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与将军解战袍(昼眠梦君) 第36章

作者:昼眠梦君 标签: 宫廷侯爵 情有独钟 基建 追爱火葬场 穿越重生

因为他老家人犯的那些事,是真的,甚至还为此打死了人。

这种事,根本经不起查。

地方官已经愁眉苦脸地找过唐颂好几次了,全靠唐颂如今在朝中的地位,才敢强压着一直不上报。

眼看着距离丞相之位只有半步之遥,唐颂当然不甘心。

但他得忍。

因为如今陛下还是陛下。

更何况……

他睁开双眼,冷冷地看了一眼眼观鼻鼻观心的王存,在心中记下了这一笔,然后抬头对殷祝说了一个名字。

被念到名字的那名大臣瞬间脸色灰白,知道自己是被唐颂当成了弃子。

但当殷祝问他是否愿意查这起案子的时候,他还是艰涩地开口同意了。

因为被当弃子,或许还有借着唐阁老的光,重新起复的一天;

若是众目睽睽之下拒绝……那才是真完蛋了。

“那太好了,”殷祝看上去很高兴,“内部问题解决了,咱们继续刚才的讨论吧——”

“首先,屹人一而再再而三侵犯我大夏边境,是可忍孰不可忍,这一次,朕绝不接受任何议和的结果。”

唐颂的嘴唇动了动,但到底没出声。

其余内阁大臣见状,也不敢再装聋作哑了,纷纷义愤填膺地表示陛下说得对,就该狠狠地打!绝不姑息!!

“很好,”待到声讨的浪潮平息,殷祝挑眉问道,“既然朕与诸位爱卿在这一点达成了共识,那就好办了。”

他环顾四周,再次问了一遍先前的问题:

“关于北屹的战事,有人想说两句吗?”

……

…………

内阁会议结束后,众臣皆是脚步虚浮地走出皇宫。

其中以兵部尚书最为典型。

“奴才听他们私下里说,陛下之威,更甚从前了,”苏成德凑到殷祝跟前,腆着脸恭维道,“方才陛下那气势,可真是把奴才看得一愣一愣的。”

“别,你这马屁拍过头了,朕恶心。”

殷祝白了嘿嘿笑着的苏成德一眼,哼道:“你以为他们那叫折服?那叫形势比人强,不得不服。”

新年的时候他问内阁要奏折,本来是想着帮内阁分担一下,在殷祝看来,这帮老大爷们一个个也都上了岁数了,大过年的,可以抽空在家带带孩子跳跳广场舞啥的。

结果倒好,他们居然还推三阻四,一副老大不情愿的样子!

最后送过来的奏折,殷祝也都翻了一遍。

大多是无关紧要的请安折子。

这殷祝就不能忍了。

从前尹昇爱当甩手掌柜没错,但不想管,和不能管是两码事。

他不喜欢做生意,相比起活人更喜欢和地底下的死人打交道,因为死人是不会说谎的。

但耳濡目染之下,也跟着老爹见了不少大客户、参加了不少饭局,应对这帮浑身长满心眼的老登们,勉强还算轻车熟路。

“唐阁老在内阁里说一不二惯了,您这么一敲打,他肯定能收敛许多。”

苏成德不知道殷祝内心的腹诽,经过这么一遭,他对陛下是彻底心服口服了,“您是没看到,您让他自己举荐人查自己时,唐阁老脸上的表情,那叫一个精彩!”

自古文官宦官水火不容,苏成德从前是柔姬的人,如今被殷祝提拔到身边,俨然成为宫中大总管。

以唐颂为首的一帮大臣自然看他不爽。

面对文臣清流们明里暗里的针对,苏成德也不是泥人捏的,逮着机会就在殷祝面前说人坏话。

这回唐颂倒霉,他不仅喜闻乐见,还要落井下石呢。

殷祝:“朕突然发现一件事。”

苏成德摆出一副洗耳恭听的架势。

“朕身边不是佞臣就是小人,”他叹气,“都是奸逆,忠臣怎么就只有宗策一个呢?”

苏成德:“…………”

他很想问陛下,您对宗将军到底有什么误解?

以普世价值评判,他明明才是板上钉钉的头号佞臣!

但苏成德也是万万不敢说实话的。

因为自古有佞臣必有昏君,陛下显然已经被冲昏了头脑,迷得不着四六了。

没见早朝时孙大人都被怼了一顿吗。

“算了,”殷祝很快打起精神,“把宋千帆和青琅叫来吧,顺便去准备一下出远门的车马物资,越快越好。”

苏成德微微一怔。

但随即低头应道:“是。”

宋千帆进宫前,苏成德还特意恭喜他:“恭喜宋大人,陛下有意将您外放地方,应该不久后就要升迁了。”

大夏官场惯例,如果上官有意提拔中青年官员,一般都会将其下放到地方待个两三年,刷一刷政绩资历,虽然大多是做表面功夫,但有能力的官员假使去到地方,能有所作为的也有不少。

别说苏成德了,就连宋千帆自己也是这么认为的。

他压抑住内心兴奋,整了整衣襟仪表。

刚跨进门槛,就听青琅噗通一声跪在殷祝面前,惶恐道:

“陛下,小的再也不敢了!”

“朕听到外面那些流言了,本还以为你是个聪明人,”殷祝掂量着一枚橘子,抬头看了僵在门口不知该不该进来的宋千帆一眼,随口道,“进来吧,你找个位置先坐。”

宋千帆谨慎地扫过屋内陈设,然后选择了一个离两人最远的位置。

屁股都只敢沾半边。

青琅伏在地上瑟瑟发抖:“陛下……”

“不为自己辩解两句吗?”

青琅沉默,然后摇了摇头。

殷祝反倒笑了:“朕没看错,你确实是个聪明人。”

“如果你今天辩解了,朕绝不会再留你,”他停下掂量橘子的动作,“但恭喜你,你做了一个很对的选择——朕一向不喜欢听人解释原因。”

“你把朕亲手给你剥橘子的消息散播出去,也是为了在宫中立足,朕说的是也不是?”

青琅颤声道:“陛下明察秋毫。小的这点小心思,全都被您一眼看穿了。”

“起来吧,也不用这么害怕,朕也不像他们说的那样喜新厌旧,动辄就要砍人脑袋。”

殷祝把那枚橘子塞到他手里:“朕不讨厌步步为营的人,但前提是,你别把主意打到朕的头上来。这是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如果今后后宫有人来刁难你,朕不会再帮忙。”

青琅含着泪接过橘子,知道自己两次犯错,已经把陛下的耐心全部耗尽了。

“小的明白了,陛下宽厚仁德……”

“现在给你一个戴罪立功的机会,”殷祝说,“回去闭好你的嘴巴,避开所有你认识的人,收拾东西,随朕出宫。”

青琅重重地点了点头,抹干眼泪,退出了御书房。

待门关上,殷祝靠在椅背上,发了一会儿呆,忽然没头没尾地问了一句:“你说,朕是不是对他太苛刻了?”

青琅毕竟只是个十几岁的少年人,放在现代,估计高中都还没毕业呢。

但殷祝看着他那张梨花带雨的秀气脸庞,总是会情不自禁地皱眉。

难道他干爹喜欢这款的吗?

这样的青琅,别说和他想象中那个完美的干娘形象对比,就连和戏文中那个刚烈柔情、聪慧忠贞的胡姬相比,也实在差太远了。

聪明有余,心气不足。

配不上他干爹。

但他又纠结地想,或许只是因为这个青琅年纪尚小,阅历尚浅,而且如果干爹要真是喜欢的话,那自己岂不是成了棒打鸳鸯的反派了?

宋千帆不明所以,还在以为殷祝神色变幻,是因为对青琅说重话而自责。

他宽慰道:“陛下多虑了,既然是聪明人,就该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

殷祝走着神点点头。

然后随口对宋千帆说:“朕准备带他去一趟晖城,这几天你留在新都,记得替朕打好掩护。”

已经想好谢恩台词的宋千帆:“…………”

“啊!??”

第25章

“怎么,”殷祝疑惑道,“有什么不对吗?”

“不,不是,”宋千帆语无伦次,“陛下,您是认真的?”

殷祝理所当然道:“当然。”

他并不是异想天开。

青琅的原因只占其中一小部分,殷祝一直想亲眼看看大夏时期的战役,顺便了解一下边境城市的军事布防、农业经济和北屹军队的作战能力等等,这样将来下达政令,心里也好有个数。

先前召集内阁时敲打唐颂,也是因为这个原因。

只有把内阁和祁王两大最不安定的因素都先暂时摁下去,他才能放心离开新都。

殷祝没有接受过帝王教育,也不了解这个时代百姓的生活。

长期待在深宫里,每天只能看到下面人送上来的奏折,很容易偏听偏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