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生存记 第55章

作者:芃县令 标签: 种田文 成长 基建 轻松 无C P向

第七十一章

所谓的探子实际上是几个半大的少年, 看着都是十岁出头的模样。

“问了,都是从家里跑出来的,说是想来怀朔赚钱。”大掌柜汇报着自己掌握的情况。

如今怀朔每日热闹得很, 光是途径此处去草原收羊毛的客商就不知凡几。几个小孩儿估计是赶过来看热闹的。

大掌柜道, “几个小屁孩儿怎么赚钱?便是想做工, 没有保人, 谁家收他们。”

“那他们怎么就成探子了?”贺兰定问。

大掌柜解释, “他们几个在咱家工坊外头探头探脑的,好几天了,可不得有鬼。”

大掌柜一开始也没怀疑几个小孩儿, “我就让人把他们领过来, 问问话。”

结果羊毛工坊的护卫队刚露面, 几个小孩儿便做鸟兽状四散逃跑。

“逮住了,棍子还没下呢,就全交代了。”

原来这几个小子从朔州过来,走到怀朔的时候身上带的馕饼都吃光了, 又找不到活儿干。

“然后就有个人请他们吃汤饼。”

后来的事情,不用说, 贺兰定也能想得出来。天下哪有免费的午餐, 请客吃汤饼的那人自然不怀好意。

如今的怀朔镇,除了贺兰家的羊毛工坊,许多部落也搞起了羊毛制品。只是他们压擀出的毛毡总不如贺兰工坊出产的雪白干净,还总有一股子羊膻味。这样品质的毛毡是卖不出好价钱的。

“好多人偷鸡摸狗过来打探呢。”大掌柜得意道,“真以为生意好做的?都想来分一杯羹。”

没有经过草木灰碱水和石灰水洗涤过的羊毛, 油脂处理不干净, 就不容易染色, 还总有一股膻味, 便是用香薰都除不掉。

所有人都知道贺兰部落一定是有什么秘方,可惜整个羊毛工坊被守得像铁桶一般,关键的生产步骤更是只掌握在贺兰族人的手里。

无论外头怎么刺探,愣是啥都没刺探出来。

这次的几个小探子也只是其中之一罢了。

踏着夜色,贺兰定来到了羊毛工坊,见着了被打成猪头的几个小子。

“是谁指使他们的?”贺兰定问大掌柜。

大掌柜摇头,“没问出个东西来。这几个小子当时只顾着吃,连那人什么模样都没注意。”

“难道没有约定?”贺兰定拧眉,“要是你们刺探出了情报,怎么回去告诉那人?”

“?!”几个小子面面相觑,摇头说不知道。

“你们是傻子吗?”大掌柜手里马鞭一甩,抽陀螺似得抽在小子们身上,小子们疼得哇哇直叫唤。

“真不知道!真不知道!”小子哇哇直叫唤,“是侯景,是侯景与那人联络的,我们不知道的。”

“侯景是哪个?”大掌柜厉声质问。

“侯景没和咱们一道来。”

大掌柜不信,还要再打。贺兰定拦住,“他们估计真是什么都不知道。”

“着几个人,把他们送回家去吧。”几个离家出走的少年而已,就算想干坏事儿,这不是还没干成。且都被揍了一顿了,算是教训了。

还以为是什么惊天大阴谋,原来不过几个皮小子被人给利用了。

看着惶恐的大掌柜,贺兰定鼓励道,“你做得不错,任何风吹草动都不要掉以轻心。”

大掌柜连道明白,又问,“那个叫侯景的孩子还要找着不?”

贺兰定想了想道,“找找看吧。”

说完又补充,“找到了别动手,给送回家去就是。”

处理完这事儿,贺兰定回到宅子,发现库姆竟然还在。

“郎主.....”库姆低着头,有种无地自容的感觉——自己辜负了郎主的信任,没有把食肆经营好。

“这事儿别着急。”贺兰定一时也想不明白里头的事儿,“今日已经晚了,你明天还要开店,先回去休息。”

“明天我去店里看看。”

打发走库姆的贺兰定一头倒在榻座上,喃喃自语,“以前只道打工苦.....”谁知没有最苦,只有更苦。

第二日一早,贺兰定向三位夫子请了假,言是要处理一些部落里的事情。

三位夫子,除了那位还不太了解学生的武夫子,张肃和徐清都松了一口气——学生不想上学,老师也不想上班的!

贺兰定这个学生不上学,但他还要“上班”。

一天没课,贺兰定准备巡视一下自己的产业。

走在怀朔的大街上,贺兰定感觉到城镇明显比去年要热闹许多。一路穿行走来,耳边甚至能听到各地方言。

“拉汉!”有谁在喊贺兰定的名字。

贺兰定寻声看去,看到了酒家二楼栏杆边倚靠着的正是高欢和他的小伙伴们。

一段时日不见,高欢一伙人的数量又增多了,大清早的就开始搞聚会了。

贺兰定拾步上了二楼,高欢给双方相互介绍。

“听说你这段日子都在闭门读书,今日怎么得闲出来?”高欢问道。

贺兰定也不隐瞒,直言,“食肆最近生意不怎么好,我去瞧瞧。”

说完又假装责怪道,“贺六浑,你不够意思啊,怎么都不去我贺兰家的食肆。”

“非是我等不愿去贺兰食肆。”一个看着不到二十岁的青年人起身,抢在高欢前头说道,“而是不敢去啊!”

“可是招待不周?”贺兰定疑惑。

“是招待太周到了。”高欢笑着揽住贺兰定的肩膀让他入席。

“每次去吃饭,都给折扣优惠。”高欢揶揄道,“真不怕我们一帮人把拉汉你给吃穷了。”

说完,高欢又问,“生意不怎么好是怎么回事?有人闹事?”先前的豆腐小摊不也是被人泼脏水造谣了么。

可是......高欢心中疑惑,如今贺兰之名在怀朔如日中天,哪个不长眼得去招人他?

“没人惹事。”贺兰定解释,“就是食客们说饭食不抵饱,吃了容易饿。”

“我得去店里看看。是不是分量少了。”不过有库姆在,应该不会有这种事情。

“分量不少!”说话的依旧是刚刚的青年,名叫蔡俊,家中武将出身。

“就是你家的菜多是豆子做的,自然没有肉扛饿的。”

蔡俊一语道破天机,贺兰定恍然大悟。贺兰食肆里的菜品许多都是豆制品为主材料,比如高汤油豆腐、糖醋油泡。吃起来的确美味不输肉食。

可是豆子就是豆子,热量低,好消化——减肥佳品,却不适合天气严寒的北方。

那些客商们吃了一肚子的豆制品,走在街上冷风一吹,肌肉抖一抖,热量-1-1......从城南的街头走到街尾:今日热量支出大于摄入,肚子开始咕咕叫。

“多谢小兄弟提点!”贺兰定抱拳道谢,又冲高欢道,“食肆的生意就靠兄弟们照顾了,以后绝不给你们打折了!”

顿时哄堂大笑。

贺兰定去了食肆,将菜品不顶饱的推测原因告诉库姆。

“需要改良菜品?”库姆提议,“或者点菜送馕饼?”豆制品不顶饿,馕饼总管饱吧。

“先不着急。”贺兰定道,“待我再多看几日。”

接下来的几日,贺兰定恢复了正常上课,但是一到饭点便带着夫子一同来食肆用饭。

很快,贺兰定便发现了一些问题。

如今的贺兰食肆的用餐方式是桌餐点菜。可是这年头呼朋引伴在外头吃席的人是很少的——高欢和他的小伙伴们除外。

大部分人请客宴会都会设在家中,稍有传承的人家还会有家传特色菜,专门用来招待客人。

要是家里仆役人手不够,则会从外头食肆叫一桌饭菜回来,在家里招待。

食肆的主要客人实际上是往来商队。商队多则二十来人,少则两三人。领队者有的是大东家,有的是大掌柜,随行的则是伙计、小厮之流。

在这样一个等级森严的社会,东家和小厮能一桌吃饭?

显然不会。

东家和掌柜们能上桌吃饭,小厮随从要么一边儿站着,等着领导的残羹剩饭;要么自己找个屋檐下蹲着,从怀里掏出不知哪一天的馕饼,就着冷水啃了。

这种情况下,贺兰食肆的用餐方式也就不算合适了。

“可是镇上其他的食肆、酒楼也是这么干的啊。”库姆疑惑。

贺兰定直言:“所以他们生意也不行。”

“而且,他们有住宿生意。”住宿是主体,吃饭则是附带。

贺兰定分析了一下食肆生意下滑的原因,大致有三点:

1、怀朔的市场小,客源少。镇民们起先吃个新鲜后,就不会再来了。毕竟价格也不便宜,还不顶饱。

2、时人,更准确得说,怀朔镇的人们,上至富贵大家,下到小老百姓,都没有下馆子聚会吃饭的习惯。

3、食肆的主要客源其实是来往商人。可是食肆眼下大桌吃饭的方式又不适合商队的情况。

“分餐吧。”贺兰定想起了上辈子的工作餐和快餐店。

一人一个饭盆,有菜有肉有主食,还有汤。价钱不贵,还营养均衡。

“你觉得怎么样?”贺兰定问库姆。

“好是挺好的.....”库姆努力思考着,“那样的话,客人会多很多....但是.....”、

“但是,那样也会损失一些其他客人。”一旦贺兰食肆变成什么贩夫走卒都能进的饭堂,那些自恃身份的人就绝不会再踏足了。

“那就开两家店吧。”贺兰定拍板,“一家平价快餐店,一家高档贵族会馆。”

第七十二章

贺兰定在部落生意上投入的时间多了, 花在学习上的精力自然就少了。

张肃和徐清二人皆是松了一口气,两人准备趁此喘息间隙好好充实一下自己,每日手不释卷, 倒是比求学那会儿还要勤勉认真。

二人被将军府召唤去谈话时, 皆是心虚。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