凶悍屠户太旺夫 第102章

作者:发病中 标签: 布衣生活 种田文 甜文 科举 逆袭 古代架空

老麽麽道:“这怎么能怪得了夫人您,哪个男人不偷腥?”

“偷腥也就罢了,谁家像他一样庶子庶女加起来二十多个?”康夫人说着都伤心,“要是我爹还在,他哪敢如此张狂?”

也不是没想过温柔小意把这个男人笼络住,可这个男人天生就没有心,待他再好,他再喜欢,遇到个稍微有些姿色的还是要犯贱。用他自个儿的话说,世上女人就跟那花儿一样,各有各的漂亮,岂能因为一朵就辜负了其他?

这是什么言论,康夫人年轻时还想不开,如今也只剩麻木了,只能过些日子就来番唱念做打,好叫那男人知晓谁才是这家的继承人。也亏得她儿子有本事,小小年纪就考上了秀才不说,还进了州学。就是这孩子的脾性,康夫人每每想起只能叹气。

康大人进了书房,见儿子支着手在那发呆,轻咳了一声。

“爹,你怎么来了?”康清赶忙放下手站起身来。

“来瞧瞧你,身子骨越发好了,饭都不用吃了。”说来父子俩的关系并不算差,因为除了好色,康大人还是有好些可取之处的。比如才学不凡,风趣可亲,跟儿子相处时比康夫人自然多了。

康清低着头回道:“就是吃饱了。”

“真的吃饱了?来叫爹摸摸看,肚子是不是鼓成了个球。”康大人说着真的把手伸了出去。

康清慌忙往后躲,“爹,我都多大人了,您还来这套?”

第160章 进步

还是跟小时候一样, 脾气比谁都大,偏生逗一逗就红了脸。康大人笑道:“不想爹摸摸啊?那快说,究竟怎么了?”

康清其实也憋得慌,眼下他爹都这么问了, 再也忍不住托盘而出, “没怎么, 就是白日里欺负了班上的一名同窗, 我心里过意不去。”

康大人脸上的笑意淡了些,“为何欺负人家?”

康清见他爹这样, 又感觉委屈,“我也不是故意欺负他。谁叫大家都不叫策论,就他自诩聪明,我就叫他拿出来看看,到底水平如何,他也没说不给我看啊。”

康大人神情严肃,“你咄咄逼人, 人家能怎么办?还能当众与你撕破脸不成?”

“我知道错了嘛。”

“他与你看你策论之后, 是否还发生了其他事情?”

“嗯, 同窗们非管我问文章上的评语, 我就说了, 结果同窗们议论纷纷, 话说得好生难听。”

康大人拧眉, “评语写的是什么?”

“狗屁不通, 叫他多读书。”

“确实辛辣,你这是揭人伤疤,你那同窗可有何反应?”

“他没有任何反应,好像并不知晓自己被人嘲笑了。”康清就是想不通这点, “他都不觉得难为情吗?”

康大人道:“有两个可能,一个是强装镇定,另外一个是他原本就不在乎旁人的评价。日后可再观察观察,你这同窗是否还坚持往上交文章,若是坚持往上交,且教习们的评价是有所长进,你与这个同窗结交将受益无穷。”

“什么结交,人家现在定是恨死我了。”

“成大事者才不会因着这些小事与人结怨。”康大人摸了摸自己儿子的脑袋,年后都十八了,还跟个长不大的孩子似的。“清儿,脸面其实没有那么重要,在乎脸面的往往是因为他本就没什么脸面。”

康清点了点头,“我明日与他道歉。”

卫文康被人嘲笑过这么多回,第一次收到对方正儿八经的道歉,还有些反应不过来,“就为着昨日那事?”

康清满脸通红,“昨日是我太过鲁莽,望卫兄见谅。”

卫文康哑然失笑,“不是什么大事,你无须在意。”

“那卫兄日后还会上交文章吗?”

“为何不交?我每年花三十两银子的束脩,若是文章都不让教习帮着看一下,岂不是亏大发了?”

“啊?”康清满脸写着你逗我玩呢。

卫文康好笑道:“我说真的,有先生指点总归要好些。这不,起码知道我该看哪些书,往什么方向努力了。”

康清这才注意到他手中的书单,好长的一串,字迹苍劲有力,一看就是功夫颇深。“这是教习给你写的书单?”

卫文康点点头,“嗯,先生很有心。”

康清这才知晓自己以往错过了什么,对着卫文康作了一揖,“多谢卫兄指点,日后我也要上交文章。”

卫文康笑道:“这一礼我可收下了,这么好的学习秘籍,一般人我都不告诉他呢。”

康清连连点头,“卫兄说的是。”

供教习们休息的雅舍里,见一个教习大中午的仍拿笔写着什么,另外一个教习凑上前去看了看,然后嫌弃道:“这样的文章也敢往上交?”

执笔的庞教习笑道:“你再仔细看看。”

陈教习果真又凑近瞧了瞧,眉头时而皱紧又时而松开,“破题倒是挺新颖的,说理也尚可,就是这笔力,真是拿不出手。”

庞教习捋了捋吧胡须,“哈哈哈,已经比之前强不少了。”

陈教习道:“竟还比之前强不少,那之前写得是有多烂,快拿出来我瞧瞧。”

庞教习抽出之前的文章递给他,“先说好,伤了眼可不怪我。”

陈教习半信半疑地拿过文章,然后没多久就发出一声哀叹,“这样的水平到底是怎么通过院试还入了州学的?你那评语可真是贴切。”

庞教习道:“我先前也怀疑他是如何通过院试的,仔细一琢磨却也明白了。扬长避短,他院试和州学考试在扬长,如今交给我的文章却是在故意揭短。”

陈教习正经的进士出身,水平焉能有差?又把两篇文章拿出来仔细对比着看了半天,然后不得不承认,“倒是个聪明的,脸皮也厚,拿这样的文章来折磨我们这些教习。”

“教书育人的乐趣可不就在于此?”庞教习笑道,接着又抽出了另外一篇文章给陈教习,“这也是辰班的一个学子,以往从未交给文章,想必是受了卫文康启发,这回也交了上来。”

陈教习看了看,道:“倒是比那个卫文康写得还强些,只是……”

“只是跟弹琴一样,听得出技艺强不少,却没有卫文康有灵性对吧?”

“是这个理儿。”

庞教习道:“只是比较而言,其实这个康清天资也算不错了。”

陈教习道:“这个厚脸皮的日后定然还会交文章,届时也给我看一看。”

庞教习不干了,“就不劳陈兄操心了,我们辰班的学子,自然有我这个教习操心,你还是多操心操心你的甲班吧。”

陈教习吹胡子瞪眼,“你一个甲榜进士,不想着为州学多出些力,成日混迹在辰班,还有理了不成?不行,我要去给院长进言,切不可浪费你这个人才。”

“陈兄,您就饶了我吧,弟弟打小身子骨就弱,可经不得操劳。”

“你平日里在饭堂吃得可是比我多,弱在哪里?”陈教习说着就要往外走。

庞教习连忙将他拉住,“陈兄,且慢,待那个卫文康交了文章,我看都不看一眼,头一个那给你。”

陈教习停下了脚步,“这还差不多。”

庞教习无奈,“你啊,甲班那么多好苗子,偏偏来跟我抢这一个。”

陈教习计谋得逞,笑得开怀,“这个有趣嘛,说来沈知行也有趣,改日我引荐给庞兄你瞧瞧?”至于秦百宣,陈教习预备自己留下了。倒不是他偏心眼,师生也讲究一个“合”字,不仅是脾性要合,理念更要合。

庞教习一个劲摇头,“可别,那么好的苗子别叫我耽误了。”

陈教习道:“耽误什么,你就是惫懒成性。”

庞教习也不否认,“我就是惫懒,有什么法子。”

陈教习想说些什么,最后还是摇了摇头。经了那些事,能正常生活也算是了不得。

康清没想到教习动作这么快,早上才交上去,下午就批改完发了下来。深吸一口气,小心翼翼地打开文章,看到上面“下等,还算通顺”几个字,居然有些欣慰,好歹不是狗屁不通。又往后翻了翻,看到几乎每段都有批注,末了更是同样附上了一个长长的书单,康清更是高兴。

虽然康大人在家也时常指导自己儿子功课,但他毕竟已离开科考多年,在考试敏锐性方面还是差了些。能得到教习如此细心的指导,对康清来说也是难得。当然,他还是很想看看卫文康的评语,却只能努力压制自己的好奇心,再不敢问。

还好康清没问,问了也是尴尬。卫文康看着上面大大的几个字:七窍通了六窍,很理所当然地把他理解为字面意思,然后不慌不忙地看起了文章后面另附的小文章。是的,庞教习不仅在卫文康的文章上给了评语,还另外附了小作文对他进行全面的批判。

众人见卫文康一时蹙眉一时松开微笑,竟搞不懂他是不是得了失心疯。

州学主张“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也就是说不用吃得太好太饱,一日只供两餐。但柳天骄对这个言论深恶痛绝,叮嘱江闵还是要搞一日三餐,因而早食或午食的时候江闵会做些好克化的东西,供几人饿时垫垫肚子。

今日做的是酸辣汤,热烘烘的一碗下去,把深秋的寒意一下子驱逐干净。沈知行不甚雅观地抹了抹嘴角,叹道:“日后待我娶了娘子,一定叫她与嫂子搞好关系,多学几手。”

卫文康道:“记得交学费。”

沈知行:“……你怎么这般小气?”

“因为你是个脸皮厚的,大气了我得吃亏。像是秦兄,我就从来没有这种顾忌。”

沈知行只能不满地哼哼。

江闵也不满,“沈哥哥,你喝的汤可是我煮的,不该也给我些报酬?”

沈知行把他小脑袋一揉,笑骂道:“反了天了,谁家学生这么对夫子说话的?”

江闵瘪瘪嘴,就知道拿这个欺负人。

卫文康跟江闵说道:“明日夜宵不必做我的了,下课后我要去藏书阁。”

江闵问:“要待到很晚吗?骄哥哥可是叮嘱过的,不许熬夜太狠。”

卫文康道:“是要晚些,我前些日子交了文章给教习,改了两遍了,他还是很不满意,说我写的狗屁不通。”

秦百宣跟沈知行对视了一眼,最后还是忍不住问道:“可是上回布置的那篇守城论?”

卫文康点点头,“就是那篇,我写了几遍都不得其法,怕再没有长进教习就该厌烦了。”

那篇文章是州学统一布置的课业,秦百宣和沈知行的文章还被当作佳作张贴,这会儿听到卫文康如此为难,秦百宣便道:“可需要与我和沈兄探讨一二?”

卫文康说:“不会太麻烦你们吧?”

第161章 学渣

秦百宣道:“不会, 终归这会儿也无事。”天天在人家这儿白吃白喝的,总不能一点儿贡献都没有。

卫文康矜持道:“那就多谢秦兄和沈兄了。”

沈知行轻哼一声,倒也没拒绝。卫文康怕是早有预谋,这点技俩也就糊弄一下秦百宣那个老实的。但吃人嘴软拿人手短, 人家哪怕明说让他干活, 他也只能捏着鼻子认了。哎, 还是贪吃惹的祸啊, 待乡试过后,一定娶个貌美厨艺好的娘子。

将教习的小作文研究透, 接着在藏书阁恶补一番知识,又得两位一等一的优秀学子指导,卫文康这回的进步显而易见,发下来的文章上面写了两个字“尚可”。卫文康面无表情地捏了捏文章,接着又细细琢磨起来。

柳天骄这边拜了师,第二日就忙得脚不沾地。公孙螯先是用萝卜给他雕了两朵花,一朵玉兰, 一朵白牡丹, 皆是栩栩如生, 不上手摸都分辨不出区别来。

看柳天骄目瞪口呆的样子, 公孙螯淡淡地说了句:“小把戏而已, 厨艺比拼时都上不得台面。但要是不会, 那做的饭食味道再好, 也称不上正儿八经的厨子。”

这还上不得台面?柳天骄觉得他师父有些夸张了, 但他不敢说,只能默默地点头。

公孙螯递给柳天骄一个萝卜,然后道:“雕给我看看。”

柳天骄涨红了脸,“将将只顾惊叹了, 没来得及细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