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型工种 第330章

作者:莫向晚 标签: 快穿 系统 穿越重生

劳心劳力不担名,也太……

这是跟纪墨的价值观不符合的,做了事情,未必要多么宣扬,可把自己的功劳完全转嫁给别人,是不是也过于……虚伪了呢?难道那名声真的不好吗?又或者是这样的功德,真的不香吗?

“我资历尚浅,不合适主持,还是要让师兄们来的,到时候也能择定主持,用不了多久,这里定然就会有一番新的气象。”

广济这样说着,手抚着那陈旧的廊柱,不少地方还能看到火烧火燎的痕迹,但相信很快,它就会重新焕发出光彩来。

在广济跟纪墨谈过几日之后,便有最近的寺庙派人来了,他们似也很懂得的道理,并不是空着手来的,带来了经书不说,也带来了人力。

“此等盛事,怎能不襄助一二,劳烦法华寺高僧在此主持,实在是汗颜,汗颜……”

领头的师兄是个魁梧汉子,说话却很圆滑,见到广济之后,就是一连番的夸奖,好话不要钱一样大奉送,末了还暗示自家寺庙撑不起这里的门面,不敢跟广济争夺主持之位。

“师兄说得哪里话,我本是过路,知道这里有寺庙,又是荒废不久,心中感念,这才有心大兴,却是不会在此地久留,师兄能来主持,自然最好不过。”

广济言辞温和,还不忘说起头一次留宿在此遇到的那个面都没露的老僧故事,“不知真假,不论正邪,感念其言,多有遗憾,这才有愿重建寺庙,免去乡人恐慌。”

“好,好,好,正是这样,才是师弟的功德啊!”

两人你来我往,说得热闹。

其他的和尚,跟着工人一同忙碌,加快了重建的速度,还别说,他们个个都有自己的手艺。

纪墨对这点并不很惊奇,寺庙就是一个小社会,里面的和尚自给自足,指的不全是自家种的粮食自家吃,还有就是他们各方面的才能汇聚,无论是修缮房屋,还是制作桌椅床铺,连裁缝才能都是有人掌握的,完全不需要倚靠外界,如此才是真的远离红尘俗世。

之所以形成这样的局面,也不很难理解,这些和尚几乎都是贫苦出身,他们的家庭环境可能就是小工匠之流,等到入了寺庙,也不过是多了修行之事,并没有废了他们本来拥有的才能的意思。

甚至因为寺庙相对公平的环境,他们还能获得跟自身能力匹配的更好的职位,也让他们能够继续发挥所长,这就很令人感觉舒适了。

不用操心算计每日吃穿,不用强行去从事自己不喜欢的职业,也不用违心奉承什么人,只要全心全意把自己的所有都交托给佛祖,那么,不仅能够获得心灵上的平和,也会在日常生活之中感受到难得的大自在。

这也不怪那么多人都爱当和尚,三千烦恼丝一去,当真是清爽若飞扬。

又等了一段时间,离得较远的一处寺庙也派人来了,他们大约知道自己地方远,争主持是争不来的,便多是指派了一些僧众过来充实寺庙,结个善缘,他们也带了不少经书,虽可肯定未必有什么孤本珍本,但经书多了,广济也十分欢喜,连着两日,都在翻看那些经书。

纪墨也跟着看,不仅看,还会背,他现在能背的经书已经很多了,但其中浩瀚,至今都好像看不到头,若论经书几万卷,只看弟子几多人。

弟子多了流派多,流派多了,经义多,两相叠加,总有后人伪托前人所言,从某本经文之中引申发挥,讲述自己的观点,如此成书,经文便又多了一本。

从“佛”这个词出现,有人解释其意,就开始有了经书,如此历朝历代,皇家汇编的有,各个寺庙总结的有,还有些是从外域而来的所谓“番邦佛说”,更有不同的语言记录的佛典。

因不是人人都是翻译奇才,这部分的佛典也是出错最多的,很多口传都会有些听起来生硬不通的词汇,要么就是真的不知道如何翻译,记了一个口音音译,要么就是不好描述,于是成了这样的怪异。

这次带来的经书之中就有很多这般的,广济有些好奇,还寻了那位师兄问了一句,这才知道附近那座寺庙虽如今是个小寺,却是从大寺分支出来的,其中经文,多半都是那时候抄录流传下来的,后来那大寺被皇帝灭佛给弄没了,这里留下的经文不是孤本胜似孤本,不与外域交流的话,恐怕也只能如此了。

“阿弥陀佛,倒是缘分。”广济这般感慨了一句,他本就是为经文来的,没想到见到荒寺,如今重建寺庙,舍了盛名,便又见了经文,其中因果,又岂是言语所能尽表。

纪墨也默,这算不算是祸兮福所伏?峰回路转,柳暗花明?

第566章

人多了,钱也到位,重建很快完成了,主持的人选几乎毫无争议,这段时间的相处,大家都有一个基本的了解,有意竞争主持之位的和尚怎么样,他们也是能够看出来的,如此,到了真正任命的时候,就十分顺理成章了。

这边儿寺庙确定下来主持人选之后,因为度牒什么的也有,可能还要到当地的官府部门报备一下。

不过,出家人的事,远离红尘,有度牒就行了,也不会在度牒上特意标注是几级几级的禅师,更不会有具体的职位描述,这种“身份证”的存在,更像是对世俗的一种妥协。

像是注册某某某似的,可其实佛祖如果真的存在,会需要这样的东西当做凭证吗?谁信仰自己,谁是自己的弟子,难道不是一目了然的事情吗?便是有谁违法乱纪,难道还能避开佛祖的耳目吗?

这些闲事都不如法会重要,尤其是重建寺庙后的第一场法会,应该更热闹一些,为此,也会邀请镇上一些有权有钱的人家过来参与盛会。

没办法,和尚总是要在世俗中混饭吃的嘛!

前面热闹的时候,纪墨正在后面重建的藏经阁之中整理经书,明日他们就要走了,这也是最后一次整理了。

藏经阁之中的经书算不得很多,其中大部分都是附近两家寺庙带过来的,还有就是广济自己留下的几本,不多,都是他们闲暇时候默写出来的,夹杂在那些经书之中,毫不起眼。

广济把每一本经书都认真地放好,他的态度像是对待什么珍贵的物品,需要仔细到每一个边角都不留尘埃一样。

纪墨也爱看书,也对书有着珍视,但珍视到这份儿上,却是少有的,见他那般,无形中就感到了一种虔诚,是对书的,也是对佛的。

可能僧人就是有着这样的魅力吧,层层的清规戒律之下,严守的是一颗虔诚而向上的心,虽然他们所求的东西未必是世人能够理解并同样追捧的,但,这种态度,任谁都不能亵渎。

不知道怎地,纪墨突然想到了高阳公主和辩机和尚的故事,不论故事真假,不论感情真假,只说和尚为何会在公主面前还如此有魅力,恐怕不是一个禁欲系能够全部解释的。

最根本的原因,还是那种“你有,而我永不可能有”的虔诚吧,又或者,把这样的存在勾下神坛,自有一种拉良家下水的难以为外人道的快乐?

不经意想到这里,纪墨自己也吓了一跳,连忙道了一声“阿弥陀佛”,广济听得佛号,侧目去看,见到纪墨对着正在整理的经书念佛,不知他心中所想,只觉得这孩子的虔诚之心还是值得称道的。

“收拾好了吗?”

广济问了一声。

“好了。”

纪墨收敛心神,连忙把手上的经书放在书架上,转头看向广济,广济已经先一步收拾完了。

看了看纪墨收拾得没什么问题,广济微微点头,“之前给你讲的,可都记下了?”

“记下了,不怕师父考较。”

知道广济是什么意思,纪墨言之凿凿,佛学这个东西,是一种态度,还真不是咬文嚼字的计较,便是经文之中有一二不准确的,意思说对了,也算是对了,只不过,并不能够过关就是了。

对内对外,是两种标准,外头的施主,稍微知道点儿谦让仁和就已经很足够了,完全是把下限放到很低,几乎为负数的期待上,稍微有点儿好表现,立刻就成了满分。

对内的话,所有和尚都是佛家弟子,既是佛家弟子,连经文都背不全,丢字漏字多加字,算什么呢?专业,就要有专业的态度,还要有配得上专业的水准。

不过这方面,只要是背诵对纪墨而言都没什么难度,就是阅读理解,既然知道佛学的方向是怎样的,那么,也不会有什么问题,纪墨每次对考较都应对得游刃有余。

广济也知道这个,但他还是总会抽时间来考察,这些知识同样是需要勤勉的,因为会了就不写字,这种情况是绝对不能发生的。

在他的教导下,纪墨不敢说书读百遍,却也绝对烂熟于心。

法会这天,是个好天气,暖暖的阳光合着外面那若有若无的喧嚣,穿过窗棂照射进室内靠窗的长桌上,桌旁一坐一站的四目对视,广济的眸光之中含着欣赏和期许,纪墨的目光之中则带着自信和从容。

问答之声不大,只在室内,清朗自然,若空山翠鸟,其鸣也脆。

次日一早,清晨微凉,这天气是一日比一日冷了,纪墨收拾包袱的时候才发现无意中增多的僧衣已经厚了,连带着那厚厚的鞋子,平白让包袱都重了些。

广济跟他走出的时候,早课刚刚完成,主持就是那位师兄,他亲自带着人来相送,送的时候还不忘挽留:“你看看,这才多久,依我说,你们就在这里住下,直到明年春暖花开,再走不是便利,何必如此急切?倒像是我鸠占鹊巢一般。”

他这个主持之位,的确像是白捡的一样。

自来寺庙是有数的,多少个朝廷灭佛事之后,现在的朝廷对寺庙的管制,对僧人的管理都有了成例,一个萝卜一个坑,想要多一个地方都没有。

等僧人到了一定级别,若是无所求还罢了,若是有那么点儿向上的心思,就会发现,哪怕自己有了当主持的资历,却没有一个寺庙少一个主持了。

这里又有一个误区,纪墨以前总以为破庙很多,随便修一修就能住和尚了,像是广济主持的这次重修寺庙就是。

其实,所有小说影视剧中的“破庙”,大部分都不是佛家的寺庙,而是一些土地庙,娘娘庙,城隍庙之类的地方,更有甚者,可能就是一些早就被荒废的淫祠,可能连当地人都说不上来历的狐仙庙大王庙之类的,昔年或有盛景,却早已经不复当初了,留下一两间看起来还算完好的房子,没人住的主要原因就是忌讳了。

古人对风水上的要求还是比较高的,哪怕乡下的平民老百姓,建个房子,也要找人来看看,起码不至于犯客,这才能够往下走。

那些破庙,对一些阴间事或是好的,对活人就未必好了,哪怕荒废得不那么厉害,也少有人直接霸占了当做自家居所,免得真有什么山精树怪的,因此把自家记恨上了,可不是得不偿失。

而佛家寺庙不用那些比较现成的框架,一来是同样忌讳这些风水问题,二来也是不想做鸠占鹊巢的事情,这么大的天地,哪里需要非去别人家的道场,若实在是地方好,比邻而居也可,大可不必为了省那么点儿钱而直接用了别人的框架。

最关键的是,修缮未必比新建省钱。

所以,天下间寺庙不少是真的,但这些不少的寺庙都是有主的,也是真的。

想要出头当一个主持,真的是不那么容易。

“师兄说得哪里话,师兄德行足够,莫要妄自菲薄。”

广济全不应他,笑着说了两句,又夸了夸对方主持法会很好之类的话,就带着纪墨离开了。

两人这一次的包袱之中装了不少的干粮,因天气渐冷的缘故,倒是能够放一放,应该很长时间不用再去吃剩饭了。

“师父,若是有的选,你还会当和尚吗?”

一路走来,纪墨对广济的学问很是佩服,最佩服的还是人际交往方面,活像是历练了许久一样,该进则进,该退则退,那种分寸感最是难得,关键是还做得如此不留痕迹。

如这次让出主持之位,如昨日避开出席法会,前者是不贪恋,后者是有所专,任谁看都是正常的好品格,没有故意为了怎样名声而避开的样子。

“为何不当?”

广济已经习惯了纪墨一些不太靠谱的问题,听到这话,反问了一句,继续道,“不交税,不纳粮,一张度牒,天下畅行,一道化缘,四海可吃。就是不愿远行,也有晨钟暮鼓,四时早晚,不过念念佛经,做做法会,又算得什么辛苦?天下间,莫有比此更易混日子的了。”

这话说得太接地气了,太实在了,不像是广济以前会说的,纪墨愣了一下,连本来想到的话都忘了。

“你想要说的就是这些吧。”

广济看着纪墨,这个转折让纪墨猝不及防,还真是有点儿闪到腰了。

“哪里,哪里,师父你小看我了,我怎么会这么想?”

纪墨保证心里没有想过这样的话,只是相似的,恐怕说不准是有那么一些,赧然一笑:“我是知道求佛辛苦的。”

“求佛不辛苦,蒲团上跪着,三炷香烧着,只把灯油钱添上,磕几个头,道几声保佑,有何辛苦可言?”

广济说得更实在了,佛家打开大门,广迎八方之客,但这些客,哪怕入了门都是施主,却也未必有多少真心在此,临到用时,抱一抱佛脚,安一安己心就罢了。

“求己才辛苦。”广济跨出的每一步好像都在一个标准的幅度上,呼吸也平稳,他看着不够壮硕高大,却有一副好身板儿,力气也大,动辄背着沉重的包袱走几十里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练出来的,“求修行,求超脱,求度化,欲求世人所想的不可能成为可能,这才是辛苦。”

“若怕辛苦,莫要学佛,若觉辛苦,莫要学佛,若知辛苦,可学佛矣。”

第567章

“知道了。”

纪墨点头应是,其中有些道理,他是能够明白的,但,明白未必能够做到,就好像信仰的交托,哪怕他的确兢兢业业当着和尚,甚至比很多信仰和尚都做得好,早课晚课从不间断,日常念经背书也绝无拖延,可在根底上,佛祖眼中,他恐怕还不如那些背经不如他的。

这个根本问题,就在于信仰了。

每每话题到此,纪墨觉得,自己若是违心,也能说出一两句动听好听的话来,哄得广济更加开心,再痛快教授自己更多,可,到了此处,他就是说不出。

投身佛家,却不信佛,本身就像是某种背叛,不过滥竽充数,勉强得过罢了,可若是虚言伪饰,装出诚恳样子,骗取广济的侧目,就过于小人了。

可能这么区分只是纪墨为了守住自己的一点儿底线,但他却是不愿意以此骗人。

广济没有看出他的心思,见他后面的日子总是沉默,还以为是自己前些日子说得重了,没有多加宽慰,只是又给纪墨准备了一个内穿的保暖小坎肩,加了棉的那种。

不是棉花,是一种絮棉,保暖效果,只能说新的还好,不要沾水,就还凑合,若是一沾水,少了斤两不说,再也蓬松不起来,也就不保暖了。

“师父莫要光念着我,自己也要添衣才是。”

纪墨也很想给广济添些衣物之类的,可惜不那么容易,这时候若论保暖,还是要皮毛制成的衣服才更加暖和,但皮毛之物,必要杀生而来,就算并非杀生,而是那动物因故死去,但,死去剥皮,同样是一种残忍。

把这些将心比己想一想,就知道这等衣物为何并不在和尚的选择范围之列。

如此一来,除了絮棉这种更新换代过快,还不是太保暖的东西,就没什么好玩意儿能够保暖了,或者说有,但是他们这种层次接触不到,比如说天然暖玉之流,就不是他们能够得到的。

“我可比你健壮多了,如此天气,还受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