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喂病美人表哥后 第189章

作者:其金 标签: 宫廷侯爵 天作之合 甜文 逆袭 基建 穿越重生

淳于青若无奈道:“姐夫,我都明白,可打仗不是儿戏,就算陛下不高兴,我也必须要说。”

“你说了又如何?既没有改变陛下的决定,又惹了他不快,用你们武将的话来说,这叫赔了夫人又折兵。”

“忠言逆耳,陛下是明君,即便我说的话不中听,陛下也会明白我的苦心。”

红衣官员在心里翻了个白眼,无奈道:“行了行了,别跟我拌嘴。你就听陛下的命令吧,反正荣王他们不过乌合之众,你好好在金京守着,等灭了反贼,你领了功赏,就别在西疆耗着了,赶紧回玉京娶妻生子,让姨母过几年安心日子。”

闻言,淳于青若抿紧了唇,迟疑地点了下头。

这些年,他一直在西疆任职,无暇抽身去蓟州。

每年满怀期待地送生辰礼和书信去蓟州,收到了东西却将满腔期待扫尽。

他每次都骗自己,凌虚哥哥只是忙,没有忘记自己的生辰,山高路远的,送礼物多不方便啊,凌虚哥哥肯定把礼物都攒着,等回了玉京再一齐送给他,就像小时候凌虚哥哥给他剥石榴,会剥满满一碗才给他。

只是他没有想到,不过几年光景,凌虚哥哥却成了反贼。

凌虚哥哥,你到底受了多少委屈,以致于要谋反。

思及此,淳于青若停在汉白玉阶上,凝望蔚蓝天幕,想起庆贺三十二年的秋天。

那是他去西疆的前一天,天空也是这般蓝。

凌虚哥哥说他的广陵王府快修好了,等开了府,他们就有了自己的小天地,他会种满园梨树。

回到住所,淳于青若从匣中取出泛黄的纸张,一页页回味。

“梨奴,一日不见如隔三秋,我很想你,刀剑无眼,千万珍重。”

“梨奴,我让人在梨林里修了一座亭子,等梨花开了,我们可以在亭子里赏花。”

“梨奴,我新得了一把琴,音色极美,我已谱了新曲,等你回来舞剑。”

……

自从文怀太子被冤死,自己就再没收到过凌虚哥哥的信。

是因为父母之仇,凌虚哥哥才变成这样吗?

因为自己是淳于家的人,是陛下之臣,他早就蓄意谋反,料到会有今日之战,所以连带着自己也不喜欢了。

淳于青若戚戚然,心痛如绞。

一边是凌虚哥哥,一边是陛下。

他…该怎么选?

“梨奴,怎的呆住了?”王夫人替儿子打点好行囊,摸了摸儿子的头。

“母亲,表哥他……”

王夫人嘘道:“莫再喊他表哥了,被人听去了不好。”

“母亲,丹书铁券能免谋反之罪吗?”

王夫人闻言蹙眉:“梨奴,你想做什……”

不等母亲说完,淳于青若着急打断道:“一枚不行,两枚够吗?”

淳于青若默默盘算,父亲曾立功得了一枚丹书铁券,他荡平西疆又得了一枚,如果能生擒,或许他能求陛下饶凌虚哥哥一命。

“梨奴,慎言!”王夫人少见的严肃起来,“荣王谋逆,罪无可赦,莫要动这心思。”

“母亲,我不想他死。”

王夫人正色道:“儿啊,你是大燕最年轻的骠骑大将军,是淳于家乃是王家的荣耀,你赤胆忠心,为国为民,必然青史留名,万古流芳。事到如今,你不能也不许胡思乱想,你只能是忠臣。”

“可我……”

可我喜欢他,我放不下他。

王夫人道:“没有可是,儿啊,你是淳于青若啊。”

夜晚,淳于青若取了头上的青玉簪放入匣中,连带着无尽的回忆将木匣沉入池中。

他还是太贪心了。

他既不想让淳于家因为自己背负骂名,又放不下这段情。

既然活着不能两全,那便殉了吧。

凌虚哥哥必死无疑,那便尽了忠再随凌虚哥哥去吧。

这样就两全了。

到时候地下重逢,抓住凌虚哥哥的衣角,哥哥就又会喜欢他了。

看着涟漪散尽的池水,淳于青若绽开了笑颜,心也随着木匣沉了下去。

与此同时,梁俨率兵挺过了龙河,只是玉京发了诏令,他们无法再打着勤王的名义,于是索性竖起了反旗。

只不过不是平白无故地反,而是另有说辞。

当年文怀太子被鸩杀是因为他发现了户部挪用西疆军费为燕帝修建天熙台,燕帝为了转移臣民对西疆战败的讨论,同时为了不让挪用军费的事情暴露,于是自导自演了一出太子逼宫的大戏来转移矛盾,顺便将相关知情人员全部灭口。

孟宝昌纯粹是因为倒霉,当时刚好是他在西疆作战,燕帝就顺水推舟,让他背了锅,治了他贪墨之罪。

南下之前,孟宝昌在沈凤翥的提点下才将这层因果想通,怪不得陛下没有赐他死罪,当晚去了宫城的金吾卫只有傲儿活了下来。

一切都是燕帝的阴谋!

孟氏父子想到路上自愿赴死,让他们爷俩逃出生天的家人,顿时恨极了燕帝,如今梁俨造反,正合他们的意。

至于镇北军,一个是远在天边,横征暴敛的皇帝,一个是与他们同吃同住,为他们父母妻儿提供生活保障,赏罚分明的荣王,选谁显而易见。

加上得知燕帝奢靡成形,大兴土木,为一己之私害了这么多条人命,拥有朴素善恶观的兵士顿时燃起了仇恨之火,恨不得啖其血肉。

他们并不在意谁做皇帝,谁能让他们吃饱穿暖,过上好日子,他们就认谁。

荣王让他们过上了好日子,他们就认荣王。

越来越靠近金京,梁俨收到了梁玄真的鹰信。

看着幽州崔氏被灭的来龙去脉,梁俨和沈凤翥的心如同坐了一次过山车。

好在有惊无险,北地现在安然无恙,还多了一大笔军饷军粮,可谓意外之喜。

众将得知这个消息后也大吃一惊,没想到两位郡主这般厉害,竟将雄踞一方数百年的世家豪族踏平了。

根据前方斥候来报,燕帝已经在万阳部署了军队,行半日便能抵达。

梁俨虽然严格,但对士兵最是舍得。

他在能力范围内给予了士兵最好的衣食,也不克扣拖欠军饷,还有足量的医士跟随,以至于镇北军龙精虎猛,气势汹汹,军容整肃。

次日,镇北军极速前进,在午前就将万阳包围了起来。

万阳是金京府的门户,位置关键,但地处平原,易攻难守。

梁俨没把万阳守军放在眼里,这并不是他自大,而是对比出来的结果。

边州军队武力尚可,但中原地区武备松弛,地方团练更是形同虚设,北地之南的州郡团练连他当年所在的幽州团练都比不上,更不用说他的镇北军了。

何况梁俨还有一把未出鞘的利刃——冒勒穆骑兵营。

里面的轻重骑兵全是北离人和突厥人,他们高大健壮,视力耐力体力都极好,还天生好斗。

加上梁俨优中选优,能进冒勒穆骑兵营的人是北离州和平州最健壮勇猛的青壮年。

利刃被梁俨藏在军营中日日打磨,还不曾亮出沾过血,如今正嗜血狂躁。

吹角声中,梁俨举剑喊道:“我的冒勒穆,该你们上场了,拿下万阳,本王重赏!”

南宫绍前两日才赶到万阳,听闻叛军将至,便派了士兵在城外迎战。

他压根没把荣王放在眼里,乌合之众尔尔,不足为惧。

可惜壮士已暮年,他手下的兵也不是当年随他征伐西疆的强兵,而是临时征召,从未上过战场的士兵。

冒勒穆骑兵嘶吼着向前冲去,万阳城外的守军被震天响的吼叫和马蹄声吓破了胆,顿时生了退缩城内之心。

冒勒穆骑兵声势浩大,城楼之上,南宫绍还未惧,万阳县令向勇却先惧了。

“防御使,这些人来势汹汹,快向萧将军求援,我们撑不住的。”

“不过千余人马,尔有何惧?”

向勇虽名勇,但人不如其名,又常年沉醉于京畿之地的繁华,哪里见过这阵仗,他暗暗忖度半晌,认为投降才是上策,否则他这条命保不住。

反正荣王也是皇室血脉,谁做皇帝,他都是官。

于是抄起身边的鼓槌将南宫绍打晕,不战献臣出降。

向勇都做好镇北军进城奸淫掳掠的准备了,没想到荣王麾下军纪严肃,没有进城骚扰百姓,动刀动枪。

南宫绍醒来,见万阳失守,痛骂向勇膝软。

向勇却不以为然,说他这叫审时度势。

他这一降既保住了自己的命,还保住了万阳百姓和不少兵士的命,这可是大功德。

荣王又不是蛮意外敌,而是陛下亲孙,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有这个命,等外敌入侵再舍不迟。

未等梁俨问话,南宫绍便咬舌自尽,以死明志。

正当镇北军享受胜利喜悦时,南边传来了两条战报,一好一坏。

好消息:江南在崔氏的斡旋下已被控制住。

坏消息:进入湘襄的军队碰上了硬钉子,久攻不下。

“哪个地方的守军这样硬气?”梁俨问道。

“阳济县。”斥候回道。

一急性子将军插道:“是何方豪杰在阳济县镇守?还是南岭节度使收到消息了?”

南边一直不算太平,他们判定燕帝不会冒险让南陵节度使率兵北上,让南境无兵看守。

“只是阳济县县令率领兵民抵抗。”

众人听闻,觉得十分新奇。

这县令一般都是进士出身的文官,怎的这阳济县县令如此悍勇?

梁沈二人对视一眼,心照不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