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书成长公主的驸马赘A 第134章

作者:福佑幸川 标签: 强强 宫廷侯爵 甜文 爽文 ABO GL百合

白行云铿锵有力的声音回荡在宣政殿中,谁不知道户部尚书刘阔不是一个好惹的。

而户部尚书刘阔是颖王的人,白行云看似弹劾的是刘阔,实际上针对的人是颖王。

另外,白行云还是刘阔的下属,下属弹劾上官,一个不好就落了个身死的地步。

大周律,下官弹劾上官者,若查证是污蔑,以弹劾同罪论处。

就是说,跨部门弹劾可能还没什么,要是同部门下官弹劾上官,要是证据不齐全,下官弹劾上官的是何罪名,那这个下官就是同罪名。

所以很多人惊讶白行云的大胆,颖王肯定会保住自己最大的阻力的。

谁不知道,六部之中,户部吏部是颖王的,礼部是中山王的,中山王已死,已换了尚书,目前谁也不属,工部兵部是首辅的,刑部没有站队。

吏部尚书彭晓庄之子在春日宴上可刚算计了迟晚。

六部之首为吏部,其次户部,这两个权力最大的地方都在颖王的手里,可想而知颖王的势力发展得有多大。

还好,圣元帝对兵权把控得紧,颖王又不像中山王是个武将,手底下的兵将没有几个。

只是在朝会上,下官弹劾上官还是少见得很,所有人都等着虞九舟裁决。

不等反对的声音出现,虞九舟面色平静道:“查。”

虞九舟的声音算不上大,听在百官的耳中,甚至比刚刚的那一声春日惊雷还要炸裂。

殿内群臣面面相觑,谁都没有想到,长公主根本不给人说话的意思,直接下令查。

还是说她已经掌握了证据?

长公主殿下什么时候拿到的证据,证据有多少?

没有人敢说话,众人的脑袋都在快速运转。

可被弹劾的刘阔来不及多想,他立马上前跪下,“臣冤枉,还请殿下明察。”

白行云从衣袖里面拿出奏折,“证据全都在此,还请殿下查证,另大理寺也接到了武城的万人血书,还请大理寺卿呈现。”

大理寺卿:“?”没这回事呀。

孙玉琢都蒙了,她最多再过一个月就退休了,这么关键的时间,怎么就频发大事了呢。

早知道年前就该退休,不该等到现在。

哪知身为大理寺左少卿的迟晚走了出来,“回禀殿下,万人血书已呈陛下,首辅也看见了。”

被点名的首辅高正只得走了出来,“是,臣看见了,确实是万人血书。”

这个时候,拉越多人下水越好。

现在是户部,大理寺,内阁首辅,还有迟晚这个身兼多职的人。

谁都看出来了,白行云是驸马的人,由白行云开头,驸马来辅助,那这件事是长公主殿下主使?

想明白这点,不少人就更不敢说话了。

聪明人早就看明白了,如今朝堂谁才是权力最大的那一个,以前是皇帝,然后首辅跟三王齐平,现在不一样了,现在长公主排在首辅跟王上之前。

孙玉琢都麻了,怪不得迟晚站在了她的旁边,还自称大理寺的人,原来如此,原来如此。

驸马这是要拉大理寺下水啊,可她能怎么办呢。

她只能走出来说:“启禀殿下,经大理寺查明,户部尚书刘阔贪赃枉法证据确凿,本想写了折子递到内阁,现在看来,等下朝后,臣就奉上折子。”

逃避是没用的了,现在只有一个办法,跟着驸马一起扳倒户部尚书刘阔,这样她还能好好退休。

迟晚笑了,正如自家殿下说的那样,孙玉琢这个人佛系归佛系,但谁招惹她,那她出手就毫不留情。

朝堂上发生的一切都是她们商量好的,皇帝也知情,而皇帝不想把事情弄得太僵,就让虞九舟主持朝会。

要是局势能控制住,他就出来坐收渔翁之利,要是局势控制不住,那错处就都是虞九舟的。

但虞九舟也不是任人算计的,真以为她的目标是除掉一个户部尚书呢。

迟晚的目光移到虞九舟的身上,两人的视线正好在空中触碰。

两人默契地勾唇,接下来才是重头戏。

第86章

宣政殿群臣反应不一, 虞九舟把众臣的表情尽收眼底。

其实对于朝堂上的这些人,她挨个地都调查过了,长公主府里有专门存档的地方, 一些人的反应她早就预料到了。

颖王的惶恐, 宝安王看戏,首辅算计看能不能从这件事里面得利。

这些人代表着朝堂里大部分人的态度。

从万人血书递到皇帝面前,一场针对颖王的朝会就开始了,想必颖王也有所察觉,已经开始慌了。

下一秒都察院都御史董书翰走了出来, “启禀殿下, 臣也有本奏。”

“驸马迟晚,不守规矩,于秋水楼中拈花惹草,如今那女子已经怀孕, 臣请对驸马做出责罚。”

不是,董书翰是虞九舟的人,现在弹劾她做什么。

迟晚都懵了, 正好想到了清浅那个女人,两人就见了一面, 然后跑到长公主府门口说怀了她的孩子, 觉得这个世界没有基因检测,就开始胡作非为了是吧?

现在好了,都察院都御史出来弹劾她了。

迟晚连忙走出来自辩, “殿下, 此事与臣无关,臣只在清浅娘子的房里待了一盏茶的时间,时间上也不允许臣做什么。”

她话音未落, 立即有人走了出来,“一盏茶的时间够了。”

迟晚扭头看向开口的男人,哦,是个细狗,她二话不说快步走过去,吓得男人往后退了几步,嘴里还大喊,“驸马,这里是宣政殿,我是朝廷命官。”

她冷笑一声,直接拎起此人的衣领,拎着就走出了殿外,然后猛地扔了出去再回来。

不少人都怒斥道:“放肆,放肆。”

“胆敢在朝会上放肆,简直目无君上。”

“启禀殿下,驸马在宣政殿撒野,还请殿下治罪。”

迟晚走到董书翰的旁边,对方看着她有点儿愣神,估计以为她要把他也扔出去。

她露出八颗牙齿嘿嘿一笑,“董大人放心,你太老了,我把您扔出去,可能明天就得到你家吃席了。”

吃席?

众人反应了好一会儿才明白,人死了可不得吃席嘛。

“迟晚。”虞九舟喊了一声,示意她收敛点儿。

迟晚故作委屈模样,她知道,虞九舟让董书翰出来弹劾清浅这件事,就是把事放到明面,以后就别指望用这件事再攻击她了。

“殿下,你看臣拎着一个人从殿内走到殿外,再回来,呼吸依然平稳,一盏茶的时间确实不够臣做什么的。”

虞九舟:“?”

这家伙,怎么在朝会上这样胡说。

一众武将哈哈大笑,“驸马说得对,一盏茶能做什么。”

“静!”汪海喊了一声,朝会恢复平静。

迟晚拱手请求,“殿下,清浅娘子是秋水楼的人,臣认为,连带着秋水楼的东家一起审,总能还臣清白。”

“皇城司已经查到,秋水楼的东家正是宝安王,还有秋水楼这些年做的事情,还请殿下明察。”

一个一个地都下水吧,不是说泼水节还是人多好玩嘛。

宝安王呆住了,今天不是颖王的末日吗?怎么还扯到他了。

他的脑子快速转动,然后走出来道:“殿下,驸马,此事是臣管束不力,请殿下治罪。”

就这么承认了?

秋水楼是他的,这件事想必长公主跟驸马已经掌握了证据,只要他说秋水楼不是他的,一定把证据拿出来,他是一点儿可以辩驳的机会就没有了。

不如直接承认,然后说是自己管束不力,可他没有说,事情是他安排的。

他的手里握着清浅的把柄,想必对方不敢说些什么。

迟晚冷哼一声,“殿下,臣说的是,清浅污蔑臣的事情,必须彻查,至于背后有没有宝安王的影子,查一下就知道了。”

“宝安王要是没做,应当不惧查吧?”

有些证据是暗处调查到的,需要一个理由光明正大的拿出来,清浅污蔑迟晚,也算是为她们创造了这个条件。

宝安王觉得不妥,清浅确实是他安排的,而且秋水楼很不干净,经不起查的。

他正要拒绝,就听虞九舟冷声道:“此事既然事关驸马,就不便交给皇城司,大理寺,是都察院弹劾的,那就交给都察院吧。”

董书翰连忙应声,“臣遵殿下令。”

大理寺跟皇城司查户部尚书刘阔,实际上是查颖王,而都察院查秋水楼。

再加上玄阳寺被毁,还不知道最后查出来什么呢。

无论查出来什么,对朝堂都是一场动荡,这让许多人开始犹豫,要不要收回跃跃欲试的爪子。

就在这时,大理寺孙玉琢再次走了出来,“殿下,大理寺收集的一些证据已经送到,还请殿下过目。”

奏折可以下朝后看,但证据必须马上看。

经过这一会儿的深思熟虑,他决定现在就把证据拿出来。

都御史弹劾驸马,让所有的视线转移到宝安王跟驸马的身上,这让刘阔的事情不能引起那么大的关注了。

一会儿说不定就稀里糊涂地过去了。

他可* 不能让事情过去,经过白行云那么一说,他已经入局,既然入局,他就自然选定了阵营。

万人血书送入了大理寺,那大理寺就掌握了颖王的证据,这样一来,颖王是不会放过大理寺的,所以这件事一开始,他就站在了颖王的对立面。

既然如此,孙玉琢马上就选择了跟迟晚站在一起,至少驸马还是大理寺少卿呢。

他想好好退休,就得置颖王于死地,他手里掌握的那些东西,也该拿出来了。

“殿下,关于白侍郎的弹劾,大理寺皆查明,全部属实。”

刘阔立即反驳道:“孙玉琢,你胡说。”

颖王终于忍不住走了出来,“孙玉琢,刚刚你为何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