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郎他十项全能 第161章

作者:采蘑菇的老猫 标签: 生子 种田文 美食 轻松 日常 古代架空

首先是主食,家里四个大人,两个在地里忙,两个负责豆腐的事情,都是些耗费体力的,宁归竹淘洗了一锅米,放在瓦罐里烹煮着,一会儿去掉米汤做顿干飯。

趁着米饭烹煮的时间,宁归竹又调了个浓稠鸡蛋面糊,准備做煎虾饼。

面糊放在旁边,宁归竹拿着食鹽走出厨房,舀了几勺放到桶中,趁着河虾吐沙的时间,宁归竹翻出两样在敏州买的药碾。

剪刀放在桶边等待備用,宁归竹将花椒清洗干净,甩掉表面的水分后,锅中烧火,无油放入花椒粒,煸干水分加入食鹽,小火翻炒出香味。盛出的花椒和食盐一起放到药碾之中,磨细后的成品便是椒盐。

宁归竹此前也弄过两次,不过那时候偷懒,没弄煸炒这一步,今儿说起椒盐小河虾时,就忽然很想吃这一口,因而才弄得仔细些。

不得不说,刚出锅的椒盐着实是芳香扑鼻。

宁归竹找了个小竹筒出来,将椒盐全部收了进去,然后才出来看了看泡着的河虾。

用来吐沙的时间并不长,不过这些虾本来就不大,宁归竹看了看,感觉差不多了,就找了篮子出来,将虾倒进去,往里添水冲洗河虾。

“竹哥儿。”

王春华的声音远远传来,宁归竹才来得及抬起头,便见人风风火火地进了院子,宁归竹笑着喊了声大嫂。

“这虾你想怎么收拾?我来吧,你说就行。”

宁归竹搬着矮凳往旁边挪了挪,给王春华空出位置来,等人做好之后给她示范:“脑袋这里的黑色胃囊要掐掉,然后把虾线挑出来抽掉,这样腥味少一些。”

其实这种拇指长的小河虾本身的腥味就很淡,是宁归竹有了孩子后,对味道比较敏感,他想好好吃顿饭就得仔细收拾处理。

看过两回,王春华抓了几只河虾在手里,手指飞速挪动,很快将河虾胃囊全部掐去,然后拿起宁归竹折来的细竹枝,快速挑出虾线抽掉,在水里荡两下出来,便是干干净净的了。

宁归竹朝着王春华竖大拇指,“厉害。”

动作流畅迅速,桶里的虾落到王春华手里,估计用不了多久就能处理完。

王春华闻言得意扬扬,“我这可都是练出来的速度。”

每天早上他们带着豆花一到县里,东西还没摆开就会围上一群人等着,为了避免食客等得不耐烦离开,她的速度是与日俱增着,手也越来越稳,每次舀的豆花和蘸料都差不了太多。

宁归竹闻言,好奇道:“最近生意怎么样?”

王春华回答:“挺好的,不过最近地里忙起来了,生意比先前少了些。”

“稳定在正常区间内就行,别的不妨碍什么。”

“是这样。”

两人说着话,手上的动作都没停,不一会儿,旁边的盆里就堆了够一碗的量,宁归竹起身拿了碗出来,将处理好的河虾淘洗干净放到碗中。

“大嫂,我先去弄菜了啊。”

“好,有事叫我。”

“嗯嗯嗯。”

锅中烧热油,宁归竹看着油温,然后将放在旁边沥水的河虾倒进锅里,抓紧时间调了个单独的面粉糊,然后将首炸出锅的河虾倒进面糊里走上一遭,等油温升高,表面裹了层面糊的河虾再次入锅,很快炸出酥脆的保护层。

新调的面糊和先前准备的混在一起,搅拌一二,等锅中的虾炸好,三分之一分出来,放到了面糊中搅拌均匀,剩下的留在碗中,撒入提前准备好的椒盐,快速搅拌均匀。

宁归竹捏起一只椒盐虾丢入口中。

炸过的虾肉嫩壳脆,表面撒了一层椒盐,为其增添了些咸香风味,但主要还是河虾本身的清甜鲜嫩。

好吃。

宁归竹端起碗走出厨房,热情分享,“大嫂,你快尝尝,这个趁热吃最香了。”

王春华甩掉手上的水,用指尖捏了一只,吃过之后眼睛一亮,忍不住多拿了几只,说道:“这个确实好吃,是怎么弄的?直接炸吗?”

“炸一会儿,然后裹层面粉糊再炸一回,撒上椒盐粉就能吃。”宁归竹并不吝啬于分享,他还道:“等有时间了,我拉着锦州弄点玉米淀粉出来,那个比面糊更适合用来炸东西吃。”

“很难弄吗?”

“不难,就是费玉米,而且需要时间和力气,也就弄点自家吃了。”

其实油炸这一类的小吃会更受欢迎,但油贵,用粮食加工出来的淀粉更贵,没人舍得,宁归竹也不好往外教。

这要是拿出去摆摊,人家忙活一天,连成本都收不回来。

“那你弄的时候喊一声,我和你大哥空一个人过来,咱们一起弄也轻松些。”

“嗯,我会的。”

两人说着话,尝了两个椒盐河虾,就将东西放下了。

现在不是自己享受的时候,家里人都还在干活呢,歇一歇聊两句也就算了。

宁归竹回到厨房里,将没有明火后冷却了些许的油盛了出来,只留底油,舀上一勺拌了河虾的面糊放进去,煎制定型后,翻面挪到一边,然后放入新的面糊。

因为要保证面糊熟透,灶膛里始终没有添柴,就着烧出来的炭块温度煎制。

这样一来,就比较费时间了。

王春华收拾完剩下的河虾进来,打开瓦罐搅拌着仔细瞧了瞧,问宁归竹:“是熬粥还是弄干饭?”

“干饭。”

得到答案,王春华找了抹布垫着,将瓦罐中的米汤倒了出来。

米饭烹煮期间,宁归竹每次经过都会搅拌一二,煮出来的米粒熟度自然也很均匀,这会儿只需将其窝成一个小包,就能继续上炉子煮了。

宁归竹忙活着,见到王春华的动作,就道:“大嫂,你放两勺猪油进去拌一拌,饭会好吃些。”

幼时宁归竹给邻居奶奶帮忙,留下吃过两顿饭,同样的柴火烧米饭她能做得比别人家香,就是因为这一勺猪油。

油水对干活的人而言,可是最致命的吸引物。

“哎好。”

王春华顺着宁归竹的话,往米饭里加了一些,给人瞧过确定够量后,便搅拌一番,将其窝成小山包,放回了炉子上。

处理好米饭,王春华问过宁归竹其他的菜单后,就去备菜了。

她风风火火一圈转回来,准备的面糊也已经全部煎好,两面金黄的虾饼光是看着就能想象到其中的美味。

王春华见他弄完了,就催着人去旁边坐,自己接过了掌厨大任。

葱爆河虾,辣椒煎鸡蛋,蒜蓉青菜,再配上一个紫菜蛋汤,都是些简单又不怎么费时的菜,唯一一个不熟悉的紫菜蛋汤,在宁归竹一句一步骤的教导下,王春华也做得十分完美。

宁归竹在旁边打着下手,等到所有菜餐点准备好,连灶台和桌面上都被收拾干净了。

饭菜上桌,家里的人却还没回来。

王春华等了会儿有些耐不住性子,扇着扇子往外走,边走边道:“竹哥儿你饿了先吃嗷,我去找找他们几个,这有够磨蹭的。”

宁归竹闻言应了声,坐在堂屋阴凉处,靠着墙歇息。

地里。

熊锦州弯腰担起装得满满当当的箩筐,用了两下力才站起来往外走,在他侧后方不远处,柳秋红一手拎着板车轱辘和掉下来的零件,一手拖着板车,三步一停地走出地里。

王春华过来见着这一幕,扇子往柳秋红手里一塞,接过了板车和板车轱辘。

沉甸甸,几乎要压弯人脊梁的南瓜放到院子里,熊锦州松了松肩膀,这才询问王春华:“大嫂,你出来找我们,是可以吃饭了?”

“对。”王春华道,“咱们先过去吧,也不知道爹和锦平到了没。”

“什么到了没?”熊锦平一进家门就听见这一句,有些摸不着头脑地开口。

“今儿去老二家吃饭,他们三个没跟你说?”王春华道。

“……我就没见着那几个兔崽子。”

安顿好牛,夫妻俩说着话出了院子,熊锦州和柳秋红走在后面,他们到后屋时,家里依旧只有宁归竹一个,熊锦州怕熏着他,隔了段距离跟人说话。

又等了会儿,熊石山才带着孩子们姗姗来迟。

“洗手,吃饭。”

一大家子洗了手脸,带着一身汗入座,熊锦州不由担心地看了宁归竹一眼,问道:“你要不要分点菜去卧室里吃。”

宁归竹疑惑:“为什么?”

熊锦州道:“你会不舒服吧。”

宁归竹还以为他是觉得自己会嫌弃家里人,有些无语地道:“这有什么不舒服的。”

说着,就绕过熊锦州,在他的位置上坐好。

“……”

欲言又止,止言又欲。

熊锦州也没急着入座,在熊锦平疑惑的询问声中摇了摇头,然后看着宁归竹缓缓蹙起眉,才伸手将人捞了起来,“好了,你现在闻其他味道会难受,去卧室里,我给你弄饭菜。”

“我都不知道。”宁归竹茫然极了。

熊锦州笑着拍拍他肩膀,催促:“快进去吧,有没有特别想吃的?”

“都行……”

看着宁归竹去了卧室,熊锦州刚一转身,就遇着去取碗回来的王春华。

相较于什么都不了解的小年轻,家里其余几个年长者都是有经验的,早在听见熊锦州说宁归竹会难受时,王春华就起身去厨房拿碗了。

这会儿将每道菜都单独分了些出来,又给宁归竹压了满满一碗米饭,熊锦州拿托盘装着送到了卧室里。

烈阳高照的天气,人只要干活就会出汗,宁归竹自己都不例外,只是他近期活动量小才减少了些。方才坐在餐桌上,闻到其他人身上积累了一天的汗味,他是真的难受,这会儿一个人坐在卧室里,宁归竹干呕了两声,没精打采地扒拉饭菜。

菜都是好菜,而且都是宁归竹偏好的。

他吃了两口,食欲被勾了出来,倒是稳稳当当地吃了半碗饭,汤喝了个一干二净,其余的菜都还剩下些。

宁归竹留下了椒盐虾,将其他的菜端回餐桌上,“我吃饱了,你们慢慢吃。”又把饭倒熊锦州碗里,“压得好实,吃不完。”

见他饭菜都有剩,柳秋红问道:“竹哥儿,你真吃饱了?”

“吃饱了娘。”宁归竹道:“我现在一顿吃得少些,但会多弄两顿,所以不怎么饿。”

“哦哦,那就好。”柳秋红放下心来。

宁归竹将没吃完的部分送出去,就回到了卧室里,扇着扇子看着书,偶尔尝一尝椒盐虾,很轻易地度过了等待的时间。

等听见家里人吃完饭,开始收碗筷的动静,宁归竹从箱笼里取出平安符,出来分给家里人,“这是我们从敏州给家里人求的平安符,那寺挺有名的,你们都带在身上别弄丢了。”

“还给我们求了这东西呢。”柳秋红伸手接过,拿着那普普通通的平安符瞧了又瞧,面上笑意盎然。

“都进寺庙了,也该求一求的。”

分完大人,宁归竹蹲下来,给小孩子们戴好平安符,又叮嘱他们不要弄丢了。

上一篇:打铁匠的俏夫郎

下一篇:塞北江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