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陆堂
他话里大有讥讽之意,看来心情甚是不错。傅行州伸手与他碰了一杯,闲闲道:“要我说这酒更好,烈而不绵,醉而不醇,喝上几杯就倒了。”
“那傅小将军可悠着些,”阎止笑道,“别醉在这温柔乡里了。”
两人对面还坐着一个人。他一身暗蓝长袍,正襟危坐,脸色眼见着越来越难看,正是林泓。
他回头瞥了一眼湖中间的画舫,只见那队舞女已经下场去了,湖面上又恢复寂静。
三人在这花船上飘了一晚上,林泓已被歌舞声吵得耳朵疼,皱着眉向阎止道:“你非要跑到这个地方来,到底是要做什么?”
阎止擎着酒杯,远远地见一只小舟停在那画舫旁边,有个妇人提着裙子登上去了。
“我要见这儿的花妈妈。”阎止凝望着远处,“这花楼排场大,若非一掷千金,花妈妈不会见面。至于怎么把她叫过来,林公子,可就全靠你这位京城富家子弟了。”
林泓气结,瞪了阎止一眼,回身向对岸打了个呼哨。
几天前,阎止两人赶回京城。两人未敢声张,只管着人悄悄打听。昨天,时长聿传来消息,宋家一连多日往太平楼来,最终向楼里送了一个女子。
宋家声名在外,洁身自好,向来不会到这种烟花柳巷中厮混,更何况往其中塞进来个人。阎止直觉便感到那送入的女子有问题,决定到花楼里打探一圈,于是便找上了林泓。
“我不会和你们去那种地方的。”林泓果然拒绝得干脆,“京中当官多少双眼睛盯着,我要是被人发现去逛花楼,我脑袋还要不要了。”
“再说了,你们两个这是擅离职守,被发现了就是死罪,杜靖达还不是例子?”他说着便暴躁的站起身来,“阎少爷,听我一句劝,别冒险了行吗?”
“我们就是为了这事儿回来的。”阎止道,“宋维选在这个节骨眼上告杜靖达的状,你没想过是为什么?”
林泓正背着手踱步子,反复思考怎么把这两位请出去。他听得左耳进右耳出,闻言停住道:“嗯,为什么?”
“动动脑子。”阎止道。
林泓本不欲理睬,打算说两句话搪塞过去。但他顺着这话头,脑子稍微转了一下弯,便意识到不对劲了。
“你是说,”林泓退回两步,疑道,“有人在指使宋维?”
“是啊。”阎止低头抿一口茶,“宋维铤而走险,其后必有重利。既然你一点风声也没听到,想来不是紫玉侯的布置了。”
林泓一顿:“我确实没听过。这件事捕风捉影,你也未必就能找到什么。可我提醒你,一旦被发现,完蛋的可不止你和我。”
“那不要紧,查了总比不查强。”阎止闲闲地靠在椅背上,拖长了调子道,“你放心,出了事我不牵扯你,绝对让你林侍郎保全自身。”
这话泾渭殊途,林泓听得心中五味杂陈。他无言地看一看阎止,终于坐回桌前:“行吧,那就这一次。”
阎止起身,临出门又转身道:“对了,还有一件事。”
林泓如临大敌:“又怎么了?”
“我们回来的匆忙,身上也没带什么钱。”阎止笑眯眯道,“这一笔就找林侍郎先赊着吧,”
呼哨声发出去没多久,便听湖上铜铃作响,这是客人向头牌赏了彩头的意思,十响便是一百两的赏钱。自打林泓打过那一声呼哨,湖面上铃声阵阵,便没停过。
不一会儿,只见一艘小船从画舫里开出来,停在三人所在的花船面前。只见一位中年妇人低头走上船来,正是这太平楼的花妈妈。
她一张脸上薄薄的施着些脂粉,浓淡得宜,很符合她的岁数。双眉乌黑,纤细高挑。一双浅褐色的眼睛却有如长了钩子,逡巡一圈,便把座舱里的主次看了个分明。
花妈妈见客便挂笑,侧头偏向阎止这边,问道:“几位贵客有什么事?是看上哪位姑娘了?”
阎止笑道:“花妈妈生意兴隆,日进斗金,不止靠着这画舫里的姑娘们。这太平楼里宾客南来北往,要是想打听点什么事,花妈妈也做这份生意吧?”
花妈妈闻言心下斟酌,借着起身斟酒的档口向他打量过去。
这年轻人容貌俊俏,乌发衬着雪白的长袍,五官犹如画中点墨,平添出几分温柔多情。他双眼如水,若是特意地注视过来,便似落了天上星一样。
花妈妈练得便是一番识人功夫,她心中暗叹,自问阅人无数,也没见过几个如此出挑的。
“自然是做的。”花妈妈笑着坐回位子上,“不知贵客想问什么?”
“花妈妈爽快,我也直说。”阎止道,“京城防务司宋维家,前日里向太平楼送了一个姑娘进来。我想问你,这姑娘现在何处?”
花妈妈心中一惊,脊背似是给人摁了一把。但面上却丝毫不显,笑如春风:“贵客从哪儿得的消息,怕是给传错了。我太平楼从没有这么个人。”
“我既敢来,便不是没有依凭,花妈妈何必推诿呢。”阎止道。
花妈妈笑道:“贵客的意思我不明白。楼里的好姑娘多得是,您要是有这个心,我自是给您选好的来。”
阎止笑笑,却从袖中拿出一摞借单扔在桌上:“太平楼除了皮条生意,还往外放贷。三百两银子一年能滚出一千两利息。花老板,这要是举发出去,楼里也是挺麻烦的吧。”
花妈妈神色一冷,笑意渐渐淡下去了:“你是什么人?到底想要干什么?”
阎止不紧不慢道:“告诉我宋家送来那姑娘的下落,消息钱我一分都不少你的。”
花妈妈盯着他僵了两秒,霍然起身向舱门口走去:“贵客言语奇怪,请恕太平楼奉陪不了。”
她转身便要下船去,但还没走出舱门,只觉得耳畔劲风划过。一只酒盅擦着她的头发飞过去,当啷一声碎在她脚下。
花妈妈吓得脚下绊了两步,连忙回头,这才见刚刚说话那白衣公子身旁,还坐着一个黑衣劲装的男子,眉眼如刀,脊背笔直,一看便是军中之人。
傅行州一手搭在阎止肩头,另一手支在桌上,还半张着。那酒杯正是从他手中掷出来的。
这声响很是刺耳,惊得周围几艘花船纷纷往旁边避让开来。载着花妈妈来的那小船不知发生了什么,船夫抻头问了几句毫无回应,识趣地退远了。
花妈妈此时才是孤立无援,当真有些心虚了。她又惊又怒,一双眉毛高高吊起,斥道:“贵客这是什么意思!”
傅行州毫不理会。林泓站起身来,从怀中拿出一只腰牌,在花妈妈眼前晃过:“你可仔细看清楚了。”
花妈妈打眼一看,只见一个林字赫然印在铜牌正中。她还未看分明便已被抽走,又听林泓低声道:“太平楼每年与侯爷分两成的利,今日是不做生意了么?”
花妈妈后背冷汗直冒,心道今日开门没看黄历,未曾想能碰上京城林家问话。宋维那边她开罪不起,但瞻平侯的话不答,她恐怕今日连这花船也下不去了。
想到这儿,她索性把心一横,回身坐下道:“贵客请问吧。”
阎止道:“宋家是什么时候把人送来的?”
“约莫一周以前。”花妈妈道,“宋家清贵,从不上太平楼这种地界来,因此见了面很是奇怪。他们有一天派大管家亲自上了门,说要在我这儿里放一个人。”
“什么人?”
“是个女子,我只知道她姓周,模样倒是很端正。宋家没交代这人要怎么办,就说在楼里放着,到了时候自然会有人去接。”
阎止闻听姓周,心下多了一分猜测,便问:“关于这周姑娘,宋家有没有说什么别的?”
花妈妈想了想,摇头道:“别的倒没什么。只是叫我不要和她多话,更不要多打听。其实她平日少言寡语的,整日面壁坐着,我连她长什么样子都快忘了。”
阎止略一沉吟:“她现在还在楼里吗?”
“不在了,”花妈妈摇头道,“三天前被接走了。”
“送哪儿去了?”
花妈妈闻言一顿,微低了头,抿起嘴又不说话了。
林泓这一晚上在船上晃得心烦意乱,唯一一点突破口又得不到有用的消息,几乎要失去耐性。他皱了皱眉头刚要开口,却见阎止摆手拦住了他。
阎止道:“花老板,最后找上谁是我们的事儿,但说不说是你的事儿。周姑娘找不到,我不怨你。但要是让我知道你故意撒谎,今天你说出来的这些半个字也瞒不住。”
花妈妈心知无望,再拖延下去也无济于事,便叹气道:“送到青雀巷了,巷子最把西头的一间小宅子。是我亲自送去的,不会有错。”
第32章 青雀
三人走出太平楼的时候,天色依然黑着。林泓叫来府中的马车,先一步送阎止两人回去。
傅行州回京并未向兵部报备,不宜在人前露面。因此两人没有到傅府去见老将军,而是回了当初进京时住的驿馆,暂做安身。
车轮压过石板,在黑夜里传来细碎的响动。窗外天色晦暗,黑紫色的云叠在空中,明日恐怕是个阴天。
马车一路向城东驶去,林泓应付走宵禁巡查,又把车帘放下。
阎止侧着头靠在车边,神情里露出一丝疲倦。傅行州按一按他的肩膀,低声道:“回去早些歇着,其他的明天再说。”
“唔,没事,还不太困。”阎止调整了一下坐姿,这下却有大半个肩膀靠在了傅行州身上。
林泓坐在两人对面,脸色不自觉地青起来。马车宽敞,但这两人偏偏挤在一处窃窃私语,让他怎么看怎么觉得别扭。
于是林侍郎轻咳一声,强行掰出一个话题:“青雀巷是太子的私宅,宋家这是在向太子进献美色?”
“如果这么简单,宋家不至于费这么大力气。”阎止的眼神凝在马车的窗棱上,“林泓,你还记不记得从前的兵部侍郎,周丞海?”
“当然,周家小弟还是我们看着长大的,只可惜……”林泓说着语意顿涩,“你是说这周姑娘,是周丞海家的亲眷?”
“很有可能。”阎止道,“刚刚那花老板说,周姑娘带一点许州口音,却不纯正。我猜想,宋家把周姑娘从许州带来,兴许是太子在找他要人。”
“要人?为什么?”林泓问。
阎止眯起眼睛,却不答话:“你去查查,宋家亲戚是不是有什么人在许州担任官职。”
窗外天色漆黑。青雀巷一间院落外,一顶黑色的轿子悄悄地停下。有人挑帘下车,匆匆走进门去。
院中管事早有准备,也不多话,引着他往左侧院落而去。
穿过洞门,太子萧临衍却在门外停住步子。他见窗棂上映出一道纤细的影子,明显是个女子。她半侧着身,倚在窗边的榻上,像是正手里捧着本书,影影绰绰的,窈窕婀娜。
他看了看,向管事道:“她还见过什么人吗?”
“没有见过人。”管事低声道,“从太平楼送来之后就一直关在这儿,花妈妈亲自押着来的,不会出错。”
萧临衍推开门,见那女子闻声早已起身,站在榻前一言不发。她年纪约莫二十出头,容貌姣好,一双眼睛冷漠如冰,盯在自己身上。
萧临衍早料到是这场面。他挥手让管事的退出去,自己扯了把椅子坐下。待到院中的脚步声远去了,他才道:“你是周家的二女儿?你叫什么?”
那女子神情戒备,并未回答,将他从上到下慢慢地打量了一遍。
萧临衍察觉到她的小动作,却也不以为意,轻轻叩了叩桌子道:“周姑娘,我请你来是要帮你。周侍郎死的冤枉,你不想替他报仇吗?”
那女子神情一动,道:“太子殿下此言,周菡听不明白。”
萧临衍见她开口,便知她心下有所松动,耐下性子劝道:“周侍郎在朝为人清正,朝臣有所共见。那时候我也刚入朝不久,很多事都是找他请教的。像他这样温和端正的人,怎么会做出大逆不道的事情来呢,本宫从来都不信。”
此言一出,周菡眼眸微垂,神情不辨,却缓缓地在榻边坐下了。
萧临衍见她神情低落,便趁机试探着问道:“周姑娘,周侍郎获罪的时候,背后有没有什么隐情?”
周菡惶然地摇摇头,单手支在榻上,看起来很是孤伶。
她道:“当时衡国公因言获罪,家父与国公交好,便上书替他辩解,却被因为一句话被瞻平侯抓住了把柄。太子殿下,家父真的是冤枉的,我有证据。”
萧临衍道:“什么?”
周菡犹豫一下,却道:“家父上书前,我曾偷偷翻过他的折子,想劝他不要参与这件是非中来。他写的折子我看过,里面并没有侯府给他定罪的那句话。这条罪名是瞻平侯捏造的。”
萧临衍心道不虚此行,他压下心中的欣喜,继续问道:“你这样说,可有什么证据吗?”
“自然是有。”周菡抬起头来,语速也快了些。
“家父曾和我讲过,大臣上书的折子都会先提交尚书台留中,经过筛选再呈递御前。这话他写没写过,去对着一查便有证据。只是多年过去,不知道原来的折子还在不在了。”
“好,有迹可循便不怕追查,这件事本宫来办。”萧临衍喜形于色,连连点头。
上一篇:炮灰,但大哥是未来皇帝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