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孙黯
我拦下要去拨打座机电话的她,“不疼。就出了点血,没伤到筋骨。”
“救护车来得慢……要不送你们去村里的诊所?”
“真不用……”
几番推辞过后,我和虞百禁逃也似的钻进狭小的卫生间,反锁上门,如蒙大赦。拧开布满水垢的水阀,清洗了各自的双手、外露的肌肤和所有能洗掉的血迹,努力使自己看上去不像歹人,最起码像个人——诚然,我们俩也都跟“良民”沾不上边。
“宝贝。”
当我正撩起衣摆叼在嘴里、低头察看肋下一团淡紫色的淤青时,虞百禁忽然叫了我。我无从作答,用眼神示意他:说。
他却问:“你疼吗?”
“当然不。”
我咬着衣角,觉得他莫名其妙,进而想出言讥讽,你以为我是什么人,连这点小伤都忍不了?
你向我开枪的时候怎么不问?
但我没说出口。我乏透了,不想争吵,更不愿翻旧账,跟他为那些早已无可转圜的陈年旧事较劲,仿佛对此耿耿于怀的人,只有我自己。
“真奇怪。”
至多两平方米、没有窗子的封闭单间,廉价的白炽灯管下方,他背靠水槽,皱眉的样子真诚而困惑,指腹划过我绷紧的侧腰,绕开了伤处,像蜿蜒的溪流。
“可我觉得疼。”
他说,“‘上一次’也是。”
待我们出了卫生间,那一桌吃饭的工人已经结账离去,徒留四把椅子和六七只空啤酒瓶,几盘残羹冷炙。
系围裙的女人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一位戴眼镜的中年男人,在收银台后面抽烟,身量不高,镜片后射出两道审慎的视线,甩给我们一份菜单,态度颇不客气。
“吃什么?”
一刻钟后,我和虞百禁相对而坐,围着一张四方小桌,面前摆着两碗素面。
酱油汤底,酱色深,油清亮,细白的碱面卧于其间,顶端点缀着一撮翠绿的葱花;两块大排,烧得骨酥肉烂,光泽红润;两颗虎皮鸡蛋,以及一碟满得快要盛不下的凉菜,听说是“当天没卖出去的,扔了可惜,不如将就将就吃掉”。
臭着脸的中年男人擅自把我们没点的杯盘碗碟码了一桌子,还生怕我俩吃不饱似的,说:“不够了冰箱里还有速冻饺子。”
“啧!”
老板娘瞪起眼睛,把目测是她丈夫的男人挤到一旁,一边赶他“歇会儿吧掌柜的忙活一天了”,一边翻开倒扣在桌上的杯子,给我们倒了两杯麦茶,随口问道,“从哪儿来的呀?”
兴许是太久没吃过正经饭菜了,食物的香味刺激着我的嗅觉,面汤的热气熏得我眼眶酸胀,舌头含在嘴里发涩,提起筷子却又不知从何下口,大脑混沌,行动迟缓,更遑论有余力与他人寒暄,好在虞百禁适时地接上了话,口吻自然而练达,“临市的,出来旅行。阿姨你是本地人?”
“对的!”
我望向他。此时他经过粗略的清洗,又变回我初遇时那个“阿百”,脸庞洁净、明锐而锋利,像一枚新铸的银币,一面书写着缱绻的爱语,一面镌刻着无数的墓志铭。
“阿姨和叔叔在这条路上开了十几年面馆啦,以前还是土路,前些年才修的公路。这边靠山,地势忽高忽低,多少司机都在这个路段出过事故——”
“别说了。”
一声低喝打断了女人的诉说,来自收银台里始终冷面寡言的老板。墙上泛黄的钟表“铛”的敲响,时针指向褪色的数字“7”。
分针机械的走动声中,女人粗糙的手指揉搓着皱巴巴的围裙边,她的脸隐入了灯光之外的阴霾里,神色黯然。
“我儿子也在那条路上出过车祸……差点破相,眉毛缝了两针,左脚不老利索……当时可给我吓死了。”
她笑了两声,嗓音干干的。
“比你俩小几岁,在那头的电厂上班。”
我没说话。虞百禁也没有。
略显尴尬的静默里,唯有老板扣响打火机,为自己续上一支烟,连同妻子没能说完的话一并吸入肺中,用力吞咽,而后吐出,释去它的些许重量,才使她不至于跌落,不会再一次破碎。
“面挺好吃的。”我说,“您手艺不错。”
老板没响,掀开门帘进了后厨。老板娘紧随其后,洗得发白的帘布相继起落,厨房里传出喁喁的低语声,有来有往,互不相让,像在商量,也像压抑的争吵。
“都会吵架的。”
虞百禁咬了口大排,事不关己地,“我们也一样。”
他的腿在桌下碰到我膝盖,没有动,只静静地靠着。
“能和好就行。”
“知道一个东西能修好,就一次次作践它?”我抽了张餐巾纸拍在他碗边,“恕我不能苟同。”
“这不是‘一个东西’,是一段关系。”他说,“它看不见,摸不着,没那么容易弄坏也比你想象的牢靠。你要对它有信心。”
“我对‘人’没有。”我说。
“因为人会死,心也会。”
第18章
我知道我们迟早要谈论这些,但不是现在。没过多久,老板和老板娘从后厨出来,向我们公布了商量抑或是争吵的结果:允许在这儿留宿一晚,住阁楼。
阁楼有床,洗漱间,平时用于搁置杂物或午后小憩,虽不宽裕,睡一觉是足够了。“你俩大小伙子,凑合一夜,缺什么东西再跟阿姨说。”
女人有些语无伦次,笑容拘谨,眼角随微胖的脸颊往下耷,总是赧赧地揉搓着双手,对事对人都无心猜忌、深信不疑的模样。
“阿姨晓得你们有难处……不说也没事,谁都有作难的时候。”
可她的目光又那样温良,坦然,几乎是哀求的。
“你们俩不像坏孩子。”
“谢谢,给您添麻烦了。”我连忙道谢,“我们明天一早就走。”瞧了瞧老板的脸色,又添一句,“打扫卫生之类的粗活累活可以给我俩干,只当抵住宿费。”
于是我们得到了一池堆积如山的脏碗,和店内油污斑驳的地面。
“他腰不好,整天站着炒菜,别让他拖地。”老板娘说。
“她手都皴了,不舍得花钱雇人,别让她刷碗。”老板说。
“明白。”
我对着两边应答,像一节夹在两处卯眼间的榫头,磨合与斡旋都很生疏。等虞百禁吃完,把满桌杯盘碗碟收拾起来,跟他分工:“我刷碗,你拖地。”理由是拖地简单,上手快,刷碗费时费力,依他的性子,毛手毛脚的,一不留神砸了人家的饭碗还得倒贴钱,不划算。
而他对这分配本身并无异议,只是一如既往地跟我打岔:“为什么宝贝,你腰也不好吗?我挺好……”
我一把将拖把棍杵进他手里:“拖你的吧。”
我站在水槽边,卷高袖口,白天杀人,晚上刷碗,二者异曲同工,过程都需细心、重复、轻拿轻放,事后则要不断冲洗,料理残局。老板娘摘下了围裙,挂在厨房门后,结束一天辛苦营业,她的身影似乎单薄了些,好比刚才脱下的是一层皮。她想和我谈谈,我能感觉到,她有许多话想对别人说,和自己说,只是油烟机的噪音时常将它掩盖,顾客来往聚散,而我无暇顾她,我的一只耳朵落在了门外,丢失在某个人身上。
他吊着我,让我忘不了,走不远,割舍掉我的一部分,找不回来。
我听到虞百禁拖地,轻声哼歌。听着女人叹息,像自言自语,忽远忽近。
她说:“我儿子很久没回过家了。”
“工作忙吧。”
兴许是那碗汤面的功劳,它流下去,打开了我的喉管,焐热了我的胃,使我能够重新开口,与人交谈,而不只是吐出那些恶言恶语,以掩藏心底的留恋和不甘。
我满手泡沫,心不在焉,捏紧一只椭圆形的深盘,防止它滑脱,摔出一瓣豁口或几条难看的裂痕,我太怕它坏掉了,所以总是捏得太紧。
毕竟它修不好。
“话也变少了,”女人小声道,“是不愿意跟我们说?他长大了,我搞不懂他……”
“是善良。”
我放下洗碗巾,双手捧着那只盘子,沥干了水,轻轻拿起,将它摆在餐具架上。
“不想让你们操心,挺孝顺的。”
不知从哪句话、哪个不够缜密却又发自内心的词语开始,虞百禁来到了厨房外,斜倚着门框,悄然旁听着我们的谈话,下巴搭在手背上,下面支着根拖把棍,晃晃悠悠的,显出体贴与温顺,等我们看见了他才出声:“地拖完了,阿姨要检查一下吗?”
“哎!好,好……”
女人如被惊醒,飞快地背过脸去,用手抹了抹眼角。
“阿姨就当今天放假啦。”
“叔叔上楼去整理房间了。”
“楼上有点乱,扫扫灰。”
他和女人闲聊,态度和言辞都是经由修饰的温和,顾及她的身高、需得稍稍往下俯身,或许是世故,但毫不刻意,当她是他素未谋面的母亲,真挚得近乎虚伪。
可我知道他不是装的,我摸到过他身上那层皮。在一个温凉的秋夜,狂欢的人群外,月光的晕影里。
“对了,还得给你们加一床被子,夜里要降温的,会冷。”
女人又想起一辙,说着就往外走,一刻都闲不住似的,“阿姨去找被子!碗刷完了放进消毒柜就行,别的不用管。你俩一会儿出来喝点茶,咱们准备关店了哈。”
“好。”
我目送她远去,在水渍未干的地面上留下一串短小的鞋印。踩楼梯的脚步声咚咚响起时,虞百禁站到了我边上,拿起一块干的绒布,挨个擦拭被我放在铁架上沥水的碗碟,动作很轻,有种和本人气质不相符的细致,却并不割裂,好像他生来就该如此。
轻佻又偏执,残暴又浪漫,一个自洽的矛盾体。
乡村的夜比都市的静。我听见远处依稀的狗吠,稻田在风中呓语,收音机的电流声中,有人合上生锈的门扉,种种杂音互相衬托,交织成我们周身恬淡的空气,虞百禁问我:“你喜欢这种生活吗?”
“哪种?”我反问他,“被人追杀?寄人篱下?”
“一起吃饭,洗碗,喝杯热茶,然后睡觉。”他说,“平平淡淡的生活。”
“喜欢吧。”
我想了想,“大家都喜欢平平淡淡的生活。”
他撇撇嘴:“我就喜欢腥风血雨的生活。”
“你电影看太多。”
“那你讨厌吗?”
“喜欢的反面未必是讨厌,也或许有别的选项……算了,不重要。”我抓起肥皂洗手,“你不用管我的想法。你是自由的,为你自己做选择就好。
“我说过,咱们俩不是一路人,再纠缠下去只会两败俱伤。”
池子里已经没有碗了。清水徒然地流淌着。我低下头,手中空空如也。
“开枪的人哪知道中枪的人多疼啊,”我对他笑了笑,“那是你的幻想。”
阁楼是斜坡顶,开了天窗。裸露的屋脊形似人体骨架,四角的挑高只有普通房屋一半,居中的横梁上吊着一只灰蒙蒙的灯泡,下面是一张双人床,床头挨着衣柜,柜门上贴着掉色的喜字,枕巾上绣了成对的鸳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