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采蘑菇的老猫
半夜,熊锦州给宁归竹清理好,轻手轻脚端着新弄的蛋汤到了狗窝边,从热乎乎的狗肚子中间掏出两只小貓崽。
大旺二彩睁开眼睛,汪呜着凑近,果断猫口夺食。
熊锦州:“……个没出息的。”
嫌弃归嫌弃,熊锦州还是给它们的竹节碗里倒了点,喂饱小猫崽后,就催促着狗子赶紧回窝。
在院子里疯跑活动的两只狗听到催促,磨磨蹭蹭地回了窝里,面对被塞过来的两只小猫崽时,又分外珍惜地舔了舔猫头。
熊锦州端着碗起身,正好对上馒头的大眼睛,他顿了顿,顺手把手里的蛋汤倒到它的水槽里了,“喝吧,喝了明天好好干活,可不能再拆家了知不知道?”
馒头看看水槽,“哼唧”了两声,低下头去喝蛋汤。
熊锦州回到厨房里,重新给猫煮了碗蛋汤,放到橱柜里晾凉。
弄完这些进入卧室,久等不到人的宁归竹都醒了,打着哈欠问道:“怎么那么久?”
“蛋汤被它们几个瓜分了,我就又煮了碗,放在橱柜里面晾着。”熊锦州回答着宁归竹的话,将披在身上的外衣脱掉,钻进被窝里抱住宁归竹,手掌顺着细腻的肌肤划过,“睡吧,明儿和我一起去县里?”
说的是要去买书的事情。
宁归竹靠在他身上,懒懒地打了个哈欠,“好。”
“那去县里吃早餐?”
“吃什么?”
“今天有个摊贩卖的卷饼好吃,想带你去尝尝。”
“好啊。”
“……”
絮絮叨叨的,声音随着话语越来越低,最终交织成两道清浅的呼吸,随着夜风飘散。
第57章
早晨。
剛剛探出头的朝阳照亮天地, 宁歸竹和熊逯菹却蟾绱笊┮徊角巴爻牵敲趴谝蝗缂韧厝饶郑赐呐┗舨裉舨私抢锫�, 还有猎户牵着猎物不疾不徐走来。
宁歸竹和熊逯莶挥寐舳�, 很快就进了城里,熊逯萸W拍䴕w竹的手往他说的摊贩而去。
“熊捕头今儿好早啊。”小贩看见熊逯�, 笑着打了声招呼, 问道:“两位吃些什么?”
“我的跟昨天一样。”熊锦州说了句,低声对宁歸竹道:“他这儿的卷菜不少, 辣椒炒肉、凉拌的土豆絲、煎豆腐絲,还有去卤肉店买的卤肉,你也要份全包的?”
宁归竹点头:“好啊。”
他们俩的对话并没有遮掩声音, 也不用熊锦州再特意跟人家说,小贩就直接道:“两份全包二十六文,钱给我家娃娃手里就成。”
熊锦州取出提前准备好的铜板,交给坐在旁邊的小孩。
那是个小男生,看着也就七八岁的样子,一身粗布麻衫,眼神倒是晶亮的, 收到钱后数了一遍才放到旁邊的竹篓中。
宁归竹多看了两眼, 笑着问小孩:“读了几年书了?”
小孩忽然被问,愣了下,但还是规规矩矩回答:“三年有余。”
“学过算数?”
“没有。”小孩子摇头, “是娘教的。”
宁归竹闻言笑道:“那你娘算钱肯定很好。”
听见别人夸自己娘亲,小孩子欢喜起来,语气中多了几分活泼,骄傲道:“娘亲是刘府的账房娘子, 可厉害了!”
“确实,账房娘子可不是一般人能做的。”
不管是哪个时代,都有人能出色到,让人放下性别偏见。
宁归竹只和小孩子聊了两句,注意力就落到了摊贩的动作上。卷饼和现代常吃的薄皮卷饼不同,摊贩准备的饼子是厚厚的面饼,一面煎到金黄酥脆,然后把准备好的菜堆在面饼中间,对折卷好后淋一小勺卤肉汤汁进去,再用油纸包好递过来。
瞅着比自己脸还大的卷饼,宁归竹难得沉默了下,才找好角度从熊锦州手里接过来。
卷饼是酥脆的那一面在外,一口下去能够掉渣,内里松软的面皮沾了卤肉汁,和丰富的菜一起被送入口中,满足感爆棚。
宁归竹吃着饼子,和熊锦州一起慢悠悠往县衙走去。
“怎么样?我说得没错吧?”
见宁归竹吃得开心,熊锦州忍不住想从他这获取认同感,等真的看见宁归竹赞同地点头,眉目瞬间飞扬起来。
卷饼里最多的菜就是凉拌土豆絲和煎豆腐丝,不过老板的手艺不错,凉拌土豆丝放了辣椒和醋,煎豆腐丝则是豆腐煎好之后又在卤汁里泡过切成的丝,就算没有肉味道也很好吃。
满满当当一个大卷饼,宁归竹吃饱还剩下一小块,熊锦州见他看着饼子纠结,顺手从他手里接过塞进了自己嘴里。
幸福的负担被他卸下,宁归竹将帕子递到熊锦州面前,“擦擦嘴。”
熊锦州接过帕子,随手擦了两下,折好后捏在手里,准备一会儿洗干净了再还给宁归竹。
见帕子又被他收走,宁归竹忍不住道:“我给你也做两张帕子吧?”
熊锦州疑惑地“嗯”了一声,说道:“不用,我平日里也用不着。”
宁归竹:“……”
他决定无视熊锦州的回答,“我亲手做的真的不想要?给你绣个花,竹子怎么样?”
熊锦州迟疑,熊锦州心动。
熊锦州矜持:“那就听你的吧。”
今天他扎发用的就是宁归竹缝的发带,明天再带上宁归竹绣的帕子,熊锦州光是想想心情就轻快得要飞上天去。
点卯的院子里,卢主簿看见熊锦州轻快的步伐,视线往他身后一瞟,不出所料地看见了熟悉的身影,他笑着对熊锦州道:“今儿心情这么好啊。”
“还行。”熊锦州笑着晃了下马尾,垂落的发带随着马尾飞扬,“最近家里不是在弄院墙嘛,竹哥儿闲来无事给我缝了條发带,主簿您看看这手艺怎么样?”
卢主簿:“……”
?
他问了吗?
他是能看懂绣花手艺的吗?
可惜,问出这话的人根本不在乎他的想法,见纸张上出现熟悉的筆画,熊锦州抬步就要出去找夫郎。
卢主簿及时回神说道:“今儿大人会升堂,你可别离开太久。”
“嗯?”熊锦州停下步伐,疑惑:“什么事?”
卢主簿道:“城东那家娘子来上告了。”
城东,娘子。
熊锦州瞬间明白卢主簿说的是哪个,等出来的时候,就跟宁归竹提了一嘴。
宁归竹闻言问道:“我可以去看吗?”
“主簿说会升堂,那就是县里的人都能去看,晚点我给你在视野好的角落里放个凳子。”熊锦州道。
宁归竹“嗯”了一声,补充:“凳子的话还是看情況来吧,免得影响你。”
“放心吧,我心里有数。”
现在时间还早,升堂最快也是中午左右,熊锦州洗了帕子,陪宁归竹去书店里买书。
这个朝代和华夏古代不一样的地方,可不只是粮食菜种之类,还有书籍。幼儿启蒙书中除了宁归竹所知道的三百千①,还有《幼经》《孝经》《蒙律》。
宁归竹大概翻看了下,《幼经》内容很杂,将大道理融入到各种历史故事中;《孝经》顾名思义,说的就是一些孝顺事迹;《蒙律》里书写的则是本朝的基礎律法,每條律法也都配了小故事,还挺有趣的。
“您这是要教自家孩子认字识礼?”书店掌柜认识熊锦州,却是第一次见宁归竹,忍不住多问了一句。
宁归竹点头,将挑出来的书放在旁邊,看向纸墨筆砚。
书店掌柜见状指了指旁边的东西,“给孩子用的话可以买那个,去河里淘点细沙出来放进去就能用。”
纸墨笔砚不便宜,寻常人家是舍不得给刚蒙学的小孩用的,也不知道谁突发奇想的弄了个沙盘出来,现在也有了专门的工具,练完字后用刮条划过,就能将上面的字擦去。
宁归竹看了眼,拿了三个出来放到桌上,还是挑了点笔墨纸砚,这些东西也不容易坏,带回去放着,他有什么需要也可以拿出来用。
老板见状也就不多说什么,见宁归竹没有需要的了,拿着算盘开始算账。
算盘噼里啪啦快速滑动着,很快就出了准确的数字:“一共四两七钱,给你们抹个零,那二十文就不用给了。”
“多谢。”宁归竹道谢。
他这回总共就拿了五两银子出来,倒是刚刚好。
将东西放到竹篓里,熊锦州一手竹篓,一手三钱银子,问宁归竹:“现在回衙里还是去工学堂那边?”
来都来了,宁归竹刚还说要去工学堂看看新紡織班的情況。
宁归竹看了下他手里的东西,“去工学堂吧,竹篓给我,我来背着。”
“没事,不重。”
上一批学生出师,工学堂的老师名额一下子就宽敞起来了,再加上在宁归竹上课的时间里,县令一直要求人加快新紡織工具的制作,这回新的紡織班就开了五个班,一个班十人,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分到一架纺织机上手。
留在工学堂教学的纺织老师不是最出色的那几个,但却是最会教人,基礎最牢靠的,显然晋汤管事有很认真地筛选过。
宁归竹的到来让几个人有些惊喜,“先生你来了。”
“我先前不是说了,隔几天会来看看情况的。”宁归竹见他们这样,笑得有些无奈。
其中一个女人说道:“这不是心里不踏实嘛,您来看过,确定我们教得可以,这才让人放心呢。”
宁归竹笑着摇了摇头,不跟他们贫嘴,扭头对熊锦州做了个手势,“那锦州你在石桌那边坐会儿,我看看就回来,不会太久的。”
“好,你去忙。”
看熊锦州拎着东西,真就老实地在石桌那边坐下,几个学生拥着宁归竹往学堂里去,忍不住调侃道:“先生和捕头的感情还是那么好。”
宁归竹现在和他们熟悉了,也没那么容易害羞,闻言笑着说道:“他人好,感情当然是越过越好的。”
“哎哟哟哟~”
几个人笑嘻嘻的,你撞撞我我撞撞你,一顿挤眉弄眼。
等到了学堂门口,又迅速正经起来,负责这个教室的女人站出来咳嗽一声,“这是宁先生,过来看看你们的学习情况。”
随着宁归竹走进教室,一群年龄不一的学生纷纷起身,“先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