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云依石
初春的阳光并不热烈,照在人身上,反而驱散了寒意。
日头开始偏西后,杜云瑟写完了草稿,右手边的解檀光也差不多同时完成。
杜云瑟听见他收草稿的动静,并未在意,将自己的草稿重读一遍,修改了一些措辞,增加了一些骈句和比拟,让文章更加融会贯通、气韵亨达。
申时三刻,杜云瑟确保文章已无可增删之处,计算好时间,开始正式誊抄答卷。
“臣”字小写,陛下、君王顶格大写这些格式仍是一样,标准的馆阁体蝇头小字顺畅地落在上好的雪白贡纸上,如它的主人一样气定神闲。
期间元化帝用了一次膳,下到殿外在三百贡士间走了一遭。
许多贡士看着视线里出现的明黄色的衣摆,心有戚戚,忍不住暂停笔锋,怕自己手抖写坏了试卷。
元化帝暗自摇头,径直走过,在会试头几名的贡士桌案前多停留了一会儿,以杜云瑟和解檀光二人为最久。
二人都对得起自己的名声与才学,没有受到什么影响。
等到酉时三刻,太阳已西沉得厉害,阳光变成了金红色,黄昏将至,也到了殿试结束的时候。
三百贡士都是裕朝学子中的佼佼者,每人都按时完成了自己的答卷,答得究竟如何,便要看后日的传胪大典了。
殿试的阅卷极其之快,黄昏前将试卷收上去,傍晚皇帝钦点的数位大学士和翰林阅卷官便要入宫连夜批阅试卷。
阅卷时,每位阅卷官都要把三百份卷子全部读过一遍,认为文章做得好,就在上面画一个圈。
第二日傍晚前,阅卷官要读完所有试卷,将画圈最多的十份呈交给皇帝,由皇帝点出一甲三人和二甲第一名。余下的试卷再由阅卷官分为二甲和三甲。
到了第三日早上,所有卷子的名次都已定下,也拆开糊名登好了金榜,新科进士最荣耀的传胪大典便开始举行了。
灿烂的夕阳中,杜云瑟随响鞭声放下笔墨,三百贡士先一起行礼恭送元化帝起驾,再静静等待礼部官吏糊名收走试卷。
等所有流程结束,贡士们可以起身离开紫禁城时,很多人已经站不稳,胃里一片火烧,强撑着才能不在皇城里失仪。
杜云瑟又嚼了几条高粱饴,旁边的解檀光注意到看了他一眼,杜云瑟坦然回视。
“……”
解檀光瞧了瞧杜云瑟腰间特制的荷包,摇了摇头,什么都没有说。
一片沉默中,三百贡士沿来时的路穿过午门旁的右掖门,沿直道过端门和承天门两侧的便门,终于来到外面的长安街上。
长安街原本横贯整个京城,皇城的设计者在承天门外设了两道高耸的墙门,从中间隔断了整条大街,将它分为了东长安街和西长安街。
杜云瑟走出长安东门,才终于出了森严皇城的范围,听见了繁华市井的声音。
皇城边上无人敢拥堵等待,柏泉只能站在长安东门边上守着,看见杜云瑟出来,才赶紧从远处把马车赶过来,接杜云瑟和紧随其后的王引智回家。
秋华年整日心神不宁,提前一个时辰就在宅子大门边上打转了。
看见马车回来,他赶紧上去握着杜云瑟的手拉人进门。
“来来来,庆祝咱们终于考完了科举的最后一场试,我让厨房准备了许多好菜,别管其他的,先好好吃一顿,再睡一觉。”
是啊,从县试、府试、院试,到乡试、会试、殿试,这科举之途等级分明的六场大试,他已经全部考完了。
杜云瑟握着秋华年温热的手,恍惚间似遇醍醐灌顶,终于从殿试的影响中出来,再次回到他眷恋的烟火人间。
当夜杜云瑟与秋华年在席上小酌几杯,洗漱后很快便抱着爱人沉沉睡去。
他睡得安稳极了,秋华年挣扎了几下,往上蹿了些许,伸手把杜云瑟的头圈在自己怀里,将脸贴在发顶,像一只巡守自己领地的小狐狸般快乐地蹭了蹭,重新入睡。
第二日清晨,生物钟让杜云瑟准时睁开眼睛。
他意识到自己和秋华年的睡姿,有些惊讶,刚想起身看看秋华年,就被勾着脖子按了回去。
秋华年嘟嘟囔囔道,“不许早起,陪我睡回笼觉。”
杜云瑟失笑,只能保持着这个姿势,反手搂着秋华年的腰,听着近在咫尺的心跳声,睡一个已经多年没享受过的回笼觉。
殿试结束,离传胪大典还有一日,许多人都想知道会元发挥得如何,但杜云瑟一直没有出门,也没有接帖子。
这几日都是难得的晴天,主院内院的几株玉兰开花了,紫的白的交映在一起,煞是好看。
秋华年突发奇想要炸玉兰花吃,不叫下人们动手,专指挥杜云瑟去摘花。
杜云瑟踩着小凳摘花时,他就在屋檐下搬了把躺椅,摇摇晃晃地瞎指挥。
半个巴掌大的花朵很快便摘了一篮子,一咕嘟一咕嘟的漂亮又可爱。
秋华年来到厨房,给面粉里加入糖和鸡蛋,调成生糊,把摘下洗净的玉兰花瓣放进去一裹,入油锅炸个几秒,赶紧捞出来,花瓣的清香还未褪去,配着外面薄薄一层酥脆的炸衣,口感相当奇妙。
吃花是吃不饱的,秋华年炸了十几片,给自己和杜云瑟都投喂够了,便让人收拾了做正经饭。
他和杜云瑟则回到内院的正房,终于有空说起殿试的题目。
元化帝专门在殿试上问策海贸,说明他不是个信奉闭关锁国政策的帝王,秋华年由衷松了口气。
杜云瑟分析得很透彻,提出的策略也非常符合裕朝的现状,秋华年作为一个站在巨人肩膀上的现代人,也想不出比他更好的来。
“我的殿试答卷,也有华哥儿的一份。”
秋华年笑着摇头,“我说的话是你的见闻,能分析出深层原因,结合实际融入答案中,是你自己的能力。”
“何况你我之间何分彼此呢?”
秋华年问杜云瑟,“海津镇那边的海港,究竟何时会开?”
“若陛下愿意采取我的策略,应该还要准备一二年。”
秋华年点头,这种大政策准备齐全再实施是好事,他也可以利用这一两年时间多做点事情,争取赶上第一波红利。
“我原本想着离城远的那六十亩庄子,一部分作工坊以及给工坊种原材料,一部分仍种普通的庄稼,现在想想要不还是全部用于工坊吧。”
“这些华哥儿安排便好。”杜云瑟自然没有意见。
秋华年起身伸了个懒腰,“传胪大典后,咱们也该回襄平府了,出发前挑个日子去庄子上安排一番,出来这么久,我早就开始想九九、春生、云成和圆菱,还有信白他们了……”
……
元化二十三年三月二十,初春天气,百花盛开。
天将将亮,文武百官已穿朝服分左右列班站在奉天殿前,静待三年一次的传胪大典。
新科进士们先前往国子监领取进士服,换好衣袍,再来到奉天殿前列班向北,站在百官中央。
三百进士一水的深蓝色青边圆领袍,领口露出一抹洁白的交襟中衣,大袖敞口,革带青鞓,乌纱帽两边系着垂带,手执槐木笏板,看上去意气风发极了。
奉天殿前列班站,紫禁城内唱姓名,确实是一位古代读书人梦寐以求的巅峰时刻。
辰时三刻,奉天殿前响起宏大悠扬的礼乐声,天子穿礼服摆仪仗来到丹墀之上,公侯与诸王站于两侧。
稍后传胪官会一一唱出新科进士的名字,一甲三人高唱三次,二甲和三甲则高唱一次,每唱一次都有盛大的鼓乐声伴奏。
一甲的状元、榜眼、探花被唱到名字后,须引出班前跪拜,二甲和三甲则原地跪拜谢恩。
待唱名全部结束,众人三拜九叩恭送皇帝回宫休息,礼部官员会手持皇榜,引一甲三人穿过午门正门,从正中央的御道上走出皇城,将皇榜张贴在长安东门外。
之后则由礼部官员用伞盖、仪从送状元归第,俗称的状元游街便是这一环节。
杜云瑟站在新科进士班首,身姿挺拔,视线微微向下,心中一片从容淡然。
殿试之卷,他已竭尽全力,而解檀光背后有三皇子,定然也早有准备,最后点谁为状元,全看元化帝究竟想主要采纳谁的策略。
只是待会儿如果不能以状元的仪仗回家,华哥儿恐怕会十分失望……
杜云瑟稍微愣神的工夫,礼乐声已经停下,传胪官手捧黄榜站在了殿前。
空气仿佛在这一瞬间凝固了,新科进士们全都下意识屏住呼吸。
杜云瑟听见传胪官悠扬沉稳的声音。
“元化二十三年殿试一甲第一名——”
“辽州襄平府籍,杜云瑟。”
“文才绝佳,钦点状元,赐进士及第。”
杜云瑟轻轻舒了口气,向前迈出一步,站于班前,俯身跪拜。
他听见传胪官将自己的名字唱响三次,每一次后都跟着悠扬盛大的礼乐声,在森严恢宏的皇城里回荡。
这声音仿佛穿透了时空,杜云瑟突然看见了许多年前跟在马车后,一步步送自己远行游学的父亲;看见了父亲葬礼上以死相逼,命自己继续游学不许荒废前程的母亲。
他看见十岁的小小的自己行走在山川河海间,一点点抽条长大。
他看见了数不尽过去的经历,有好有坏,有喜悦亦有悲伤。
终于来到尽头时,他看见父母站在一起,对他摆了摆手,他猛地转身回头,秋华年已经在那里眼含笑意站了许久。
“……”
“臣杜云瑟,谢圣上恩典。”
奉天殿前冰冷的地面,在额头触地的瞬间滚烫了起来。
传胪响云过长街,寒窗十年未老人。
【第二卷·连中三元(完)】
作者有话说:
注1:出自《中庸》
第124章 恩荣宴
火红的旭日从东方升起,给万物镀上鲜亮的颜色。
奉天殿前,天子亲临、公侯见证、百官肃穆之下,传胪大典仍在进行。
杜云瑟之后,一位来自江南名为迟子怀的三十多岁的进士得到榜眼,解檀光则被点为探花。
一甲三人的名字各被唱响三次,出列谢恩后,重新回到列中,站在最前排。
之后便是二甲和三甲进士唱名。
二甲与三甲的人数没有定例,本次会试,共取二甲九十六人,赐进士出身,取三甲二百零一人,赐同进士出身。
进士及第、进士出身和同进士出身是进士的三种身份等级。
虽然三种身份都叫进士,都可以做官,但仍有微妙的差距。例如官场上论资排辈时,同进士便要低上一等。之后的庶吉士考试,同进士出身考中的概率也比进士出身的低。
与杜云瑟同乡的辽州进士里,祁雅志的排名是最高的,在二甲十五名。
李睿聪作为去年辽州乡试的经魁,这次在二甲九十多名,差一点就跌到了三甲。
上一篇:在年代文里卖美食
下一篇:被渣的老实人是万人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