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莫向晚
而这部分的外溢知识,是多是少,是详是略,还是掌握在他们的手中,这就像是无形的权力,又是他们最喜欢的那份权力。
为鬼神之意做出诠释,本来就是巫祝的本职工作。
“如此,怕是需要不少人手。”
大人已经开始沉吟这件事进行的可能性了。
“怎么,需要经过大王吗?”
纪墨意识到难处是哪里,问道,“大王会反对这件事吗?如果告诉他,他不支持,是否就是公开与鬼神作对呢?”
大王已经不满有巫祝隐约管束,因此对鬼神也有不满,但若要公开与鬼神作对,恐怕他还不敢。
只能说历史渊源,大家都信奉鬼神,突然出现一个不信者,恐怕比异教徒还要讨打,必要公开处置不可。
所谓的“鬼神厌之”可是能够化作实际的攻击力的。
“是,他不敢。”
大人意会到这件事隐含的好处了,把这件事直接上告给大王,大王不敢不同意,而同意了,前段时间通过女巫做出的种种倒行逆施之事嚣张起来的气焰,就像是被敲打了一下,又缩回去了一样。
无形中,也重新溯本清源,让大家明白巫祝才是某种权威,超过大王的权威。
事情开始的时候,纪墨并没有想要借由这件事给大王挖坑,但事情到了这一步,坑还是存在了,于是,被推入坑中的结果,似乎也不能说是没有预料。
“听闻巫祝之子墨司巫可堪大任,此事,便由墨司巫总掌吧。”
大王的原话是这样的,把这个费力气的事情交给了纪墨来做,隐含的意思又是做不好必然有罚,做好了,赏是不可能赏的,也许会红口白牙地夸一句,多一句都没有的。
鬼神是个双刃剑,巫祝能够以鬼神威慑大王,大王同样敢假鬼神之名来罪责纪墨。
大王没有对鬼神的解释权,很多时候难以这般假名而行,但这次的事情不一样,无形的鬼神,因为立碑之事而成了具体的,假使某座山被纪墨划为某位鬼神的所属,然后山动,又或者发生一些别的事情,山火之类的,是否就能说鬼神不满呢?
以前这样的知识掌握在巫祝的手中,不要说大王了,就是普通人也都不知道那座山是哪位鬼神的所属,对方又是否因为什么不满,全部都是巫祝说了算,可石碑上若是把这部分的事情都写明了,最近的所有事一合计,全没有触动鬼神的禁忌,那就只能是立碑这件事本身引发鬼神不满了。
那么,负责立碑的人,必然要背负这份因为立碑而起的罪责的。
不管此刻的古代有多原始,人的头脑也必然不会真的简单蠢笨,大王的反应极快,竟是超出了大人的预料,一时间没能及时发言,让此事成了定局。
不明真相的大臣只知道派人恭喜,便是有人看到其中的危险处,但事情就是这样,不做不错,做了就有可能错,全无风险是不可能的。
“我已向大王求得人手,若有不是,便是那些人所为。”
大人的后招补足了一些疏漏。
如纪墨这等身份地位的人,他说做什么事,也不可能自己亲自来,立碑这等粗活,更是只能下头的人动手,若有不妥当的地方,他当然可以怪罪下去,层层推诿到具体办事的人身上。
大王若要因此强说纪墨不对,必然也不会得到大家的认可。
罪责之名只会有名无实,不可能造成实际的损害。
作为巫祝唯一的传人,下一任巫祝,就是大王也不敢弄死,只是趁机打压,弄出一个污名或把柄,便于日后掌控罢了。
纪墨感激大人的这份用心,谢过之后也不耽误,与大人合计立碑之事的具体程序该如何,立碑时候肯定是要有祭祀的,怎样的舞蹈,怎样的流程,怎样的祭品,这种前所未有之事,都是需要提前确定一个规制的,不能随意而为,看在外人眼中,也显得粗陋不堪,那就真的是不敬鬼神了。
第224章
火焰于黑夜之中明亮起来,围绕着火堆腾挪舞蹈的人影被火光拉长,落在四周,像是无数鬼影舞动,冥冥之中,似乎鬼神已经在注目着这里,周围的人尽皆俯首,视火堆如鬼神,只敢看着地上变动的影子,而不敢抬头。
“此山,名慈,母婴怀德,慈育生灵。”
批名的程序跟给人命名的那一套差不多,碗中的水是清水,纸上的字早已写好,清水涂过而变色显现出来。
粗糙的纸张并不是经过制造而得来的,而是通过从一种原料之上层层削片而得来,有些类似于切薄了的木片纸,材质粗糙些,带着草木的纹理感。
轻薄,易碎,并不是承载文字信息的好方法,不易保存。
但这些在巫祝的手中,都会焕发出另外一种用途,缺点也成了优点,不易保存,就更让它的消失显得顺应天命,完成了天启之后的载体,也实在不应该再留存下来,不然,难道要供起来吗?
若是损毁了又算是谁的?
偌大的石碑被立了起来,本来这里面还要有一个供奉祭品的问题,纪墨取消了用奴隶当做祭品的事,而是以偶人为替,用木头雕出人像,对这个时代的工匠来说并不算难。
便是那些奴隶,知道这雕刻出来的木偶人能够替自己一死,也是各个努力,让那木偶人尽可能地逼真。
这种尽可能,真的不太能要求他们的完美了。
人形是有的,面部上的五官也都有,就是有些一言难尽,黑洞洞的眼睛,黑洞洞的嘴,再有两个黑洞洞的鼻孔,于黑夜之中看来,还真的有些吓人。
幸好这些都是要烧掉的,否则还不知道会给后人什么样的启示,恐怕又要被质疑一次古人的审美了。
“大人,这是最后一块儿石碑了,可还需要再准备些?”
说话的是跟随在纪墨身边儿的少年木,是纪墨从随行的奴隶之中简拔起来,当做助手和半个弟子的,从出行那天到现在,掐指一算,也有六年了。
这时间,不长不短,刚好可以更新换代一次。
“暂时不必了,大王继位,咱们也该回去看看了。”
那位提拔女巫不成功的大王,有些喜怒无常,似乎还有残暴之名的大王死去了,死得突然而安静,某一日就没了,消息传过来,队伍之中还简单举办了一次祭祀平息众人心中的躁动,纪墨主持的,他之前学过类似的东西,却没想到这么快会用到,头一次上阵,感觉表现不是太好,好在观看的这些人,都是没什么文化的,不知道仪式的正确与否。
新上任的大王是那位在外征战期间出生的小王子,今年七岁左右,这样的年龄当大王,权力若不是掌握在朝臣的手中,就是在他的母妃手中,又或者是那位活得好好的女巫手中,这局势,恐怕有些复杂。
纪墨接到的消息是巫祝传来的,令他回去倒不是为了给新上任的大王祝贺,这年代交通不便,等纪墨知道消息再回去,什么都晚了。
让他回去是让他接任巫祝之位的。
大人的身体,一直都不怎么好。
有些事,不想起来就罢了,一想起来就难免担忧,大人的身体,病恹恹地,也有好多年了,偏偏赶在新旧交替的时候催促他回去,真的是因为身体不好吗?
膝上的羊皮卷翻开,新旧两张地图对照,其中一张是出来时候的预设图,山名水名,早都在上面准备好了,另一张是纪墨亲身所行,重新修订出来的,更为精准一些,山名水名,未必全如旧图所画,一条长江分段,上游一个名字,下游可能就是另外一个名字了,它太长了,未必所有人都能知道上游是怎么起名的延用下来。
而从长江分出来的若干支流的名字,因此而形成的湖泊名字什么的,出来时可未必能够一一准备周全,现在的地图毕竟还是很简略的,连大小比例都是肉眼衡量,并不十分准确,有所差错总是难免。
为了确定一条长江的名字,从上到下走一圈儿是必然的,确定这条江有多长,有多少支流,这都是耗费人力的事情,纪墨出来的时候带了不少人,回去的时候,起码减员三分之二。
少数是因为外头的野兽并蛇虫鼠蚁的毒,少数是因为跟盗匪拼斗,或走过其他国家,与之发生纠纷,不得不逃离而失散。
若说一开始这些随行队员之中还有人接受了大王的秘密任务,抱着某种不好的念头,经过这些不得不的同甘共苦之后,思想也有了转变,加上纪墨未来巫祝的身份,也少有人会对着干,倒是让纪墨的路顺畅了许多。
如今归来,也能算是荣誉而归了。
厘定山河,这种功劳,本来就不是一个人能够吞下的。
为了出行方便,纪墨还苏出了马车,这个年代本来也有车子,但相对原始的车并不能够保证结构的合理性,很多时候都带着些强推性质,不能让拉车的人马省力。
纪墨对这方面做出了一些改动,出行就方便多了,哪怕路上不平,多有颠簸,但加了速度,又有缰绳之类的总揽方向,还是能够借助畜力,节省人力的。
即便如此,有车子坐的总是少数,除了他,大多数人还是在徒步行走,尤其是奴隶,在士兵的对比下,不能对他们的好超过士兵。
这种驭人之术,纪墨并不是太懂,但耳濡目染,总也知道什么改变都不能一蹴而就,这就好像外来的羊到了圈里,若是对它更好,它就会留下吗?
躲避过风雪,吃饱了肚子,它依旧会走,野生到家养的过程,绝对不是一顿好吃的那么简单。反倒是这个超出家养的好,容易让家养的心生隔阂,进而叛变。
对士兵好,能够收获忠心,对奴隶好,诚惶诚恐之后,有的会感激,有的只会觉得你软弱可欺,反而愈发不驯。也让士兵心生不满,自己辛辛苦苦竟然还不如奴隶了。
出行时候的奴隶,大人给配备的那些,都是他精心挑选过的,没有这方面的问题,但也告诉了纪墨几则真实发生的故事,奴隶杀死主人逃走之类的事情,屡见不鲜。
如果要说主人苛责,不如说是这种制度,让那些平白变成奴隶的人注定要走一段不驯服的路。
人与人之间的平等,才是最难得的。
纪墨没有太伟大的理想和抱负,没准备直接解放奴隶什么的,只是顺应着这样的局势,尽自己所能地稍微改掉那些令他觉得残酷的部分,不再把奴隶当做祭品推入火中送死,就是他做出的最大努力了。
归心似箭,回程的路飞快,风尘仆仆回到府邸的时候,纪墨的黑眼圈儿都出来了,不出所料地见到躺在床上无法起身的大人,他不知道心中是何想法,悲伤之下似乎也有一丝轻松。
对方掌握着玄学的神秘,那种不敢挑衅的洞察力,还有那莫测的话语,都让人莫名敬畏。
如今,他要死了,似乎也如一座大山倾倒,让眼前豁然开朗。
“我还以为,你赶不及了。”
大人笑着说,夏娘跪在大人床下,见到纪墨进来,满脸的激动还来不及吐露话语,就因为大人的这句话,再度俯身,行礼退开。
“远疾咒还有用吗?我已经让人准备了,实在不行,也许可以七星禳命?”
纪墨说得没什么把握,七星禳命的说法从未有过,让人与天上的星宿借命,这种程度,怎么也是大巫该有的水准了,他就是敢想,也未必能够做到。
大人轻轻摇头:“你说,巫祝是什么?”
“敬天地而传鬼神。”纪墨早有答案,这是他在最初学习这方面的知识的时候就被问过的问题。
从对一个事物的认识开始深入,然后再回到认识本身上再看,就会发现之前的认识也许有些浅薄,又或者还会得到同样的认识,但意义已经不同了。
这就是所谓的“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了,似乎都是一样的,但多了一个“还”,意义便不同了,其中已经多了些无法言说的东西存在。
“既如此,天地长存,无论敬与不敬,鬼神无形,无谓传与不传,那么,巫祝还有什么必要呢?”
大人说这些话的时候,不啻于石破天惊,让纪墨都忍不住抬眼震惊地看向一脸病容的大人,一个巫祝,说这种话,合适吗?
“薪尽火灭,该终结的总会终结。”
这一声叹息之中包含的含义,如那复杂的眼神一样难以让人看懂。
纪墨却莫名懂得了,按照系统的套路,他不敢说是最后的传承人,却也可能是这个世界这项真正的技艺的最后掌握者了,如此一来,是否断代全在自己手中。
已经被前任大王动摇的巫祝体系,横生枝节的女巫现在还在宫中,新上任的大王,在她们教导之下的大王,对这个国家原有的巫祝,能有几分信任呢?
于所有朝中事都隐形的巫祝,又能得那些大臣多少看重呢?
一个旧的体系,终将破灭。
“你……”纪墨很想问点儿什么,是预知吗?还是某种预感?或者是某种对未来的推演?
大人虚弱地抬手压在了他的手上,道:“你好好地……好好地看看……记住它、别忘……”
掌心最后的温度也无法留存,渐渐冰冷,连那被中也再无余温,纪墨轻声说:“忘不了,都记得的。”
第225章
巫祝的殡葬仪式只有巫祝能办,那些大祝小祝这种时候都要退避三舍的。已经死去的人是冰冷的,像是一个徒留在世上的躯壳,让人想到了蝉蜕,那已经不是真正的人,或者说不是那个熟悉的让人有着感情的人了。
纪墨在床边儿站着,手上的刀子异常锋利,举全国之力弄出这样锋利的刀子来,此刻不过是为了刨肉取骨,哪怕面对的是已经死去的人,一具尸体,他的手始终还是无法调整刀尖的角度,对着那个人。
【主线任务:巫祝。】
【当前任务:专业知识学习€€€€(93/100)】
一定要吗?
大人留下的法器,人骨的那些,都在,他其实可以用那些,并不用……系统屏幕无声地亮着,他看着那数字,如同自虐一样看着,透过那一层幽蓝的只有自己可见的屏幕,再去看床上那具尸体,似乎都多了些不真实的感觉。
手拿起了刀子,他下意识开始通过手感触觉开始分析刀子的材质,下意识想该怎样让这刀子更加锋锐,或者是增添一些别的属性优点,但……
上一篇:万人嫌替身改拿钓系剧本
下一篇:药罐子受爱虐不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