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书成长公主的驸马赘A 第70章

作者:福佑幸川 标签: 强强 宫廷侯爵 甜文 爽文 ABO GL百合

除弊革新?

迟晚笑了,“变法改革是要死人的。”

“可驸马不是已经在做了吗?”

这句反问,让迟晚怔了片刻,随后满意道:“本驸马交给你一件事,若你做成了,大理寺寺丞这个职位如何。”

王府长史跟大理寺寺丞都是五品,前者局限于中山王帐下,几乎没有了升迁的可能,除非中山王登基,后者的话,代表着她的仕途才刚刚开始。

卢昕的眼睛一下子就亮了,“敢问驸马需要属下做何事。”

她已经开始自称属下了。

迟晚说出了自己要卢昕做的事情,“以防有人愚弄百姓,我要你让百姓知道,这件事的好处,不只是清远县,而是全大周的百姓都要知道。”

百姓知道了此事的好处,便自然形成了一股助力,官绅一体,改革变法注定与他们对立,那就与百姓站在一起。

百姓个人的力量是弱,可能百人千人万人,依然很弱小,若是全大周的百姓呢?

这件事不好做,但也并非地狱级的难度,卢昕能做就做,做不了,她也不强求。

说起谋士,大家想到的是诸葛亮,郭嘉这些人,她怎么说也是驸马,卢昕不说如这些历史名人这么厉害,但总得有武皇身边姚崇这样的能力吧。

毕竟投靠她的人,日后都是要跟着虞九舟的,虞九舟一旦上位,潜邸旧人都会任高位。

卢昕当然不会拒绝,主上给了机会却抓不住,那就是自己没用了。

“属下必定全力以赴。”

迟晚抿了一口茶,这件事本就需要人做,只是一直没有合适的人选,反正现在还不是很着急,可以让卢侦试试,短时间内没有成效,那虞九舟安排的人就可以动了。

当然了,卢侦要是有了成果,虞九舟安排的这些人也就能把效果发挥到最大。

这些日子,谁可都没闲着。

迟晚在清远县做的这些,虞九舟那边已经得到了消息。

这一次,清远县的鸽子到处飞,或是快马加鞭,在极快的时间把消息送给了京都的各位大员。

得到消息的这些人,第一反应不是去见皇帝,而是选择去见自己背后靠的人,有内阁大臣,有三王。

只是内阁成员今日都被虞九舟召集到了一起,他们得到了消息,也不能跟身边的人商议。

同时,虞九舟把圣元帝想要巡盐的消息传了出来,让三王觉得,这次巡盐会是他们三人之一,并且谁去巡盐,要是成功了,谁就是未来的储君。

这样的消息一出,就看是储君之位重要,还是狙击兼并民田案重要了,也有可能他们会双管齐下,但想要兼得的人,注定死得最快。

虞九舟看着下首的三位阁臣,高正已经俯首,连首辅都与她们站在一边了,剩下的两位不足为惧。

这一次,她跟迟晚在两地配合着,就完成了一个漂亮的开局。

然而总有人不长眼,袁一清上前一步,“殿下,殿下是坤泽,臣并不同意殿下入内阁议事,此事臣已上了折子,在陛下旨意下来前,臣不会与殿下在一起仪事,臣告退。”

还有一个阁老张维斯开口道:“殿下,臣请见陛下,有要事禀报,驸马迟晚前往清远县让人贴出了告示是,什么叫取消人头税,把清远县变成了按地征税,臣要问陛下,是谁给她的权力,让她敢这样做,若没有人给她这个权力,那她就是在造反,臣请派兵捉拿。”

这件事大发了,高正心里苦,想到自己明日要在朝堂上提,彻查整个燕北的兼并民田案,可他哪里知道,驸马玩的这么大,他现在是骑虎难下了,只能一条道走到黑,朝堂众臣就会觉得,这件事是他主使的,且是有预谋的,主张变法的万罪之臣。

到时驸马,就成了被人利用的无辜之人,谁让驸马才十九岁,这个年纪,哪能提出这样独到且一阵见血,高明的变法,他也不信。

陛下,长公主殿下,还有一个无知的驸马,简直把他害惨了!

第53章

清远县就在京都旁边, 是京县,这里发生什么大事,瞒不住京都那边。

京都的人一致认为, 驸马捅破天了。

圣元帝也得到了消息, 第一时间就叫了虞九过去。

看到虞九舟的瞬间,圣元帝就把杯子摔到了她的脚边,愤怒道:“朕给你们权力,就是让你们胡作非为的吗?”

圣元帝快要气死了,他谨慎了一辈子, 居然在晚年, 叫人钻了孔子。

他刚登基那会儿,辅政首辅大臣,是新法的拥护者,还说过, “如此懦弱的君王,何以治天下。”

那人把他当成了新法的继承者,想让他亲政之后, 继续拥护新法,可他偏不, 他一亲政就废了新法。

满朝文武都知道他讨厌新法, 讨厌改革,偏迟晚在清远县做的,就是在施行新法改革, 这是他不能允许的。

尽管他对迟晚说过, 让她可以把清远县当作封地,让她在清远县实行一言堂,但他没有让迟晚碰变法。

虞九舟一脸不解的样子, “不知陛下所说何事。”

“你。”圣元帝想起来,自己女儿跟驸马的关系不好,这件事上说不定跟舟儿无关。

他把折子递给旁边的汪海,汪海把折子递给了虞九舟。

折子上写的是* 迟晚在清远县做的事,还有告示上的内容。

虞九舟合上了折子,“陛下,您说迟晚可以把清远县当作自己的封地处理,她这是在遵旨。”

封地上可以独成一国的,政策完全可以由内部颁布,而不用遵循京都,包括不用请示京都。

只是她这个话的意思,让圣元帝反应过来,“你知道迟晚在清远县做的事情?”

“禀陛下,臣知道,首辅也知道。”

圣元帝愣住了,一口气差点儿没上来,一旁的汪海赶紧拿出了药丸,圣元帝吃了一颗才缓过来。

看到药丸,圣元帝再次想到了迟晚,这药丸就是迟晚送来的,这个药丸确实舒缓了他的病症,作为吃药的人,他明显能感觉到自己在好转。

哪怕是因此,他都不能惩罚迟晚太过。

只是面上,他又冷了几分,“你们都知道,唯独瞒着朕,朕是皇帝,还是你们是皇帝。”

“朕,还是这大周的天子,大周的主人吗!!!”

圣元帝几乎是低吼出来的,长公主,首辅,驸马都知道的事情,他这个帝王不知道,是挑衅他吗?

虞九舟拿出了早就准备好的折子,放在了圣元帝的手边,“陛下,此事高阁老首肯,迟晚去做,臣是看了折子上面的内容,才同意的。”

高正这个先锋是跑不掉的,这件事打头阵的不能是迟晚,更不能是虞九舟。

首辅高正——变法先锋。

圣元帝万万没想到,此事居然是高正主使的。

此时的背锅王高正,也想明白了这件事的内情,从一开始,长公主要的就是变法,不,是陛下想要变法,却通过长公主殿下,还有驸马,把他拉下水。

想想就知道,长公主殿下跟驸马才多大,长公主殿下在宫里长大,对政事了解,见识不输京都官员,可变法这样的大事,她做不出来。

至于驸马,以前就是一个纨绔,与长公主成亲后倒是有了改变,距离提出这样成熟变法,还差得远呢。

所以高正怀疑,想要变法的人是圣元帝,可圣元帝不愿意承担风险,通过长公主,把变法这样大的锅,放在了他的背上,并且这个锅,他是有苦难言。

高正这样想,皇帝同样觉得,高正在儿子被贬后,彻底不想摆烂了,想要在任首辅的最后变法,儿子的仕途完全没了,等他死了,他的政敌肯定不会放过高家。

如果他提出的变法可以利国利民,或许他没有一个好结果,但只要他的变法在,高家就平安无事。

一项利国利民的变法,却保不住自己的家人,那这个大周就完了。

这样一个福泽百姓的变法,百姓会自然而然地护住高家人,不管是皇帝,还是臣子,谁想废除这个变法,谁将遗臭万年。

圣元帝觉得,高正是为了自己死后,自己的儿子至少还能做个富家翁,所以想赌一赌。

他不能允许的是,高正居然通过长公主,驸马做这件事,这俩傻孩子,受骗了都不知道。

“叫高正进来。”

圣元帝都没有看虞九舟递上的折子,直接喊了高正,他要一个解释。

高正进来后,还没来得及行礼,就听圣元帝高声问道:“高正,你与朕非要如此吗?”

这是什么问题?

高正一时没明白,只能跪俯在地,“陛下,虽不知臣做了什么,但让君上有此一问,臣罪该万死。”

“万死?你就一条命,一条白绫勒死,你就没了。”圣元帝上前,想要踹他一脚,又把自己撅过去,便只假装路过。

“怂恿长公主给朕递折子,骗驸马去做你的急先锋,跑到清远县大搞变法之事,高正,朕怎么没有发现,你还有变法的能力呢。”

听着圣元帝的冷嘲热讽,高正心里委屈死了。

明明是你想变法,现在全赖到臣子的身上,还要大骂一通给外面做戏。

没错,高正觉得圣元帝自己想变法,为了彻底撇开自己跟变法的关系,这会儿大骂他,就是为了告诉朝堂诸臣,变法是首辅的主意,与皇帝无关。

变法失败,结果由高正一力承担,变法成功,皇帝再出来表示,力挺变法。

反正好事都是皇帝的,坏事都是他这个首辅的。

高正心里委屈,可想到刚刚在外面,长公主递给他的纸条,看了上面的内容,他俯身请求,“臣恳请陛下先看折子。”

纸条上写了奏折的相关内容,所以高正是知道,如果变法成功会给大周带来多大的好处。

而他们这些官绅,将会吐出多少钱。

他高家二十万亩良田,要是摊丁入亩,他高家得多交多少钱。

这还不是最重要的,要是被皇帝,被满朝文武知道高家有二十万亩良田,那他高家,被唾沫星子都能喷死。

像他高家,有这么多田的人不在少数,那些人也不敢说自己家里有这么多田。

丈量田亩时,瞒报的田地,都会重新划分,要是不瞒报,那就是兼并民田的证据。

肯定会有人想到,把田地先记在别人的名下。

只是一旦查出,那就是抄家灭族之罪,隐瞒超过百亩就抄家,他们谁家的地没有个数千亩,数万亩地。

唯一的办法就是,只报合适范围内的地,剩下的那些,任由官府当作无主之地,让官府进行土地的再分配。

这样一来,失去了那些土地,可家族保住了。

高正认为,这是陛下给官绅的机会,官绅要是抓不住,就别怪他心狠了。

花钱买平安,就看那些人觉得钱跟平安哪个重要了。

一想到自己即将失去那么多田地,高正的心都要碎了,辛辛苦苦攒了一辈子的田,就这么交出去了。

可他也不想想,他的田地哪里来的,还都是良田。

多少是别人献的,多少是自己足银买的,多少是强买强卖的。

高家不是什么好人家,高正的儿子,被人称为小阁老,有名的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