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红茶泡泡机
“真正做生意后,才知道这钱难挣吧。”
顾苗问他,“之前觉得一百两不多,但换成铜板,得十万枚铜板才够一百两,钱罐都要装不少个。”
“我刚卖土豆片那会儿,觉得用不了多久,我就能赚够一百两,后来发现……”
姜宁叹了声,“太不容易了。”
就像顾苗说的,一百两是十万枚铜板,换成他熟悉的货币,那就是十万块。
多少人一年到头上班都挣不了这么多,还别说花出去的。
他们一家五口人,五张嘴吃饭,又是给姜大志那个混账十五两,又是买食材,修补屋子、修浴房、打炉子,全家吃穿,加上给私塾的学费,文房四宝的开销。
一笔笔账算下来,还有余钱买一座宅子,县府、州府和金陵赶考,路费和食宿,最后还能有几十两在手里,已是挣得多的了。
顾苗自是知道这一路走来,姜宁和卫长昀是怎么过的。
“不容易归不容易,却也厉害,咱们镇上就那些人,不过几百户,去馆子、酒楼跟食肆吃饭的,左右不过那些。”
白手起家并不容易,想要日赚千金,做梦还快些。
一个小镇,又不是州府、京城这些地方,客人多。镇里的百姓,大多人家,每日能花个几十文,都算多的了。
“所以那会儿不把这些菜拿出来跟你合伙,也是这个原因。”
姜宁喝了口水,“我们自己吃还行,放到酒楼、食肆里,能常来买的人少。”
几百户人家里,能常来买这些的,有二十来户,已经算多的了。
顾苗连忙道:“我可不是在埋怨你藏私,是替你们卖房子时,想着要一起合伙,你们在镇上的宅子,说不定就不用卖,好歹住了一年呢。”
姜宁听他解释,道:“卖了便卖了,旧的不去新的不来。”
“况且你还把酸汤让出来,又提醒我米饭不能任人加的事,不然还不知道多多少成本。”
“这里是金陵,又不是镇上,酸汤老少皆宜,还不辣,哪的人都能尝,不卖才是亏了。”
顾苗笑道:“至于米饭,尽管江南是鱼米之乡,稻子产量高,可每桌都是这么送,指定不行,人家点一个菜,吃三碗米饭,不就吃回本了吗?得限量。”
这还是跟姜宁学的,每桌可以送一小盆饭,再吃就得价钱,按斤两来算是最好的。
姜宁点点头,他之前写的那些经营思路,尽管经过四处走访、观察,却难免有想当然的地方。
从修整酒楼到今天开业,顾苗、谢蕴和赵秋,还有其他人都提了不少建议,就为了酒楼能顺利开业。
这么大的摊子,可不是他一个人能做起来的。
“嗳,你们俩在上面说什么,快点下来,吉时马上到了!”谢蕴站在大堂,朝上面喊了一嗓子,“后厨的火都烧起来了,就等着放鞭炮起锅烧第一回油,三个灶可都架上了。”
“宁哥儿、苗哥儿,你们快下来。”赵秋也从柜台后出来,理着衣服道:“你下楼时慢点,别摔着。”
姜宁和顾苗对视一眼,立即起身下楼。
算了这么久的日子,可不能因为他俩耽误吉时。
在做生意这点上,还是要对黄历虔诚些。
三个厨子待在后厨,八个伙计一左一右站在门口,姜宁他们几人,一排站在酒楼前,周庚正在挂鞭炮。
姜宁离得远一些,和赵秋一块抓着红绸的一角,对面站的是顾苗和谢蕴。
王子书看着门口的香,等香刚燃尽,一锤下去,敲响了铜锣。
周庚听到声音,手里的香往鞭炮引线靠去,飞快跑开。
噼里啪啦的鞭炮声中,姜宁他们一拽手里的红绸,挡在牌匾上的红布被扯下,揽月楼三个字露出来。
落笔有神,担得起一副好字的夸赞。
“揽月楼开业大酬宾,今日全店消费,仅收八成价,各位客官,里边请坐!”
“新店开业前三天,酉时更有好戏登场,连听三日,每天半个时辰,精彩不重样。”
“店内不仅有黔州美食,更有各色糕点、饮子,价格童叟无欺,口味老少皆宜!”
“叔叔婶婶,店里请!”
“漂亮姐姐,店里有给小孩玩的地方,你跟哥哥不去看看吗?”
几个大人连带小孩,在鞭炮声里卖力吆喝完,姜宁便侧身让开,给进店的客人们让出道,顺便听听他们的想法。
“揽月楼?这字瞧着不错。”
“黔州是哪?也没听说过啊。”
“嗐,探花郎不就是黔州的,听说那里连马车都没有,一片都是山。”
“真的假的?探花郎能是那地方考出来的?”
“我听家里叔伯提起过,黔州喜辣,去尝尝?”
“前几天就看到他家门口挂的招牌菜了,画得有模有样,反正便宜,走,进去看看。”
……
听着倒是还行,虽没什么知名度,但好歹前几天的宣传不算白费。
不枉他提前三天就安排人,四处在金陵的茶摊当托,讨论揽月楼开业的事。
趁着大多客人都进店了,姜宁正要跟在后面进酒楼,才转身,余光便扫到人群里一道熟悉的身影,倏然停下。
卫长昀见他发现自己,朝他一笑,从人群里走出,拿出一份贺礼。
“恭喜恭喜,姜老板开业大吉,生意兴隆。”
姜宁瞥他一眼,又觉鼻尖一酸,接过贺礼瞪道:“我还以为你来不了,得晚上才——”
这种日子,总是想要卫长昀在的。
卫长昀见状立即赔罪,低声道:“我跟老师请了半日的假,又匆匆回家换身衣服,便跑着来了,亏得有齐兄和李兄帮着分了些事。”
“我怎么会不来呢。”
他答应姜宁的,酒楼开业一定会在。
第213章
“这道菜是什么?菜汤煮鱼?”
“把你们这儿的黔州招牌菜都来一份,再给我们挑一间能看到河的雅间。”
“临河的座都满了啊,那二楼雅座要加多少?”
“上一份辣子鸡,好久没吃到地道的黔州菜。”
“折耳根是什么?菜根还能吃!”
“脆哨炒土豆,来一份。”
“伙计,我们要点菜,你们有菜单吗?”
……
姜宁和卫长昀从外面一边招呼客人一边进酒楼时,迎面而来的便是热闹声。
开业前的担心,在这一刻稳稳被接住,好歹开业的声势是造起来了。
往后长久经营如何,就看这三天客人口碑怎么样。
“嗳,长昀来得正好,来搭把手,我这边快忙不过来了。”顾苗一看见卫长昀,直接把人拉走,“宁哥儿,你去柜台后面坐着,正好可以帮秋哥儿。”
“等等,我——”姜宁话都还没说完,旁边伙计一脸着急地跑来。
伙计在姜宁面前站定,“东家,后面厨房要忙不过来,这菜先做什么,还按照顺序上吗?”
姜宁看眼被拉走的卫长昀,视线对上,笑着点点头,便跟着伙计去了后厨。
“你看,前边大堂的伙计送来的每一份菜单都会挂在这里,谁先下单的就是一号,按顺序排。然后你要看一号的菜,有几桌点了,便在总的这份菜牌上,用红色的竹珠嵌进数字里,再跟大厨那边喊一嗓子,别自己先乱了阵脚,你乱了,他们更得乱。”
酒楼的锅,可不是家里用的小锅。
成人臂展宽的口径,哪怕是锅底越来越小,一锅菜按着能入味的量炒,分成六七盘肯定没问题。
“这、这人一多,忙起来就顾不上,手忙脚乱的。”伙计不好意思道:“下回我肯定注意。”
姜宁摇摇头,“我再带你一起做一遍,熟了就会省不少事。”
挽起袖子,一进厨房就闻到了油香,“现在看是比别的酒楼麻烦些,但熟能生巧。”
“主要是那菜单和菜牌,有些字我们也不认得。”伙计为难道。
“菜也编了号的。”姜宁看他一眼,刚才语气还挺温和,现在眉间却凌厉了些,“用数字就是为了让你们方便记忆。”
见状,伙计立即道:“东家别生气,是我们不该乱了手脚,分明都提前培训了好几天。”
“我并不是生气,只是希望职责范围内的事,你们能做好。”姜宁看眼挂着的菜单,边在菜牌上挪动竹珠边道:“其他的时候,别的事也不叫你们帮忙。”
姜宁扫了一圈,“脆哨土豆,六份。”
“凉拌米皮,三份。”
后边的菜,姜宁不点了,看眼跟着的伙计。“你既然是负责大堂和后厨对接的,只管盯着菜板就行,其他的有大堂伙计、帮厨,真要到你也要帮忙时,那我会再招人。”
闻言,伙计连连点头,“明白了,往后我一定记在心上。”
“那后边的你来吧,再有不懂的,叫我便是。”
姜宁神色缓和,“不懂要问,好学不是什么丢人的事,强撑着面子坏了正事,才是得不偿失。”
“知道知道。”
姜宁看他一头汗,走到一边,拿了块干净的帕子递过去,又拎了一只壶放他旁边。
“把汗擦了,这壶水要是没了,得空自个到后边井里去打。”
“后厨闷热又油大,比外边热不少。”
把事交代完,姜宁去了灶边,还没靠近出声,周庚如临大敌,连忙叫他让开些。
“表哥,你别来灶边了,又是油又是火的。”
周庚正往锅里放佐料,“你要不去柜台那儿,还能盯着前边的客人,免得上菜出岔子。”
姜宁往后退开,扫了一眼另外两个厨子手里的活,一个在拌米皮,另一个正在烧热油,打算炒菜。
上一篇:反派不洗白
下一篇:霸总生子文里的御用男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