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郎他十项全能 第167章

作者:采蘑菇的老猫 标签: 生子 种田文 美食 轻松 日常 古代架空

他本就闲着,如今又贪嘴, 橱柜里放着不少東西, 有县里买回来的糕点,也有熊逯菹惹安闪朔旁诘亟阎械纳介�, 还有花生黄豆之类。

基本上每天傍晚,熊逯荻蓟岵槁┎谷钡兀鞴窭锍缘舻臇|西给填补满。

寧归竹瞧了圈, 把那盆花生给取了出来,放到水里仔细搓洗干净。

花生在刚采回来时淘洗过一回,不过只是弄掉了泥巴,晒的时候又直接铺在了地上,怪脏,寧归竹又搓洗了三四回,水才变得干净。

洗好的花生摆在一邊沥水, 宁归竹开始烧火煮盐鹵, 桂皮八角、花椒香叶等调味放入锅中,再又加了几根干辣椒,盖上盖子大火烹煮。

趁着煮鹵水的时间, 宁归竹站在桌邊,将花生全部捏出小口子,方便入味。

鹵水咕嘟冒泡好,香味飘散, 宁归竹往里加入食盐酱油,搅拌搅拌尝了下咸淡,然后将准备好的花生全部倒进去,盖上盖子,整理一下灶膛中的柴火,保持中火烹製着。

这会儿时间还早着,太阳刚刚冒出脑袋来,外面还冷着,宁归竹拿了书坐在灶台邊,顺带也烤烤火。

等王春华和柳秋红收拾完家里过来,已经是临近辰时末了。随着院门被推开的动静响起的,是王春华中气十足的声音:“竹哥儿,我们来了,弄这么香又是在做什么?”

宁归竹聞声出了厨房,笑着道:“煮的盐卤花生,刚入锅没多久,还得等会儿才能吃。”

“怎么卤的?”王春华好奇。

宁归竹就将做法说了一遍,在听到要放那么多种香料的时候,王春华就把这好奇心给按了回去,香料可不便宜,就算真的要卤,也得等到逢年过节时才行。

跳过这个话题,王春华放了東西,说道:“今儿有太阳,我们在院子里做吧。”

“好。”

宁归竹也覺得这个提议不错,深秋多风,长时间坐在阴凉处的话,手脚必然会变得冷冰冰的。

也不用宁归竹帮忙,柳秋红和王春华婆媳俩动手,很快就将桌椅搬到了院子里,宁归竹从橱柜中取出糕点和山楂,端出来放到了桌上。

“大嫂,爐子里烧着热水,麻烦你端一下好吗?”

“行,我去。”

王春华立即起身进了厨房。

“娘,您坐着吃会儿糕点,我去拿碗出来。”宁归竹招呼了柳秋红一声,转身和王春华擦肩而过,拿了碗和汤勺出来,舀了热水放在手邊方便饮用。

三人都落座,拿出各自准备好的东西。

王春华和柳秋红手里都有小孩子鞋袜衣裤的样布,两人对了下,先将最小号的一批样布放到了宁归竹面前。

宁归竹捏起那一小块布料,左右瞧了瞧,迟疑:“这么小?”

好熟悉的尺寸。

宁归竹一下子就在脑海中找到了型号相符的娃,但可以肯定的一点是,这个尺寸,并不是他所知道的新生儿能穿上的大小。

“是啊。”王春华见他这反应,乐道:“是不是覺得太小了?”

宁归竹点头。

柳秋红也笑道:“这还是稍大一些的,孩子刚出生时,还得用软布包一段时间。”

宁归竹茫然又无措,在那样布上比划了下,试图想象了下孩子刚出生的样子,最终开口问道:“孩子一般会有多重啊?”

“三四斤的样子,很小,跟你养的那猫儿差不多。”

“……”

宁归竹吸了一口凉气。

虽然他上辈子是个男的,虽然他没关注过这方面,但三四斤!也就是说最高两千克,这在现代的话,怀孕时就得经常检查了,若是早产或者再营养不良一点,孩子便会低于三斤,直接预定重症监护。

他不是很确定地问道:“所有人都是这样的吗?”

柳秋红见人这样,安抚地道:“别看孩子小,只要不饿着,身体各顶个儿的好,你看咱们家这几个就知道了。”

“……哦。”

·

震惊持续了很久,宁归竹直到开始动手裁布,脑子才清醒一点,看着手上小小一块的布料,还是忍不住吸了一口气。

柳秋红和王春华见了,差点没忍住笑意,忙端起微凉的开水喝了一口。

做衣服对宁归竹而言本就不难,何况是这种无比熟悉的尺寸,他跟柳秋红和王春华讨了样布,依样画葫芦地裁剪了一份下来,又去拿了毛笔,仔细在上面写上序号。

柳秋红和王春华瞧了个新鲜,看着那黑乎乎的墨汁横平竖直地落在布料上,竟也覺出几分好看来。

三人坐在院子里,手上动作不停,间或闲聊几句。

柳秋红补好手上的衣服,便取出特意带上的柔软布料。王春华见状连忙问道:“娘您准备做什么?”

“帽子。”

柳秋红说完,看清王春华的表情,乐道:“你也准备做帽子?”

王春华摸了摸鼻子,有些不好意思地点头,“我就帽子做得最好看。”

聞言,柳秋红想起自己曾见过的手艺,赞同地点了点头,说道:“那我弄鞋子吧。”

听着她们这有商有量的,宁归竹这才反应过来,“是给孩子做?”

“是啊。”柳秋红一派自然地道,“这是你和逯莸暮⒆樱颐橇┠哪苈湎隆!�

宁归竹听着这话,面上的笑容不由灿烂了许多。

忙活的间隙,锅里煮着的盐卤花生差不多了,宁归竹去舀了一碗出来,三人放下手上的针线掰了两颗尝。

在长时间的烹煮中,连花生壳都吸满卤汁变得软韧耐嚼起来,花生绵软,咸鲜里带着些许辛辣,香料混合的香味温和勾人,吃到花生芯部还能尝到一口清甜。

“也就是竹哥儿了,连花生都能弄这么好吃。”王春华说着,忍不住又拿了两粒。

宁归竹垂眸掰着花生壳。闻言笑着说道:“我闲嘛,一天到晚就琢磨这些吃食呢。”

在现代的时候就是如此,到了这个时代,忙活了没有多久,生活便又被这些吃吃喝喝的东西占据了。

柳秋红吃了两个,不由道:“竹哥儿,你这方子能教吗?”

“可以教啊。”宁归竹开口,“娘想让谁学?”

柳秋红有些不好意思,道:“你大舅舅,他先前给人做长工,前些日子伤了腿,正在家里发愁呢,我刚刚瞧着花生做着好像不怎么费力,所以……”

“怎么先前都没听您说起过。”

听见人伤了腿,宁归竹不由蹙了下眉,又担心柳秋红误会,忙补充了句:“舅舅要是有时间的话,随时可以过来学的。”

听他答应,柳秋红才放下心来,笑着说道:“逯萁跗蕉加懈夷们埔磺埔簿退懔耍槐匾媚阋哺挪傩摹!�

总归熊锦州和親戚们都不怎么親近,宁归竹又是个顺着熊锦州的,柳秋红从未想过要扯着他们去走亲戚。反正小夫夫俩有本事,日子过得不会差,再加上宁归竹心地柔软,能帮一把的都愿意帮忙,亲戚们只要不动歪心思,未来必然是和睦的。

听熊锦州给了钱,宁归竹这才放下点心,微微嫌弃了熊锦州一句:“他竟然也一句都没跟我提起过。”

王春华乐道:“娘趁他上值时说的,等他再见着你时,估摸着脑子里就只剩下夫郎,啥也不记得了。”

“……”

宁归竹红了脸,低咳一声,转移话题:“快吃快吃,锅里还有不少呢。”

见他这样,婆媳俩对视一眼,眼中都带着散不去的笑意。

院子里的製衣大业还在继续,扎完马步的三个孩子吵吵闹闹地进入院子,宁归竹习惯性招手,喊他们过来吃零嘴。

熊茵茵见状,开开心心地往宁归竹身边跑,熊金帛拉着熊川水去搬小凳子。宁归竹将针挪开了些,垂手捏捏熊茵茵的啾啾,问道:“今天已经完成功课了?”

“嗯嗯!”熊茵茵用力点头,“今天又开始背三字经啦。”

宁归竹一直没教他们新的内容,三个孩子便翻来覆去地背之前学过的东西,背得多了,总有些奇思妙想冒出来,然后跑来找宁归竹询问。

次数一多,宁归竹倒也觉察出些‘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的道理来。不被应试教育的答案束缚,孩子们自己琢磨出的东西更深刻更有意思,而作为师长,宁归竹需要做的便是细心引导,不让人走到歧路去。

唔,对宁归竹而言,不违法不践踏道德底线,便不算歧路。

熊茵茵叽叽喳喳地分享着他们上午做的事情,背完书后先去跑了步,回来时遇上安和,跟人嘀嘀咕咕了会儿,然后又到院子里扎了马步,这才来后屋这边找他们。

她说得开心,甚至没发现哥哥们已经将凳子搬过来了,宁归竹就动手将人抱到了凳子上,拿了一小把花生塞到熊茵茵手里。

于是叽叽喳喳的声音,也沾染了盐卤的香味。

熊金帛和熊川水插不了妹妹的话,拉着阿娘阿奶你一句我一句的,也说得很高兴。

整个院子里都充满了欢快的气息。

傍晚。

熊锦州脚步轻快地回到家里,还没见着人便高声喊人:“竹哥儿,你看我带了什么回来?”

“什么?”宁归竹从厨房探头出来。

熊锦州便加快步伐,将拿了一路的饼子献到他面前,“今儿新来的攤贩,芝麻薄饼,吃起来又脆又香,你应该喜欢。”

“!”

宁归竹确实很喜欢,闻着那薄饼传来的熟悉香味,张嘴道:“我手上脏,你喂我一点儿。”

“哦哦好。”

熊锦州忙掰了一小块下来,放到宁归竹的嘴里,仔细观察着他的反应。

薄饼甜咸交融,酥脆轻薄,吃起来是满口喷香。

宁归竹眉眼弯弯,又央着熊锦州喂了两口,才问道:“这是怎么做的,那人将爐子搬到攤位上了?”

“这你都能猜到。”熊锦州笑起来,“那人的爐子瞧着不太一样,每次都是等明火没了才把饼放进去,但烧一次能用挺久。”

这听着有点像简易版的烤爐,宁归竹有些心动。

不等他开口,就又听熊锦州道:“我瞧着感觉挺适合用来烤火的,就问了问摊主,在铁匠铺那儿订了一个。”

熊锦州没提的是,那摊主本是不想说的,在瞧见他身上的捕快服后,才犹豫了好半晌,将其结构透露出来——这炉子在京城甚至北边很普遍,但在安和县还是个新鲜物件。他敢说给熊锦州听,也是因为他学了许久才能做出这等风味的芝麻薄饼,并不担心会有人模仿。

宁归竹大概能猜出背后的情况,不过得了一个炉子,宁归竹便也不在乎芝麻薄饼这一个吃食做法,这会儿高兴地道:“等炉子到了,我给你做别的好吃的。”

之前是没有能代替烤炉的工具,宁归竹便一直没往这边考虑,现在有了个炉子,能做的吃食种类又增添了许多。

若是炉子的温度稳定,或许还能烤小面包吃呢!

见他这么高兴,熊锦州眉眼也柔和了下来,笑着问道:“那要不要请铁匠将其弄大一号?”

“可以吗?”宁归竹面露期待,“不是说买铁制品有限制吗?”

“请大人批准就是,不过到时候还得辛苦竹哥儿做两回吃食报答下。”

陈县令和吕将军什么都不缺,他们家里能吸引人的,也就宁归竹那一身的本事了。

上一篇:打铁匠的俏夫郎

下一篇:塞北江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