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令家的财迷小夫郎 第346章

作者:红茶泡泡机 标签: 生子 田园 种田文 甜文 日常 穿越重生

卫长昀挑起眉梢,想起什么道:“所以你前一阵从农户那儿收了不少荔枝,就是为了晒成荔枝干?”

姜宁理所应当点头,“对呀,什么荔枝干,这叫果脯,逢年过节岭南人家里的桌上可都得摆。”

“况且果脯晒干后能当零嘴,还可以拿来做菜、煲汤。”

在城里闲逛了两个月,可不是真的无所事事闲逛,而是打听当地人的生活。

其实岭南这儿还挺发达的了,相对于从前走过的不少地方。

稻米的种植、果树的栽培、海鲜的捕捞全都有人在干,可就是商路还未打通。

这要是打通了,岭南何愁不富?

“是,果脯。”卫长昀重复他的话,“所以除了荔枝肉还有什么?”

“再做一个双皮奶,还有米皮。”姜宁掰着手指,“我今天闻到有一家烧鹅挺好吃的,不过赶着回来,等不了他给我烤了。”

岭南的菜他也熟悉得七七八八,口味其实不算淡,只是少辣而已。

其他的调味可一点儿都不少。

有的菜还偏咸口,比如烧鹅、叉烧、肠粉、河粉、扣肉跟白切鸡,他尝了尝,咸口为主。

用的调料他暂时不确定,但吃起来像豉油。

“咱们改天还能去讨点荔枝木,听说荔枝木拿来做烤肉,特别香。”姜宁悄声道:“就是不知道荔枝木人家愿不愿意给。”

卫长昀把篮子放好,指了一下院子里,“那儿有棵荔枝树,打枝的时候可以剪一点。”

姜宁狐疑地看去,还真给他看到荔枝树。

怎么今年不见结果啊?

卫长昀看出他心思,“听方叔说,好像是快养死的。”

姜宁:“……”

“要是真养不活,那就砍来烧烤吧。”

东西,还是得物尽其用。

-

姜宁一边物色酒楼,一边忙着在家里种田。

两边都不耽误,两边都还做得挺好。

他忙的时候,卫长昀倒是也不闲着,和马县丞两个人领着县衙的其他人,先是说通了商户,可以按照正常价格收购农户手里的果子、蔬菜还有粮食,再经过加工,卖往各地。

同时又写文书上奏给州府,再由州府上报到朝廷。

时间是有些慢,但若无朝廷颁布明文,那岭南的商户就不能靠着县府的文牒与各地往来交易。

要是缺少了文牒,在州府内卖卖小东西就算了,大批货物可不行,属于私贩,严重要入狱的。

两人忙起来,还好是县衙和家里就在一处,否则也碰不到面。

不过哪怕是都在家里,一人占了一方桌子写东西,再把幼安放到小床上,时不时逗一下。

“长昀,给大家的回信写了吗?”

“写了,还来不及拿到驿馆去寄。”

“那明日我出去的时候顺道带过去好了。”

“明日要去哪?”

“买点东西回来,正好要过中秋,我托人打了几个模具,想多做一点月饼,什么口味的都有,给衙门里的衙差们也分一些。”

眼看着还有几日就是中秋,佳节在即,自是要好好准备的。

他们是一家团聚了,但衙门里还有不少人得值班。

再者哪怕是不值班的,中秋这样的日子,送几个月饼总不会被人说是收买人心吧。

卫长昀写完一段,停下笔,“有什么馅的?”

寻常也做月饼,但家里人吃得少,所以都是意思一下。

姜宁露齿一笑,带了几分揶揄,“水果的、蛋黄的、豆沙的,还有——”

“五仁的,我特地问了一些人,寻了个馅料的配方。”

五仁是什么口味?

卫长昀好奇,“五仁是什么?”

“核桃仁、杏仁、花生仁、瓜子仁、芝麻仁……”姜宁想了想,“全部炒熟然后碾碎再搅和到一起,加入糖浆调味。”

其实按理来说是不难吃的,但不知道为什么,大家都很嫌弃。

“放糖?”

“嗯。”

“这些果仁都是咸口,加上糖会不会有些怪?”

“……调完了先试试,不好吃我再改。”

姜宁可不猎奇,吃的东西当然是要好吃才行,为了猎奇去做一些味道,是对食材的不尊重。

卫长昀看他表情,失笑道:“那等你的月饼。”

姜宁哼了声,低头继续在纸上画模具的描样。

色香味俱全,月饼也要做得好看。

卫长昀看眼天色,捏捏眉心起身,走到一旁抱起自己玩的幼安,在屋里走了一圈,然后瞥几眼姜宁的模具描样,见他专心,又把幼安放到地上,教他走路。

一岁大的孩子还走不稳,跌跌撞撞的。

但小孩心思明显,喜欢谁就要粘着谁。

黏了一会儿卫长昀,瞥见姜宁不加入,吭哧吭哧地就朝着姜宁腿边跑过去。

姜宁被个小肉球撞上时,吓一跳。

偏过头一看,笑意就在唇边漫开,放下笔捏了捏他脸颊肉,“也不怕磕着。”

又是桌子又是椅子的,哪怕是包了边,磕着一样疼。

“爹爹,玩、玩!”

胖乎的手拍拍,扬起小脸就对着姜宁笑。

“成日就知道玩,玩什么呀?连骑马你都不会。”

姜宁哼了声,但还是侧过身,弯腰哄着他,又抬眼看卫长昀,“故意的啊?”

卫长昀露出一个无辜的笑,“不是。”

“想学骑马了?”

姜宁把小家伙转了个身,示意卫长昀拍手接他,“之前学了个半途而废,等过一阵子天凉快,正好能去学。”

这样以后赶路时,他还能骑马,不用总坐在马车里。

卫长昀接住几乎是扑过来的孩子,“城外有地方可以骑,过几日我要去一趟,你和我一起?”

姜宁哎了声,“你怎么现在才说?”

卫长昀道:“是今天才定下来的,不过是视察民情,只有我和县衙的衙差三个人,加上你的话,便是四个人一起。”

视察民情?

姜宁听出一些门道,“可是之前说的事有什么阻碍,比如有人不配合,带头闹事?”

卫长昀失笑,“嗯,差不多是这样。”

姜宁一听便来了兴趣,“那行啊,一起走一趟,反正我在家也没别的事情。”

去一趟,就当是玩了。

“那幼安就拜托给娘他们照顾两日。”

卫长昀道:“这一去,可能要三天才能回来。”

“算上来回吗?”姜宁问。

卫长昀抱起走累了耍赖的孩子,“嗯,加上来回的路程。”

那三日也还好,其实就是三天两晚。

姜宁眼珠一转,坐在椅子上仰头看卫长昀,见他抱着孩子,肩背宽阔,已不似当年少年瘦削。

怎么总觉得是一眨眼的功夫,便过去了这么久。

仔细算算,如今已是第四年了。

察觉到他的眼神,卫长昀转回来,笑着问:“在看什么?”

姜宁摇头,起身走到他旁边,伸手去掐耍赖小孩的脸,“在想,不知道这孩子是随了谁,我们俩可都不耍赖。”

卫长昀迟疑问:“真的不耍赖?”

姜宁瞪他一眼,“我什么时候耍赖了?我那个叫合理的辩解,还有——”

“去的时候,恰好是在中秋后,能把月饼做出来。”

卫长昀笑着避开他打来的手,“今年中秋,月亮应该很圆。”

不管是十五还是十六的月亮,想见的人都在身边,天上无月,人间也自是团圆夜。

-

家里的县衙事情交代好后,卫长昀和姜宁便一块乘着马车去了周围闹事的村子里。

低调查看情况,就只带了两个衙差,身手都还不错,但看上去面向都挺和善的。

一个年纪轻的扮作小厮,另一个年纪大点的是车夫。

四个人大早上趁着天凉快从县府出发,赶了一个多时辰的路,才到郑家村。

郑家村人口不多,但地方大。

各家田地占了不少,都不挨着,所以比较零散。

他们在村子外便停下来,卫长昀和姜宁从马车里出来,穿着打扮都是日常的衣服,瞧着像是谁家的少爷来买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