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三傻二疯
“护军总辎都尉?”穆祺诧异的读出那一长串古里古怪的名词:“这是个什么玩意儿?”
“发给你的帛书中载有明文。”刘先生不动声色:“你看一看不就行了?”
穆祺抖开帛书,果然看到了一长篇宣布任命官职的文件。不过,依照大汉的惯例,这一篇仿效的依然是《尚书》、《春秋》的格式。开头就是“兹尔”云云,中间又是什么“翊赞戎机,懋功可表”,“追踵前贤”、“嘉谟可述”、“懋迁有无,化居烝民”,总的看下来,就感觉——
穆祺板着脸放下了帛书,神色有些迷茫。
刘先生不动声色,心中则大为开怀。显然,这篇帛书是他精心筹谋的杰作,赌的就是穆祺水平低下,一时半会根本看不懂这种官职内隐含的小九九;而且,这个小九九隐藏得非常高明、非常精细,是顶尖高手才能筹谋出的手笔;就算穆氏聪明狡诈,懂得返回现代调查资料,那起码也得惊动熟谙西汉官制的专家,才能从措辞中觉察出一点猫腻。到那个时候木已成舟,他不高兴也只有不高兴了。
总之,皇权,赢!
果然,穆氏将帛书颠来倒去看过数遍,怎么看也没有显出恍然大悟的神色,看来是不得不吞下这个闷葫芦哑谜。可惜,刘先生实在太低估某些人的脸皮了,在发现自己决计无力攻克此难题之后,穆祺迅速转过头来,一把拉住长平侯的袖子:
“请问大将军,这个‘护军总辎都尉’,是做什么的?”
长平侯:…………
长平侯只是温和不是愚蠢,不会闻不出来自家陛下那微妙的恶意;更何况,当穆祺撕下脸发此惊人一问之后,刘某人更是立刻投来了一个眼神——细微、漠然,却意味明显的眼神,摆明是在暗示——
穆祺五指一张,伸手遮在大将军面前,恰恰挡住了刘某人的眼神,同时紧紧拉住长平侯的袖子,绝不容他稍有挣扎:
“请大将军指点我,这个‘护军总辎都尉’,是做什么的?”
长平侯:………………
好吧,他实在没法子逃避了,穆某人的咄咄逼问近在眼前,比自家皇帝的暗示更为紧迫、更为凌厉,更不容顾左右而言他;于是——于是长平侯只能硬着头皮,小声说出实情:
“……大概是管后勤的。”
“管后勤?”穆祺扬起了眉:“请问,是怎么个‘管后勤’法?”
“大概是监督军中辎重押运,统领各地运输粮草的事宜。”大将军小声道:“位高权重,很是显要。”
的确很是显要。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惩于六国之乱时匈奴突袭燕赵粮道的往事,朝廷一向将军队后勤看得极重。也正如此,一个手持节杖、口衔天命的“护军总辎都尉”,其权威绝不止纸面上那一点只言片语;事实上,如果他足够强硬坚决,那可以将一切押运不力的地方官吏就地处斩,甚至都不必费力上报、征求许可的——先斩后奏,皇权特许,在军情如火的时候,哪怕是丞相九卿,都要大大畏惮这小小的都尉!
这样生杀予夺、近乎随心所欲的权力,的确已经是显要荣光之至,非常人可以妄想。任何人被骤然擢升到这种地步,都应该感激涕零,一辈子报答皇帝还不尽的恩情;但可惜,穆某人显然没有这样的觉悟。他想了片刻,只慢慢开口:
“听起来,这好像是个经常驻扎在后方的职位。”
刘先生:…………
刘先生干巴巴道:
“也要押运粮草到前方的,还要负责检查各种器械的安全——这也是人尽其才,器重你独有的才能……”
燃烧剂和烟花不正是出自穆某人的手笔吗?让创造者负责安全监管,不是很合理正当的安排么?
穆祺对此嗤之以鼻,根本不做纠缠。
“我不清楚朝廷的考量。”他慢条斯理道:“可我记得,陛下曾经答应过我,如果有机会征战漠北,是要去看一看狼居胥山的吧?”
“……这也并不妨碍——”
“不不不,这是大大的妨碍。”穆祺打断了他:“让我们说清楚一点——陛下当时允诺的原话,是让冠军侯带我去看狼居胥山;前言在耳,岂可忘怀?如果我被调去负责后勤,那又怎么与霍将军一起看狼居胥山呢?地利人和不相匹配,去了也没有趣味。”
一语中的,再无回转。穆氏毫不留情,果断揭破了死鬼老登那点可怜的伪装——显然,刘先生处心积虑,筹谋万千,就是想将穆祺这个不安定因素隔绝在核心要素以外,避免引发什么不可知的变故。而刘先生计划许久,做出的谋略其实是相当周密、妥帖、完善的,如果不是穆某人脸皮太厚而大将军脸皮太薄,他真能把这件事情糊弄过去,基本不留什么痕迹。
可惜,事到如今,刘某人也只有矢口否认了:
“我并没有阻挠的意思。”
穆祺很怀疑:“是吗?”
“……是的。”
全程安静吃瓜的冠军侯终于忍不住回头看了刘先生一眼——显然,就连天生沉默寡言、并不在察言观色上多下精力的霍将军,都能从自己陛下的语气中听出那种明白之至的不自然了,更遑论其他?任何一个对老刘家秉性稍有了解的人,都立刻能明白刘某人真正的心思:他是真想阻挠阻挠穆祺与冠军侯贴贴,不遗余力的那种。
——所以说,为什么呢?
如果要详细分析刘某人强烈阻挠穆氏与冠军侯贴贴的心理,那很可能会涉及到很多微妙的、尴尬的情绪,某些难堪的、不宜示人的幻想——比如什么挖墙脚,比如什么ntr,比如什么难以启齿的独占欲,不可为外人道也的幻想狂——总之,在意识到陛下的心思之后,作为被牵涉其中的无辜人士,冠军侯的尴尬紧张实在无以言喻;他踌躇了很久,到底不知道该怎样表述自己汹涌澎湃的吐槽心绪,只能强行摆一个木楞的表情。
这种“霸道皇帝狠狠宠”、“各方大佬卖力争夺天骄小白花”的桥段,放在爽文中或许是打脸的重要情节,但真要冷不防砸在了头上,那估计只能让人如坐针毡如芒在背,遭受平生从未有过的恐怖与折磨——长袖善舞、折冲樽俎也是要天赋的,而冠军侯显然没有这个在双方势力之前周旋盘桓、圆滑处事的灵妙姿态;实际上,只要想想穆氏可能会被皇帝的小动作激怒,一开口又发表起什么抽象力作,冠军侯的脚趾就简直都要抠出未央宫了!
……所幸,穆祺似乎并无与陛下纠结的兴致。他只是轻轻微笑,然后收回了挡住长平侯眼睛的手,漫不经心地理了理袖子。
“所以。”他慢条斯理道:“陛下并不会阻止我与冠军侯接触,是不是?”
冠军侯:……诶不是,这问话怎么听着这么奇怪呢?
这个气氛太不对头了,冠军侯木了片刻,觉得自己的汗毛竖了起来。
显然,陛下自己也觉得这话非常奇怪,所以他的嘴唇明显抽了一抽:
“……当然。”
“那么,就要劳烦陛下将我的官职给改一改了。”穆祺道:“后勤我可以管,安全我可以负责,但要是长久的呆在后方,也不利于随时协调吧?唯陛下察之。”
这还能多说什么呢?话赶话逼到了尽头,老登只有无奈答应:
“……可以。”
毫无疑问,穆氏又取得了完全、毫无疑问的胜利(咿,为什么要说“又”?),不过,老登也绝不是善茬;在咬牙忍下这可怕的屈辱之后,他冷声开口了:
“——不过,前线作战都是要骑马奔驰,不能为了你一人破例;你自己还是要做好准备。”
陛下特意点出马术,显然是心中不怀好意,要亲眼看一看穆某人的笑话。穆某人未必不知道这一点,但心下也不觉得有什么,毕竟他也不是穿越的新手,在先前的任务中也曾反复习练过基本的骑兵马术,有多精妙肯定是谈不上,但总不至于沦落到手足无措,丢人献丑的地步。如果准备充分,铺垫恰当,说不定还可以当面狠狠打一波老登的脸,见证一下他惊诧失意的表情。
然后嘛,然后他就失算了。
其实一开始的行程也并不出他的意料,因为队伍里几个生瓜蛋子根本不懂上任履职的流程(穆祺也就罢了,你总不能指望刘先生熟悉汉军中层军官的工作方式吧?),长平侯不得不亲自带着他们四处熟悉场地;往来都要靠骏马代步。一开始往返于长安各处衙门之时,穆祺还算得心应手,应付自如,甚至洋洋得意,还要在同样骑马的刘彻面前展颜微笑,从容淡定;可等到出城视察——唉,出城视察粮仓的时候,穆祺就嘻嘻不出来了。
——诶不是,才仅仅出京城数里地而已,怎么地貌就变得跟原始丛林差不多了捏?
事实证明,孟老夫子说“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绝不是什么套话;与中古时代以后人口逼近马尔萨斯极限,自然环境濒临崩溃的荒漠景象不同,西汉时的关中平原尚且还是一片勃勃生机、万物竞发的热土;人类羸弱的生产力并不足以完全改造自然,于是,只要远离都市等零星的人类聚集地,生态环境就会极速向本初的状态回归——换言之,树木丰茂、动物出没的原始森林;而这种原始状况,往往大大出乎后世人的意料。
——穆祺可以用自己的裤衩子发誓,他绝对在远处的山脉上看到了一闪而过的老虎花纹!
老虎!距离京城不过数里地!下面甚至还有官吏往来!
这合理吗?这合适吗?这正当吗?
显然,几个真古代人觉得很合理、很合适、很正常;老登是不用说了,在穆祺强行违拗他的意愿之后,现在他说什么都只会阴阳怪气;而长平侯和冠军侯居然也不觉得有什么,甚至还问穆祺是不是想参与狩猎,亲手猎一只老虎——按他们的说法,远离聚集区以外的荒野,定时刷新几只虎豹豺狼是很常见的事情,下山来吃几个人都不稀奇;所以汉朝显贵青年的一项重要义务,就是在成年后参与由皇室出面组织的大型围猎,一面是清剿过度繁殖的猛兽,另一面则是在狩猎中习惯基本的军事演习——霍去病崭露头角之路,大抵就是如此。
“如果先生想猎一只老虎。”冠军侯告诉穆祺:“我——‘他’应该可以帮忙,这也不是什么大事。”
在脱颖而出、真正执军界之牛耳之前,霍侍中数次参加狩猎,收获都极为丰厚;以他与方士集团亦师亦友的关系,从猎物中匀出一只老虎给穆姓导师,确实不算什么大事。
穆姓导师哼了一声,脸色有些发白;老虎出没的地方,当然树木耸峙、百草丰茂、丘壑起伏,纵马驰骋的效果,自然与城中平坦的大道迥乎不同。开始数里还好,等骑在马上跋山涉水检查过几个转运物资的仓库之后,穆祺的大腿内侧已经开始隐约作痛,再明显不过的显现出了肌肉撕裂的危险征兆。甚至——甚至他的屁股都被颠得发麻,下马走路后姿势恐怕相当之不雅观……
第55章
显然, 这就是刘彻迫不及待要看到的场面,期待了很久的美妙乐子。在开始视察仓库和机构的前几天,穆氏或许还可以靠着毅力强撑过去, 可一旦真的离开了长安,踏上漫长而艰苦的强行军, 那种高强度的苦难折磨, 就不是区区一点毅力可以撑持得了的了。
在这种强度的奔驰中, 坚韧的马皮会在几天之内磨破大腿内侧的细肉, 然后是流血、结痂、再磨破流血、再结痂——非常痛苦, 非常尴尬,非常难受;就连尊贵如皇帝陛下,年轻时也是花了很久的时间, 才慢慢适应这种强度。而细皮嫩肉的现代人,自然不可能吃下这种苦头;他可以百分之百的确信, 用不了多久, 穆氏就会痛哭流涕的向他服软,屈服于现实的沉重压力之下。
当然啦, 圣上是仁慈的、是宽宏的、是大度的, 如果穆氏幡然醒悟, 真心诚意的向他低头道歉,并答应从此不染指皇权的禁脔, 那他也不是不可以大发慈悲, 慷慨的为穆某人降低难度, 同意他借用天子专用的“驰道”,而不动用江充等大规模杀伤武器——不过, 穆氏的醒悟必须真诚、保证必须坚决,要充分满足陛下泄愤的欲望, 并消灭一切可能的隐患。
总之,这样最美的幻想持续了很久,直到他们真的随军出征,远涉郊外;期待已久的陛下亲眼看到穆祺丁零当啷,从托运的行李中拽出了一辆精心折叠的三轮小车。
“……这是什么?”
“这是电动三蹦子。”穆祺很高兴的向他解释:“专门做了适应崎岖地形的改造,附带有太阳能充电功能,还有几块备用电池,等待轮换。如果不遇到极限情况,大致应该是够了。”
刘彻:“……什么?”
“电动三蹦子。”穆祺重复了一遍:“当然,陛下要是觉得这个不够体面,我可以把它称为‘轮式结构的全地形电力驱动越野交通设备’。如果能利用车载电池的电力,我们还可以做一些其他的事情。”
显而易见,刘某人并不是要就名称发表什么高见。他只是板着脸看了三蹦子一眼,然后板着脸骑马离开。而之后事情的进展,则无疑更抹消了老登心中最后的侥幸——全地形三蹦子的名声的确不是虚假宣传,加装了减震设备的坐垫也可以在大多数地形中保护乘坐者脆弱的屁股;更重要的是,穆祺的推测没有差错,他的确可以用车载电池的电力做一些事情;比如说驱动随身的便携式印刷机,印出一些简陋的作品。
以古代生产力而言,长途行军其实是一件很无聊的事情。远离家乡、远离亲人,独自跋涉在方圆数里未必能见得到一点人烟的荒野,唯一的娱乐是吓唬路过的野狼和虎豹。如果军纪再稍微严格一点,禁止兵卒与附近的村落乡野接触过多,那么其枯燥程度就更是翻倍提升,以至于任何能缓解这种无聊的小小迹象,都会立刻受到狂热的追捧。
显而易见,穆祺与他的低劣印刷品就享受到了这种追捧。如果说在行军一开始,奉命护卫中层军官的士兵还颇有些瞧不起这位骑术糟糕透顶的幸进方士,那么当穆氏掏出纸张,开始定期为他们朗诵各种作品之后,这种鄙夷就迅速消磨,转而变为了狂热的兴趣;一开始还只是受军令指派来服从方士命令的侍卫有资格聆听这个故事,但有关故事的细节很快就在军中广泛流布,大量百无聊赖的士兵都兴奋起来,借着换防和巡视的借口常常到后勤处晃荡,如饥似渴的吸取着那点难得的养分。
这个迹象自然让刘某人很是不快。他坚信这是穆氏插手军队事务的邪恶计划的一环,因此特意调整了自己的作息,每天都要到穆氏的三蹦子旁逛上一逛,试图监视这邪恶计划的任何动向。他亲眼目睹了形形色色的士兵在三蹦子外转悠,以一种近乎于恭敬的语气向创作娱乐作品的大手子问好,小心翼翼的试图窥伺三蹦子内堆积的手稿;而等到每日的午时,穆姓大手子就会停下吭哧作响的三蹦子,爬到钢铁顶棚上,对着围聚而来的士兵高声念诵今天新创作出来的作品。
当然,穆祺宣称他的作品是蒙受皇权之恩典而创作的(这一点上他还算懂事),所以,每一篇文章都必须要歌颂皇帝陛下的恩情。因此,刘先生在三蹦子外盘桓了数日,欣赏到的是以下的大作:
《大汉皇帝陛下用长平侯打掉匈奴王庭》
【从上林苑狩猎返回的大汉皇帝陛下全然不顾身体的疲惫,连夜找我们几个小侍中商量朝廷中新一波大清洗的安排……】
当然,其他还有:
《从天而降的圣人皇帝》
《陛下收复西域工作最紧张的时候》
《他对大汉人民就是这样关怀备至》
刘先生:?
显然,这些文章都是真诚的、亲切的、竭诚的拥戴着刘姓皇权,就是天下最刻毒最多疑的老登,也没法从文章的细节中挑出任何对皇权的不敬。它的情感是如此的朴实而热烈,甚至要远远超过司马相如那些冗长而华丽的大赋。但不知——不知怎么回事,每当听到穆某人以某种高亢而激烈的声调吟唱这些新奇文章的时候,远远伫立的皇帝陛下总感到一阵恶寒,强烈的、不可遏制的恶寒。
……真是奇怪,被拍了一辈子马屁的老登,居然连这么一点歌颂都听不下去了吗?
无论如何,强行忍耐了数日的刘某人还是不能不承认一个事实——或许是这些新时代马屁的药效太强劲道太大,又或许是他的耐受能力被时光消磨殆尽,每当听到穆祺以泣血般高昂的声音(没错,他还带了个高音喇叭)歌颂“芒砀山天降斩蛇伟人高皇帝”、“代地天降无为伟人文皇帝”、“长安天降棋圣”——“长安天降平乱伟人景皇帝”时,继承了“誓死以鲜血捍卫的伟大沛县血统”的刘先生总觉得坐立难安、周身发麻、满脸涨红;特别是有时候他还要带着冠军侯在旁围观,那种尴尬与恐怖就简直翻倍增长,不可遏制——
你看看你说的都是些什么!还有去病在旁边听着呢!
但他也没办法公然指责什么。就像先前说的,这些文章的基调确实是找不出问题,哪怕发动张汤江充也找不出问题。而如果以什么“劲太大”来攻击穆氏,那又显得自己太小肚鸡肠,不能容人;并必将遭遇穆祺强有力的回击——他甚至都想象得出来穆祺那种刻毒的阴阳怪气:
“不朗读这些文章朗读什么呢?难道要给他们解读司马相如的《上林赋》,让士兵们见识见识皇帝只拥有24小时使用权的上林苑?”
思来想去,无可甩锅,只能硬挺在当场。但偏偏那种尴尬又实在太难顶、太刺激了,于是强行忍耐许久,还是只能带着同样听得毛骨悚然的冠军侯仓皇逃走,一路掩耳不迭。
不过,也许是因为文化水平不同,旁听的士兵倒并不觉得过于尴尬;一是因为他们文化水平不够,写不出“秋风起兮白云飞”这样的好诗歌,鉴赏不了娱乐作品的好坏,毒抗相对要高很多;另一方面嘛,则是因为他们好歹还有那么一点盼头——只要忍耐下去,忍到某些人仓皇掩耳而逃,他们就能等到后续节目——可以说一点不让播的内容了!
总之,穆祺念完了《无限的恩典》以后,终于清了清嗓子,摸出了一本破破烂烂的小册子:
“好的,现在我们已经感恩完了陛下的恩情,可以继续昨天的内容了。昨天讲到哪里了?喔,昨天讲到了张角下山;那么,张角下山以后,以隐身术遮蔽了不少流亡的灾民,不叫他们被豪强所俘虏;但天下流亡之灾民何止成千上万?就算张角奔波各处,也不能以此小小隐形术法,浇灭天下熊熊之火……”
说实话,就连穆祺自己都意料不到,黄巾传奇的故事居然会在军中激起这样好的效果。他预料过这本书在长安城中的巨大影响,但那是因为京城极其特殊的环境——整个国家最显赫的权贵云集于小小长安一城之中,仅仅负责供养权贵的奴隶和仆从就是一个匪夷所思的数字;等级社会中一层压一层,被庞大金字塔压抑在最底层的奴隶天然就有改变现状的需求;也有改变现状的闲暇:显贵们拥有的财富如此之多,以至于从指尖漏出来的那一丁点残羹都足够养活底层。于是京城里就诞生了一个古怪的、特殊的阶层——他们穷于奔命,受苦万状,偏偏一时半会又饿不死;那么受苦之余,当然就会仔细想一想自己的境况。
……愿意仔细想一想自己境况、思索一下受苦因由的人,这当然是天然的小说受众。黄巾传奇的火热推广,从来就在预定之中。
可是,这样的预料是并不包括军队的,以穆祺刻板的经验来看,汉军中的绝大多数士卒的阶层地位都相对较高,应该没有那种被压迫到极点后无处发泄的愤怒;相应的,那种苦大仇深的网文流派对汉军的影响,应该要大大弱于正常水平,最多只能算是茶余饭后无聊的谈资。考虑到这个现实,穆祺原本为他们准备的读物,应该更偏向于爽文龙傲天风格才对。
——所以,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为了规避某些疑心深重的老登的窥伺,穆祺并不敢公开询问自己的读者。他只是按部就班的朗读各种著作,并在读书会后贴心的回答读者的问题,为熟悉的士卒们承办一点印刷书籍之类的小小工作,兢兢业业的刷着好感度。
这样的好感度是有作用的,至少士兵们已经摒弃了过往对幸臣的惯有歧视(说实话,先前的方士确实不怎么靠谱),可以大着胆子与这位新晋的校尉接触接触;如果胆子再大一点,甚至可以央求校尉用那什么“印刷机”为自己印刷家书,以资留念——只要支付一个铜板即可,校尉秉承所谓“自由市场”的原则,绝不会拒绝你的要求。
于是,就这样一边行军一边念书一边印刷,穆祺居然还从读者手中赚到了一大堆的铜板;这完全验证了他之前的猜想——汉军士兵其实还是蛮富裕的,远没有堕落到“贼配军”的地步,六郡良家子仍然有足够的余裕,可以轻松支撑起基本生存以外较为奢侈的开支。不过,这也让良家子们的文学取向变得更奇怪了——一群生活还相当过得去的青壮年,干嘛会喜欢那种苦大仇深、疑似be的文学呢?