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喂病美人表哥后 第188章

作者:其金 标签: 宫廷侯爵 天作之合 甜文 逆袭 基建 穿越重生

下午,长史寻来十几个大箱子,一个箱子能装两个人,加上运输的人手车马,梁玄真坐在软轿中被抬进了幽州城。

郡主进城,声势浩大,一进城门崔知遗就收到消息了。

小莲先带着箱笼回了崔府,说那日郡主出门赏莲,谁知蓟州突然传信来说新兴郡主被马蜂蜇了,有性命之忧,这才着急忙慌回了蓟州。

“新兴殿下最是娇气,其实就被蜇了一个包,什么事儿都没有,咱们郡主心疼妹妹,一时慌了神冒着大雨就回去了。”小莲无奈摇了摇头。

崔知遗闻言挑眉,笑道:“郡主与新兴殿下是孪生姐妹,姐妹连心,疼痛自然也连心。”

“就是苦了咱们郡主,来回奔波,差点就病了。”

“昨日家里派了人去蓟州,想来现在到了蓟州,没想到郡主却先回来了。”

小莲撇撇嘴道:“还不是为了赶回来跟仪宾放风筝,咱们郡主生怕误了约定,仪宾不高兴,您说早几日晚几日又怎的,那风筝什么时候放不是放?”

崔知遗闻言眨了眨眼,笑道:“金姑娘说得是,劳苦郡主了。”

“罢了,谁叫郡主稀罕仪宾。”小莲叹了口气,突然朝搬箱笼的侍卫随从喝道,“诶诶诶,说你呢,毛手毛脚的,箱子里面是郡主给仪宾的礼物,磕坏了算谁的,你赔还是我赔?”

崔知遗被小莲的大嗓门吓了一跳,但看着流水似的礼物,不禁弯起了唇角。

看来是他多虑了,郡主向来随心所欲,一时担心姐妹才回了蓟州,并不是去通风报信。

小莲一边念叨一边疾步跟了上去。

崔知遗掏了掏备受摧残的耳朵,立在门口等候郡主大驾。

现在还没出兵蓟州,郡主还蒙在鼓里,这戏得做全套。

等了片刻,郡主的软轿来了,轿子旁边跟着不少身材高挑、衣着华丽的仆婢。

一个女婢说郡主劳累,受不得车马颠簸了,要他开中门,抬轿入内。

郡主是天家女,开中门也无可厚非,崔知遗赶紧让仆人打开中门。

等轿辇进了门,朱门闭合,杀戮就开始了。

门口看热闹的百姓刚散去,又被崔府内的惨叫吸引聚在门口,渐渐的惨叫声小了,只能听到沉重的撞门声,汩汩鲜血从门缝流出,淌下崔府门前的台阶。

寻常护院家丁怎敌得过身经百战的镇北军,不过片刻,雕栏玉砌的崔府就变成了血海尸山。

梁玄真坐在正厅之上,手里把玩着一枚玉符,似笑非笑地看着被五花大绑的崔知遗。

“牙璋离了凤阙悍将也不过是块杂玉,崔公,你高估这小玩意儿了。”

崔知遗冷道:“贼子,你们忤逆谋反,不忠不孝,如今还闯入我家中,杀我家人,你们不得好死!”

“骂得好,只是若咒骂有用,你也不会被我绑起来了。”梁玄真缓缓起身,走到崔知遗身边,“何况成王败寇,等我兄长拿下玉京,你才是不忠不孝,忤逆谋反。”

“你——”

这时侍卫来报,说崔家男丁除了五六个没在府内的,其余的或擒或杀,女眷皆被绑在院中,等候郡主发落。

接着又有侍卫来报,说已撞开崔家的银库和仓房,正在清点财物。

梁玄真满意地点了点头,微微附身笑道:“崔公,我不会赶尽杀绝,会给你幽州崔氏留下血脉,你家库房的东西就当是买命钱,你放心去吧。”

“你,你,你——”崔知遗怒急攻心,吐出一口心头血。

这贼子害命不算,还想洗劫他幽州崔氏。

梁玄真见他吐了血,不耐地挥了挥手。侍卫心领神会,手起刀落,崔知遗便咽了气。

“幽州崔氏蓄意谋害安兴郡主,居心叵测,是为谋反。好在安兴机警,逃回了蓟州,本郡主前来杀贼,维护幽州秩序。通知周长史,将幽州崔氏所犯之罪,公之于众,将这贼子拖出去,枭首示众,警训四民。”

侍卫抱拳领命,遂拖着崔知遗出了厅门。

第172章 防线 情之一字最是难舍

晋州刺史装聋作哑, 迎荣王和镇北军进了晋州城,梁俨顺利接过晋州大权,留了心腹在此镇守, 随后则往西进,剑指金京。

在过了晋州边县后, 梁俨又派了两队人马兵分两路,一支由镇州崔氏的子弟为首,兵不血刃,攻占江南和运河水道, 掐断玉京的粮食供给的源头, 把粮食运给自己做补给。

另一支由钟旺和孟傲领兵,向湘襄之地进军,占领军事要地, 一来防止南陵节度使率兵北上,二来防止玉京从湘襄之地调粮。

只要没有吃的,再拖一拖, 玉京也就不战而溃了。

荣王南下谋反的密奏如雪片般飞入皇宫,而这些密奏出自萧敷之流。他们或装聋作哑,或假意投降, 实则暗暗为燕帝传信, 等待燕帝的指令。

燕帝看完小山高的密奏, 神色平静, 只懒懒问朱道祥:“青若和冰池何时能到玉京?”

“回陛下, 大约明后日就能到,只是…陛下,奴婢……有一言不知当讲不当讲……”

燕帝睨了他一眼,轻哼一声后笑道:“朱道祥啊朱道祥, 你什么时候也学会这一套了?还不赶紧说。”

朱道祥见状笑道:“那奴婢就直说了,您该让郡王和淳于将军多带些人马回来,荣王南下领了二十万大军,他们两人各带一万人马哪里是荣王的对手。”

燕帝嗤笑一声,反问道:“荣王都能反,难道他们就没有跟荣王一样的心思?”

“您多虑了,郡王是您的儿子,这些年忠心耿耿,您是看在眼里的。淳于家世代忠良,小将军更不用说了,打小养在宫里,是您看着长大的,又为了您荡平西疆,最是……”

“朱道祥,你当真是老糊涂了,被你那些干儿子干孙子孝顺得失了神智。”燕帝起身踱到景台边,看向层层叠叠的琉璃瓦,“荣王是朕的孙子,从小在宫内走动,沈家亦是世代忠烈,如今却跟着荣王谋逆,你以为冰池和青若与他们不同?”

朱道祥哑然,不知如何回应。

“朱道祥,当年我还是太子时受过多少暗箭,你不会都忘了吧。”燕帝转身,幽幽看向陪伴了自己几十年的好友,“最是无情帝王家,朱道祥,我已经习惯了。”

朱道祥想起当年所历之事,干涸的嘴唇抿成了一条线,不再言语。

也许他真的老了。

“你那干儿子在城外部署好了没?”

沉思的朱道祥被冷不丁的发问拉回神思,“已经部署好了,您放心。”

燕帝怕淳于青若和陆炼有二心,在城外百里插了大军,拦截两人带的军队,只允许两人进京。

朱道祥明白燕帝的担忧,陛下用宦官监军也是不得已,“您放心,昨日就部署好了,稳妥着呢。”

次日清晨,淳于青若和陆炼骑马入京,连朝服都没来得及换就被燕帝召进了宫。

燕帝见两人单枪匹马地来,十分满意,说他们一路辛苦,特赐了软凳给他们坐,以示恩宠。

燕帝见众将归位,时机已到,当即就先下诏向天下臣民阐明荣王造反,望大燕臣民不要被反贼蒙蔽。

此诏一出,便是宣战了。

此诏令燕帝有两用,一来是打破荣王南下勤王的谎言,二来则是告诉被荣王的收服的州县官吏,可以不必再装聋作哑,韬光养晦,该起势了。

燕帝年轻时颇为勇武,可称名将,朝臣见燕帝胸有成竹,神色自若,又见淳于青若端坐于堂上,他们心里豪情万丈。

此战必胜,荣王必败!

从知道荣王谋反开始,燕帝就派了金吾将军前往金京招募人马,又让兵部在京畿地区招募城市子弟。

兵士已足,该点将了。

燕帝看着座下众人,不疾不徐地说出自己的部署。

他构筑了一套攻守兼备的战争系统,以防御为主,进攻次之。

根据线报,荣王已经过了晋州,不日便会渡过龙河。燕帝料定梁俨肯定想占领金京,掐断自己的粮线。

江南的粮食有两条水路可走,一条是北渠,其终站是镇州,保证中部南北的粮食供给,另一条是西渠,其终站是金京,保证金京以西的粮食供给。

现在北渠被占,必须得把西渠守好。

燕帝部署了三道防线,第一道为金京府最边缘的万阳,第二道是临近金京城的沐阳,第三道则是金京。

燕帝觉得荣王攻不破万阳,设立第二三道防线属于稳中求胜。

至于派谁去,燕帝早已有了人选。

他临时任命金京刺史南宫绍为阵前防御使,镇守万阳,抵御镇北军西进。

南宫绍虽年过五十,但他早年随燕帝侯征伐过西疆,是燕帝心腹,最主要的是他就在金京任职,能够迅速抵达万阳。

第二道防线燕帝交给萧勉和丰羽书,两人有救驾之功,圣眷正浓,但他们曾在荣王麾下供职,这次让他们镇守沐阳,是燕帝对他们的考验。

第三道防线,燕帝选择交给淳于青若。

淳于青若与荣王一起长大,燕帝怕荣王劝降,便把他安排了金京,作为主帅。

金京离玉京较近,燕帝的旨意能更快送达,同时离前面两道防线近,若前方向淳于青若求助,也能尽快传递指令。

退一万步,即便前面两道防线失守,只要淳于青若在,金京就不会丢。

至于他为何召陆炼回来,一来是因为他做了最坏的打算,若淳于青若败了,他还有一员心腹大将可以立刻顶上。二则是为了辖制淳于青若,留陆炼拱卫玉京,若淳于随荣王反了,立刻让陆炼从后方带兵去龙潭关截杀淳于。

朝臣听完皇帝的部署,心道陛下不愧是陛下,谋略不让当年。

三道防线层层递进,又都有悍将镇守,那起反贼必败无疑。

燕帝见众人赞他英明,龙颜大悦,这时淳于青若站了起来。

“陛下,臣以为龙潭关地势险要,该派重兵驻守。”

燕帝笑道:“青若不必担忧,贼子攻不进龙潭关。”

“陛下,龙潭关在,则玉京在,若龙潭关失守,玉京覆灭。”淳于青若此时不知敌方情况,也不知道燕帝对他的防备。

“朕知道龙潭关地势险要,那里已派了驻军,但朕以为金京才是重中之重,青若,你守好金京便是了。”

“可是……”

淳于青若锲而不舍,继续阐述自己的想法和战略部署。

朱道祥站在燕帝旁边看得清楚,燕帝的嘴角已经耷拉成了一个不耐烦的弧度。

也许是龙椅太高,小淳于看不清燕帝的表情,他滔滔不绝,丝毫没有注意到燕帝的情绪变化。

朱道祥心里默默祈求小淳于赶紧闭嘴,等退朝后私下请奏,也许这样燕帝还能听一听。

果然不出朱道祥所料,燕帝没有采纳淳于青若的意见,一意孤行。

朝会散,淳于青若本想再与燕帝商议,刚走出大殿就被一位红衣朝官拉住了。

此人是王相门生,又娶了王相之女,算起来是淳于青若的表姐夫。

“茂蘅,陛下已决,你莫要再劝了。”刚才在殿上,红衣官人听得冷汗直冒,恨不得上前捂住表弟的嘴。

“不行,龙潭关比金京更重要,若龙潭关守不住,凌…贼子便能直取玉京。”

红衣官人是文臣,不懂打仗的事,但他听得懂燕帝的话,“你呀你呀,莫这般刚直,你知不知道你刚才说的那番话是在打陛下的脸,陛下已经不悦了,你还在那儿说,你想死不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