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府皇帝改造指南 第58章

作者:三傻二疯 标签: 古穿今 历史衍生 系统 直播 无C P向

总的来说,虽然精致华美,略显不足(好吧,可能不止是“略”);但独树一帜、恢弘大气,则大有过之。所以穆祺等肃立台上,凝神注目,亦不能不为之心扉动摇,生出千万分的雄心与感慨:

——嗟乎,大丈夫当如是也!

当然,这场参观并不只限于欣赏,他们还要在仪式上敲定协议的细节。这场入城式中设有专门展览战利品的环节,俘获的金银毛皮堆积如山,由牲畜拖拽着运过受降台,以无声的事实炫耀赫赫武威;而穆祺打算与丞相交换的货物,同样也就在这一批展示的战利品中——武器马匹要收归国库,金银珠宝已经划分完毕,剩下的大件货色拿也拿不走扔掉也可惜,武侯喜欢挑什么就可以给什么,价格上都好谈。

所以说,整个谈判过程和自助点餐差不多。丞相对着蜿蜒走过台下的车队指上一指,穆祺就用随身的小本本记下车队上的编号,然后再细谈价格。这些车队运输的都是根本带不走的玩意儿,能换来丝绸就是上上大吉,所以价格上非常好说,基本是谈一笔成一笔,偶尔还能把滞销货一同甩出去:

“请丞相看一看丙字车队,那上面运输的都是狼皮,防水防湿,效果特别好,全部还都经过硝制,不易腐坏,都是匈奴高层的私藏……价格?一匹蜀锦换二十匹狼皮如何?”

“丞相再请看一看庚字号车队,上面运的是城中存储的药材——这些东西容易变质,所以也最好就地解决。当然,一样一样要价太麻烦了,我说个一口价,三十五匹蜀锦换一车药材,如何?”

总的来说,整场会谈基本都是穆祺单独与丞相沟通,翻着小本本说个不停。直到车队最臃肿、最庞大的部分行过台下,冷眼旁观了很久的刘先生忽然出声。他道:

“那些驮运物资的挽马和骡子,也是单于庭的战利品。”

穆祺望向了他。而刘先生又道:

“一般的马匹可以赶回中原,但这些牲畜行走缓慢,却很难运到关中;又不能留在原地资敌,如果按以往的办法处置,就只有统统宰掉吃肉,多半都要浪费掉。”

穆祺眨了眨眼,迅速明白了过来。不得不承认,陛下指出的这个要点确实是恰到好处,发常人所未见——因为僻居一地,丘陵起伏,西蜀的运力向来非常紧张,以至于武侯不得不别出巧思,发明木牛流马这样的省力器械,却也终究不能与牲畜驮运相媲美;如果能把耐力十足的挽马输送一部分过去,无疑可以大大提升后勤运输的效率。如此看来,皇帝陛下在成都城盘桓许久,还是打探出过不少消息的。

当然,陛下是高贵的、矜持的、不染铜臭的,绝不会撕下脸面,斤斤计较什么价格的问题,所以他只是轻描淡写点上一点,示意穆祺可以将牲畜放上自选菜单,随后紧闭双唇,再不多言。而穆祺……穆祺顿了一顿,却并没有立刻谈论价格,而是曼声开口,语气亲和:

“……这些挽马都是匈奴人驯化的品种,习惯的是草原的作息,恐怕仓促运回西蜀,也不好驾驭。”

有得运力用就不错了,难道还要挑三拣四么?皇帝皱了眉:

“那又如何?”

“我想,是不是可以派一两个熟悉漠北形势的人随同在侧,也方便指点一二,加快磨合……”

刘先生的眉皱得更紧了。如果不是亲耳听到,他几乎要以为穆祺是发疯在说胡话——熟悉漠北形势的人?朝中懂匈奴语且擅长塞外作战的将领是有不少,但“门” 的情报是可以随意泄漏的么?仓促之下,如今哪里有什么合适的人选?

……等等,合适的人选似乎并不是没有,刘先生眼睁睁看着穆祺的眼光扫来扫去,最终——最终落在了站立在他们身后的卫青、霍去病身上?!!

——?!!!

那一瞬间的刺激与愤怒简直无以言喻,刘先生再也忍耐不出,终于厉喝出声:

“——放肆,你在发生什么疯癫!”

第86章

怒喝声尖锐高亢, 震耳欲聋,以至于站在受降台边缘看护的侍卫都愕然转头,四处寻找噪音的来源。大概知道闹大了也不体面, 皇帝的声音压低了一些,但仍然怒不可遏:

“痴心妄想!胡说八道!疯癫!无耻!”

“陛下何必震怒至此, 我只是提一个建议……”

“一个建议?狗屁建议!这个建议这么好, 那你怎么——”

皇帝陛下下意识反唇相讥, 用出他在匈奴问题上折磨儒生时屡试不爽的“你行你上”大法, 要阴阳怪气嘲讽一句“这个建议这么好, 那你怎么不自己上”——就仿佛当日收拾那个同样嘴贱的狄山一般;但话到嘴边,他忽然又迅速反应过来,意识到以现在的种种情形, “你行你上”对穆某人来说可能不是惩罚而是奖励,要是仓皇说漏了嘴, 搞不好会非常之尴尬。

于是话到临头, 他不得不强行拐弯,紧急转向:

“——你哪里来的资格, 随意安排人手、分配差事?狂妄之至!”

不攻击建议本身而抓住资格不放, 说明老登是真的急了, 已经顾不得什么温文尔雅的颜面。但纵使攻击性如此之强,穆祺依然没有什么愠怒的表情, 他心平气和回了一句:

“在下当然没有资格安排人手, 所以只是斗胆建言而已……再说了, 一个未必可行的建议,陛下又何必动怒呢?这样的事情, 不是该过问一下本人的意见吗?”

他的目光随即偏移,从左至右扫过站立于后的卫青霍去病, 意思已经不言而喻:虽然因为某些根深蒂固的习惯、难以言说的羁绊,纵然亡魂徘徊千年之久,汉武与卫霍的君臣名分依旧稳固留存,并在相当层面上发挥着不可小觑的作用。但魂归地府,毕竟是万事皆空,在失去了国家机器强有力的约束后,这种精神上的关系就难免显得虚无而软弱了;所以,一如穆祺所说,整个事情最大的关键,其实并非是皇帝的愤怒,而只在于本人的意见。

……所以,卫青霍去病的意见,到底又是怎么样的呢?

理论上讲,确认当事人的意见一点也不困难——因为这两位就站在身后呢;但实际上——实际上,刘先生之所以如此迅速狂猛的表现出火炮一样的暴怒,迅速狂猛得都不容旁人多插一句嘴,恰恰是因为他心中有着某些隐秘而难以示人的忧虑,以至于顾忌在心,并没有什么勇气探究事情的实质。否则,否则当事人就在面前,只要能得到一句确凿的回应,不就可以强力回击,把穆祺的脸打成猪头么?

说白了,皇帝自己也知道,这个回应嘛,可能……可能未必有那么确凿。

果不其然,在穆祺一语点破这最尴尬、最要命的关窍之后,老登惊骇之余,立刻生出了某种恼羞成怒的滔天火气;不过他也很理智,知道在这个时候再发狂怒,只会更加揭示自己虚张声势的软弱内核,弄不好还会被强行撑住的场子给搞得全盘崩掉。于是干脆移开目光,摆出一副不屑搭理的高傲模样,准备将场面直接冷掉,强行无视穆祺的妄论,维持住自己那点残存的气势。

但很可惜,穆氏的脸皮不是一点冷暴力可以击穿的,他兀自解释:

“这也不是一时兴起,也是考虑了现下的事实。如今北伐大胜,匈奴平靖,大的展示已经打完了。将军们留在此处无所事事,也实在是无聊得紧。与其百无聊赖,浪费时间,还不如找点事情派遣派遣……否则长日漫漫,难道真要斗鸡走马,打发时光么?”

这句话就说得很真诚、很切实了。天下没有打不完的仗,这一次战争打完以后,匈奴国力衰竭内部分裂,元气败坏得无以复加,少说也得安安分分舔个几十年的伤口。北面的劲敌一扫而光,接下来就是经略西南夷与西域的大计——非常关键,非常重要,但总体来说没有任何难度。西域最大的龟兹可能也就才几千常备军,属于汉使带着家丁就能一波劫持的那种;面对这样的简单轻松的虐菜局,纵有名将,何所用之?

匈奴大事平定之后,穆祺还可以搞自己的技术推广和产业升级,老登还可以与儒生吉列豆蒸,卫将军和霍将军又能做什么呢?国家大事也是有限的,这两位又一向不喜欢在内政上过多插嘴。难道从今以后就规行矩步,老老实实干点鸡零狗碎的小杂物么?

不说这是否是浪费人才,但这样无聊而琐屑的平淡日常,也足够消磨人的意志,让两位陷入无所事事的悒悒中;浪掷人才,挥霍天资,这何尝不是另一种残忍呢?

穆祺道:“毕竟是千辛万苦,才能重来一次,如果只能袖手旁观,实在也太过可惜。陛下固然有陛下的执念,其他人也未必没有自己的诉求。各处的欲求都该兼顾,才不枉来一遭嘛。”

皇帝深深吸气,嘴角已经开始抽搐了。一般来说,当陛下做出这个表情的时候,就是他绞尽脑汁,实在也想不出什么解释的时候——当然,这也是非常正常的,毕竟穆祺说得丝毫不错,一个好汉三个帮;就算是大权在握、乾纲独断的时候,皇帝也绝不能只想着自己,不想着亲信;更何况现在人倒架不倒,不过是靠着区区一点虚无的名分在强撑尊严而已。真要斤斤计较起来,只能是给自己找难堪。

没有办法,他只能咬牙挣扎:“两个时代截然不同,经验根本不同,就算贸然去了,又能有什么作用?”

“总得去了才知道。”穆祺温和道:“再说,区区几百年光景里,生产力变化也未必就有那么大,只要多加观察,详细揣摩,总能适应新的战局,琢磨出一套可行的战法——水无常形,兵无常势,运用之妙,存乎一心;真正的名将,应该都有这个能耐。”

说到最后一句,他移转目光,望向了站在后面的两位——他自己并不是名将,所以纵使千言万语,也不过纸上谈兵;到底行与不行,终究还要名将自己判断;而老登眼见穆氏东望西望,意有所指,转头也看了一眼——而后就望见冠军侯低眉垂眼,居然默然不发一言。

——没错,冠军侯居然默然不发一言!!

那一瞬间的强烈刺激真是无可言喻,以至于老登两眼圆凸,真要当场爆出青筋来;君臣相处如此之久,彼此默契于心;冠军侯深谙皇帝的脾性,皇帝也能秒懂冠军侯的心意。比如现在他都不用细看,瞄一眼就能猜到霍去病的心思——为什么低头?为什么垂目?为什么不发一言?无非是冠军侯如今的意图,实在不好当着陛下的面点明罢了!

行止如此,心意已经是不问可知。皇帝只觉自己一片道心寸寸破碎干净,刹那间寒风刺骨、热血凉透,真有悲哀凄凉、不堪重负之感。那一瞬间的悲楚痛苦,恐怕与真正的残酷背叛相比,也是相差不远的。

不过,皇帝到底是皇帝,终究还是撑住了背刺的痛苦(精神上的背刺也是背刺!)。他移开目光,没有再看卫青脸上的神色,生怕会看到更加叫自己刺心的表现。他咬着牙齿,用最后的倔强憋出一句话来:

“——这也不是你两三句话就可以判断的!此事容后再议!”

除了中间的小小插曲以外,整场谈判都非常成功,顺利达成了一揽子的协定。考虑到时间过于紧张,丞相待了半个时辰就不得不匆匆折返。而在穿越大门时,他特意望向穆祺,面上则浮现出了某种迟疑的神色——想要委婉提醒,却又不能不欲言又止的神色。

显然,方才穆氏与老登的强力交锋同样惊动了丞相的心绪;虽然因为身份而不好公然插手,但他总是想在事后劝解一二,只是一时难以措辞;不过,作为这场风波的始作俑者,穆氏却是神色自若,理直气壮,俨然没有一丁点被老登的狂怒所震慑到的样子;他眼见左右无人,甚至还出动出声安慰:

“丞相不必着急,陛——他总会答应的。毕竟吧,这位刘先生是出了名的刀子嘴,但也只有嘴是硬的了。他绝不会拒绝的。”

丞相:……???!

穆祺虽然嘴贱,但说的还是非常有道理的。无论皇帝陛下在外人面前如何无能狂怒,都实在没办法改变一个铁打的残酷现实——如果卫霍本人情愿接受穆氏的“建议”,他又凭什么能强行阻止呢?

不会吧不会吧,不会真有人以为,仅凭一个虚无缥缈的君臣名分,就能人五人六,作威作福吧?

老登精擅的是权力游戏而非规则怪谈,知道现下的局面其实非常脆弱虚无,经不起他怎么作妖;而老登看似傲慢,其实亦非常之识时务,从来不会在拿捏不住的时候作妖。所以,在确认了两位将军当真对西蜀的那个机会生出兴趣之后(谁会不感兴趣呢?),他纵使千百般的不愿,还是只有咬牙切齿,高傲地找到穆祺,下达谕令:

“……我回去想了一想,你的建议,其实也还是颇有道理。”

什么叫“还颇有道理”?这话一听就是在强行挽尊。但穆祺也没在这个问题上多么计较,他很温和地问:“陛下改变主意了么?”

“如果老是呆在长安,确实也有英雄无用武之地的郁闷。”皇帝没搭理他:“不过,就算到了西蜀,他们又能做什么?”

“那能做的可就多了。”穆祺立刻道:“西蜀是很缺军事人才的,尤其缺乏独当一面、可以运筹大局的将领,不然也不至于每次都要丞相亲临前线,费心调度,更不至于矮子里面拔高个,连马谡这种人物都得提拔重用,反复磨砺——实在是没人了嘛!这种时候,如果有人能接过军事上的重任,哪怕只是起一个顾问的作用,也能极大减轻中枢的负担。”

皇帝哼了一声。他听出了穆祺的意思,应该是让卫霍到武侯帐下听用,一边干些务虚的工作,一边逐渐接触三国时代的军事常识,磨练纯熟后就可以独当一面,能够在最大限度发挥作用。这个安排还是相对稳妥、可行的,至少挑不出什么毛病来。他也完全相信,在多多历练几回之后,卫霍绝对能适应三国的军事风格,搞不好——搞不好还能整出个大活。

除了被穆祺气得满地打滚疯狂破防以外,陛下这几日其实也没怎么闲着,抓紧了每一刻功夫在仔细研读门对面的《三国》。而以他走马观花、博览群书的目光来看,三国之间斗争的水平,其实相对……低级。

是的,虽然三国时代风云起伏、波澜壮阔,在文学艺术领域大受青睐;但以本质而论,其政治军事撕扯的水平,却委实是算不上高明。不要说与楚汉春秋、隋唐争霸相比,就是较之五胡十六国,恐怕都是要逊色一筹的。

跨时空论战当然不合适,可战报可以撒谎,战线却不会骗人;三国中最大最强,号称用兵精妙、仿佛孙、白的魏武,初步统一北方用了十七年;你能想象高皇帝提三尺剑斩蛇起义,折腾了十七年还在中原打转么?魏武粗定中原,拥兵百万,舳舻千里,旌旗蔽空,横压一世,会猎江东,最终赤壁一炬,付之焦土;你能想象李二陛下占据绝对人力物力优势,还能输成这个德性么?

菜就是菜,没有借口。三国来来回回折腾几十年三四次大战役,其实就已经说明斗争烈度实在不行了,。自古开国应命之主,哪个不是数年之间,就平定天下?就连真白手起家,开局不过一只碗的朱重八,从粗有基业到北伐定鼎,最终也只是十年拼搏而已。一群势力吉列豆蒸几十年还不能收尾,恰恰说明力量相差无几,谁也不能占据决定性的优势——说难听点,就是菜鸡互啄。

当然,这里并没有贬损三方的意思,而是客观描述。一次两次战役不能解决对手是运气问题,无数次战役还只能彼此瞪眼,那就是制度问题;曹魏有曹魏的制度问题:因为要篡夺政权必须向士族让步,因为向士族让步而不能信任外人,因为不能信任外人导致战力进一步低下,打不了任何的持久战;孙吴也有孙吴的制度问题:因为过度依赖江东士族导致派系林立,因为派系林立导致绝无进取之心,自守有余攻取不足,连个合肥都不要想能收拾下来;至于刘汉嘛……在武侯改革之后,他们内部的问题倒是最少的,但问题是力量实在太小、太薄弱了,一州之地,如何匹敌九州之地?区区西蜀的人才,如何匹敌中原的人才?制度的加成效用,终究是有其极限的啊!

腐朽落后的一方太过强大,先进高效的一方太过弱小,于是事情就僵在了那里,根本没法收尾。

不过,这种僵持只是内部的僵持,只要有足够强大的外力加入棋局,立刻就能点破这微妙的平衡,促成一边倒的局面。而卫、霍,似乎刚好就是这种外力合适的体现。在一场菜鸡互啄、双方都缺乏顶级将领的战争里,一位划时代的军事人才,是真可以取到意料不到的战果的——冷兵器古典战争,毕竟还是英雄主义的天下。

诸葛丞相是实在凑不出来人才了,所以只有事事都自己上,但他凑不出来人才,不代表老登也凑不出来嘛!

“再有,这其实也是两位将军替陛下尽到的一点忠贞。”眼见老登的态度有所缓和,穆祺赶紧劝解了一句:“恕我多嘴一句,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毕竟是陛下的家事嘛!”

还是那句话,事情就是这么个事情,主要看话怎么讲。你要说私自调用老登的亲信外出办事,那老登一定不高兴;但你要说调用亲信其实是为了陛下的家事,那似乎一下子也就可以原谅了——操劳陛下的家事等价于是为陛下办事,为陛下办事等于是向陛下尽忠职守,这么一想,那所谓背刺的痛苦,ntr的耻辱,无形间也就消灭大半了。

果然,听完这个解释之后,皇帝陛下的脸色又缓和了一些。当然,纵使缓和了一些,也不代表他就会立刻俯允;哪怕为了表面的颜面着想,即使心中已经缓和,也必须得挑刺一二:

“他们都去西蜀了,谁还留在长安?难道从此两地分隔不成?!”

——难道从此两地分隔,留陛下一个独守空门不成?!

“这也不必多虑。”穆祺从容道:“长安的事情并不算多,我也可以将‘门’就近安置,方便两界沟通。两位将军白天在西蜀忙完了,晚上还是可以回来休息的嘛。就是陛下要检查工作,那也是抬一抬脚就能穿越,一点都不麻烦。如此两难自解,岂不美哉?”

刘先生稍稍犹豫了一下。说实话,在现代见识过一番之后,这个白天工作、晚上折返的安排确实给了他不小的即视感,比如什么朝九晚五的社畜之类……不过,如果卫霍搞朝九晚五,留守在长安的他又算什么呢?

这个即视感实在莫名其妙,他干脆不再多想,勉勉强强借坡下驴,表示矜贵的赞同:

“……也可以。”

第87章

总之, 在皇帝陛下识时务为俊杰后,事情就变得非常之简单了。只要君主不在中间横插一杠,卫将军霍将军当然是一说就肯, 绝无迟疑,估计早就大为心动, 暗自心许, 只是不好当着陛下明说;征得当事人许可之后, 穆祺提笔给丞相去了一封信, 立刻就轻轻巧巧, 不费吹灰之力,为两位安排到了boss直聘、一键直达的岗位。

当然,这个岗位并不会如何显赫。西蜀常年匮乏人才, 一直在向中原招募贤士;但再怎么求贤若渴,毕竟也要尊重多年的资历等级;如果是魏、吴两地鼎鼎大名的将领名士, 千金买马骨也就罢了, 可卫霍舅甥俩的来历根本不能示人,顶多编一个“名门之后”、“乱世流离、不知所出”的身份, 但这样的身份, 又凭什么能够一跃登天, 踩到众多文武的头上呢?

——东汉末年的门第之见,可比武帝时还要厉害得多了。孝武皇帝可以靠皇权强力提拔一个骑奴, 大家纵然怨愤也不能不老实服从;而武侯的威望权位固然足够, 却未必能够压制那种已经骨髓的世俗偏见, 搞不好还要在下面闹一场风波;所以为了平稳起见,卫霍将天赋带到西蜀之后, 被安排的第一职位是随军参谋;低调、隐秘、丝毫不引人注目,理论上讲只是为丞相整理军事文件的秘书;但实际上嘛……实际上谁也管不到参谋的具体职守, 否则你还想关心关心最高军事统帅经手的文件不成?

明修栈道,暗渡陈仓,给大领导当秘书,从来都是熟悉政务、预备飞升的不二法门;更何况,这一次北伐出征,丞相带着的随军参谋不计其数,最显眼最招人瞩目的还绝不是卫、霍两个无故空降的无名小卒,而是多年以来名满上下,深受武侯信任器重,眼看就要大用的马氏幼常。

没错,虽然已经被穆祺含混警告,但丞相返回后并没有对马谡下什么重手,而只是在职务上稍稍做了调整,略作防微杜渐的警示。这样的柔和处置,当然不是因为武侯心慈手软,顾念旧情,而是时事逼迫下的不得已——还是那句话,西蜀的人才实在是太紧缺、太有限了,平常里都是一个恨不能做两三个用,又哪里有肆意挥霍、随便报销的余裕?别看武皇帝晚年杀丞相九卿如杀鸡,快意恩仇得简直叫人羡慕;但人家挥舞屠刀刚刚杀完,反手就能从内朝摸出个ssr级别的霍光给自己擦屁股——武侯能做到吗?武侯有这个资本吗?

没有孝武帝手上杀不完用不尽永远挥霍不绝的人才储备,就千万别学他的杀伐果断、心狠手辣;囿于现实,囿于理念,无论穆祺揭示的未来如何痛苦淋漓,丞相都只能冒着风险惩前毖后、治病救人;他甚至还特意委托卫青霍去病,拜托他们在私下里找马谡单独聊聊,看看此人是否真是无药可救——马幼常领兵打仗是绝对不行了,但万一其他方面还有点建树呢?以西川人力资源之匮乏,能挽回一个劳力也是好事啊!

所以,长平侯冠军侯投入武侯军中的第一项任务,就是熟悉此地的军事常识,顺便摸一摸马谡的真实底细;大概是在清平时代呆久了真的烦闷,好容易能接触到熟谙的军队事务,两位兴趣都非常之高昂,除了白日在帐下辛勤工作以外,晚上还要回来聊一聊执行任务的见闻,真是兢兢业业的在扮演着社畜的角色;而从每日之汇报中,留守后方的刘先生与穆祺也能稍稍窥探到一点工作上的细节,略得其趣味。

不过,两人听了几日,发现这些细节似乎与他们想象中的并不太一致,因为在几回试探之后,冠军侯居然觉得马谡似乎,似乎——

“似乎也没有那么不堪。”霍将军道:“言谈举止,还是颇有条理的。”

穆祺:??

刘先生:???

两个有幸通读过《三国志》的知情人迷惑不已,面面相觑:

“你确定说的是马谡?”

“是的。”

“马谡马幼常?”

上一篇:明君养成计划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