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书成长公主的驸马赘A 第178章

作者:福佑幸川 标签: 强强 宫廷侯爵 甜文 爽文 ABO GL百合

虞九舟跟迟晚对视了一眼,谁让老王上来的啊。

迟晚看了不远处的佳成郡主一眼,对方明悟,赶紧把康老王上给带下去了。

本来康老王上是有事上朝的,现下根本没人管他了。

这时,一位意想不到的人出来请战,“臣请战!”

宝安王走了出来,一副义愤填膺的样子。

这货好得还挺快,竟然跑来上朝了。

实在是圣元帝的态度变化太快,他不得不赶紧来上班,不然圣元帝不记得他了可怎么办。

迟晚眯起了眼睛,宝安王是真心请战,还是为了达成什么目的?

圣元帝的表情好了许多,他等了这么久,总算有人请战了,但他怎么可能让宝安王去边境,“好了,你不通战事,不必多言。”

半晌他又看向虞九舟,想要问些什么,又不知道该说什么。

这就是重文抑武的结果,根本没有人用。

圣元帝犹豫的主要原因还是,不想把信国公放回去,因为信国公跟宝安王结亲,那就不适合再统领大军了,可又不想让平凉侯一下子掌控二十万大军。

那太多了,就算他信任平凉侯,也不能把二十万大军交给一人之手。

“陛下。”五军都督府的右都督走了出来,“臣以为,当务之急是调天下兵马,前往燕北边境。”

“你觉得调多少合适。”

“燕北近三十万大军,我军边境也有二三十万,但分布太广,能集结起来的便只有平凉侯跟信国公两部,此时信国公部无帅在阵,那便先让平凉侯指挥,待中枢选出统帅再行分割。”

“只是两部二十万大军,并不能一起前往鹤山关,燕北还需援军,京营不可动,那只能抽调天下兵马,臣请陛下抽调内陆兵马十万,前往燕北支援。”

问题来了,大周不是没有兵,大周是没有将,兵好抽调,谁来指挥是难事。

特别是抽调出来的各路兵马,可不会服气一个刚上任的统帅。

不过,右都督此话圣元帝是听进去了,觉得右都督的安排没问题。

“那你觉得,抽调的十万兵马由谁来统领?”

“臣以为,信国公前往燕北统领自己本部,这抽调出来的十万兵马……徐晨露。”

徐晨露,徐国公家的小女郎,跟父亲在东海抵御倭寇,大小战功无数,只是圣元帝不想给徐家人升官,她现在只是一个正四品的明威将军。

这么多功劳,封爵都够了,可想而知圣元帝多偏心眼子。

右都督这话把皇帝气得不轻,他最讨厌用徐家人,现下离了徐家,他居然连个统帅都找不出来?

“徐晨露只是四品武官,怎么统领十万大军。”

“危急时刻,能者居之。”

右都督是一点儿都不怂,无论是开始还是到现在提起徐家,他为的都是大周把这一仗打赢,没有私心。

圣元帝阴沉着脸问虞九舟,“长公主,你怎么看。”

虞九舟毫不犹豫,“抽调出来的十万军队,他们来自各地,本就不服管教,打仗之前还要让他们服气,寻常人怕是不行,明威将军年轻,臣以为信国公合适,信国公统军多年,定然可以无视地方差异,让全军上下令行禁止,尽快成为可战之军,支援燕北。”

圣元帝:“……”

信国公,又是信国公,离了信国公就不能活了?

这就是圣元帝,谁都不行,让他想,他又想不到。

大周统帅将领就那么,新生的将领只有安易之一个,她是自己打出来的。

徐家的将领不是没有,在东海抗倭战斗中,多有立功,圣元帝又不肯用。

在听了虞九舟的话后,圣元帝看向信国公,“信国公,你来说。”

信国公没办法,只能走了出来,“臣谢陛下与长公主厚爱,只是臣年事已高,怕是整合不了新军,但臣依然能前往鹤山关。”

在留在中枢跟去燕北之间,他本就犹豫,要是让他统领杂军,那他肯定选去燕北。

圣元帝的眼睛冷了冷,忽然看到了迟晚,“迟晚,你觉得呢?”

迟晚拱手,“臣以为,右都督说得对。”

“你也觉得徐晨露可以?”圣元帝语气不好。

迟晚抬眸,“抽调的支援军,等战胜北宁后,还是要各回各家的,正如右都督所说,他们来自各地,冲突摩擦必然不会少,需要一个能管得住他们的人,臣不知明威将军如何,所以不敢妄下结论。”

右都督既然提起来徐晨露,想必是早有定论。

圣元帝语气微冷,“信国公率亲卫回燕北,支援大军等集结入京,再选统帅。”

说完,他就要说退朝,右都督又站出来问道:“陛下,此行三位统帅,敢问以谁为主?”

总要有一个总指挥吧,不然谁都不服谁可还行。

大周军制太差了,日后必须改制。

虞九舟蹙眉,要是她,此刻大军都出发了,何至于还在朝堂上争论。

迟晚看了虞九舟一眼,就知道她在想什么。

还好昨晚她们就派出人去找安易之了,先安排好再说,特别是信国公部的人,也该整治了。

她们不赶紧派人过去,还不知道朝堂上要讨论到什么时候呢。

特别是以谁为主这件事,又有得吵了。

平凉侯年轻,却立功无数,信国公功劳少,却资历深。

圣元帝也无语了,又不能让三十万大军各自为战,那该如何?

他蹙眉想了很久,三军统帅中,无疑,他最信任的还是平凉侯安易之。

圣元帝看向虞九舟,想让她推荐平凉侯,又想到她刚刚一直推信国公,干脆又问右都督,“你觉得呢?”

“臣觉得,平凉侯合适,并且信国公不必回燕北,也省得信国公一把年纪了,还被年轻人管着,实在不妥,况且有信国公在,那些将领未必服气平凉侯,不如不去。”

右都督这话是对的,三军必须一统帅的话,信国公部肯定不服气以平凉侯为主,不去的话,那平凉侯就是最大的,无论是斩将还是做什么,都很容易。

此言有理,圣元帝不懂军事,但他不傻,“那就这么办,另外,李保率五百皇城司司卫前往燕北监军,此事迟晚你来办。”

“臣遵旨。”

圣元帝还是不放心把二十万大军交给一人之手。

迟晚心中有些沉重,遇上这样的皇帝,是前方将士的不幸。

她昨日把军队改制的内容给虞九舟看了,燕北的九边重镇驻军三十万,此数不变,但内地卫所的缩减,卫所分布不变,但是每个卫所要缩减至五千人,东海抗倭不变,西南镇守不变,再解散护龙军,愿意继续做军户的重新安排,不愿意的分布在各地过普通百姓的生活。

主要减少内地卫所兵,把军力集中在京营,扩建到二十万到四十万人,以此来守卫京都,或是出征,这样一来,就不会出现各地调兵,还要让统帅先收服这些兵的说法了。

迟晚对军制的建议可以总结为一句话:减少内地卫所兵,增加京营军队。

卫所兵吃空饷的太多了,做事的人少,白有那么多名额,不如缩减了,扩建京营。

这样一来,不仅完善了大周的军制,还能省下不少军饷,一举两得。

虞九舟也说了自己的看法,并以此召开了会议,更加完善了改制的办法。

从各地抽调将士这件事,就是完成改制的开始,等打完仗,他们直接扩充军营,顺理成章地缩减各地卫所兵。

朝会结束,虞九舟去了皇后宫里,迟晚则被皇帝召见。

圣元帝上了个朝,整个人显得萎靡不振的,他的身体已经到了最后关头。

看到迟晚,他冷哼一声,“徐晨露是徐家小女郎,徐家在东海手握大军,再让徐家把手伸到燕北,你觉得会如何?”

看吧,就圣元帝这个小心眼,朝堂上已经决定了的事情,还要再来质问她。

迟晚立即道:“陛下,燕北重地,不容有失,无论是谁,只要能让北宁退军就行。”

“朕难道不知?”圣元帝怒声高喊,“难道朕离了徐家,就没有别的将领了吗?”

还真没有。

迟晚心里知道,表面只是垂眸听着。

她的不语让圣元帝的气消了些,“说说吧,真让徐晨露来了,又该如何。”

迟晚强忍住内心的不爽,故作思索模样,“陛下,派个监军,李保带了五百皇城司司卫去监督平凉侯,那徐晨露也得有人监视。”

一个监视人员而已,想要杀了,有的是办法。

圣元帝打量着她,眼神似在探究,“你觉得派谁去?”

“臣对满朝文武不熟悉。”

她可不举荐,不然圣元帝这老头肯定怀疑她。

见迟晚没有举荐人,圣元帝的眼神和善了许多,“淮安伯如何?”

迟晴?

迟晚面露惊讶,“迟晴是臣的阿姐,臣本不该发言,但是臣之阿姐在外做知州,也不善军事,怎么能做监军?”

她越是抗拒,圣元帝就越觉得这件事就这么定了。

“监军而已,又不是让她打仗,朕会给她派几个得用的人,你放心,临时抽调军队,起码也要一个月,迟晴正好回京,朕升她的官,到时候把你阿姐的孩子记在你的名下,也算给你留个后。”

迟晚:“……”大可不必。

她没有什么后代思想,再说了,她有自己的孩子,干嘛要别人的孩子。

“臣此生为国为君为民,无所谓子嗣。”

“此事看你,你现在是上玉伯,朕封你为上玉侯,封地就不加了,你身上有爵位,总得有一个继承爵位的人。”

圣元帝总觉得,有些东西是需要人继承的,还必须认自己为父的那种。

迟晚可不觉得,“陛下,此事臣与阿姐商议就好,臣不想让阿姐觉得,臣在逼迫她。”

“也好。”圣元帝沉默了一会儿才道:“迟今朝,你要记得,你的一切是朕给的,舟儿是朕留下制衡新帝的,而你是制衡舟儿的。”

真是恶心啊!死后都要人不得安生。

迟晚称是,心里隐隐觉得圣元帝的头脑已经昏了起来,以前他虽然多疑,但这些话不会明摆着说出来。

圣元帝现在像是生了病,做事说话更加的直接了,也更加的糊涂了。

她离开大明宫,在出宫的必经之路等着虞九舟。

没多久,虞九舟就到了她的面前,春归凑过来小声道:“刚刚来的路上被人泼了油,是贵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