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红茶泡泡机
看向卫长昀,见他点头,“那好吧,你们上来的时候慢点。”
“寺里有一处给香客休息的别院,你们要是找不到我们,去那里等一样的。”
卫长昀在翰林院待了这么许久,对金陵里的事了解也多了许多。
周庚已经领着兄妹俩跳台阶去了,“姨母,我们走了。”
见朱红欲言又止,姜宁立即道:“快去吧,我和长昀就是慢几步而已。”
闻言朱红也不好再要求留下来,能照顾到姜宁。
“那我们先上去了,当心着宁哥儿的身体。”
姜宁挥挥手,目送他们爬台阶,回头对卫长昀一笑,晃了晃被握着手。
“走吧,想想把信放到哪。”
栖霞寺这么大,香客众多,寺里僧人不一定记得每个人。
然而,吴掌柜以往每月都是固定的时间过来,并非一年半载才来一次的频率,寺里的僧人中大概率有人记得他的存在。
卫长昀听他说早,问道:“不看枫叶了?”
姜宁环视一圈,“又不是只有今天能看,别说明年,这都不到九月,枫叶没那么早凋落。”
“寺里我也打听过了,如今寺里的主持法号衍悟。”
“听着倒很像个得道高僧。”
说话间,不知不觉就到了正殿外。
姜宁站在门外,望着巍峨高耸的佛像,不由打了个寒噤。
他来寺里,一为求财、二为求生,至于三,是从来没变过的亲友平安。
这种小打小闹、质朴真挚的心愿,谁都惹怒不了的吧。
更别说是殿内的各路大佛。
他看得开,愿望这东西哪怕实现不了,也没什么。
跟算命一样,好的准,坏的假。
比起来栖霞寺许愿、求财,他现在更好奇吴掌柜每个月来寺里做什么。
总不能真求财吧。
第231章
“二位前来,是为询问吴施主的事?”
姜宁和卫长昀闻言,下意识对视一眼,而后又看向坐在对面的衍悟大师。
尽管今日过来,和他们所想的有所出入。
但这么一看,吴掌柜应是早有打算,才会定期来栖霞寺。
“我们确为吴掌柜之事而来,烦请大师提点一二。”卫长昀向衍悟大师行了一礼,“此事事关重大,更与吴掌柜之死有关,还望大师慷慨解惑。”
衍悟大师一怔,许久后叹了一声。
双手合十,向二人点头。
姜宁蹙起眉头,试探着问道:“我们从黔州赴京赶考,在金陵的安顿之处都是吴掌柜帮忙张罗,故而相交多月,也算得投缘,能称得上一句朋友。”
“吴掌柜近一两年,每月都会来寺中。”衍悟大师缓缓将事情说出。
吴掌柜名唤吴勤,是陇州人,今年正好四十七岁。
膝下有两子,长子吴越已经成婚,次子吴徜尚且年幼,不足十岁。
栖霞寺盛名在外,不只是金陵的百姓遇到事情,会到寺里祈福,连外地百姓亦有不远千里而来者。
吴掌柜一家久居京城,自然也是一样的。
平时遇到什么事,或者家里谁有病痛,就会到寺里祈福。
然而自两年前起,吴掌柜往寺里频繁了许多,不似以前偶尔才来。
他每月都会到栖霞寺内祈福、上香,所求为财、为名,亦为家宅平安。
只是有一点不同,在寺里买了一个储物箱,说是储物,其实是个功德箱。
每月来时,会往里面投出祈福的纸券。
那些纸券都是寺中僧人给的,并无什么特别之处,便是叫人来查,也查不出什么来。
功德箱?
姜宁思索片刻,道:“不知可否让我们看一看那功德箱?”
“二位施主是为吴施主的死而来,老衲原本应该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只是功德箱乃私人之物,光凭这一封信——”
衍悟大师看过信后,才对他们说出事实。
只是功德箱内的东西,若与吴掌柜的死有关,那还需要谨慎,毕竟已算得重要物证。
“晚辈这里还有一封信,请大师过目。”卫长昀从怀里拿出一封信,“是吴掌柜之子吴越亲笔,还有吴掌柜随身之物,以及——”
他话音顿了顿,“小生不才,今年春闱得以高中探花,如今身在翰林院当值,虽非大理寺、刑部、金陵府等处,却也是有官身之人。”
姜宁愣了片刻,紧随其后道:“受人之托,忠人之事。”
闻言衍悟大师诧异地看着他们,很快起身,“老衲不知是上官驾到,有失礼数,还望上官见谅。”
卫长昀起身,伸手虚扶起衍悟大师,“大师不必客气,我们此行也非公务,只是为了友人前来。”
“既是如此,那二位施主便随我来吧。”衍悟大师向两人躬身行礼,而后为两人指路。
半个时辰后,姜宁和卫长昀从住持的禅房出来,看了一眼彼此,随后无声朝着斋饭处去。
这一路上,他们有想过此事艰难,很难查明白。
然而真正看到吴掌柜所留之物,才发现岂止是艰难,其中牵扯之多怕是卫长昀再连升三级,也没有与之抗衡的能力。
“难怪吴掌柜那封信写得委婉,原来是深知即便我们知晓,一时半刻也改变不了什么。”
“让吴越把信交给我们,或许是为了提醒。”
提醒他们在金陵里,并非独善其身便能安稳,更是告诉他们,自打他们入京,就已经在别人的监视之下。
一举一动,都有人盯着。
“吴掌柜死于意外,任谁调查都不会存在凶手。”卫长昀熟读大燕律法,更是从科举一路上来,其中利害亦是清楚明白。
“居上位者,多以此为由,不将他人性命放在眼里,出事后,自是能撇清关系。”
姜宁走下台阶,抬头看了眼旁边的银杏,“原先知道你能考中状元,我心里一直在想,你一定会是个好官,为民请命、为百姓做事,哪怕有强权阻拦,你也会一心寻求真相,我也会一心支持你。”
卫长昀扶着他,听后问道:“那现在呢?”
“哪怕为官之道与我预想不同,但我还是那个看法,你心有公道,我亦会支持你。”姜宁转头看着他,“况且三方制衡之下,我们也不是没有出路。”
怕就怕一方强大,难以制衡。
卫长昀失笑,满目温柔地看姜宁,手指在他手背摩挲,“我知道了。”
姜宁朝他一笑,低头眉眼比从前多了几分柔软,“我们可得做个好榜样,毕竟也要为人父亲了。”
那不都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
不管其他如何,言传身教的的确确能影响到不少。
-
回到金陵,日子又恢复了之前的模样。
卫长昀出入馆阁,比之从前的忙碌要清闲一些,而酒楼步入正轨后,姜宁也有了更多的时间休息。
手里的事交了出去,便有功夫琢磨起新的菜式。
揽月楼比不得太白楼、樊乐楼,根基深厚。
哪怕有花月宴打开了名声,但不能每一次都靠活动去博取食客的喜欢,多少有些噱头为主了。
既是卖吃食的地方,还是得靠味道取胜。
姜宁拿着笔,坐在议事房里,托着脸颊一脸郁闷,不知道接下来该做哪些菜才合适。
他一个黔州人,口味偏辣,从前知道的菜都是以辣为主。
在黔州当地自然吃得开,毕竟不用考虑口味差异的事。
可到金陵来,菜改了又改,配比换了又换,多少是为了迎合口味调整了不少。
但即便如此,还是有不少人一听辣,就摆手不愿意来。
其实也不怪食客,毕竟一家酒楼要做大,那当然是要符合大多数人的喜好。
粤式的蒸菜做了,东北菜也尝试了一些,但效果不算理想。
“在想什么呢?眉头皱得这么紧。”谢蕴难得有空,端着一盘水果进来,“再有一月你就要生了,其他事暂时放宽心,不还有我们吗?”
姜宁抬头看她,“知道了,我只是在琢磨新的菜式。”
“那有思路了吗?”
“还未,不过我在想甜辣应该也不错。”
事实上,甜辣不是完全冲突的口感,如果做得合适的话,很好吃而且很开胃。
只不过糖和辣椒的比例得配好,不然会很奇怪。
谢蕴吃过甜辣的菜,只能说是能入口,“你确定要做甜辣口味?”
姜宁点头,“先试试,要是失败了也没什么,大不了再换一种。”
谢蕴嗯了声,“对了,今日卫长昀什么时候来接你?他要是来得晚,我回去时捎你一起。”
闻言姜宁疑惑道:“他不来,我一会儿自己回。不过今天你回去这么早啊?”
“我爹娘来金陵了,说是想待到年后再走,我这不得回去提前收拾收拾,免得他们来了觉得我一个人操持不好,又该琢磨给我寻门亲事了。”
谢蕴叹了声,“说真的,看你们一个个琴瑟和鸣,偶尔也会萌生想成亲的念头。”
上一篇:反派不洗白
下一篇:霸总生子文里的御用男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