虞九舟垂眸笑了,做这件事,她就没有想过失败。

陛下好名好钱,高正注重高家的利益。

只要让他们看到这些,他们就会同意,况且不是全大周进行变法,只是找一个试点,看看变法的情况,不合适能及时废除。

迟晚有一句话说得对:当人不愿意开窗的时候,你要掀开房顶,他们就愿意了。

人总是喜欢折中的。

事情进展得顺利,虞九舟心情是不错的,但她还没有忘记袁一清的话呢。

“陛下,臣可能不能内阁议政了。”

圣元帝一怔,第一反应是虞九舟在威胁他,他需要虞九舟在内阁盯着,不仅是掌握监国的权力,还有盯着高正,怎么进行变法。

要是虞九舟不能入内阁议政,他的一切谋算都白费。

“舟儿,你是长公主,长公主本就有议政之权。”

这是有祖制的,这不就是他册封虞九舟为秦国长公主的原因嘛。

这样的封号,加上是长公主,只要没有储君,她的地位就是最高的。

他给了她这么大权力,难道她要背叛?

虞九舟行了一礼,“可袁一清说,臣是坤泽,有臣在一天,他都不参与议事。”

“放肆!”

圣元帝看向旁边的汪海,“确有此事?”

差不多,只不过袁一清说的是,在反对奏折得到批复之前,不与长公主议事。

这个意思可以理解成长公主说的那样,也可以理解成,只要陛下坚持,他也能妥协。

可谁让袁一清看到他们这些内监,总是高高在上的,还要骂他们一句阉人。

平日口上不积德,遇到事情就不会有人帮他。

汪海低头道:“禀陛下,确有此事。”

“简直无君无父。”圣元帝冷声道:“既然他这么说,来人拟旨,批了袁一清请辞的折子。”

袁一清没有请辞,可陛下说了,他不辞也得辞。

“另,户部尚书,兵部尚书入阁议政。”

高正掌管着吏部,张维斯跟袁一清,就是内阁阁臣,没有掌管哪个部。

皇帝这是给外界一个信息,要是连这点儿小事都不给朕办了,那朕也就不必容忍你们了。

圣元帝其实是一个很听话的皇帝,只要不抢他的权,不抢他的钱,他好说话得很。

他要主动放权给虞九舟,本质是为了自己,袁一清阻止就是跟他对着干,直接一撸到底震慑众臣。

这样的结果,虞九舟是满意的,接下来就等迟晚那边的消息了。

迟晚带了皇城司的人,还有清远县兵卫所的兵,在绝对的实力下,清远县的那些人阻挡不了。

清远县的田地,本地的官绅占的田地其实并不多,真正拥有清远县田地的人,都住在京都。

这一次必须杀鸡儆猴,到时候燕北就容易得多。

虞九舟在皇宫跟人斗智斗勇,迟晚在清远县,被吵得头痛。

“谁给你们的胆子,你们知道我是谁吗?我爹是光禄寺少卿。”

“少卿算个屁,我母亲是广恩伯。”

“我祖母是永春侯。”

“我爷叔是袁阁老。”

“我家主人是……”

这些人开始自报家门了,迟晚挥手,示意人都记下来,看看这些人的后台会不会认。

只是这些人太吵了,迟晚冷声吩咐,“把他们分开关进大牢审问,死不了,就往死了审。”

她的桌面上有这些人的资料,什么欺男霸女,还有些人手里有人命。

旁边卢侦已经回来了,“驸马,人都抓回来了,下一步下官会让人把告示内容宣传出去,清远县的田地,半个月内,下官一定清查丈量完毕,并开始今年的税务收取。”

迟晚点点头,“不必担忧,放手做就是。”

这时,陈远走了进来低声道:“驸马,妥了。”

她知道,虞九舟那边完美地解决了圣元帝,内阁。

迟晚笑了,她们早就商议好了,让高正做这个先锋,两人隐藏起来。

至于改革带来的名利,她们都不需要。

对两人来说,目前做这件事,危险大于利,等圣元帝死后,虞九舟彻底掌握了权力还差不多。

就算是这样吗,虞九舟的日子怕是也不好过,等她失去了权力,新法很有可能会被废除。

由圣元朝开始的话,主要压力由圣元朝承担,到了虞九舟,她只要一句遵循先帝,遵循祖制,就能挡住大部分人的口水。

那个时候,她做的只是遵循祖制,又不是法度的改革者。

最最重要的是,越早变法,对百姓的好处就越大。

等下一朝,只要不废除变法,这个变法就很有可能会永久地存在下去。

迟晚想到历史上的变法,商鞅变法是秦孝公开始的,再经过秦惠文王一代,商鞅变法就一直存在下去了。

一个变法只要能坚持两代,基本能存在下去,当然了,秦国是因为历代明君,就出了胡亥一个不孝子。

大周要是继虞九舟之后依然是明君,变法就会在大周存在下去。

变法在圣元帝开始,如果虞九舟成功上位,那变法至少能存在两代。

两代之后,人们差不多也该习惯了。

迟晚起身,拍了拍卢侦的肩膀,“清远县的事就交给你了,皇城司的人也交给你,有什么事,加急来跟我说。”

卢侦连忙行礼,“多谢驸马。”

“对了。”迟晚突然想到一件事,“你的侄女卢昕,就是那个看起来比你大的侄女,我让她去帮我办事了,静波觉得,她如何?”

卢昕?

卢侦惊讶地睁大了眼睛,“她不是在中山王府吗?”

“她给吏部递辞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