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休后世子求着我做他夫郎 第91章

作者:日进斗金 标签: 强强 生子 种田文 甜文 爽文 基建 古代架空

薛凤麟问了问后,定下了一间最好的客房,住宿一晚竟然要十两银子。

阿海在一旁听到了,也是吃了一惊。没想到自己接待的这两位贵客竟然这么有钱!

沈宣这时便对阿海笑笑道:“你们南洋这般富庶,应当也有不少有钱人吧?他们平日里又做些什么?”

阿海想了想才道:“我们南洋很多富商的,都是和大晋做生意发了财。平日里他们自是也会吃喝玩乐,南洋玩的腻了,就会去大晋与周边其他岛国。”

薛凤麟这时才让阿海带着自己与沈宣去当地颇为出名的特色餐厅吃了饭,让他介绍他们吃了一些特色菜肴以后,才给了他五两银子让他明日再来。

待他走后,薛凤麟与沈宣回了客房,才开口对沈宣说道:“今日来了南洋一圈,倒是确实给了我不少思路。”

“南洋虽小,但也有足足五十多万人口。且我们今日来了一趟,才发现南洋十分富庶,普通百姓如阿海家这般,也早就温饱不愁了。”

“南洋与大晋的商贸已有彭州为先,砂州不好再来重复。但砂州与南洋更近,若是从南洋下方绕过洋流坐船,只需要不到两个时辰。一日就能走个来回。”

“砂州这么好的地理位置,若是如南洋这般,也开发出一块游乐之地。供南洋人过来游玩购物,赚南洋百姓的钱,不知可否成事?”

薛凤麟自是信任沈宣在生意上的决策,才将自己的设想告诉沈宣,希望能从他那里得到一些建议。

沈宣听了薛凤麟的设想,倒是觉得十分不错。又仔细想了想后才对薛凤麟道:“我们从彭州出发去南洋,光是离开码头就多花了半日的时间,实在不便。”

“若是能从砂州出去,倒是十分便宜。砂州不大,只做旅游倒也够用。只是若是只考虑旅游,又难免小气了一些。”

“砂州上方就是彭州,下方又是建州。据我所知,建州的椰油、海货倒是十分出名,当地也算是东南沿海的富庶之地。倒不如将这彭州、砂州、建州连成一片,打造成东南沿岸的一片经济特区。相比除了南洋,还能吸引到更多其他国家的商贸往来,这边的百姓们也能真正过上富庶的日子。”

沈宣这个经济特区的灵感自是来源于现代世界,然而放在大晋这个时代,简直就是开天辟地一般耳目一新的概念。

薛凤麟一听便两眼冒光,激动的保住沈宣转了一个圈儿道:“好宣儿!你实在是聪明过人!怎得能想得到这般出人意料的思路?”

沈宣被薛凤麟夸的脸红,又不能说自己是穿越到了异世界以后,才得到了灵感。只得有些不好意思的说道:“我不过随便说说,具体怎么实施,能不能实施,还得靠你自己来研究。”

“如此便已是帮了我大忙!”薛凤麟忍不住亲了沈宣一口,双目亮晶晶的说道:“若是被人知道我的夫郞如此聪慧,旁人还不知要如何妒忌我!”

“那我若是个笨蛋,难道你就不喜欢我了?”沈宣听了忍不住开口问道。

“你若是个笨蛋,那也有笨蛋的可爱之处。”薛凤麟闻言笑了,突然搂住沈宣的腰,凑近他耳边说道:“你若是个笨蛋,那我便要骗你干些我早就想让你做的事情,也好过我这些日子每日苦苦哀求,你都不愿意松口!”

沈宣一听便知薛凤麟说的何事,面色通红的道:“那还不是你的要求太过离谱,我自是没那个脸的。”

薛凤麟满脸遗憾的道:“所以说啊,宣儿你太聪明也不是什么好事。你竟还担心自己若是不够聪明,我就不那么喜欢你了。”

沈宣听出他话中有话,这才又羞又恼的道:“你说的对!那我还是聪明些吧!”

话音未落,眼前又是一黑……沈宣就这么被按倒在客栈花花绿绿的南洋民俗床单上……

来了南洋岛上的第一夜,怕是也不知要闹到什么时候才能睡了……

第108章

翌日,阿海按约来了客栈,又带了沈宣与薛凤麟二人在岛内逛了一圈。

岛上马车不算很多,但却流行骑象。沈宣觉着有趣,便让阿海给自己租了一头象。

那养象人喂了大象一挂香蕉,便让沈宣与薛凤麟二人坐上了大象背上的轿椅。

大象背上视线颇高,他们一路沿途看路边风景,问阿海一些民生相关的事,阿海也都一一耐心解答。

今日薛凤麟索性深入南洋海岛腹地,去查看他们的农耕情况。只见农田里除了水稻等粮食,还种满了香蕉、菠萝等水果。

因着南洋往来商客颇多,做零嘴儿果干的商贩也多。水果一直卖的不错,因此种植这些东西的农户不少。

走了一会儿,路边远远的摆了一个摊子,正有一个年纪不小的阿婆兜售果干。阿海便对沈宣和薛凤麟说道:“前面那阿婆卖的是南洋特产香炒香蕉干与菠萝干,听说大晋不少有钱人家都爱吃。在农户这边直接购买,倒是比去码头边的炒货店买便宜许多。”

薛凤麟听了,便让他过去问问价格。没一会儿,阿海便跑了个来回,对薛凤麟说道:“公子,香蕉干十文钱一两,菠萝干十五文钱一两。炒货店里的价格都要翻个倍呢。”

沈宣听了,便给了那阿海一角银子,让他随意买些回来吃,多的就算打赏他的。

阿海自是心花路放,不过一会儿,就抱了两大包炒干果回来,沈宣一掂足足有半斤多重。

他一样尝了那香蕉干与菠萝干一块,果干味道酸甜可口,确实不错,但不够酥脆爽口,也谈不上特别好吃。

但在这种缺糖的时代,这般甜的零嘴儿可算得上是稀罕货,也难怪能作为南洋的特产,远销大晋了。

“我们在砂州一路看过不少百姓的田地,田里基本都是水稻青菜等作物,种植这等水果的却不太多,也不知是为什么?”沈宣想了想才开口问道。

水果属于经济作物,加工后售价比粮食要高。但不知为何,砂州百姓却很少种植。

“农民们祖祖辈辈种惯了粮食,让他们改种其他作物,可不是那么容易。”薛凤麟想了想道。

“况且南洋是因着已经形成了商业气氛,百姓们知道种了水果制成果干也有人会买,所以才会有这么多人种植水果。”

“而砂州压根就没几个外来客,本地人不过求个温饱。种植了这些水果又不能当饭吃,卖不出去就都烂在了地里。因此才没有人种植其他作物。”

“你分析的有理。”沈宣闻言点点头道:“所以官府若是能给百姓们提供这些农副产品的销路,砂州的百姓们便也能种植一些经济作物,想来家庭收入也能提升上来。”

薛凤麟闻言双目又是一亮,之后才有些激动的说道:“确实是个好法子!由官府出面来开设一些制造果干、蔗糖的作坊。直接收购农户们种植的水果和甘蔗等作物,百姓们的收入定然会有所提升。家中多余的劳动力也可以去工坊里劳作,又是一笔收入。

“宣儿,你虽是个哥儿,但却是个庶务上的天才。”薛凤麟看着沈宣,双目中竟有一丝崇敬之色,略顿了顿才开口道:“我在国子监的时候,里面的先生经常赞扬我庶务不错。只因我从小管着我娘的嫁妆,很早就接手了庶务产业,所以才磨炼的老道了一些。”

“然而比起你来,却还是差得远了。原本我也只是以为你是个做生意的奇才,如今看来这几日你在百姓民生庶务上提出来的妙思,乃是前无古人,实在是让人佩服!”

沈宣心道我这些点子也不过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才想出来的,对薛凤麟的夸奖略略有些心虚。

不过这些现代世界遍地都是的好政策,能帮到薛凤麟和大晋百姓,沈宣觉得自己倒也不算白活一趟。或许正是因此,老天爷才让他的魂魄去了现代世界,又在那里生长到了二十多岁才回来吧!

沈宣与薛凤麟两人在南洋待了整整三日,前两日多是在观察南洋民生,到了第三日才真正放松下来好好玩了一日,到了傍晚才上了回大晋的游船。

第四日的早晨,他们才终于重新回到了彭州。之后再坐马车去了建州,在建州玩了一日以后,才回砂州,到家的时候又是快到晚上了。

这几日他们两人四处游历,砂州府中几个下人倒是把宅子里需用的东西全都布置好了。

无心无忘去人市上买了几个干杂活的下人,收拾一番以后,砂州的知州宅子也算是十分合用了。

薛凤麟回家也没急着去当差,而是在家中仔细思量起砂州的改革之策。

他不去当差,那州判与州同大人却是求之不得。每日照样在衙门里玩叶子牌,行事起来也比以前更张扬了。

沈宣陪着薛凤麟一起制定砂州的全面改革之策,在砂州东奔西跑了不少地方,反而比在京城时忙碌了不少。

许多策论说起来容易,推行起来却要面临不少困难。薛凤麟虽是名门出身,但做起事来倒也不毛躁,而是一一拟定细节,反复推敲。确认了方案可行后才确认下来。

又是小半个月后,砂州的改革策略才算是拟定了一个可用的方案。

这方案足足写了几十页纸,薛凤麟把这些纸张集结成册,然后才又去了彭州,要将这方案带给唐大人看。

这一次,沈宣没再跟着。薛凤麟毕竟是去办公事,一日就能来回,他一个家眷,再跟过去反而不好。

然而到了晚上,薛凤麟回来的时候,面上的神色却是十分的不好看,整个人身上都带着一股寒气。

沈宣一见,便知他今日去彭州会见唐大人一事,进行的不太顺利。

只是开口问他,到底是哪里碰了钉子,薛凤麟却只是笑笑说改革需要花钱,唐大人说如今财政颇为紧张,拿不出这么多银子来行使改革事宜。

不知为何,薛凤麟虽是这样说的,但神色却有些僵硬。沈宣仍觉得事情不止如此,便趁着薛凤麟办公的时候,悄悄的拉了同去的无心来问。

无心一开始还不愿意透露,后面在沈宣一番威逼利诱之下,才不得已说道:“世子夫郞,世子今日去了唐大人那里,一开始还聊的十分愉快。但后面那唐大人却说,这改革的事情太大,为了保险起见,唐、薛两家结为亲家,行事起来才更加牢靠。让世子爷娶了他家中的哥儿为妾,也算是与唐家结盟了……”

沈宣一愣,这才明白过来薛凤麟为啥不愿在自己面前提起今日与唐大人会面一事。

朝中众臣之间一向如此,为了联盟关系更加紧密,经常互相联姻搭线。这有了亲缘关系,就成了自己的人,行事起来也更加方便了。

薛凤麟本就不是池中之物,唐大人也不是蠢人,自是能一眼看得出来。

他一来砂州就大刀阔斧的提出改革,那方案写的极好,但却也有相应的风险。

这其中暗含着多少出钱出力又得罪人的事情,改革做的好了,他唐大人自是有功,但论起头功却还是薛凤麟的。

而若是进行的不好,薛凤麟就算罢了官也还有世子的称号,只管回京去袭承爵位了,唐大人却会受到不小的影响。

他在彭州经营这么多年,根深蒂固。如今就算不改革,也是稳中求进,没什么不好的。又何必陪着薛凤麟一起折腾,承担更大的风险?

但若薛凤麟与他结了亲家,那便是一条船上的人了。就算改革不成,回到京中,唐大人也搭上了薛家侯府这条线,对他日后的仕途有利。

唐大人这老油条官场宦海多年,说起爱护百姓的初心,也不知还剩下多少,经营仕途的盘算却是实打实的。

若是以前不认识沈宣时的薛凤麟,不过纳一房妾室罢了。为了仕途与改革顺利的推进或许就应下了。

但如今他已与沈宣成婚,听到那唐大人盘算的一瞬间,便有些恼了,当下就毫不犹豫的拒绝了。

那唐大人盘算落空,自是也不肯在改革一事上松口。薛凤麟这一趟谈了个寂寞,最后只得铩羽而归。

一路上整个人都心情十分不好,也就是在沈宣的面前,才不愿表现出来,只骗他是唐大人不愿出钱,免得沈宣因为此事多想。

沈宣沉默了许久,才起身去了薛凤麟身边。

薛凤麟本就在埋头苦思如何继续推进改革之事,见他来了,便微微一笑,腾出一点位置说道:“你来陪我坐坐,一起想想没有彭州支持,这改革如何切入才好。”

沈宣依言坐到薛凤麟身边,看着他俊秀的侧脸,发了一会儿呆,只觉得心底暖融融的,竟有一种前所未有的幸福底气。

见薛凤麟被看的有些疑惑的看向自己,沈宣才开口说道:“不就是缺钱么?把嫁妆银子都拿出来,翻修码头,从蔗糖工坊与果干工坊做起。”

“我们先挣钱了,自是会有人愿意效仿,到时候我们再拉人入股,将规模扩大,这事业不就做起来了?”

沈宣说的轻松,但这翻修码头与开设工坊却并非买两个铺子买几个田庄的事情,而是一个无底洞!

沈宣手中有三万多两压箱底的银子,加上薛凤麟给他的聘礼十万两银子,也就是十三万两。

这十三万两银子对一个世家而言很多,但全部用在改革之上,恐怕还有些不够。

薛凤麟闻言也是愣了,看着沈宣说道:“这嫁妆是你的私产?怎么能拿出来填我的公事?世上从未听说过这样的事情!”

沈宣却是笑了,握住薛凤麟的手说道:“什么私产公事的?你我之间还分的那么清楚?再说我京中还有两间铺子与一个庄子,一年也有上万两银子的收益,难道还能缺了花用?”

“再说我这也不是白白给你打水漂的,而是投资款。等砂州的改革成功了,那我投的码头与工坊还不是会把钱挣回来?你又担心些什么?难道还能对自己这改革的方案没有信心?”

沈宣与薛凤麟虽两情相悦,但沈宣平日里一向公事公办。之前不管是卖茶水,还是卖吃食或是做肥皂,方子都是管在自己手里,并没有因着与薛凤麟的关系就不管不顾。

因此他今日一下要将自己的全部银子拿出来给薛凤麟推进改革之事,也是十分的出乎薛凤麟的意料。

薛凤麟心中一热,只觉得自己与沈宣之间最后那一点若有似无的疏离感似乎也完全消失了。

他心中爱极了沈宣,但以前却总觉得沈宣对自己还是有所保留,平日里他虽不提,但此事也成了他心中的一道心结。

直到今日,薛凤麟才发现自己的心结已经完全解开了。

“宣儿,我以前总想着此生能与你白头偕老便好,如今却觉得一生也太短了。难怪有人去庙里求缘,会情定三生。”薛凤麟忍不住开口说道。

“三生短了,那便求五生、十生……或是生生世世?”沈宣忍不住勾了勾嘴角说道:“只要你敢求,我就敢应。”

“好,那明日我们就去拜拜。”

“拜什么?”

“码头东面不远,有一间妈祖庙,听说还挺灵的……”

上一篇:契哥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