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代文炮灰吃瓜爆改全家命运 第95章

作者:唧唧喵 标签: 种田文 系统 爽文 年代文 逆袭 穿越重生

没想到一到家里,就发现架子车正放在院子里,姜德和姜军庆正往上面搬东西,姜欢看了眼,是口蘑。

她挠挠头,想起秦任华买了十斤口蘑,架子车上看着不止十斤啊,那家里要用架子车,她们还能用吗?

绒花站在一旁也有些无措。

这时候姜乐走过来,说:“一会儿我们把架子车拉去绒花家门口,正好一起把绒花爹送到医院。”

姜欢:“!!!”

姜乐是刚刚收拾口蘑的时候才想起来,虽然给了他姐钱,可她们两个怎么把绒花爹带去镇上?

这确实是个难题,正好他们要去镇上送口蘑,干脆把绒花爹带上吧。

到时候别人也只以为他们是送绒花爹去镇上看病,不会多想他们架子车上有啥。一举两得。

姜乐把这事跟家里人说了,他们家人心善,顺手的事当然会答应,他正打算去一趟绒花家,跟她们说一声,没想到姜欢就带着绒花来了。正好,省得他跑一趟。

“太好了,我正发愁我们两个怎么一路把架子车拉过去。”拉架子车可不轻松,这年头路不好,上面还躺着个人,得费不少力气。

绒花也很开心,嘴里不断重复着“谢谢”。

姜乐摆摆手,他二哥拉架子车,他们三个帮忙推着,一路到了绒花家门口,姜军庆进去把人背出来,平放在架子车上,怕人着凉,盖上被子,正好把背篓也盖上。

他们就这么一路往镇上走。

而另一边,刘大冒姑姑还做着美梦,安慰刘大冒爹娘:“放心吧,今天要不是突然来人,那丫头指定已经答应了。她爹现在那样,着急的不是咱们,是她,你们就等着吧,要不了多久,她就得过来找咱们了。”

刘大冒娘听的开心:“幸好当时人没淹死,不然现在都拿捏不住那丫头。”

刘大冒爹沉着脸:“麻烦!还不如淹死,我就不信了,她爹没了,她们娘俩还能反抗啥?现在这样……我还真得给她爹治病不成?”

“哪用得着啊?我们就拖着,说等她嫁到咱家之后,再治病,等她真的嫁了,生米煮成熟饭,还由得了她?”刘大冒姑姑一双眼睛里满是算计。

第68章

“还是你机灵!”刘大冒爹听说不用真给治病, 终于露出了笑容。

刘大冒姑姑扭头,见刘大冒在院子里蹲着玩泥巴,笑着走过去, 也不嫌脏, 把刘大冒脸上的泥巴用手擦干净:“哎呦大冒,怎么把自己弄成小花猫了。”

刘大冒嘿嘿傻笑,一边流着口水, 一边用手挖着泥玩。

“大冒是在玩啥?这坑挖的真好, 还有这泥……你哪里来的水?”刘大冒姑姑说着, 刘大冒就恶作剧一般抹了她一嘴的泥巴。

刘大冒姑姑瞬间闻到一股骚味,这下不用刘大冒说, 她也知道这“水”是哪里来的了, 她当即绿着脸干呕起来。

刘大冒娘走过来, 训他:“大冒, 我说了多少遍了, 玩泥用水, 家里有水呢, 谁让你用尿的!”

刘大冒被说了一句, 就哇的一声哭了,一旁的刘大冒姑姑都顾不得自己嘴上的泥,连忙说:“没事没事, 别训大冒,我带着大冒去洗洗。”

说着,也不嫌刘大冒手上的泥, 带着他去河边洗去了。

刘大冒娘看着两人的背影,叹了口气,对刘大冒爹说:“大冒他姑不错了, 对咱大冒好。”

“那是她应该的!要不是她,大冒能变成现在这样?”刘大冒爹冷哼一声。

刘大冒娘闻言点头:“也是,都是她应该的。”

刘大冒小时候,他姑还没嫁人,带着他去玩,不小心磕了脑袋,之后人就傻了。

这么多年,刘大冒姑姑一直觉得对不起自己侄子,现在好了,她一边给刘大冒洗手,一边想,等绒花找过来,答应嫁给她家大冒,再给大冒生个娃,她欠大冒的,也算是还完了。

她做着美梦,完全不知道,此时绒花已经跟着来到了镇上的医院。

由于绒花爹的情况耽搁不得,姜军庆先拉着架子车,来到了镇上医院,把人先送医院治疗。

到医院门口,他也没走,背着绒花爹进去,医生给看了病,说有些耽搁了,还好不是很严重,不过要挂几天的水。

这些都不是问题,能治就行。

很快护士就给扎了针,挂上吊瓶,绒花爹情况不好,坐不住,他们运气不错,有空的床位,先临时给他们用。

姜乐和姜军庆看这里不用人了,就说:“我们先去送东西,送完就过来,你们两个能行不?”

姜欢点点头:“二哥幺儿,你们放心吧,我在这呢,不乱跑。”

医院还是安全的,两人也放心,就先走了。

送口蘑肯定不能给秦任华送去公安局去,秦任华给了地址,他们直接送去家里。

到了地方,姜乐敲了敲门,一个四十多岁的女人打开门,看样子是秦任华的妻子,秦任华应该提前说过,她听说是送口蘑的,就让他们把口蘑拿进院子里。

姜乐扭头,就见秦任华的妻子冯丽盯着他看,他挠挠头,不解地看对方。

冯丽有些不好意思:“……抱歉,我就是想问问,你是小俞吗?”

冯丽自然知道俞和衷,是俞立新的孙子,她时常听丈夫说起这位俞老先生,要不是对方,也没有丈夫的今天。

她最近从丈夫口中得知,俞老先生已经去世了,很少哭的丈夫那天也红了眼睛,哭着说:“我总想着要报答俞老先生,可怎么也没想到,他就这么……,他唯一的孙子在我眼皮子下面还受了这么多苦,我对不起俞老先生啊!”

冯丽也跟着心酸,她比任何人都清楚,丈夫内心有多感激俞老先生,她只能安慰丈夫:“过去的事我们改变不了,以后多帮帮那孩子吧。”

秦任华只能点头。

冯丽从丈夫口中得知,俞和衷今天十四岁,她看姜乐差不多是这个年纪,就没忍住多看了几眼。

姜乐摇摇头:“和衷没跟着来。”

“啊……,好吧。”冯丽有些失望,但还是笑着把他们送出了门。

等人走了,冯丽看了眼送来的口蘑,也不知道是怎么保存的,一个个新鲜的很,她这么多年,也见识了不少,稍微一看,就知道这是好东西。

她皱了皱眉,这东西要价是不是太便宜了?他们没帮着小俞,感觉反而占了小俞的便宜。

等老秦回来,她得说道说道。

把十斤的口蘑送了之后,车上还有大概四十斤,口蘑成熟起来很快,原本姜家人只打算采十斤,先给送过来的。

后面发现不少都成熟了,再不采摘怕是会老了,干脆一起采摘,正好来镇上问问三哥或者张彪他们要不要。

之前这两人都说,要是有菌菇的话,跟他们说一声,他们要。

但姜乐还怪不好意思的,之前好几次卖东西都是找的他们。

他打算先问问,要是人家不要也不强求,再想想别的办法。

他们还是照例先去了张彪家,但这次运气不好,张彪不在,对方倒说过有事的话,可以找他兄弟,就在离这里只有几家的距离。

但姜乐想了想,还是没去找,先去三哥家看看吧。

没想到三哥也不在,但三嫂倒是在,她平时在家照顾老娘,很少出门。

听说有菌菇,叫啥口蘑,当即就说要看看:“这啥口蘑,我都没听过,让我也见识见识。”

姜军庆把背篓放下,上面盖着的叶子掀开,一个个白生生的口蘑露出来,看着倒是可爱,就是不知道味道咋样。

老太太听说姜乐他们来了,也出来看,两人看了之后就说想要,姜乐却不想凭借关系让人买,他早有准备,带了他奶做的口蘑炒辣椒:“您尝尝,这是比较简单的菜,还能用肉炒,煲汤做酱啥的,你们要是吃得惯就要,吃不惯也没关系。”

口蘑炒辣椒已经有些凉了,姜乐为了好拿,是用罐子装的,打开罐子盖,即便凉了也能闻到一股诱人的香味。

老太太好吃,当即就忍不住想尝尝。

“有些凉了,要不先热热吧?”姜乐笑着说。

三嫂光闻着味,就知道味道差不了,而且这菜打眼看过去,就知道除了辣椒没放别的料,说明就是这口蘑香,她觉得这口蘑绝对是好东西,不用尝都知道好。

不过既然姜乐让热了尝尝,那就尝尝吧,主要是闻着挺香,她有点馋了。

三嫂当即接了罐子,笑着道:“行,我先热一热,娘你等会儿。”

老太太笑眯眯点点头:“好,我跟两个娃说说话。”

这边三人说着话,三嫂拿着罐子去了厨房,只是把菜热一下而已,速度快的很。

这菜是姜奶奶做的,考虑到自家幺儿的用途,她放油的时候没省着,此时也不用热油再炒,直接把菜倒进炒菜的锅里,稍微翻炒几下,比刚刚更为诱人的香味扑面而来,三嫂没忍住咽了咽口水。

等菜热的差不多了,盛到盘子里,又拿了两双筷子,这是人家姜乐带来的,没必要瞎客气着让他们也尝尝。

她端着盘子出去的时候,发现自家婆婆嘴上还跟姜乐他们说着话,但眼睛已经直直的盯着她看了,一副翘首以盼的样子。

三嫂忍笑,把菜放到老太太面前,又递给她一双筷子:“娘,你快尝尝。”

老太太点点头,捏着筷子尝了一口,没说话,又尝了一口。

姜乐他们在旁边紧张的看着,想问问怎么样,不过看老太太的表现,是不用问了。

三嫂也坐下,迫不及待地尝了一口,然后就跟老太太一样,筷子停不下来。

老太太还念叨:“可惜没馒头,这菜就着馒头指定香。”

“自家咋能没馒头?娘你等着,我去拿。”三嫂连忙去了厨房,今天早上热的馒头还有,这会儿虽然不热,但也是软的,吃着没问题。

她拿了一个,跟老太太一人一半。

两人都顾不得有客人在了,一人吃了半个馒头,就着菜,吃的一干二净,盘子里的辣椒三嫂都没放过。

“这辣椒也好吃,是你们自家种的吧?”三嫂道:“上次送来的菜我还想说,吃着真好吃,要是有那个菜,我也买点。”

系统商城出品的菜种子,种出来的菜比市面上的好吃多了,更何况,他们还是送的新鲜的。

现在去食品站买菜,都得赶早,不然只能买到蔫巴的菜,好在镇上有不少人家也是有院子的,种些菜也行。

不过三哥家住的是楼房,自然种不了菜。

“那个菜就是自家种的,三嫂要是要的话,我直接送来,三哥帮我那么多,哪里好意思收钱?”姜乐说的是实在话,他真觉得三哥帮了他不少。

“你这娃,做事太讲究了,你三哥干了啥我能不知道?他哪里帮过啥忙?就是从你这里买过东西,在其他人那里不是也要花钱?我看啊,算了算去的,反而是我家占了你不少便宜。”三嫂哪里受得住这样的感谢,她觉得脸上烧得慌。

他们说是买姜乐的东西,可人家给的都是好东西,值这个价。

“你要是不要钱,菜我也不可能要了。不说这个了,咱们说说这啥口蘑吧,你打算咋卖?”三嫂转移了话题,问起口蘑的价格。

这东西她尝了以后,觉得肯定不便宜,得问问价以后,才决定买多少。

姜乐说了价格,三嫂听了之后有些惊讶:“这么便宜?你可别故意报低价。”

“没有,三嫂您放心吧,都是这个价。”姜乐道。

“要真这么便宜,那我多要点。”三嫂想了想,问:“你们这背篓里,有多少?”

姜军庆说:“四十斤。”

“四十斤?倒是不多。”三嫂想了想,问婆婆的意见:“娘,你觉得要多少合适?”

老太太刚尝过味道,知道是好东西,好东西是不愁卖的:“都要了吧,你哥姐那里,还有你娘家,都送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