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府皇帝改造指南 第36章

作者:三傻二疯 标签: 古穿今 历史衍生 系统 直播 无C P向

当然啦,这种怒气对卫霍两人的影响很小。毕竟皇帝就算已经失去了理智,也不至于发神经给自己人找难堪。真正令他们难以理解的,是至尊突然而来的焦虑、急切、迫不及待——总之,他召见了两位将军,就对匈奴的战备做出了重要指示:

“你们要加快进度。”

长平侯:?

他思索了片刻,很小心的问:“陛下的意思是?”

现在各项战备,不都已经在紧锣密鼓、有条不紊的进行么?当方士们将虚空中套利出的物资源源不断输送入京郊太常仓之后,困锁战争的最后一根链条也断裂了,再没有什么能阻碍朝廷实施它狂野的主动出击计划;根据御前会议达成的共识,只要等骑兵集马匹集结完毕,边境的郡国兵就将出动袭扰匈奴马场,让北方的蛮夷人见识见识中原大皇帝的愤怒——而综合了天气、后勤、物资运输的各种考虑,中原大皇帝应该是在十月的末梢发泄他的愤怒——距离现在还有大半个月呢。

距离现在还有大半个月,那又怎么“加快进度”?战争计划严格缜密,不能因为一个皇帝(还是死了的)的梦呓而随意变更。所以大将军说出此疑问,难免带有劝阻的意思。

——您就消停些罢!别作妖了!

显然,皇帝的心智绝不会受这一点伎俩的影响,他毫不动摇地继续:

“上林苑教学的进度,现在应该加快。”

有赖于另一个天子的默许,他们迄今已经在上林苑招揽了足够的人数,开始反复培训经由《医疗手册》改编来的战场医护课程;从止血、止痛到缝补伤口,各种基础技术一一都要练到;知识庞杂、体系多样,即使已经再三精简提炼,其相关的培训仍然是一项相当有挑战的工作。而显而易见,纵情享受于手机、网络、垃圾食品的皇帝陛下,是绝没有闲心将精力浪费在如此挑战性的工作上;他顺手就把锅甩了出去,扣在了最可信任的心腹头顶。

卫青本人倒是绝不反感这样的重任,甚至觉得亲自负担培训军医的职责,也是一项极为有益的事业,足可告慰自己魂归地府以来,回首过往军旅生涯时的种种遗憾。也正因如此,他对这项培训的工程花了很多心力,对整个局面了如指掌,远远超过纸上谈兵、指指点点的至尊。

他委婉道:

“上林苑宣召来的诸位士卒,已经学得非常用心了。”

知识是宝贵的,能在战场上保存性命的知识更比黄金珍贵。第一批宣召来的人选都是上过战场的老兵,当然更不会浪费机会。长久征战沙场,学习能力或许已经下降;但热情却并无消弭。至少以卫青的目光看来,第一批的学员是可以称得上勤奋刻苦、钻研不休的。

“用心是一回事,但也要注意方法。”皇帝陛下做出重要指示:“我知道,现在这些人的用心,无非是头悬梁、锥刺股、三更灯火五更鸡,死记硬背而已——效率太低,时间太慢,不适应战争的准备。不过,另一边的现代世界中,似乎有种名为‘应试技巧’、‘内卷秘籍’的东西;这些玩意儿能够快速提升效率,更胜于以往的死板方法……”

说到此处,皇帝陛下的面色也微微一沉。他是从短视频中学到的如此法门——精密、巧妙、体系完整,显然是经过长期迭代以后,专门为记忆与理解而生的、流水线式的知识拆解法;虽然有僵化死板不利于后续提升的种种毛病,却仍然是数十年应试教育所凝聚结晶而生的瑰宝。如果不是获取此种瑰宝的途径稍微有那么一丁点不正常,瑰宝的附带品稍微有那么一点恶心人,他甚至还想要为此非凡智慧而生出由衷的感慨……

第51章

但无论如何, 那种粪坑中淘宝的恶心感受仍然大大冲淡了喜悦,他板着脸强调:

“也不只是这一批,以后招揽来的学徒, 都可以按照这个模式,快速灌输、高强度训练, 大批合格, 迅速培养出可用的人才来——这就是那种‘应试技巧’、‘应试教育’的好处, 你们都要知道。”

不错, 流水线化与规模化的应试教育, 最擅长最熟悉的就是批量制造做题家与内卷王,源源不断创造出符合体系基础要求的人才——当然,它培训出来的人往往也仅是“符合要求”而已, 除此以外,它封闭、死板、缺乏灵活, 压力山大、评价单一, 大大有违了全面教育的宗旨,可以说浑身上下都是数不尽的缺点。但对皇帝而言, 相对于诸多的缺点, 他看中的唯有一个优点。

“第一批并不是终点。”面对心腹略带惊愕的目光, 皇帝一字字道:“以后,还要用这种模式, 培养出更多更广、更可靠的医用人才来。用‘那边’的话讲, 这叫工业化流水线制造。只有工业化流水线化的制造, 才能满足源源不断的医疗要求。”

工业化流水线化的“制造”出勉强一用的医疗人才,这在各种方面都不像是教育, 倒更像是炮制耗材;但皇帝对此显然绝无顾忌;或者不如说,这才是他的目的——批量制造军医, 才能适应将来规模必定越来越大的战争,成为真正可以扭转战局的强大棋子。

这本就是他死皮赖脸,以巨量资源诱惑穆祺,降临至此处的目的;如今终于有机会施展自己的抱负,当然是要不计一切,强力推进;更不必说,近日以来,皇帝陛下在娱乐时间里大受刺激,原本就难以平复的情绪,也随之亢奋激烈,洋溢胸怀了。

“要抓紧。”他板着脸道:“这是至关重要的事情。”

如果大致来说,皇帝陛下在网络空间上的冲浪体验,应该是从十几天前开始恶化的。

如果说,十几天以前,对于皇帝而言,网络空间还是一片温和、平静、文质彬彬的乐土;那么,自某个不确定的时间开始,这种平和恬淡的气氛就在悄无声息中迅速流失了。至尊常刷的app首页信息流开始莫名推送一些稀奇古怪的视频,标题粗暴而又低级,但在刺激情绪上极为有效:

《汉武帝刘彻是千古暴君的十个证明》;

《笑!猪粉又改史记给蒸煮偷高光了!》;

《有一说一,汉武不就是运气好吗?有什么资格和祖龙并称?》

《呵呵,汉武帝水平还不如纣王;帝辛才是最后的人王!》

…………

相当粗鄙,相当简陋;基本只是一张图片贴上去后机器念稿,念的稿子则塞满了互联网平均水平(换言之,不足义务教育水平)的胡言乱语——无知、可笑,令任何有常识的人都难以忍受的天真的狂妄,间或还夹杂着大量低级的史料错误,让人忍不住要动手纠正,批评这匪夷所思的满嘴胡言——

然后嘛,然后就完蛋了。

推荐算法的信息茧房有两个用途;一个是好的、善的、愉快的,会源源不断的推送你最喜爱最痴迷的东西,将软件打造为符合心意符合预期的美妙天堂,令客户流连忘返,不忍离去,借此霸占一切碎片化的时间,垄断流量与注意力;而另一种则更为歹毒,也更为隐蔽:它会蓄意推送最刺激、最粗鄙、最能激怒用户的内容,让使用者在狂怒中陷入无休止的辩论、争吵、乃至辱骂——同样也能占据客户的流量和注意力。

爱与恨都可以消磨时间,对于软件来说,这二者并无区别。

所以,一切训练有素的赛博居民,都要懂得在信息茧房中生存的秘诀——视而不见,听而不闻,看到引战消息尽量当作不存在,大不了就动动手指拉黑;否则,只要你手贱点进了那个粗鄙可耻的脑残视频,并在里面停留了足够多的时间,那么推荐算法就会将你视为同等级别的杠精、嘴炮、混乱邪恶的大巨魔,将你扔到整个互联网的下水道去。

——到了那种时候,就只能期待用户真的舌绽莲花,能从祖安围攻之下保住自己的祖宗十八代了。

因此,克制是重要的,无知是宝贵的;在扭曲蠕动不可名状的互联网古神之前,最好的办法就是不看不思考,次好的办法就是保持冷静,及时退出,不要将理智浪费在互喷口水的永恒血战之中。不过可惜,自高自大的皇帝陛下两者都不具备;他实在太小看互联网,也太小看这个由人类一切善意与恶意结晶而成的究极怪物了;总之,他笨手笨脚的在某个垃圾视频下留下了反驳的评论——然后就捅了马蜂窝。

喔,这倒不是说皇帝陛下的评论有什么问题。实际上,作为一个好歹接受过高等文学教养的标准贵族,至尊的逻辑能力当然吊打下水道里连话都未必说得清楚的货色,但任何一个赛博居民都明白,网络骂战从来不看文学修养:

【急了急了!】

【典!】

【刘孝子这又上线了呀?舔XX的钩子还没舔够是吗?】

【要不来舔舔我的?】

【你说得对,但大汉是一款由老流氓刘邦研发的……】

混乱、魔怔、邪恶、诡异,时而还夹杂着可以被后世称为x骚扰的发癫色欲;皇帝刚一出手,遭遇的就是这样匪夷所思的混沌大潮——无穷无尽,无可战胜;精疲力竭的与一个巨魔互喷完毕,还有一百万个巨魔排在后面等着应战;这些巨魔毫无修养和理智可言,上手就是一整套阴阳怪气+谐音暗示的极致嘴臭,所谓新时代互联网君子六艺,典、孝、急、乐、绷、赢轮番上场,两个回合就可以把老登激得两眼直凸血管爆起,狂怒的打开语音,歇斯底里地喷出怒火——

——然后,“您的语言不友善,请检查后重新发送”?

老登:???

互联网生存规则的第一条——如果你真想要喷脏话,那一定要了解软件审核标准,并熟练掌握谐音、缩写、暗示、各种各样离奇古怪的典故,否则你就只会面临一个结局:

【您最近发布的不友善言论过多,已被系统禁言一百四十四小时,请注意言行】

事实上,审核系统并没有刻意针对谁;毕竟,相对于老奸巨猾,已经熟练掌握了游击战术的巨魔,刘先生这点喷人的技巧实在太低级、太原始、也太容易被识别了,当然立刻就会被发送铁拳。可惜,刘先生并不能很好地理解这点微妙的区别,在他看来,这就是赤裸裸的偏袒,毫无道理的双标!

那些人可是将他老刘家的祖宗十八代都问候出花了;从孝景皇帝到王太后的一切近亲,都不能在下水道的臭气中保持节操;对方欺人太甚,他凭什么不能反击?!

——欺天了!!

若是往日权在手,破防的皇帝早已召唤出张汤王温舒义纵等酷吏48天团组合,掘地三尺也要将这些巨魔与审核团队挖出来,连同他们的三族一起送进诏狱,切身体会酷吏们的神秘妙妙工具。可惜,现在,他只能无能狂怒,就算将手机屏幕硬生生搓出火星子来,也只能看着大大的禁言标志,和上面剩余计时发呆。

——七天了!!

皇帝陛下终于体会到了双标的恐怖,以及被羞辱的痛苦——就仿佛他当初折磨大臣时所施予的痛苦。

当然,寻常的痛苦其实也不算什么,眼不见为净并不是很难的技能。最令皇帝破防的,还不是那些毫无意义的嘴臭与爆典,而是某些人绞尽脑汁的、勉强还算有条理的回复;相对于那种纯粹恶意的辱骂,这种纯粹出于天赋的回复反而能轻易达到串子们一辈子也达不到的高度——比如,他们真心实意的认为,武帝这一辈子都是因人成事,靠吃软饭吃上来的。

大抵来说,这些回复罗列了《史记》、《汉书》和各种烂七八糟邪门野史中的记载,指出武帝小时候是仰仗“金屋藏娇”的可鄙谎言,借助窦太主的力量上位;上位后胡乱改革,又是倚仗窦太皇太后的力量稳定朝纲;等到窦太皇太后两腿一蹬,歌女卫子夫又恰到好处的带着她的千古第一陪嫁翩然而至,为刘彻续上了一根又粗又壮的大腿——总之,不需要奋斗,不需要努力,武帝所有的成就,不过是抱着一条又一条天降的大腿蹭来的机缘,靠吃软饭就能轻易做到。

这种《惊!汉武帝原来是个软饭男》的标题,大概更适合于顾头不顾腚营销号。但与营销号不同的是,这些在评论区孜孜不倦科普颠覆了历史的一百个小常识的账号,是真正的、毫不掺假的相信着他们说的那些玩意儿——那就更让人感到痛苦了。

与深渊凝视过久,自己也将落入深渊;与脑回路异常的奇葩争辩太多,自己的脑回路也要渐渐不正常。皇帝与这些天赋异禀的货色互相撕扯、辩论、激情互喷;喷到后面简直自己都要怀疑自己了;那些毫无预兆的撒泼打滚、充满臆想的胡乱引用、莫名其妙的诡异逻辑,简直比地狱深渊的毒气更有腐蚀力;动摇意志、侵蚀信心、毁灭理性,以至于喷到后头来,皇帝自己都要生出诡异的疑惑:

【朕不会——真是靠吃软饭走到这一步的吧……】

能将意志坚硬如铁的皇帝动摇到这种地步,杠精与喷子的威力可见一般;其传染效果已经超越凡人,更近似于某种不可直视且不可理解的古神。而作为可怜的、被古神的喃喃低语所污染的凡人,至尊则急需要在坚固的现实中证明他摇摇欲坠的观念——证明他真是靠自己的本事赢得的对匈奴战争,而不是靠陈家卫家李家的裙带。这也正是他如此操切、强硬,着力推动上林苑医疗教育的缘故。

——他的眼光是独到的,他的手腕是强硬的,他的预测是准确的;如果沿着他指示的方向行进下去,汉军将获得更大、更辉煌的胜利;远远超过之前的成果,以此来坚定他的信心,反驳这样荒诞的、无耻的、毫无道理的谎言。

没错,在被杠精折磨了多日之后,即使皇帝陛下也必须得靠现实来坚固信心了;众口铄金、积毁销骨,谎言重复一千遍就是事实;先贤论述,诚哉斯言。

有鉴于此,皇帝决意在上林苑的伟大事业上倾注更多、施展更多;他向两位将军传达了自己的意志,表示从此以后将一切琐事都委托给穆氏处理,腾出时间来抓重大事项。为此,他甚至引用了自己常看的某些短视频中的话,同上去非常有力度,非常有气魄的话:

“……这些事情不要打搅我,都交给你们去办,交给穆祺去办;我的事多,我要把精力放在军事上面!”

因为短视频的成功剪辑,他当然完全不知道这句话的真正语境,所以说完后左顾右盼,以威严的气势彰显自己非凡的决心。不过,在表示完决心之后,皇帝还是多问了一句,以示绝对的谨慎:

“穆祺现在在做什么?”

根据皇权必要的警惕心,就算将“琐事”都交托了出去,也要提防着穆某人在暗中捣鬼,施展某些难以预测的伎俩。陛下的目光移向了两位心腹,显然要根据他们的回答做出最后的预判。

第52章

根据皇权必要的警惕心, 就算将“琐事”都交托了出去,也要提防着穆某人在暗中捣鬼,施展某些难以预测的伎俩。陛下的目光移向了两位心腹, 显然要根据他们的回答做出最后的预判。

这几日随着穆祺忙前忙后的冠军侯犹豫片刻,说出了实情:

“除了订购物资以外, 穆先生基本都在忙着翻阅文献, 用什么——什么ai撰写‘小说’, 有时候还会嘀嘀咕咕, 念叨什么‘黄巾, 启动!’,诸如此类的东西……”

皇帝唔了一声,略微皱了皱眉。在地府荒废了这么多年, 他隐约也曾听过黄巾的大名,知道这是东汉末年靠散布符水搞起义的宗教团队;但所有的了解亦仅限于此了——没办法, 滞留地府的人大部分都是因果深重、权欲熏心、思维高度固化的王公贵族;对于这些显贵而言, 相较于开场数年就被迅速平定的黄巾起义,显然还是后续波澜壮阔、勾心斗角的三国时代更有卖点、更抓眼球、更符合他们的心态。所以, 经他们之口输入到地府的消息, 难免就会被严重的扭曲、抹杀, 乃至于完全变形。

因此,迄今为止, 皇帝对“黄巾”的印象, 还仅仅局限于王朝末年一股势力较大的流民而已;除此以外, 并无过多留意的必要。他所掌握的一切有关“黄巾”的知识,仅仅只包括了这些人头绑黄巾散符水治病预谋叛乱的部分——至于黄巾军的口号、组织、起义模式, 则都在地府的信息扭曲中被有意无意地省略掉了,仅仅留下一个刻板化的, “王朝末年,刁民作乱”的刻板化叙事。

刁民作乱自然是令人不快的,但也仅仅只是令人不快罢了。

当然,如果陛下愿意花费时间读一读《三国志》,或者翻一翻后汉的历史,他大概应该能体会这场骤起而骤灭的起义真正危险的地方;可惜,奶头乐确实是世界上最消磨意志、最耗损时间的东西,皇帝陛下花了太多时间在手机上,以至于到现在为止,都没有看完《史记》的列传部分呢。

基于如此的扭曲,当刘先生费力考虑心腹的报告时,他所注意到的的绝不是什么“苍天已死,黄天当立”,而是短视频中像病毒一样传播的很多烂梗,比如“xx,启动”一类——而毫无疑问,这些烂梗被混合在评论区中,夹杂着的是大量的阴阳怪气和谐音辱骂,匪夷所思的纯粹人身攻击的恶性嘴臭——于是,陛下的脸拉下来了。

那种被网暴的烦躁与怒火从心中再次迸发,并理所当然的冲淡了更多的思考。皇帝摇一摇头,断然下了判定:

“不要管他,他又在发癫罢了!”

——一个突然开始满嘴烂梗,莫名沉浸于疯狂幻想世界的奇葩,不是发癫又是什么?要是和这样的烂梗反复纠缠,那恐怕皇帝刚刚稳定下来的三观又要遭遇重大刺激;属实得不偿失之至。

“只要没有其他的动作,他爱怎么翻书就怎么翻书,爱查什么ai就查什么ai,你们不必干涉。”皇帝漠然道:“做好自己的事情,不要搭理他。”

以皇帝的见识而言,与网络巨魔厮混得太久,自己也难免要堕落为巨魔;譬如他最近与杠精喷子们对喷得实在太久,那就连本身的逻辑与三观都在剧烈震荡,乃至于收到强烈冲击——当然啦,他自己受一受冲击其实没有什么,反正陛下有足够的自信,认为他总能从无穷尽的网暴之海中超脱,锻炼出真正不可摧毁的心智;但如果——我是说如果——如果长平侯与冠军侯在接近穆祺时同样被这种巨魔混沌所污染,那这个结果就实在太可怕了。

……想想吧,一个满嘴“急了急了”、“典”、“x孝子”的朝廷,那该是怎样恐怖而可耻的存在啊!

因此,哪怕为了自己的心理健康着想,圣上也实在懒得再搭理穆氏了。印书,写书,管管后勤,反正他的权限不过如此,想来一时半会,也闹不出什么大事。

事实上讲,虽然陛下因为种种的心理障碍而有意无意地无视了穆祺的举止,但就算他真能勇猛精进地克服对网络烂梗混沌巨魔的本能排斥,拿出天生的多疑详细考察穆祺近日以来用ai撰写的所有内容——那也是找不出什么古怪瑕疵的。

没错,穆氏精挑细选,一定要将“黄巾”作为小册子附赠品的题材,那肯定不是出于什么天真纯洁的善意;但他精心修缮出的本子,肯定也不会露骨到公然宣扬什么“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我命由我不由天”,甚至“造反有理”之类的猛料——还是那句话,大汉朝的国家机器只是原始松散了一点,不是什么清纯不知世事的蠢货;寻常的神魔奇谭与异世界幻想也就罢了,真要扯上了碰也不能碰的话题,那就是贵为方士幸臣,也决计逃不掉铁拳猛锤的。

——不会吧不会吧,不会有人刚得了几天宠幸,就真以为皇权的老虎屁股可以乱摸吧?

所以,迄今为止,这些小册子的设定都还相当之中正平和;除了开头的那点“苍天已死,黄天当立”略微敏感以外,剩下的内容都是相当标准的爽文结构——出身贫寒的少年“张角”蒙南华老仙赐予仙书《太平清领经》,在游历中逐步学习仙术,运用修习的神通斩妖除魔,排忧解难,并结识更多志同道合的朋友——正义、勇气、友情,相当王道的冒险小说;如果排除了里面瑰丽玄妙的仙术,甚至可以看作一本相当不错的游记小说。

当然啦,底层布衣爱看的就是神神鬼鬼,玄妙方术,加一点佐料做为引诱,本也无伤大雅;但也不知是作者的古怪癖好,还是水文的恶劣习惯,小说中居然将法术的各种细节描写的非常详细、非常复杂,就好像——就好像还能照着修炼一样。

……不是吧,你难道还真想教读者怎么修炼?

显而易见,穆祺还没有那个凭空编撰法术的本事,他在故事中提到的一系列仙法——什么符水治病、辟谷、神行千里、隐身之类,都是史书中记载的,黄巾起势之前,大贤良师们曾经用于蛊惑愚民、煽动人心的邪术——穆祺并没有原创的本事,他只是照抄而已。

又显而易见的,大贤良师们同样也没有什么了不起的超自然能力;这些被史书言之凿凿记载下来的“邪术”,大多都有一个极为粗粝而荒谬的真相——所谓“符水”,很可能只是一碗热水,一点消毒的草木灰,以及大部分的安慰剂效应;所谓“辟谷”,很可能是饥荒时辨别可食用野草与树皮的心得;所谓隐身,多半是被暴政苛税逼到走投无路的流民躲避官吏的办法——仅此而已,仅此而已。

换言之,这世上从来没有南华老仙,没有《太平清领经》,更没有玄妙高明匪夷所思的仙法,所谓玄之又玄、蛊惑人心的大贤良师,不过只是血肉磨坊中奋臂的螳螂,不自量力的蚍蜉、狂妄的蝼蚁;所谓以邪术蛊惑人心的玄幻故事,宏大历史中血色的开端,其实质只是一个吃人的世界里活奴隶们绝望而粗糙的挣扎;卑微,渺小,丝毫没有文学浪漫的美。

世界不是被施展邪术的大法师改变的,而是由一群可怜到只能依靠幻想和谎言来抱团取暖的奴隶书写的……真是悲哀而痛苦的事实,不忍直视的真相。

……但某种意义上,这也正是大贤良师们最伟大、最了不起的地方。他们不是什么居心叵测、蓄意诓惑人心的野心家,而只是被汹涌的民意挑选出来的弄潮儿而已。他们之所以擅长符水、隐身、神行,而非什么更诱惑、更强力的长生不老和点石成金,是因为底层的黔首连幻想都只敢幻想一个苟延残喘、能够躲避苛捐杂税的世界——黄金?珠宝?无限的权力?多么飘渺、奢侈、没有实感的东西啊,还不如幻想一个不会被饿死的明天。

当然,衣食无忧的人很难想象这种近乎于卑微的实用主义。所以长安城中的官吏并没有在意这本小册子;甚至觉得其想象力颇为贫乏,可读性还远不如先前石头里蹦出的猴子到处打架的故事。可是,在长安下层的角落,这些贫乏的想象却莫名有着极强的人气,目不识丁的贫民们甚至愿意共同凑钱来招募说书先生,听他反复的讲那些俗套之至的片段,直至最后能够背诵为止。

上一篇:明君养成计划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