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红茶泡泡机
再怎么低调,和村里比起来,那都属于显眼的。
姜宁和卫长昀才在田地外的路上走了几步,便已经被地里干活的人注意到。
“还是太招摇了,人家以为我们是来收茶、收粮的。”
姜宁打开手里扇子,扇了两下,忍不住小声道:“不过要是茶叶好,还真可以收一点回去。”
卫长昀语塞,无奈摇头,“入戏太快了,姜老板。”
姜宁逗他,“你都叫我姜老板了,自然是听我的了,哎,确定是哪户人家吗?再难缠的,我一会儿也给你掰扯明白。”
卫长昀见他这样,一想倒是没错,姜宁的确对生意上的事更为了解。
人家闹,就是不满意县府给的政策,觉得自己亏了。
他们几个里,能谈生意的,便是姜宁最厉害。
“大人,一会儿他要不听劝,我们就亮身份,以后他就知道肯定是比现在赚得多。”
扮作小厮的人叫陈顺,性子有些沉不住气,“之前就派人来说过好几回,里正都跑了好几趟,还把人赶出去,差点打人,太不可理喻了。”
卫长昀摇头,“里正那边已经说了,他就是吃软不吃硬,要是硬来,他一直煽动村里的百姓,反对的意见会越来越多,到时候——”
只有郑家村不加入,不是不行,可即使一县之长,便要顾及到每一个百姓。
姜宁听他俩说话,眼睛却一直在瞄着田地里的动静。
众人皆知江南和江陵一带是鱼米之乡,却很少有人知道,岭南其实也盛产稻子。
刚才他粗略打量了一圈,几乎都是种稻子的,还有果树为主。
当然,果树基本都是荔枝。
姜宁琢磨了下,“等会儿我们就假装是外地来此处的商人,听闻此地果树多,便想问问价。”
“那日后被戳穿了岂不是尴尬。”陈顺道:“尤其县令还亲自过来了。”
卫长昀替姜宁解释,“如果这几日能谈得明白,我是不是县令对他们不重要,身份被揭穿了也无妨。”
要是道理讲不通,还是原来那样,那他是不是县令就更不重要了。
直接是没得谈。
姜宁点头,“走吧,先去看看,总要了解清楚内情,才知道他们为什么不愿意跟城里的商户合作。”
按道理来讲,城里那几家商户全都调查得明白,以李员外家为主,其他几家谈不上是价格实惠,但从前看也绝非是奸商、店大欺客的类型。
生意上,无非是赚得多赚得少。
有些人家就是想要多一点利润,这无可厚非,只要不是强买强卖,刻意压价,在合理的范围类,那指责不了什么。
如今价格由商户和县衙一块定下,销往外地的价格各凭本事,但内部收购价格一致。
对于农户而言,就稳定许多。
“我忽然想到,是不是因为农户卖给城里的商户价格,其实也有差异?”
姜宁皱起眉,“比如,有的高有的低,咱们宏观一调控,相当于断了人家财路。”
要么就是,人家自有门道,能把这些东西卖更高的价格。
卫长昀思忖片刻,“你说的不无道理,但是定价这一块我们都在商量,还未有定数,如果是自己有渠道卖货,可以不加入,但日后门道走不通,想要县府托底,便也不可能。”
姜宁嗯了声,这个规定没毛病。
县府是要稳定,所以需要商户和农户之间联合,这样由县府统一调度,不涉及小事,但总体方向得县府来定。
其实有一点儿像公有和私有,一个挣不了太大的钱,但盘子可以越做越大,来钱稳定而且也有增量。
另一个的话,靠运气也靠实力,少了托底的风险大,可收益相对也高。
“先不说这个,进村里看看。”
姜宁冲卫长昀眨眼,“别忘了我从前在村里,可没什么八卦打听不到。”
卫长昀一怔,跟在他后面一块进了村。
才一进村,便被迎面跑来的人差点撞到,卫长昀眼疾手快,拉着姜宁闪到一边,眼睁睁看着一根木棍从眼前飞过,然后只听得哎哟一声,有人抱头蹲在地上。
姜宁眼睛都瞪圆了,一脸震惊地看着追上来的老头。
脚上只穿了一只鞋,另一只好像——
瞥了眼蹲在地上那人的衣服,好大一个灰色鞋印。
姜宁悄声问卫长昀,“我们要聊的,不会是这对父子吧?”
卫长昀看过画像,自是记得什么样,辨认了一会儿,不忍回答,“似乎就是。”
姜宁心里凉了半截,觉得不管也挺好的。
第285章
“你再给老子跑看看?我告诉你,我们家的地和田你别想卖给官府那群混吃等死的人,老子不信他们,当官的没一个好东西,你要再动这个主意,那也要等我死了!”
老头穿着轻薄的衣服,裤腿挽着,气喘吁吁叉腰站在那儿,指着地上的青年大声斥骂。
青年从地上爬起来,拍拍衣服上的灰,“爹,村里人人都在讲新来的县令是个好官,一来就为民做主,做了多少好事,现在要给大家一条商路,你怎么这么顽固呢,村里大家都同意了,就我们家对着干,那以后有好事还能轮到我们吗?”
郑家村都同意了,决定跟着县府的安排走。
那谁家不参加就很明显,说不定以后还会被孤立,等到人家日子变得红火,他爹肯定眼红。
“什么好事?真正的好事能轮到我们小老百姓吗?那是他们官商勾结,挣多少还不是他们说了算。”
郑三爷怒斥道:“你个不省心的玩意,生你还不如生个叉烧。”
“你要是还认我这个爹,想进这个家的门,那就给老子死了这条心,安安心心和从前一样做生意。”
郑三爷捡回自己的鞋,穿上后,背着手往家里走。
郑荣拍拍胳膊和腿,又揉了一下肩膀,“我是你儿子,你下手这么重,是真不想我给你养老了。”
“爹,我真不是贪财,是咱们——”
“再多说一句,你给老子滚出去!”郑三爷回头嚷了一句,郑荣立即站原地不吭声了。
老顽固,不知道什么是好什么是坏了。
郑荣烦心地踢了一脚地面石头,心里琢磨着要怎么劝他爹同意,再过几天可就截止了。
那县府的县令是打京城来的,听说还是什么状元探花。
年纪比他还小几岁呢,这个年纪能破案,还能中状元,肯定很厉害。
“哎,这位大哥,请问这里是郑家村吗?”
“你是谁啊,我正心烦呢,别来烦——你们是谁啊?”
郑荣闻声回头,看到姜宁和卫长昀一行人,不由愣了愣。
脑袋里第一个冒出来的想法是,看起来好有钱。
“我们是从外地来的商人,途经此地,听闻这一片茶叶和稻米有名,果树也多,所以想来看看。”
姜宁答得自然,毫无演戏痕迹,“听你们的意思,官府插手和商户一块坑你们了?”
姜宁才说完,旁边的陈顺和刘富表情变了变,下意识看向卫长昀。
卫长昀神情毫无变化,仿佛自己跟官府无关。
“什么坑我们啊,人家那个是为了我们好,往后收入比较稳定,不至于饱一顿饥一顿,是我家老头想不明白,固执得很。”
郑荣叹了一声,“一直觉得官府是坏人,我就说,那官府要是坏人,还能十里八村都同意啊。”
姜宁低咳一声,余光扫向旁边的卫长昀。
“这样啊。”姜宁眼珠一转,“这位大哥,我们能进村寻个地方乘凉吗?这天看起来太热了,也不好说话。”
“可以啊,村里有草棚,你们去那儿休息,离我家也近,我正好瞅瞅我爹还生气不。”
郑荣哎了声,“我都不明白,怎么不信官府呢?要是贪官,还能给之前受灾的百姓都发钱啊,这还是第一次。”
姜宁跟在他后面,用手肘碰了碰卫长昀胳膊,给他递了个眼神。
卫长昀脸上露出笑意,并不觉得无奈。
为官者,能得到百姓的任何认可都是好事。
“你们是从哪来的啊?”
郑荣好奇问了一句,“这一阵来岭南,热得很,要等到九十月才凉快。”
“我们是从黔州来的,其实——”
姜宁看了眼郑荣,思考要不要说实话。
郑荣看起来是支持新政的,不表明身份,日后再说,多少有些骗人的嫌疑。
姜宁瞥眼卫长昀,见卫长昀轻轻摇头,心下了然,他应该是有主题。
这事上,卫长昀自己做主。
“正好想来这边看看海,听闻岭南的物产丰富,所以也想瞧瞧有没有别的商机。”
姜宁这话半真半假,倒也不算骗人。
卫长昀到岭南是赴任,然而姜宁作为官眷自然要跟随,另外可也有自己的生意要做。
别说,要是这里的荔枝和稻子好,价格还公道,未必他不能真的做生意。
那开酒楼,不也得买食材、买粮食。
“这边的海有什么好看的,但天气好的时候是好看。”郑荣心里还是挺高兴,“有些地方嫌弃岭南太热,又是瘴气,又是蛇虫鼠蚁,其实我们岭南好着呢,是他们不识货。”
“各地有各地的风物,多走一些地方,便能见识到不同的有趣。”姜宁回应道:“岭南挺好的。”
卫长昀伸手拉了他一下,避开脚下的石头,“岭南地大物博,物产丰富,不管是有农产,还有海产,又临海,可以作为商贸口岸,往后发展一定会越来越好。”
前边的郑荣领着他们进了村里,听到这话,狐疑地回头。
姜宁忍不住笑起来,然后看了眼卫长昀。
郑荣觉得有一点古怪,小声道:“你们到底是什么人啊?”
上一篇:反派不洗白
下一篇:霸总生子文里的御用男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