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喂病美人表哥后 第134章

作者:其金 标签: 宫廷侯爵 天作之合 甜文 逆袭 基建 穿越重生

“七哥,这里面的土豆是我种的哦~”梁儇指了指桌上的炖肉, 骄傲欣喜之情溢于言表。

梁俨看着白糯米团子变成了芝麻团子,觉得可爱,笑着摸了摸他的头,“九郎太能干了, 我可要好生尝尝九郎亲手种的土豆。”

梁微音看着一桌土豆, 笑道:“今晚这菜是把土豆做出花儿来了。”

“别急啊,阿舟种了红薯,李爷爷说过两日就可以挖出来吃了。”梁俨给梁微音夹了一块土豆, “三姐你多吃点,吃了好生个小外甥陪我玩。”

“九郎,阿蓁种的玉米呢?”梁俨给沈凤翥夹了一块炖肉。

夺回城池后, 他忙着筹建安济医院,安抚伤兵兵眷,和徐天锡研究火药。虽然已经很久没去田地里视察了, 但梁儇每日回来都会跟他叽喳两句田里的事。

“春日种的没活, 李爷爷让种了夏玉米, 苗儿是活了, 就是不知道里面的粒儿长得好不好。”

沈凤翥闻言问道:“在碧澜岛时, 我瞧着那玉米在园子里长得挺好的,怎么到了田里倒不行了?”

梁儇回道:“这个我也问了李爷爷,他说可能是蓟州比碧澜岛冷些,春日种得太早了, 就没长出来。”

沈凤翥听完点了点头,看着梁儇狼吞虎噎,没个吃相,训斥之言已经滚到嘴边,但看黢黑精瘦的弟弟,把说教之言咽了回去,给他夹了几块肉,“慢点吃,别噎着了。”

梁俨撞了下沈凤翥的肩膀,耳语道:“怎么样,九郎在地里学到不少东西吧。”沈凤翥轻轻回碰了一下,给他夹了块土豆堵嘴。

梁希音飞速吃完饭,让诸人慢用,风一般离开了饭厅。

“希音为何每次吃晚饭都这么急?”从年初都在忙微音的婚事,梁俨扪心自问,的确有些忽视这个小妹妹了。

梁微音和梁玄真对视一眼,笑而不语。

梁俨见两个妹妹神神秘秘,便问怎么回事。

“七哥,你终于发现了。”梁玄真莞尔一笑,“希音每晚都会去出门看歌舞杂耍,她急着回去换衣裳呢。”

“什么!”梁俨惊呼,“每晚都出去?我怎么不知道!”

“你放宽心。”沈凤翥按住他激动的手,“有护卫跟着,希音出门还换了男装,不会有危险。”

梁俨听完心弦稍松,不过还是在饭桌上委屈了一阵,几个弟妹哄了好一阵才停止了碎碎念。

崔璇扯了下妻子的衣袖,轻声问道:“殿下的性子竟是这般么?”

这还是那个英明神武、威仪赫赫的广陵郡王吗?

梁微音笑道:“我兄长就是这样的性子,你跟他相处久了就知道了。”

蓟州屯田的的土豆大丰收,屯民吃过之后觉得十分饱腹,不让麦米,还不用碾压脱壳,省了许多心力。

而且也极易烹调,只需在水中洗净,蒸煮烤炙都别有一番风味。

梁俨看着屯田校尉送上的账目,笑得嘴都合不拢,他的军粮有着落了。

扫平北离的军粮,燕帝让户部拨了一些,剩下的由屯田供给,若再不够便向北地六州百姓征收摊派。

除了户部拨的那些,都要靠北地六州供养,筹措军粮对于梁俨来说是个难题。

小民艰难,原有的税赋已经压得喘不过气了,如何能再摊派粮食。

他愿意替燕帝攻打北离的初衷是为了大燕百姓,若因为打北离弄得百姓节衣缩食、家破人亡,那便与他的初衷背道而驰了。

等明年大面积种植土豆番薯,养精蓄锐一年,存足了了粮草,再打不迟。

今年蓟州还算丰收,蓟州的百姓应该可以过一个安稳年了。

过了两日,三个小猴儿去屯田挖红薯,梁儇在碧澜岛是吃过红薯的,想着那滋味,便在田埂上生了火烤红薯吃。

那屯田校尉殷勤地给临江王殿下剥红薯。

“托殿下的福,今年咱们大丰收了。”校尉被红薯皮烫得倒吸冷气,手指头也被烫得通红,剥皮的速度却是一点没有慢下来,给梁儇剥完,又给张舟和钟蓁剥。

临江王殿下不必说,殿下的玩伴一个是衙前兵马使的千金,一个是孔目官的公子,他也是上辈子积了德,一下碰到三位贵人,就是烫死他也要巴结。

“如今地里的东西已经挖得差不多了,卑下感激不尽,无以为报。”校尉躬身笑道,“卑下家在临近的枫溪县,我们县有山有水,除了枫叶好看,秋梨也十分甘美,若殿下不嫌弃,卑下愿为……”

“梨子?”梁儇来了兴致,七哥最爱吃梨,原先太子妃还在时,宫里赏赐的贡梨她每次都会多分些给王良娣。

自从流放之后,七哥就不怎么吃梨了,想来也是,七哥只爱吃贡梨,其他的梨子入不了他的眼。

“对,就是梨子。”校尉见殿下感兴趣,连忙道,“我们枫溪县的梨子皮薄汁甜,就是离玉京太远,不然肯定能成为贡品,殿下,您要不要尝尝?我明儿就送……”

梁儇一听那梨子堪比贡梨,便对两个小伙伴说:“走,咱们摘梨子去!”

校尉闻言笑得龇牙,从屯田骑马一个时辰就能到枫溪县,等到了县里先用个茶饭,下午带殿下去摘梨子。

小殿下贪玩,主意又大,他只要磨蹭点,再带殿下多玩一会儿,也许殿下还能在县里歇息一宿。

若殿下能在他家留宿……

他升官的机会来了!

校尉跟着三人跑马,秋风刮得他脸肉乱颤。

跑了半晌,梁儇听到一阵喧哗叫骂声,三人正是好奇心最重的年纪,对视一眼便朝喧闹声奔去。

“殿下——”上了年纪的校尉痛苦地看着三个祖宗,喘着粗气。

校尉追了上去,刚想说话却被梁儇嘘了一声。

梁儇抬眼望去,只见两个衙役杠了一口大木斗走到人群之中,其中一个拍了拍手上的灰叉腰往旁边一站,随后又有两个衙役抬了一杆大秤出来。

几个衙役后面支了一张小桌子,桌旁摆了一张靠椅,上面坐着一个长须男人,端着茶盏吹着袅袅热气。

梁儇问他们在做什么,校尉回道,说他们在收田税。

“殿下,咱们该去摘梨子了。”

梁儇抬手示意他不要说话,将马拴在树上,三人踱近了些,也没人发现他们的到来。

一个衙役翻开册子,厉声道:“还是老规矩,先过秤,再过斗,缺斤少两的自行回去拿来足数,再行补交。第一户,唐大树——”

人群中走出一个驼背的老农,名叫大树,若佝偻得像一棵被霜打过的草,他手里拖着一个麻袋,走得颤颤巍巍。

衙役粗鲁地将麻袋勾住,一拨秤砣,唱道:“四十六斤三两。”

唐大树一惊,问道:“老爷,我在村里称过七八遍,正正好五斗米,五十斤呐,怎么会少?”

“这是官称,难道官家还讹你三五斤粮食?既然你不信,把粮食放斗里去量。”

旁边的衙役将麻袋里的白花花的的米倒在木斗里,唐大树踮脚张望。

衙役装模作样地抹平米面,“瞧见没,这木斗是五斗官斗,若你的带足了粮食,怎么可能不冒尖?”

旁边扶称的衙役歪嘴一笑,踹了一脚木斗,那米面又下降了一分,“老头,看看刻度,刚才小爷手抖,还给你多称了,你欠粮不止三斤七两,而是五斤二两。”

唐大树急得飙泪,泣不成声道:“怎么会少五斤二两,老爷,不可能啊,不可能啊——”说着便重重跪下给那几个衙役磕头。

坐着的男人听到声音,板脸道:“大胆刁民,难道官府还会坑骗你的粮食不成!记下这唐大树欠粮五斤二两,限你后日之前补齐,否则,有你好果子吃。”

“老爷,大老爷,这米我足足带了五十斤来,家里只剩过冬口粮了,还请大老爷宽限。”

男人冷笑道:“没粮食?那就去借,卖地卖房子。”

众人闻言都掩面而泣。

“我,我…已经没有地了。”唐大树流泪,他的地就在前日已经卖给刘老财了。

“那你就卖人,你家不是有女儿?”

“我只有这么个孤女……”

衙役懒得跟他废话,一脚将他踹出去,接着收下一户的粮食。

唐大树蜷缩着身子,颤抖着准备爬起来,突然一角丝绸衣摆引入眼帘,抬头望去,是一个面带愠怒的小郎君。

“老人家快起来。”梁儇将人扶起。

刚才他就疑惑为何这米会越称越少,问了那屯田校尉才知道其中关窍。

那秤大,斗大,斗中还有暗层,衙役踢的那一脚便开启了机关。

“阿舟,去把那秤给本王拿来!”

唐大树听到这一身锦绣的小郎君自称本王,吓得三魂七魄都没了。

张舟闻言,带着校尉径直走向收税的衙役。

校尉嘴角噙笑,屁颠颠跟在张舟后面。

他只管屯田,这税收之事跟他八竿子打不着,他也犯不着断人家的财路,可没办法,谁叫这些衙役运气背,赶巧碰上临江王殿下了。

他们运气背,自己的运气来了!

几个衙役见了校尉身上的官服,点头哈腰地问好。

张舟也不废话,直接拿过沉重大称,衙役们见这小郎君衣着不凡,便问这是何人,一听是孔目官的公子,连忙作揖问安。

又听校尉说临江王殿下在此,几个衙役哪里还顾得上收税,逡巡一圈,在树下看到了搀扶唐大树的金枝玉叶。

几人屁滚尿流地奔过去拜见,跪地磕头行云流水,面上带着比秋日落枫还要厚的谄媚笑容。

刚拜完抬头,一道马鞭便破风而来,抽在几人身上。

“殿下——”几人捂着脸胸,颤颤出声。

“尔等滥用职权,诓骗黎庶,可知罪?”

几人愣了一瞬,大哭冤枉。

马鞭飒飒抽在落叶上,卷起一阵旋风。

“既喊冤,那便随本王去节度使衙门,本王兄长自会还你们清白。”

几个衙役一听临江王要带他们去见节度使,脸色顿时变得煞白。

梁儇走到民众之中,踢了一脚木斗,那斗里的米果然又降下去一分。

看着满眼希冀的农户,梁儇沉声道:“带上这斗,你们亦随本王去节度使衙门,本王兄长自会还你们一个公道。”

第130章 湮没 豪强灭族

当晚, 节度使衙门灯火通明。

梁俨看着那贴着“官”字的木斗和秤砣,腮帮紧绷,面色阴沉。

那几个衙役跪在地上发抖, 旁边站着枫溪县的乡民。

那个在田野间端坐喝茶的男子是枫溪县师爷,现在被打了板子瘫在地上昏迷不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