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郎他十项全能 第86章

作者:采蘑菇的老猫 标签: 生子 种田文 美食 轻松 日常 古代架空

见宁归竹抬头看来,他笑着抬起手,和人打了个招呼。

宁归竹不由笑了声,听见又有客人过来点豆花,他忙收回视线,在王春华盛好放过来的豆花中添入蘸水,然后收錢给豆花。

“头儿,嫂夫郎今儿咋跟着一起賣豆花了?”跟着的捕快有些奇怪。

老大平日里对夫郎是个什么态度,他们可都是看在眼底的,熊家又不缺银錢,怎么忽然就舍得让人出来吃苦了?

熊锦州收回视线,带着人继续巡逻,“他来縣里有点事,正好帮大哥大嫂的忙。”

“哦。”

捕快又往那边看了两眼,正好撞见宁归竹和旁边的妇人说笑,不由心中感慨一声,长得这么好看还有本事,但凡有眼睛的都想呵护一二,也不怪老大上值的时候都想着对方。

三个人一起动作很快,还不到中午,带过来的豆花就卖完了。

将旁边桌子上的碗勺全部收回来,熊锦平来回挑了好几趟水,将碗勺全部清洗干净放回木桶中。

洗碗勺的水倒在青石板制成的下水道中,将摆摊的地方也收拾干净,一个个木桶堆叠着放在板车上,重新套上板车的馒头前蹄轻快地踢踏两下。

没有沉甸甸的重量压着,宁归竹就有些控不住他了,还好熊锦平和王春华都能降服这欺软怕硬的小家伙,他两手空空地走在旁边,一家子朝着最近的香料店而去。

香料店平日里招待的人,起步就是小富人家,像是他们三个这样,拉着骡车过来的还真是第一次见。

店小二习惯性狗眼看人低,语气懒散:“这里是卖香料的,别……”看清了三人模样,他话头一转:“请问要買些什么香料?”

宁归竹因着纺织一事,稍微有点家底的人家都知道,他是入了县令大人眼的,跟他一起来的,又是这些日子在县里卖豆花的熊家大哥大嫂,他们身后还有另一个县令面前的红人呢,他是傻了才会嘴上逞强得罪人。

到时候真给铺面惹来麻烦,掌柜的只会把他赶出去,可不会给他撑腰。

宁归竹道:“八角、茴香、干姜,都有吗?”

“有的,先请进。”店小二走到前面,问道:“请问需要多少?”

“各三两是什么价?”

店小二拿起算盘算了下,“茴香和八角较贵,八十文一两,干姜三十文一两,总共五钱七十文。”

来时想象得很夸张,这会儿听到报價,宁归竹感觉还可以接受,他朝着王春华和熊锦平点点头,熊锦平取出碎银放在柜台上。

店小二没有着急称银子,而是按照宁归竹说的,取出对应的香料来。

等到香料包好放在面前时,方才还觉得能接受的價格,忽然又变得昂贵起来,宁归竹看着店小二拿起碎银开始称重,忍不住开始琢磨去山里找香料带回来种的事情,也不用种多少,自家够用就能省好多钱。

相较于宁归竹,王春华和熊锦平的反应很平静。

昨天说起买香料的时候,他们就做好了心理准备,这会儿看见五钱多只换来这么点东西,也不觉得有什么问题。

包好的香料和找零的铜板一起放入竹篓中,等走出香料店,宁归竹就忍不住深吸了一口气,试图平复激荡的心情。

王春华见状,笑着拍拍宁归竹的肩膀,安抚道:“怎么反倒是你受不了。”

宁归竹闻言叹气,“我是知道香料价格贵,但看看,快六钱的铜板换来这么点东西,这价格未免也太高了。”

“好了好了,不叹气,先前不还说香料熬的汤能用很多回嘛,摊开也没有多少钱呢。”王春华安抚宁归竹。

宁归竹算了算,道:“熬出来的汤汁最少得用两年,把成本降到日一文以下才行。”

“好——”王春华道,“就麻烦竹哥儿你教我们啦!”

她说得真心实意,宁归竹摸了摸鼻子,笑着保证:“放心,肯定把你们教会了再说。”

买了香料就可以回去了,三人出城的路上,正好遇到熊锦州巡逻完一圈绕路过来,看他们朝着出城的方向走,问道:“香料已经买好了?”

宁归竹点头,“是。”

“哦。”熊锦州声音有些闷,但很快调整过来,叮嘱宁归竹道:“回去的路上小心,要是累了就坐骡车上歇歇脚。”

“放心吧。”宁归竹笑弯了眼睛,想想,将随身带着的荷包解下来塞熊锦州手里,压低声音道:“你等会儿去肉铺问问,买几斤肉带回去,收麦子不是个轻松活,吃点肉有力气些。”

熊锦州垂眸看着他,也学着人压低声音,“好。”

他们俩在这聊着天,王春华和熊锦平只以为两人是在说什么私密话,也就没有关注,凑在一起低声商量着,说的也是买荤腥回去的事情。

现在不是以前,手里有了些银子,农忙的时候花钱买点肉还是舍得的。

熊锦平下午还要来城里送豆腐等,这会儿听王春华又叮嘱了一遍,只点点头表示自己记住了,并不着急去肉铺买肉。

而熊锦州……

和三人分开之后,他就直奔肉铺而去。

三人回到家时,请来的三个婶子已经在柳秋红和熊石山的带领下忙活开了,宁归竹留下来帮着卸了会儿东西,问道:“家里有大一些的陶罐吗?”

熊石山正好出来,随口接话:“要多大?”

宁归竹在膝盖上面点的位置比划了下,“差不多这么高吧。”

熊石山思索了下,扭头问厨房里的柳秋红,“他娘,你腌酸菜的那个大坛子空着没?”

“空着的,咋啦?”

“春华他们要用,你放哪了,我去搬出来?”

宁归竹昨天才说了要教新的豆干做法,这一回来就提起大坛子,不用想就知道是要来做什么的。

柳秋红从厨房里出来,带着熊石山翻出了杂物间深处的大坛子,熊锦平抢在宁归竹和王春华之前上前,拎起坛子问道:“放在哪里?”

宁归竹指了指院子后面,“去我家弄吧。”

这里还有三个帮忙的婶子,熬煮鹵汁的过程,还是私下里来更安心些。

熊锦平点点头,拎着陶坛走在前面,宁归竹和王春华带上豆干和香料,跟在他后面。

熊锦平还要忙着去县里送豆腐,把陶坛放下后就走了,宁归竹道:“大嫂,你洗一下陶坛,一会儿放在桌子上曬着,我去把香料洗了。”

“好。”

买来的三样香料当然是不够的,宁归竹从橱柜中取出适量的桂皮和花椒,一起清洗干净放在旁边,又去后院摘了些葱回来,洗干净打结放在旁边。

王春华洗完大陶罐进来,挽着袖子问道:“竹哥儿,有啥要准备的,我来吧。”

“都准备好了。”宁归竹笑着起身,提起旁边的水桶,边弄边道:“鹵汁弄起来简单,大嫂你看一遍就知道了,一会儿我再拿纸把香料配比写下来,你好好收着。”

王春华闻言应声,挫着手在宁归竹对面站定,认真看着他的动作。

清水入锅,洗干净的香料和葱丢入锅中,再加入适量的细盐和酱油,然后盖子就盖上了。

王春华:“好了?”

宁归竹:“好了。”

接下来就是大火烧制,水开之后,鹵水的香味也飘了出来。

宁归竹将默写下来的鹵水方子交给王春华,拿出从家里带过来的扁豆腐放入卤水中,“之后做这一种豆干,也要在盐水里浸泡过,才能放到卤水里面煮。”

王春华闻言有些奇怪:“这样需要的时间不是更长了吗?”

“不。”宁归竹摇头,“卤水卤制,前期浸泡一炷香时间就差不多了,卤制出来的豆腐曬干水分上锅蒸一刻钟,再进行曬制,太阳好的话,半天就能弄完一批。”

这可比盐水晒制豆干要快多了。

王春华激动起来。

说完卤水卤制的方法后,宁归竹道:“虽然会了这种制作方法,但是不着急停止盐水晒制,到时候给人送豆干的时候,附赠一份新弄的香干,让人主动来找你们定新的。”

“哎好,我记着了。”王春华连连点头。

煮好的豆干夹出,铺在笸箩上端到外面晒着,宁归竹开始教王春华如何保存卤水。

卤水的保存其实很简单,将里面的渣全部捞干净,烧沸后放凉,存放在密封的陶罐中。

家里的生意好,香干必然是每天都要做的,烧沸这一步根本不用担心会遗忘。

宁归竹还道:“卤水会越煮越少,加清水的时候要适量,如果不放心,就往里面稍微添一些料煮着。”

王春华闻言问道:“要添多少?”

“这个得看加水的情况,和卤水味道来。”宁归竹思索了下,一时说不清,就道:“到时候喊我一声,我在旁边看着。”

“那行,那我就放心了。”王春华高兴道。

煮卤水只用了部分香料,宁归竹把剩下的重新包好,又从橱柜里拿了油纸,给他们包了花椒和桂皮。

“大嫂,你一会儿别忘了把香料带回去。”

王春华正在看卤水,闻言应了一声,回头看见那五包香料,才想起来道:“竹哥儿你后面添的那两样香料是多少钱买的,一会儿回去我给你补上。”

宁归竹拒绝道:“不用。”

不等王春华坚持,他就快速把花椒和桂皮的来历说了。

既然是山里能采回来的东西,王春华就没有坚持下去,只是琢磨经常收宁归竹和熊锦州的东西也不成,回头还是得时不时送些东西过来。

这些日子太忙,完全沉浸在赚钱的喜悦中,王春华根本没想起这事,这会儿就不由有些懊恼自己的粗心大意。

宁归竹见她陷入沉默,还以为王春华还在想花椒和桂皮的事情,就顺口说了下发现这两者的位置,“煮一锅卤水用不了多少,等空闲了再去弄也来得及。”

王春华点点头。

卤豆腐还要晒制一会儿,王春华就先回了前头屋里忙活,宁归竹拎起竹篓拿着锄头出了门,准备抓紧时间弄点野菜回来。

因着是从家旁边的林子开始,宁归竹的收获还不错,除了荠菜和马齿苋之外,还找到了几根细细长长的水竹笋,又在走到河边时,看见一小片野芹。

宁归竹绕了一圈满载而归,将菜在阴凉的角落里摊开,宁归竹将炉子点燃,在瓦罐口摆上几根筷子,把包子放上去,和粥一起热了热。

现在已经过了中午,正是最为炎热的时候,包子稍微热软了些,宁归竹就将其取了下来,端着粥坐在窗边,慢慢吃着午饭。

“师父,娘喊你回家吃饭——”

小孩闹腾的动静从门口传来,宁归竹抬眸看去,挥了挥手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后,笑着说道:“师父在吃饭啦,你们要不要留下来吃一口?”

小孩子摇头,“不啦,那我们回去了哦?”

“好。”宁归竹应声,又趁着他们还未跑远,提高声音道:“吃完饭了就过来,今天还得教新句子呢。”

“好的吧——”

上午已经玩疯了的小朋友失落地拖长声音。

王春华在家里等了会儿,就等到自家三个崽子,有些奇怪:“你们师父呢?”

三个蔫萝卜里冒出个不那么蔫的,熊茵茵道:“师父已经在吃东西啦,还喊我们吃呢,不过哥哥们说要回来。”

“是要回来,别老蹭你们师父的东西吃。”熊锦平喂完骡子过来,揉了下女儿的脑袋。

王春华奇怪另一点,“你们这什么反应?”

熊川水学着大人的模样叹了口气,说道:“师父让我们吃完饭过去上课。”

上一篇:打铁匠的俏夫郎

下一篇:塞北江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