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型工种 第114章

作者:莫向晚 标签: 快穿 系统 穿越重生

被抓入军中,知道要去生死搏杀,几个是甘愿的,不过是碍于军法杀人,不敢逃罢了,听到有人来寻,难免触动心肠,想到自家的亲人,不知道是不是也这样卑微地打听,好心的就会给帮忙问一声,来回传传话,有没有的,一会儿就有了结果。

纪墨和王达没有直接上前,而是在不远处等着,等到胡杰他爹问了回来,见他脸色就知道走了个空。

“怕是不好找,可能在走的那拨人里头。”胡杰他爹说起前段时间有一支魏军从这里经过,补充了一下兵源,连这边儿驻扎的兵都跟着带走了一些,说是往南边儿去的。

“好像是要打什么郑国。”

胡杰他爹说得含含糊糊,打听来的消息就不确实,他这里也不知道什么郑国不郑国,一辈子都没走出国的人,指望他知道世界啥样,也太不现实了。

纪墨看了一眼南方,有些犯愁,还不知道多远,不知道具体位置,就这样去寻,跟大海捞针也不差什么了。

“行了,能够知道这些就不容易了,你忙吧,我们再找找看,实在找不到再回去。”

王达拍了拍胡杰他爹的肩膀,说明白了意思,胡杰他爹赧然,又为儿子致歉,这才回去。

听到王达这样说,纪墨的心中也定了定,还不到山穷水尽的时候,没必要早早悲观。

两个说是寻人也没着急忙慌地上路,已经晚了好些天了,凭着两条腿儿赶路是追不上的,干脆一道慢慢地走,慢慢地打听过去,路上没钱了就做活儿换东西,以物易物做些小板凳之类的换点儿饭吃,还是容易的。

而这一路走来,这个国家的贫困面貌也暴露无遗,吃食上只有更差没有最差,这倒不是别人坑他们,而是别人都已经快要活不下去了。

路经一个村子的时候,就听见半夜哭声,竟是那老太太看着小孙孙饿死了,直接上吊也跟着去了。

田地里,大片荒芜,杂草遍布,女人们早没什么不抛头露脸的避嫌了,裙子卷上来,两条腿没在河里捉鱼,又有那顶着大太阳耕地,驼背弯腰,不自觉就直接倒在地里的。

从来没做过这种事情,被迫扛起生活重担的女人们,总有大量不适应的人,更有那种麻木地在头上插了草,自卖自身求一个活路的。

王达和纪墨都是男的,一个年龄大身板壮,一个正值壮年,路过某些村子的时候,还会被半夜爬床挽留,不图别的,借个种也行,说着这等话的女人哭着给人下跪,只求有个活着的依靠。

没了男人,再没有孩子,活着图什么呢?那么难,不如死了简单。

大多数女人,就是这样的心理吧。

说她们愚昧?时代造就的。说她们不值,又有什么才值呢?

王达的脸色一日日沉下去,那张脸似乎再没有个轻松的时候,纪墨也觉得心里沉甸甸的,他不知道王达是怎样的想法,但他自己,是不想留下孩子的牵绊的,一个人自由自在,若能回去,仍是少年。

但若是多了孩子,多了家庭,哪怕不用他怎样分心,似乎也都不同了,不再能把自己当个孩子,没羞没臊地撒娇卖萌,也不能够保持某种纯粹专注,于任务上更多执着了。

残忍拒绝的时候,好像自己也跟着斩断了她们的生路一样,太沉重了。

就在纪墨无法再背负这样的沉重前行的时候,他们遇上了溃逃的魏军,跟郑国打仗的那支,败了。

王达跟纪墨都算是很有经验的了,躲过了溃兵的抢劫,但还不等他们找到个方向,想想下一步做什么,就直接被趁胜追击的郑军给俘虏了,幸好这一次波折不是全无幸事,关押的俘虏之中,张楚和李大牛也在。

重新相聚,知道王达和纪墨是来找自己才被抓的,张楚眼圈儿都红了,好大人了,竟是直接落了泪,连声怪着自己不好。

“跟你有什么关系,别往自己身上瞎揽责任。”

纪墨宽慰着,他的师父口吻从来没觉得不对,听得别人却觉得别扭极了,那看守的郑国小兵觉得奇怪,问了一声,纪墨想着与其跟其他俘虏一样去挖矿又或者被坑杀白白死了,不如重新入军中干活,给哪个国家干活不是干啊。

“我是机关师,这是我徒弟,也是学做机关的,这次就是他被魏军抓了,我们才寻来的,还望大人通禀一声,我等不是真心为魏军做事的。”

纪墨恭敬有加,哪怕知道那小兵其实不是什么“大人”,态度上却没有一点儿轻慢。

人都是喜欢被人敬着的。

小兵少有被叫做“大人”的时候,突然得了这份恭敬,年轻的脸上立时就显出几分不自在,少有地多了些责任感,丢下一句“等着”,真的去跟上头传话了。

征战到现在,纪墨只看到魏国之中的境况不佳,不知道其他地方其实也都很差了,连同机关师这种可算作战略资源的,也多有损耗,那些斩首计划,也把机关师算在了范畴之内,好多国家的机关师都没能扛过去。

十年征战,十年浩劫,如今还剩下的机关师真的是一代不如一代了。

王达和纪墨,带着张楚和李大牛,很快被换了地方,在纪墨出手修整了郑国军中带着的巢车机关之后,对方确信了他们的手艺,就把人留在了军中,没有薪水,却能领一份食宿了。

张楚有点儿傻,似乎还没反应过来:“咱们,是机关师啊!”

“那可不,总要比木匠多点儿技术含量吧。”

吃饱喝足,离了那种扎堆儿的恶臭环境,纪墨的心情又好了一些,晃了一眼系统屏幕上自己的专业知识点数,已经高达95了,剩下的五点,往常不见怎样,如今,在军中,哪怕是攻城机关战争利器,也必然能够补齐了。

人前对着张楚和李大牛,纪墨是一副劫后余生的高兴样子,但人后,对着王达,纪墨就是满心的过不去了,明知道王达不喜欢军中的生活,他却又把人扯了进来。

王达见他自责,宽慰道:“外头什么样子,咱们都看见了,若是留在外头,恐怕也活不下去,还不如军中呐,起码安稳。”

机关师这等职业又不是要上战场厮杀的,就算是前线都溃败了,于他们,也肯定是在迁移的那一拨人里头的,不会留下断后之类的,算是后勤一档,又比其他的伙夫之类重要,稍稍还有些保护,的确不会太差。

他绝口不提村子的事情,纪墨也不提,那里虽然安稳,却……可能是少了这一份人间真实吧。

凭借着机关上面的专业,纪墨很快在军中立足,待遇渐渐地有所提升,如此,又是三年,王达于军中故去,埋骨郑国。

第205章

近二十年战乱,零星战火于九州大地生灵涂炭,一代人故去,终于有一杆大旗于中原之地立下,四方来投,山川重定,人与人之间,重新划定了分级,连机关师,都被统一起来,成了新国治下之民,享有尊荣。

与这个消息一同传来的,就是对郑国的攻打,这个偏远些的小国,从未履足中原的小国,在中原平定之后,也成了那庞然巨兽的目标,非要被鲸吞不可。

天下分久必合的大势,让纪墨看不到任何郑国能赢的希望,各方面的力量对比,以他所知,都不可能。

“师父,这……”

张楚看着纪墨正在制作的那一辆机关车,改良了巢车的设置,重新制作之后的战车被称为望楼车。

车底有轮,竖杆上有脚踏,旁边儿的粗绳索斜拉固定,望楼下装有转轴,可四面旋转观察,高有八丈,人在其上,执白旗€€望敌人动向,以旗为语,卷则无敌,开有敌;平伸则近,竖已至;举则敌退,无再卷。

这就是一个活动的€€望塔,去除所有不必要的功能,连弓弩都不需要,上面不会攻击敌人,自然也不会被敌人当做攻击的目标,打扫战场的时候,一个望楼车上的军士也不过就是普通俘虏。

这种望楼车好吗?自然是极好的,只要观察敌情,不用直接跟敌人死斗,基本上算是全场最受瞩目的人,却也是全场最不会受池鱼之殃的人,纵是流箭飞舞,也难以飞到望楼之上,安全性还是能够保障的。

但,一个战场之上,又哪里需要那么多望楼车,这已经是第八辆了吧。

若是没记错,师父对这些机关战车的理念一直都是精而不多,怎么……

“有些事情,站在地面上,是看不清楚的,若非好木难寻,我还要做更高的望楼车,让主将也上去看看,看看那样的战场是否应该继续投入,炽热如火,抱薪可救乎?”

风闻的那些消息已经足够人判断,纪墨相信主将不傻,比起远居庙堂的君王,真正跟士兵长久在一处的主将才是真正了解战场的人,将在外而君命有所不受,若是能够让主将直接投敌,他们这些人,说不得也能得一个好结果。

其实在知道那边儿已经收拢所有的机关师的时候,纪墨就想着离开郑军之中的,顺着大势而走,未尝不是一个好结果。

但郑军主将也不是傻子,他所想到的,对方也想到了,更明白那个国家提高机关师的待遇是为了什么,引人来投呗。

他一方面提升了纪墨的待遇,一方面又多派了人手,只说供他差遣,其实不过是严加看管的软禁罢了。

知道这些,纪墨看看自己的胳膊腿儿,不得不承认,他是拗不过人家的,干脆也不挣扎了,该怎样就怎样吧,想来那边儿国家还有善待机关师的名头,就不会对自己这样的人怎么严苛。

专业知识点数还差两点,在战争之前脱离是不可能了,便是可能,纪墨只怕也要压一压,要看到张楚平安才能安心离开。

“这也、太明显了。”张楚哭笑不得,这不就是明摆着跟大家说“睁开眼睛好好看看,打不打得过”,退堂鼓都打成这样了,当人家都看不出来吗?

纪墨对上他那有些不知如何说的无奈表情,淡定自若地说:“没关系,你看看军中,何人不是如此?”

自从消息传来,他们这里的气氛就有些骚动,好多人,在此之前是没什么国别之分的,如同户籍制度的不完善一样,他们走到哪个国家就算哪个国家的人,真正的归属感还不如对自己家中那一亩三分地的留恋。

那头也知道郑国不好打,跟郑国来来回回总有交战的魏国士兵如今也都是新国的士兵了,他们的那点儿经验,早就广为流传,所以,开战之前,这边儿的紧张气氛也多来源于一些蛊惑人心的流言。

主将并不是没有制止,但人皆有思乡之情,如张楚他们那次的魏军俘虏,不少人在苦力之后也被编入郑国军中,不说这些俘虏转化而来的军士对郑国毫无归属感,就说他们的亲人还在魏国境内,就不可能真心为郑国效命。

既然那边儿传出来只要投靠过去就免罪,他们肯定是要心动的。

越是心动,面上越是假装没有,说起来一个比一个大声辩白,分明就是心虚之后的过激反应,平时里都安安分分的人,突然就像是屁股上长了尾巴似的坐不住,来回串联,那些躁动,就好像是薄冰之下的河水,酝酿着一场激流。

若说那些魏军改郑军的,如此作为情有可原,那些原来就是郑军的也这般,就是因为明显的强弱对比了。

一个身量瘦小的人,让他和满身肌肉的汉子去肉搏,恐怕看一眼就两腿瑟瑟了,之后抱头挨打才是常规操作,真正反抗估计也就如隔靴搔痒,做个形式样子罢了。

往常的战乱之中,打不过就退走的时候多了,就如魏军能改做郑军一样,郑军之中未尝也没有早早改做魏军,甚至其他国家的军士,如今也都归了中原之地,成了新国军士,那些人也会有消息传来,在上层还拿不准到底是怎样态度的时候,下层已经感知到了那微小的流向变化,做出了反应。

纪墨在备战的时候,做了九辆望楼车,最高的那个足有十丈,铺了锦,还配了一架同样高度的长梯,宛若从哪里裁截下来的一段楼梯似的,下方自带轮子,推到望楼车旁,刚好能够与望楼接壤,如同一个空中平台,主将可从容踩着梯子上去,不会露出攀爬的不雅之态。

登高望远,看到敌方那严整有序的队列,还有那密密麻麻,不知道多少万的人头之后,如纪墨所料地,未发一箭而白旗招展。

这场战争,最大的资费就是在战前的准备工作上,两方各自备战,机关师也是各显神通,郑军这边儿的机关偶有新意,那边儿也不是一成不变,对比起来,竟也有日新月异之感。

“没想到竟是这般。”

一场列阵之后,张楚跟着纪墨并入新国的机关师行列,还有些感慨,一时又觉得如此方算是安稳了,他还念着那小村子,跟李大牛说好了,请了假一同回去看看。

纪墨却已经转投到机关师的行列之中,与那些机关师互通有无,能屈服于新国的机关师在面对同行的时候各个都有一股傲气,纪墨为了服人,重又做了一套微缩模型来,是在此前基础上的进化版,好多地方都能活动,房屋内外许多水车,有小机关带动,水车旋转,便自有扇叶扇风,让殿内凉爽,垂下的轻纱都会被风吹动,更有一种动态之美。

郑国是最后一个被统一的国家,之后无事可做的机关师本来就有些担心未来的命运,纪墨这个微缩模型一出,还真是让人眼前一亮。

不是那模型罕见,早在当年纪墨他们卖掉那第一个模型之后,便有富贵人家仿制作为摆设,虽不寻常,却也不是机关师们从未见过的新鲜玩意儿,只是那水车带动风扇的小机关,颇为启发,让人看到后难免灵机一动。

谁说机关只能在战场上用了?建筑机关难道不好吗?是含凉殿不漂亮,还是自雨亭不凉爽,消夏避暑人之常情,新国君更要享受世上最难得的享受。

有聪明人更进一步,请愿要为新君建造“机密巧制”“屋上泉鸣”“水激扇车”的建筑作为居所,迅速把机关师的负责范围扩大了,不再是单单战场机关防御机关之类,而是扩大到了建筑机关,再进一步,就该走入千家万户了。

想法是好想法,动作也算得上迅速了,但,跟着被调走的不过几个人,剩下的,更多的机关师,跟着军士们一起迁移到了某处山峦层叠之地,为新君修建陵寝去了。

“苦也,苦也,怎是如此!”

不久前还格外倨傲,连纪墨那微缩模型都没仔细看的一个白胡子机关师这般叫着,几乎就要瘫软到地了,他就站在纪墨身边儿,见到人倒,纪墨下意识扶了一把,提醒道:“雷霆雨露,俱是君恩,能得君王信重,方才能有此任,我等当感怀天恩,莫作悲声。”

谁都知道,修陵墓这件事不说要耗费一辈子,也是半辈子几十年,等到修好了,说不得这些人就先成了陵墓之中的陪葬品,早早用尸骨为新君铺路。

这等差事,若说信任,的确如此,陵墓机密,何等要事,哪能轻易交托。若说苦,也是真的苦,那些忠诚于新君的人便是面临这等明知必死之事,也不以为意,尽忠职守,而他们这些大半都是陆续从他国收拢来的机关师,可就没那么好的气度了。

一个个,若不是为了活路,谁会投向新国,便是心不甘情不愿,消极应付的都大有人在,如今这般,竟是马上就要为之用命效死了,不死也要死的那种,怎能不让人又悲又愤。

纪墨的好心提醒之意,有人收到了,顺势改了口风,有人则反唇相讥,讥笑纪墨为人作嫁,好端端弄出来一个微缩模型,竟是让别人踏脚上位成功,而他自己,恐怕也是因为那模型做得太好,这才来做新君的死后居所。

听了这话,纪墨脸上毫无怒色,反倒笑起来:“若是这般,就该由我总领这其中的机关布置,你等若是毫无异议,便要听我命令了。”

他这样死都要争权的做法,竟是让众人都为之一滞,这人是傻了吗?不是郑军之中来的?怎么比那些军士还忠心的样子?

纪墨只当众人默认,直接去将军那里领命,商量具体的建造陵墓的工序之类的,直接把这个领头的职位坐实了,让旁人再无可争。

第206章

陵墓是每一个新君上位之后第一时间就会修建的,若是新君上位之前,他跟君父的关系非常好,那么,可能在他成人后就会有在建的陵墓了,古人为了规避死亡,有的时候也有些比较奇葩的做法,害怕婴儿夭折,就会不给他起名,更改排行,或者是那种起个贱名好养活的做法,更有甚者,早早修建好一个空冢当做是孩子的陵墓,欺骗鬼神不要再来索要孩子的性命。

对拥有财富和权势的人,比起贱名之类的,显然是后者更能凸显他们的威能,阳间人命令阴间鬼什么的,听起来就不明觉厉。

而当新君成为一国之君后,他之前在建的陵墓会面临两个结果,一个是废弃不用,或者给其他他亲近的儿女用,另一个就是直接在此基础上改建,改建成符合一个君主规格的陵墓。

这个陵墓就是后一种方式€€€€改建。

已经有了一定的宫室结构的陵墓还是成王之前的样子,工匠们需要在一些地方扩大,在一些地方添加设施,这之中的难度未必比重新修建更小。重建是在一无所有的基础上画图,全盘布局都可随意,而改建就要尽可能地利用现有的布局,不至于把前期的工夫全部白费。

古代的大型工程本来就多靠人力,这等修建陵墓的大事,又不会不被新君关注,哪怕没有明确的工期,必须要在什么时间完工,但新君派来视察的人总会让大家明白,敢磨洋工就去死的道理。

哪怕所有工匠都有一种必将在此殉葬的觉悟,但做事的时候还是不敢有一丝一毫的不认真,若是被查出来了,说不定检举出他的那个人就不用死了,而他自己,怎样都是难逃一死,谁都不想给别人这样的机会。

这一层心理,也是纪墨后来才明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