凶悍屠户太旺夫 第80章

作者:发病中 标签: 布衣生活 种田文 甜文 科举 逆袭 古代架空

柳天骄笑骂道:“滚吧你, 感情好吃不好吃得意的都是你。”

柳金儿跟着笑, “谁叫我是客人呢, 你就该好生招待我。”

她多少知道吴举人如今对卫文康有些意见, 但她也没有旁的可信之人,柳天骄的路子她是不打算断了的, 那自然是要想法子更拉进距离些。反正吴举人的性子他是看透了,对人的情分有却不多,只要能得利,什么事他都可以不计较。

这回的喜宴对卫文康来说是大事,柳天骄可一点儿不敢打马虎眼,知晓他们吃的是农家菜的味道,但也不能弄得太磕碜了, 务必色香味俱全。因而, 光是定宴席的菜单都破费了一番功夫。

他们这儿请客, 稍微正式点的场合就要讲究十全十美, 也就是说饭桌上至少得凑十个菜。且这个数目只是底线, 菜越多说明主人家更有心, 有时把桌子摆满都不一定够。

柳天骄预备到时借个大圆桌, 菜就定二十道。鸡鸭鱼肉是最基本的, 鸡就做辣子鸡,鸭做酸萝卜老鸭汤,鱼的话是麻辣鱼,猪肉做红烧肉是最拿得出手得, 再用排骨做个手抓排骨。

牛肉是硬菜,柳天骄预备弄来凉拌,再加番茄一起炖个菜。还有蒸碟,一道梅菜扣肉、一道萝卜丝、一道糯米饭。这就十一个菜了,剩下的还做什么呢?

对了,炒菜还没有算呢。柳金儿给的牛肉多,干脆用牛肉再炒道肉丝。猪杂也算是他家的一大特色,再炒个肝腰合炒。素菜也要有,如今地里时令菜蔬得是,空心菜或是红薯尖随便炒一样都很好。另外唐睿小娃娃要来,小孩子多半喜欢吃土豆,就炒个酸辣土豆丝。

这样就凑齐了十五个菜。剩下的五个倒也好说,汤总得有吧,就做个肉丸小白菜汤。还有道柳天骄以前听说过但没做过的北方菜,叫拔丝地瓜,听说就是红薯和白糖做的,特别好吃,柳天骄预备试一下。说起北方菜,怎么把把子肉忘了。另外再配个下酒的凉拌黄瓜,这菜就只多不少了。

柳天骄看了看自己的菜单,辣的甜的清淡的都有,应当能满足不同人的口味。饭后点心他也是想好了的,就做酒酿豆花和绣球酥。酒酿豆花是他爹还在世时就做过的,味道很不错。绣球酥还是卫文康府试后,他俩赁了个住处,房东家买来分与他吃了些,柳天骄自己琢磨出来的。

绣球酥的原料很简单,就是猪油、面粉和水,味道也不突出,关键是样子好,外层交叉编制,色彩鲜艳,真跟个小绣球一样。柳天骄估摸着拿来招待客人应当不会让卫文康丢份儿。

拟好了菜单,柳天骄心里就有谱了。张罗着又把家里收拾了一番,地扫了,能擦的都擦得干干净净,鸡棚鸭棚这些也提前清理干净,虽说离家里还有一段距离,但天热,备不齐有什么味儿。还有通往他家的路,村里鸡鸭多,难免路上各种粪便,乡下人不觉得有什么,但吴举人这些肯定是不习惯的。

这些活儿拉拉杂杂的,干起来却是麻烦得很。好在有小包他们,有空就打整,倒是没等柳天骄动手。

江闵那个鬼灵精的,更是提前把两只狗都救出来洗了个澡,说它俩一天到处打滚,别一到家里跑动就掉出灰来。柳天骄听着两只狗嗷嗷叫,估摸着洗澡不是目的,折腾两狗玩才是小江闵的用意所在。

好在那个鬼灵精点子多,靠谱的也有,不知道从哪搞回来几只荷花,插在一个陶盆里,娇艳欲滴,把屋子都衬得鲜亮起来。

一切准备就绪,请客的日子也到了。一大早家里人就换上最体面的衣裳,起来忙活。柳天骄做菜,小包和江闵跟着打下手,金泉一个人去镇上做生意。

柳天骄一边切菜一边想,请完客就赶紧把帮工的事情定下来才行,家里人手还是太少了,少一两个人就转不开。

像今日这情况,猪来不及宰,丸子和神仙肉也忙不过来炸,金泉去镇上也就只能卖卤猪杂。不知道要损失多少生意呢,与之相比,一两个雇工的工钱并不多。

卫文康是今日的主人公,光顾着迎客、陪客就成。来的最早的是私塾里的几个同窗,有跟卫文康一起考府试的华希,平日里关系好的刘严章、钱文远、朱伯玉。

其中华希、刘严章、钱文远都是童生功名,几人关系好,也是平日里一起讨论课业,相互欣赏,所谓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就是如此了。

朱伯玉是里面唯一一个没有功名的,跟几人在一块显得有些拘谨。卫文康待他的态度却是同样的热情,说来两人熟识还是那时家里穷,柳天骄想吃水果又买不起,卫文康贪图人家家里的甘蔗,才主动与人结识。

如今才过去半年,家里境遇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回想起来竟有恍如隔日之感。

柳天骄是内人,这种场合并不适合出现,跑腿的便是江闵。他一向是个有眼力劲的,见卫文康带人进来,也不用人吩咐,自己就找了个精致的托盘,端了茶水和果子出来,几个同窗见了直夸这小孩儿灵透,长相也好,要是跟唐睿凑在一块儿,看着就舒心。

江闵已经听过好多次唐睿的大名了,知道对方比自己小一两岁,却是读书好几年了,是个极有天分的,性子也好,骄哥哥特别喜欢他。

江闵没跟任何人说过,其实每回骄哥哥提起唐睿的时候,他是有些吃味的,好像独属于自己的骄哥哥被人硬生生分走了一半。但他不敢说,因为自己本来就比不上人家,要不是骄哥哥可怜,饭都还吃不饱。

说曹操曹操到,没一会儿院子里就响起还带着奶音的童声,“师弟,弟媳妇儿,我来了。”

唐睿从马车上跳下来,都没顾得上秦百宣,就自个儿跑到了里面。

卫文康赶忙出去迎人,“来了,快到里面坐。”

唐睿只顾着问,“弟媳妇儿呢,怎么没见他?”

卫文康笑道:“在灶房里给你弄好吃的呢。”

“灶房在哪儿?我去给弟媳妇儿帮忙。”

贪吃鬼是出了名的,什么帮忙,是去悄悄找吃的吧。秦百宣把人拉住,“忘了来之前跟你说过什么了?你今日是客人,要讲规矩,待会儿夫子还要来呢,叫他瞧见又得骂你一遍。”

“你如今都不在私塾里念书了,怎么还怕夫子?”唐睿嘴里抱怨着,却是再不敢造次,乖乖跟着进了屋。没法,在州城的时候,王夫子给他单独开的小灶可是差点儿没把他折磨死。

柳天骄在灶房里也是听到了唐睿的大呼小叫的,笑得不行。念在这小子还有点义气的份儿上,临时炸了些小糖饼,叫来江闵,“把这些小糖饼端出去,和唐睿一块儿吃。”

江闵有点吃味儿,“骄哥哥,你待他可真好。”

柳天骄笑道:“那孩子待人也好,跟你一样,讨人喜欢得紧。”

江闵满意了,跟他一样讨人喜欢,嗯,在骄哥哥心里自己也还是很重要的。

书生凑在一块儿能干什么,除了探讨学问还是探讨学问,唐睿哪里坐得住,正想找借口去外面玩呢,就见一个小孩儿对他招手。他听弟媳妇儿说过,他家还有个小孩儿,叫江闵的,长得好看人也聪明,简直跟个小号的卫文康一样。

“你是江闵吗?“

看着小孩儿笑眯了眼,江闵有些不自在,“我是江闵,你怎么知道我名字的?”

“听弟媳妇儿说过,他说你特别聪明,是做生意的一把好手,可受欢迎了,帮了他不少忙。对了,弟媳妇儿就是卫师弟的夫郎。“

“他真的这么说的吗?“

“对啊,他可喜欢你了。“唐睿小朋友一脸的真诚和艳羡。

江闵白皙的脸蛋儿一下就红了,“我也很喜欢他。”

唐睿笑得一脸乖巧,“我也喜欢弟媳妇儿,他做饭可好吃了,你知道他今日做了什么菜吗?我好想现在就吃啊。”

“哦,对了,叫你出来就是吃好东西的。骄哥哥做了小糖饼,让我们一起吃。”看在这个小孩儿这么识相会说话的份儿上,江闵决定暂时不计较他分自己的宠了。反正这个小孩儿离他们远,一年也见不了几回。

唐睿听说有吃的,哪里还顾得上别的,“真的啊,在哪在哪,我要吃。”

“在边上的屋子里,跟我走吧。”

不愧是弟媳妇儿的手艺,外皮酥脆、内里软绵的小糖饼一入口,唐睿眯起了眼睛,感觉幸福得全身冒泡。怎么会有这么好吃的东西啊,他以后可不可以长住在弟媳妇儿家啊,每天换着法吃好吃的。

这头两个小孩儿吃得高兴,正屋里却是气氛严肃,几个学生偷偷瞧着吴举人,都不怎么敢说话。

第127章 贵客

吴举人不着痕迹地把屋子打量了一番, 虽说打扫得干净,但穷酸之气丝毫掩盖不住。

说来也是可惜,卫文康还是被家境耽误了,没钱上私塾以至于耽搁了念书不说, 好不容易考上秀才又意气用事, 掺和他夫郎家那些烂事, 白白把自己的名声搞臭了, 还是太年轻了,掂量不好轻重, 该出去好生长长见识才是。

思及此,吴举人问道:“卫老弟,你今后是怎么打算的,州学招考就要开始了,你准备何日启程?”

卫文康道:“还没有定下是否去州学。”

“难不成你想去京城求学?”

“自然没有这个打算,学生觉得州城还是远了些,在思索是否就留在县学。”

吴举人眉头拧成“川”字纹, “留在县学有什么用?别怪我多言, 你虽天资不凡, 但出身乡野, 有些事情掂量不好轻重, 若是长久待在这方寸之地, 少不得染上鼠目寸光的习气, 日后何谈进益?”

场面一下子凝滞了下来, 这话虽是劝诫,但语中带刺,让人很不舒服。

卫文康知道吴举人这是恼怒自己未知会一声便料理了柳老二一家,让他未出世的儿子名声有损之事。但卫文康并不后悔, 若是事先知会吴举人,对方只会为了名声劝他息事宁人。

可自己念书考秀才为了什么,不就是给骄哥儿撑腰让他过上好日子吗,怎么可能因为吴举人的喜恶罢手?卫文康脸色丝毫未变,“多谢吴举人提点,学生认为万事不可能求全责备,凡事抓住关键就好。“

吴举人听他还敢顶嘴,面色更加难看了些,再不多说一言。罢了,年轻人总是不知道天高地厚,日后摔了跟头就知道好歹了。

卫文康抿了口茶,对着众人笑道:“再用些茶水吧。”

王夫子端了茶水,轻轻吹散升腾的水汽,显出一番悠然自得来。秦百宣把玩着一个果子,也看不出丝毫异常。其他四人见状松了口气,天塌下来有个高的顶着,吴举人怒气也转不到他们身上来。屋内气氛一下子又轻松起来。

吴举人面色更加难看,没见自己不喜吗,怎么就没有一个出来说句好听的?真是不知所谓,日后再也不到这破地方来。

此时,一个小孩儿兴冲冲地从屋外跑进来,喊道:“卫哥哥,有客人来了,快出来迎客。”

真是没规矩,大呼小叫的,这个卫文康,也不知道怎么约束的家里人。要是在吴府,这样的小子必得重罚才是。

卫文康笑道:“想必是梁先生来了,诸位稍等,我先去迎一下。”

王夫子放下茶杯,“我与你同去吧。”

其他人不知道这个梁先生是谁,但见夫子都亲迎去了,自己也不好在屋子里呆坐着,便也起身一起迎了出去。唯独吴举人,冷哼一声,坐得更加端正。他可是举人,除非县老爷亲临,这安泰县谁来了他不是坐主位,何至于自降身价出去相迎?

没多久,众人簇拥着一个中年男子进来,只见那男子虽也身穿绸缎,却无甚装饰,面貌也寻常。吴举人知晓自己猜得没错,对方不过是个小人物,因而见了人也没有起身,等着对方给自己行礼。

卫文康知晓吴举人的性子,忙帮忙介绍道:“吴举人,这位是梁固梁大人,现任江东州州同。”

州同,那可是正六品啊,比他们安泰县的县老爷都高一级,比普通的县老爷更是高两级。而举人选官,通常不过是县丞或主簿,就算使尽了关系,也就是一个县老爷顶天了。

也就是说,梁大人是吴举人这辈子都不可能达到的高度,吴举人自视甚高的举人身份在对方面前完全是不值一提。吴举人腾一下从椅子上站起来,面上抽搐了几下才反应过来,“学生吴居安拜见梁大人。”

梁固看了他一眼,点点头算是回应,面上神情没有什么变动,看不出一丝喜怒来。

吴举人心里忐忑得紧,对方是不是在生气,怪自己这回没有眼色。卫文康也是个不懂事的,这样的大人物,居然都不提前知会一声,也不知道是怎么办事的。待会儿还是得好生表现才是,也不知道梁大人是什么性子,有什么喜好,对什么话题比较感兴趣。

卫文康倒不是故意不告知吴举人梁大人要来的事情,只是梁大人最近公务繁忙,一直在各地巡视,并不确定今日是否能来。若是提前把他来的消息告知众人,到时对方又来不了,王夫子他们倒是不觉有什么,以吴举人的性子怕是要多想。

这会儿见吴举人明显比将才拘谨了许多,卫文康主动把话题引到了对方身上,“学生能得中秀才,少不得夫子辛苦教导和梁大人提点,也多亏了吴举人帮忙。他见识广博,家中藏书丰富,指点学生功课很是尽心。”

在梁固心里,卫文康是算得上他半个弟子的,此前也听卫文康提过吴举人的事情,对他还算有几分好感。不论目的是什么,能主动出手指点一个穷学生,便算是一件功德。闻言赞了一句,“吴举人高义,是我等读书人的楷模。”

居然还能被夸?将将还忐忑不已的吴举人感觉冷飕飕的寒风一下子变成了暖融融的春风,喜不自胜,嘴里谦虚道:“不过是见不得人才被埋没罢了,哪里当得起梁大人如此夸赞。”

他这话倒是歪打正着说到了梁固的心坎里,“说来文康确实是我见过最有潜力的学生,只是早年被耽误得厉害,如今总算是守得云开见月明。”

吴举人能考上举人,自然是有几分聪明,听梁固这么说,一下子就明白过来,梁大人对卫文康很是看重,便接话道:“可不是,他府试过后来与我探讨学问,那题考的是临安府形势,我便让他从地方志中寻找临安府更名的由来,谁知道短短三日后来我府上,一番表述竟是把临安府整个情况都摸了个透彻,从历史、地理再到财政、教化沿革,无一不晓。把我惊得哟,这才知晓他有过目不忘的本领。”

王夫子也忍不住笑道:“说来我运道当真是好,这样的天才竟是一下子就遇到了两个。”

梁大人严肃的脸上也浮现出笑意来,“你运道不好谁好?要不是离得太远,这样的天才我非得分一个去。”

说来卫文康中了秀才后,梁大人也是帮他想过日后的路子的。他官居六品,自然还是有些人脉,为卫文康寻一个尚可的老师并不难,例如致士的官员,最差也是同进士出身,教一个秀才并不是难事。但当世大儒这种却还是不太可能,毕竟梁大人自己也是平民出身。与其随便拜师埋没一个好苗子,倒不如去州学沉浸几年,把根基扎得更牢固些,考上举人后再寻良师。

此话却是又把吴举人一惊,梁大人居然有收卫文康当弟子的心思,看来两人关系非同一般。日后还是得把卫文康笼络好才行,指不定有什么大前程呢。

至于先前柳老二的事情,那是什么芝麻绿豆大的小事,相比虚名,为儿子绑定一个有大前程的亲戚不是更重要?卫文康意气用事、不知轻重好啊,说明柳天骄在他心里分量重啊,那可是他儿子的亲舅舅。

思来想去,吴举人越发热情,陪笑着把堂屋里的氛围又炒热了一层,直到江闵来说用饭了,都还有些意犹未尽之意。

其他人却是早就被饭菜的香味儿吸引了,唐睿不知道什么时候已经跑了回来,自觉坐在秦百宣身边,目光炯炯地看向餐桌。

卫文康哪能不知道他们的心思,赶忙邀请众人入坐。江南的老百姓吃饭时并不讲究座位次序,但读书人却是读着四书五经长大,把长幼尊卑的观念刻在了骨子里,正式场合非常讲究座位次序,稍有不慎就会得罪人。

这回参加宴席的共有十人,梁大人自然坐在主位,他是正儿八经的官员,与其他人就不是一个层级的。王夫子和吴举人的位置就有些尴尬了,论世俗地位,自然是吴举人要高一些。

但卫文康此次办的是秀才喜宴,王夫子作为启蒙恩师,论理是要坐在主位的。如今主位有了人,屈居侧位也是委屈,怎么还好再排到吴举人下首?

正在众人为难之际,吴举人主动把王夫子迎到了梁大人下首,笑道:“夫子不快入座,秀才公的谢师宴哪里好开始?”

王夫子推辞,“还请吴举人先入座。”

“诶,与我客气作甚,说来我与卫秀才沾亲,还是半个自家人呢。”吴举人说着做到了王夫子的下首。

卫文康笑道:“既是吴举人好意,先生可别再推辞。”

王夫子见状只得道:“那我就不客气了。”

秦百宣几个依次坐下,卫文康提了第一杯酒,说了些感谢之词,宴席便正式开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